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知觉一、单选题1. 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 ()会影响知觉的恒常性。

A.实际线索B.听觉线索C.视觉线索D.触觉线索3.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4.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5.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动景运动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7.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8.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的恒常性有()。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以上都是9.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的知觉的影响称作()。

A.知觉适应B.知觉定势C.知觉习惯D.知觉学习10. 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1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12. 在驾车时打电话容易引起知觉中的()。

A.无意识注意B.不注意盲视C.特征捆绑问题D.游离性注意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14.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 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由刺激直接引起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依赖于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的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从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触摸知觉等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大小而所变化的现象。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
如果感觉能力正常但知觉能力缺失,会怎么样?
知觉使感觉信息变得有意义
人失去感知能力会怎么样?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是其它 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 的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知觉依赖感觉输 入的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 的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知觉者的注意、 期待、兴趣、一般的知识经验等会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 结果。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 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 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 定的知觉。 模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觉恒常性” 的缺少。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 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 对象。——知觉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 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 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 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知觉者 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及 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 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数据驱动加工; 2.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加工; 3. 根据感觉信息的多少,两种加工所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工 ( 概 念 驱 动 )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支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所致。
不管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偏蓝的光下,我们总是把苹果看成红 色的,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二)单眼线索
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以视 觉所反应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 包括: 物体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
戴镜后的头三天,网像颠倒,伸手取物时的方向和实际方向相反。三 天后,他可以开始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两手能做正确的知 觉选择;第五天,能在房间从容散步;第七天,能欣赏散步途中景色。
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
等到第八天,他摘下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样东西都上下、左右颠倒 了。几个钟头后,空间定向恢复正常。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知觉思维导图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知觉)【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知觉)【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选择题1.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B.恒常性C.变异性D.自动性【答案】C【解析】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

知觉有组织性和恒常性,并且知觉过程是自动发生的。

2.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A项,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

B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C项,诱发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也产生运动。

D项,将暗室内不动的光点知觉为运动就是自主运动。

3.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答案】A【解析】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4.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这是()。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发知觉D.自主知觉【答案】B【解析】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学生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概念
定义
●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如:这个沙发、
椅子等等。

●属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适应性
●类别: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知觉加工的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
内容回顾
概述
•概念:主观反映、整体属性,直接作用
•加工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第二节知觉属性
选择性
☐知觉过程中,人的知觉系统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观察的起始点;
✓对象的运动;
✓刺激的新异性
☐主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兴趣、爱好;实践任务;心境;定势和个性。

整体性
☐知觉活动中,人的知觉系统对客体的整体特征具有优先加工的特征,而且对个别特征的加工依赖于客体的整体特征。

☐影响因素有:知识经验、年龄和客体各个别特征的关系。

理解性
☐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可用两歧图形和隐匿图形来说明。

☐有助于从背景中分离对象;有助于产生期待和预期,使知觉更清晰、更正确、更迅速。

恒常性
☐知觉过程中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有形状、大小、颜色、明度和对比恒常性。

☐它对于人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素:视觉线索和知识经验。

适应性
☐知觉过程中,对外界刺激变化的适应特点。

☐斯特拉顿1896年的“颠倒的世界”的研究。

☐知觉的适应性是人对外界环境整体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真实的世界”
哪个世界是真实的呢?答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知觉的适应性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外在的世界。

第三节空间知觉
☐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
☐有形状、大小、深度与距离、方位知觉。

☐空间知觉的习得性
形状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和图形
☐图形组织原则
☐图形识别和注意
☐注意和眼动
☐形状特征分析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p142 原始特征知觉的优先性
☐轮廓和图形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线。

有主观和客观轮廓
知觉时受同时作用的其它物体(图4-13)和物体前后呈现的时间的影响(图4-14)
☐图形组织原则
邻近性
封闭性
简单性
线条朝向
相似性
☐图形识别和注意
图形识别:根据外在刺激和经验,确定图形的的过程。

启动效应:先前呈现的刺激对随后刺激或与其相关的刺激项目进行某种加工所产生的易化现象。

特征捆绑:注意在图形识别中,对特征整合的作用。

☐注意和眼动
类型:微小的不随意眼动,如微跳;较大的随意眼动,如追踪等。

眼动在形状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维持视觉映像。

眼动的加工和当前任务和个人特点相关。

大小
☐影响因索: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a=A/D
•物体的熟悉性
•邻近物体的对比
•体态位置(俯、仰视时较差)
深度和距离
生理线索(肌肉线索、晶体的调节)
•生理线索(肌肉线索、晶体的调节)
•指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看远处的物体,水晶体的曲度变小
•看近处的物体,水晶体的曲度变大。

•调节水晶体的肌肉(睫状肌)发出的神经冲动,为辨别物体的距离提供了依据。

•只在1~2米内有效。

深度和距离
生理线索
指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看远处的物体,水晶体的曲度变小
看近处的物体,水晶体的曲度变大。

调节水晶体的肌肉(睫状肌)发出的神经冲动,为辨别物体的距离提供了依据。

只在1~2米内有效。

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大小和结构极差
相对亮度
☐双眼视轴幅合
●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根据幅合角度的大小,可能判断出距离的远近。

●短距离有效
☐两眼视差
由于不同深度的物体在网膜上产生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差别而产生了立体知觉方位定向
☐视觉方向定位决定于环境信息和个性特点
☐听觉的方向定位决定于两耳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
●对来自左右两侧的声源易于分辨,从不混淆
●耳轴线前方水平方向上声源易辨。

●头部中切面上的刺激易于混淆
●同侧到两耳连线中点距离相等的点上的声音易混淆
第四节运动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指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或顺序性的知觉
☐时间和空间知觉关系密切:时间刺激的间隔增加也会导致空间间隔的增加。

☐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自然界提供的周期性信息
➢有机体的节律性活动
➢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所估计的时间本身的长短
➢时间知觉的相对性
运动知觉
☐定义:对事物位移和位移速度的知觉p162
☐生理机制
●网像运动系统
●头眼运动系统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物体连续位移引起的运动知觉
☐影响因素:
●物体的速度
●观察者的距离
●参考体系
●观察者本身状态
运动知觉
☐定义:对事物位移和位移速度的知觉p162
☐生理机制
●网像运动系统
●头眼运动系统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运动:一定条件下,知觉到了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位移:动景(Phi运动)、诱发、自主和运动后效。

动景(Phi运动):
AB线段先后呈现的间隔
➢小于30毫秒:同时出现
➢约60毫秒:移动
➢200毫秒:相继出现
错觉
☐错误的知觉
☐错觉的种类以视错觉为主,如几何图形错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