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四章_知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知觉一、单选题1. 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 ()会影响知觉的恒常性。

A.实际线索B.听觉线索C.视觉线索D.触觉线索3.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4.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5.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动景运动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7.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8.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的恒常性有()。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以上都是9.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的知觉的影响称作()。

A.知觉适应B.知觉定势C.知觉习惯D.知觉学习10. 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1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12. 在驾车时打电话容易引起知觉中的()。

A.无意识注意B.不注意盲视C.特征捆绑问题D.游离性注意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14.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 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思维导图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的产生是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由刺激直接引起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依赖于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的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从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触摸知觉等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对整体的知觉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经验不因物体距离的远近所构成的网膜大小而所变化的现象。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
如果感觉能力正常但知觉能力缺失,会怎么样?
知觉使感觉信息变得有意义
人失去感知能力会怎么样?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是其它 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 的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知觉依赖感觉输 入的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 的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知觉者的注意、 期待、兴趣、一般的知识经验等会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 结果。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 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 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 定的知觉。 模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觉恒常性” 的缺少。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 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 对象。——知觉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 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 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 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知觉者 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及 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 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章节题库(第4章 知 觉 )【圣才出品】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章节题库(第4章 知 觉 )【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

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统考2010研]A.视轴辐合B.线条透视C.运动视差D.运动透视【答案】B【解析】视轴辐合属于双眼线索;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的印象;运动视差是指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相同的印象;运动透视是指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的印象。

2.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统考2010研]A.1秒B.3秒C.5秒D.7秒【答案】A【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

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3.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

这种知觉特性是()。

[统考2010研]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题目中的知觉特性是知觉恒常性中的明度恒常性。

4.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研]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将其知觉为实际大小的知觉特性;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性;方向恒常性是指人不因身体部位的改变或视像方向变化而对知觉对象的方位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特性;明度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明度的知觉不随感觉映象的变化而趋向于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
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数据驱动加工; 2.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叫概念驱动加工; 3. 根据感觉信息的多少,两种加工所起的作用大
小不同。






工 ( 概 念 驱 动 )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支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所致。
不管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偏蓝的光下,我们总是把苹果看成红 色的,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二)单眼线索
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它以视 觉所反应的环境及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为内容, 包括: 物体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运动视差
戴镜后的头三天,网像颠倒,伸手取物时的方向和实际方向相反。三 天后,他可以开始看到自己的手在写字;第四天,两手能做正确的知 觉选择;第五天,能在房间从容散步;第七天,能欣赏散步途中景色。
这说明,经过学习和适应,视觉和触觉、前庭觉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空间定向能力得以恢复。
等到第八天,他摘下反转镜,这时看到的每样东西都上下、左右颠倒 了。几个钟头后,空间定向恢复正常。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知觉思维导图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 在运动速度和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看上去移 动的慢,方向一致。这就是运动视差。
成因: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 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 的范围不同。 近处视角大,在视网膜上 运动范围大;远处视角小, 在视网膜上移动范围小, 产生不同的速度映象。
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 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 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 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
(三)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 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 索,叫双眼视差。
四、方向定位
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 知觉。(人和动物皆有) 方向定位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和听觉的 作用特别重要。 动觉在声音的方位定向中也起作用。寻找声源时,头部会 转向声源的方向。
两圆实际等大,此时会产生错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人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还能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知觉属于三维空间 的知觉。 (一)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人眼在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 变化。 1.调节 指晶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改变而变化。看近处,晶状体曲 度变大;看远处,曲度减小。 调节作用只能在1~2米内起作用,距离较大时,需要依靠 其他线索。
二、运动知觉
(一)什么是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 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动物:青蛙只能知觉到运动的物体。
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周围其他物体就可能“视而 不见”了。
(六)眼动与形状知觉 ①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微跳、飘逸、生理震颤。
②随意的较大的眼动:眼跳和追踪等。
眼跳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 眼跳中的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而眼跳保证了对新信息的 提取。 注视点数量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③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 测。eg.
图片
戴珍珠项链的少女 悲伤的老妇人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 生变化,知觉映象在相当 程度上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1.形状恒常性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 状是不断变化的。但知觉 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 很大变化。
2.大小恒常性 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是有变化 的,距离大,成像小;距离小,成像大。但事实上人们看到 的对象大小变化并不和视网膜上映像大小等量变化。
2.相似性 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 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 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 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 容易组成图形。图形的良 好连续性盖过了图形的相 似性。
5.共同命运
当某些部分按共同的方向 运动或变化时,倾向于知 觉成一个整体。
6.封闭 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
空间知觉
形 状 知 觉
大 小 知 觉
深 度 和 距 离 知 觉
方 位 知 觉
一、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 重要的属性。是视觉、触 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对形状的识别始于对原始 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 点、线条、角度、朝向和 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 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 力。
第四章 知觉
生活中“奇异”事件
视觉艺术
跳出画面的人物?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特征
本章知识要点
知觉的加工方式 什么是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 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征。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并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叠加。
(三)时间知觉的脑机制 时间知觉依赖于人脑对事物或事件的连续性或顺序性的综 合和分析,它的发生与大脑广大的脑区有关。时距判断能 激活如双侧前额叶、颞叶、顶叶下部等区域。 海马结构受到损伤的病人,会丧失外科手术前一、两年的 记忆。 颞叶内侧发生广泛性损伤的病人,会发生倒溯10~20年的 逆星性遗忘。
8.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四)形状识别 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 觉到的形状是什么。 ①物体识别:基于对构成 物体的各个成分的分析。 ②面孔识别:主要依赖眼 睛、鼻子、嘴巴等的空间 关系。 ③文字识别:依赖于对文 字特征的分析。 (五)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 กล (*) บางเวลาไม่เป็ นไร ถ้าเธออยูไ บางเวลาฉันเข้าใจ ถ้าลืมกันไป บางเวลาไม่เป็ นใจ ก็ไม่ตอ ้ งเสี ยดาย
ปล่อยมันไปก่อนนะ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英文首尾字母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 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 依据过往知识经验,力求对 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 有一定意义。 ①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 离出来。e链接 ②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二、大小知觉
视网膜成像:距离远,成像小;距离近,成像大。 视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a=A/D
a为成像大小,A是物体实际大小,D是视觉对象和眼睛的 距离。
影响因素:
①物体的熟悉程度; ②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临近物体的大小与大小知觉 ③体态变化。
临近物体的大小与大小知觉
比较两 图中心 圆大小
2.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 看起来趋于接近,就是线 条透视。 成因:空间对象在视网膜 上的几何投影造成的。近 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占视 角大,成像就大;远处物 体所占视角小,成像小。 因此远处的直线看起来趋 于接近。
3.空气透视 指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 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 空气的过滤作用和光线的 散射。结果就是远处的物 体看起来显得模糊,细节 不如近物清晰。
知觉的整体性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还依赖 与个体过往的知识经验。
ใจหนึ่งใจจะต้องการอะไร ่ วาย ให้มน ั มากมาย ให้มน ั วุน เพียงเธอนั้น ใส่ ใจกันเบาเบา
พอให้สองเราได้ทาอะไรมากมายในตอนนี้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阈上知觉和阈下 (无觉察)知觉。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观察客观世界时,总是选择性的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而将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结果。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的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某一对象既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还受所处背景的 影响。 两歧图形
知觉是按一定的方式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 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
客观事物
属性
形状、
感官


颜色
大小 味道 气味 质地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知觉Biblioteka 二、知觉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工:基于大量的感觉信息产生。也叫刺激驱 动或数据驱动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大脑中 的印象或观念对刺激的解释有引导作用。也叫概念驱动的 加工。 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 工占优势;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自下 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3.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 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 保持不变。
4.颜色恒常性 有颜色物体在色光照明下表面颜色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 响。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视 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 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 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
五、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 变化。 ①知觉定势的影响。发生在前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 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
听觉的方位定向
用于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
音 笼
声源方向分辨线索
两耳之间相隔约27.5CM, 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 不同,产生两耳刺激时间 差,人耳能够分辨的时间 差是0.00001秒。 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远近而 改变,愈远愈弱,是高频 声音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
波形不同部位作用两耳, 内耳鼓膜所受压力产生差 别,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 要线索。
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
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②知觉习惯的影响
还是按照平时习惯的正常方向知觉人脸的整体特征。
③长期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种族效应:能分清本民族的脸,而不容易分辨异民族的脸。
六、知觉适应
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 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和一条鱼,它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青蛙要到陆地上去旅行。游 历一番后,青蛙回到池塘,并向鱼描述了它所看到的鸟:有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 翅膀上和尾巴上都长着非常漂亮的羽毛,能在空中飞翔。鱼饶有趣味地听着青蛙的讲述, 头脑中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形象。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的各种特征,鱼作 为“学生”虽认真听讲,但在头脑中形成的却是一种“鱼化”的鸟。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二 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嗅觉等 皮层部位的“重叠区”。 额叶在知觉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既是言语活动的重要器 官,也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 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分别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或属性做出反应。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