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

合集下载

揭开《雍正王朝》与历史不符的十大情节

揭开《雍正王朝》与历史不符的十大情节

揭开《雍正王朝》与历史不符的十大情节《雍正王朝》于1999年1月3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后,立马引起强烈共鸣,得到了观众们一致好评,并创收视率新佳,拿下各项大奖。

但是,电视剧毕竟与历史记录片不一样,在历史纯真度上还是有点差异。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该剧与历史十个不符情节,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

1、魏东亭被追讨户部欠款《雍正王朝》中四王爷奉旨追缴户部欠款,这是该剧的一个大事件,它让四爷“成功”地成为了孤臣。

其中一个人物的死,成为转折点,让康熙皇帝暂时叫停了追缴。

他就是——魏东亭。

其实历史上,对魏东亭其人是无从考证的,这是在二月河小说里杜撰出来的人物。

有些史说将魏东亭的历史原型归结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是最贴近史料的。

总之,大家知道历史上没有魏东亭这人就行了。

2、麒麟才子邬思道一看到邬先生,就想起《琅琊榜》上的梅长苏,都是麒麟才子,得之而得天下的人物。

四王爷在其辅佐之下,成功逆袭成为了夺嫡路上的一匹黑马。

很遗憾,历史上也是没有邬先生的。

但是有他的历史原型——戴铎,雍亲王府的重要谋士,但是他的结局就没有电视剧中邬先生那么好了。

最终,戴铎被雍正以贪污罪处死。

《雍正王朝》是一部正能量的电视剧,这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思想是不会传播的。

3、皇长子和皇八子的关系剧中,皇长子和皇八子是两大夺嫡集团,可谓是互相攻击、水火不容。

其实,历史上这哥俩关系是很不错的。

因为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是内务府胞衣出身,身份低微,生皇八子的时候,位份较低,无法抚养皇子,老八一出生便交给大阿哥生母惠妃抚养。

所以,这哥俩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刚开始,老八也是站在老大这一阵营的,只不过大阿哥率先出局,深知自己争储无望后,反过来去支持老八夺嫡。

4、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的地位剧中的衡臣,可谓是位居相位的一个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佟国维、马齐因推举太子一事被康熙皇帝罢斥之后,更是位居上书房首位,是康熙的肱骨之臣。

其实张廷玉,家庭背景不错,其父张英是康熙朝大学士、礼部尚书,可谓是出身相府。

电视剧康熙王朝漏洞百出,你了解多少?

电视剧康熙王朝漏洞百出,你了解多少?

电视剧康熙王朝漏洞百出,你了解多少?在如今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上,历史正剧已经很少了,大多数都是一些穿越剧啊,历史情爱剧之类的!其中,剧情魔改动不动就是谈恋爱、三角恋以及宫斗之类的!剧情很少有一些是真正表述历史事实的电视剧。

但是在十多年前,中国电视剧市场上的历史正剧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嘉靖1566、走向共和等等,这些电视剧都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电视剧康熙王朝不过,尽管这些电视剧是经典之作,但是它们中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拿康熙王朝来说吧,里面有很多剧情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下面小编就为读者们举几个例子来简要说明一下:康熙帝剧照第一,孝庄皇太后的称谓!康熙王朝中有些台词是这样的:鳌拜曾经对班布尔善说:“孝庄太后最擅长玩弄权衡之术,一开始让我来牵制索尼,现在又让索尼来牵制我!他竟然称呼皇太后为孝庄,这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更有甚者,斯琴高娃所扮演的孝庄皇太后在自称时也曾经说道,“我孝庄”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鳌拜剧照要知道“孝庄”这是一个谥号,只有在人去世之后,文武百官以及皇帝才会为她议定的!换言之,人活着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的谥号呢?还有,鳌拜也没有穿越过,他还死在孝庄皇太后的前面,他是怎么能够知道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谥号是孝庄皇太后(1613——1688年)呢?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但是编剧和导演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孝庄皇太后这个称谓也就成为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最大的败笔!孝庄皇太后剧照第二,盛京巡抚周培公!盛京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因此它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设置省作为行政区划,而是设置将军作为盛京地区的行政机构。

因此,在电视剧中,康熙皇帝将周培公贬到盛京去当巡抚,这显然不符合满清王朝的行政区划,不过是二月河先生所虚构的部分罢了!其实,在历史上,康熙皇帝确实将周培公贬谪到盛京地区去了,但不是去做巡抚,而只是做一个小提督罢了!周培公剧照第三,海霹雳施琅降清!施琅这个人早在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因为与郑成功结怨,一气之下便投降了清朝,为满清王朝效力了!但是在电视剧中却说道,直到康熙年间施琅才在姚启圣的计谋运用下投降清朝,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的!姚启圣与施琅剧照第四,郑经自刎!按照电视剧中所说,清军攻陷台湾之时,台湾的领袖延平王郑经自刎而亡。

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

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

国内历史剧中都有哪些常识性历史性错误?国内历史剧常识性错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这里例举几项:一、圣旨只要出现宣旨的情节,必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很扯的。

历史上皇上宣旨很随意,往往是直接说内容,后来逐渐发展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门下”等等这样的开头。

到了元朝,圣旨的开头一般有“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这样两句蒙语音译的话,明朝朱元璋时沿用了这两句,翻译成汉语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也就是说明朝才有这两句,其他朝代是没有的。

其次,这两句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断句。

另外,诏不常用,往往是册立皇后、太子,进行重大军事战争,皇帝、皇后等人驾崩时发布的内容称诏。

任命、提拔、封赏官员等用敕。

日常事务用制,也就是说用的最多的应该是制。

二,左右衽(正确的方向)汉族一般的衣服都是交领,交领有个问题就是左衽还是右衽,汉族是右衽,也就是左边的衣襟压在右面的衣襟之上。

而很多古装剧制作粗糙,左右衽不分,非常奇葩。

三,拱手(左手在外,正确)(右手在外,错误)拱手是汉族最常见的礼节,拱手礼要求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因为古时左为尊,因此左手冲着别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如果右手在外,那是凶礼,是报丧时用的。

四,银子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某摊主卖烧饼,路人:老板,烧饼多少钱一个。

摊主:1两银子一个。

路人给了摊主一块银子,摊主就给了路人一个烧饼。

先不说称呼老板合适不合适,光说这银子,问题极多。

(散碎银子)1.中国古代是不流通银子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制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铜钱。

以前国家收税收实物,就是粮食,布匹,到了明代后才开始折合成银两交税,即使如此,日常也还是用的铜钱。

2.即使用银子,一两银子是很贵的,相当于现在的数百元,至于相当于多少铜钱,得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1000个铜钱,一个烧饼1000个铜钱,做铜钱的铜都不止这个价吧。

另外一天卖30个烧饼就收入30两银子,一般百姓一年的生活费都够了,纯属扯淡。

盘点康熙王朝中与史实不相符的地方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

盘点康熙王朝中与史实不相符的地方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

盘点康熙王朝中与史实不相符的地方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中央十一套经常会重播一些电视剧,而《康熙王朝是》是重播次数最多的一部电视剧。

的确,《康熙王朝》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

它是根据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所改编。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还有《乾隆皇帝》都改编成了电视剧。

而在其中《康熙王朝》的反应最为强烈,收视率最高。

的确,陈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真的很厉害,我们看他们两个人互相飙戏,真的是一种享受。

然而正是这部良心剧,却出现了许多与事实不相符的地方,甚至是漏洞。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一一盘点。

康熙画像一,苏麻喇姑的辈分不对。

在《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的年纪和康熙皇帝差不多,甚至康熙皇帝还喜欢苏麻喇姑,还要将苏麻喇姑纳为妃子。

然而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据记载,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婢女。

这样一来,苏麻喇姑应该是和孝庄太后同辈的,而孝庄太后是康熙皇帝的祖母。

电视剧中,康熙皇帝竟然要和苏麻喇姑谈恋爱。

这完全是不对的。

二,《康熙王朝》中,把康熙皇帝写的有点平庸。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电视剧中:当康熙皇帝得知三藩造反的时候,康熙皇帝手足无措,甚至还要向孝庄太后要求引咎退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史书上记载当康熙皇帝得知三藩造反的时候,他不慌不忙,调兵遣将,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对吴三桂坚决予以打击。

却对耿精忠、尚可喜还有王辅臣他们大开招抚之门。

显示出了康熙皇帝一代圣主的形象。

而历史上的周培公的功劳也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大。

而且周培公是死在了上任的路上。

虽然历经八年,但是康熙皇帝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三,在收复台湾上,也并非如此。

在电视剧中,康熙皇帝是从郑经手中收复了台湾,而且郑经还自刎而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康熙完全收复台湾的时候,郑经已经死了,而且郑经也不是自刎而死,而是中风而死。

郑经死后,他的儿子郑克爽登基为王。

而就在此时,郑氏大权旁落,冯锡范把持朝政。

而康熙皇帝乘台湾内讧从郑克爽的手中收复了台湾。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康熙王朝》是由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历史、传记类电视剧,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基础上改编的,主要演绎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的历史故事。

该剧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驾崩而止。

2011年12月,该剧获得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百部优秀电视剧”奖。

但此部电视剧中,史实错误众多,在此整理,供大家分享、交流:第一: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

康熙的祖母经常在剧中自称孝庄,但“孝庄”是死后的谥号,她本人是不能用谥号自称的,本人在世时是不知道的,更不可能说“我孝庄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还有剧中她的死亡时间是错误的,历史记载是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但剧中好像安排到了康熙四十几年。

孝庄死时,康熙侍奉在旁,而剧中则说是康熙在外征战。

并且,在太皇太后薨后,苏麻喇姑的牌位居然与孝庄摆在一起,要知道苏麻死后康熙不过按嫔礼葬之,她是康熙四十四年,是在孝庄死了多年后才去世的,若两个人的牌位摆在一起,这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二:董鄂妃比顺治皇帝小一岁而不是大三岁,苏麻喇姑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比康熙皇帝大四十二岁,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岁,苏麻喇姑更不会与康熙发生什么感情上的恩怨。

苏麻是孝庄皇太后的侍女,年龄与孝庄相仿,是康熙皇帝祖母辈的人,也是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启蒙老师。

第三:第二集中,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上了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

康熙生母佟佳氏称董鄂妃为“汉女”,其实,董鄂妃是鄂硕的女儿,地道的满人,况且,那个时候董鄂妃是皇贵妃,一个妃子怎可这般无礼?而且孝庄太后居然还封佟妃做皇后,连徽号都起好了。

事实上,她是直接从妃母以子贵做了太后的,不是谁封的。

第四:第三集中,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在太庙里面的对话那一段,太庙墙上挂着多尔衮的画像,与事实不符,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顺治帝撤掉了他的庙享,废了他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其亲王封号,重新配享太庙,此时已经是顺治朝晚年,所以此处显然不可能有多尔衮的画像。

陈道明《康熙王朝》,历史还原度高,大结局却是最大败笔

陈道明《康熙王朝》,历史还原度高,大结局却是最大败笔

陈道明《康熙王朝》,历史还原度高,大结局却是最大败笔近几年,中国的很多电视剧都是粗制滥造,很辣鸡。

尤其是很多历史剧、古装剧都与历史不符合,甚至最后颠覆了历史,将历史改的面目全非。

不过,像很多年前的由陈道明所主演的《康熙王朝》就是一部良心剧,一部非常成功的电视剧。

不管是从剧情,还是制作,演员,演技等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是绝对的良心剧。

不过,很可惜,就这么一部良心剧,却有着最大的一个败笔,还是在大结局的时候出现的败笔,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在《康熙王朝》最后一集中,魏东亭对康熙称,想不到皇上会封这位皇子为接位之人,说完病逝。

朝政之上,康熙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

是的,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的,也是最大的败笔。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野史君觉得这样的结尾处理得很好,有种意犹未尽,将一个伟大帝王最后的一刻描绘得十分的好。

可是,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是猝死在垄作上,从而走完自己的一生,死都是死在皇位上,是对康熙最大的赞美吧,也是肯定。

但是,这却和历史完全不符合。

在真正的历史里,康熙并没有和《康熙王朝》中所描绘的那样,是猝死在皇位上,而是最后猝死于畅春园。

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在1722年12月20日,康熙猝死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

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尽管已经69岁了,但是觉得自己身体还是不错的,就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

可是,谁知道,在十一月七日的时候,康熙就感觉身体不适,更是在十三日晚便死去。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

而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并没有去到畅春园,也没有去南苑打猎。

而是早已觉得自己大限将至,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仿佛已经想到了自己即将死亡。

这是康熙王朝里最不符合历史的一幕,也是最大的败笔。

不过,即使是这样,野史君也觉得《康熙王朝》比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优秀。

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为了速成,为了赶快抢占市场,做得都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拍出一部大型电视剧。

《雍正王朝》中五大历史错误,你知道几个呢?

《雍正王朝》中五大历史错误,你知道几个呢?

《雍正王朝》中五大历史错误,你知道几个呢?2020-11-03 10:00《雍正王朝》是历史剧中的难得的佳作,无论是焦晃饰演的康熙,还是唐国强饰演的雍正,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剧虽然出色,但因为依据的文本是二月河演绎的小说,总免不了一些历史错误。

下面将列出《雍正王朝》中的五个主要错误,有你知道的吗?一、邬思道真的做过雍正的谋士吗?毋庸置疑,整部电视剧中,最让人感到拍案叫绝的人非邬思道先生是也,而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也多亏了邬先生的运筹帷幄。

但是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神人吗?是否真的有邬思道这个人不能确定,有关史料只有清末翰林院编修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但是原文中只是提到田文静和他的一位姓邬的幕僚之间的轶事,但是这位姓邬的先生是否真的叫邬思道并不能确定。

就算真的存在,也只是田文静的一个幕僚,不可能辅佐雍正。

二、雍正对八爷的态度真的那么好吗?雍正当了皇帝后,对八爷十分友善,但八爷却总是跟雍正作对,最后八爷党终于在雍正十三年被雍正毁灭。

但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确实雍正皇帝处理了八爷党的成员,但是并非在雍正十三年,而是在雍正四年。

这时西北军事大捷,年羹尧被处置,雍正的新政基本成熟,而八爷对于雍正的矛盾,终于也在这一年爆发了,八爷被圈禁,不久后就去世了。

三、十三爷真的被康熙圈禁了十年吗?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晚年确实比较失宠,也确实有圈禁的记载,但是并没有很久,大概也就一年,并没有像电视剧中那样被关押十年。

而剧中被关押的原因是因为暗杀郑春华,而这个郑春华则是纯属虚构的,所以并不存在十三爷被关押十年的事情。

四、《百官行述》真的存在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百官行述》的情节是十分精彩的一段故事。

但是真的存在《百官行述》吗?这当然是艺术加工杜撰的,正史中并没有相关记录,不过这段情节确实让电视剧增色不少。

五、弘历的出场时间对吗?电视剧中,对于小弘历的出场无疑是萌到了所有人,尤其是他和康熙的那段对话,让雍正给康熙的印象增分不少。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一、常见设误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

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方式有“删”“添”“调”“改”“漏”“凑”。

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二、常见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导致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错误。

【判定技巧】①注意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②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针对部分,是全称还是特称。

【对点练1】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原文】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解题思路】由原文“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的一面,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一面,因而选项B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对点练2】(2021·新高考卷Ⅱ·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的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康熙王朝》是由陈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历史、传记类电视剧,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基础上改编的,主要演绎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的历史故事。

该剧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驾崩而止。

2011年12月,该剧获得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百部优秀电视剧”奖。

但此部电视剧中,史实错误众多,在此整理,供大家分享、交流:第一: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

康熙的祖母经常在剧中自称孝庄,但“孝庄”是死后的谥号,她本人是不能用谥号自称的,本人在世时是不知道的,更不可能说“我孝庄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还有剧中她的死亡时间是错误的,历史记载是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但剧中好像安排到了康熙四十几年。

孝庄死时,康熙侍奉在旁,而剧中则说是康熙在外征战。

并且,在太皇太后薨后,苏麻喇姑的牌位居然与孝庄摆在一起,要知道苏麻死后康熙不过按嫔礼葬之,她是康熙四十四年,是在孝庄死了多年后才去世的,若两个人的牌位摆在一起,这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二:董鄂妃比顺治皇帝小一岁而不是大三岁,苏麻喇姑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比康熙皇帝大四十二岁,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岁,苏麻喇姑更不会与康熙发生什么感情上的恩怨。

苏麻是孝庄皇太后的侍女,年龄与孝庄相仿,是康熙皇帝祖母辈的人,也是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启蒙老师。

第三:第二集中,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上了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

康熙生母佟佳氏称董鄂妃为“汉女”,其实,董鄂妃是鄂硕的女儿,地道的满人,况且,那个时候董鄂妃是皇贵妃,一个妃子怎可这般无礼?而且孝庄太后居然还封佟妃做皇后,连徽号都起好了。

事实上,她是直接从妃母以子贵做了太后的,不是谁封的。

第四:第三集中,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在太庙里面的对话那一段,太庙墙上挂着多尔衮的画像,与事实不符,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顺治帝撤掉了他的庙享,废了他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其亲王封号,重新配享太庙,此时已经是顺治朝晚年,所以此处显然不可能有多尔衮的画像。

奉先殿内,祖宗画像中居然有乾隆皇帝的像,乾隆是顺治帝的从孙子,居然成了列祖列宗。

第五:电视剧开头中,康熙的伴读和亲信魏东亭是虚构的人物,原型为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

而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也是虚构人物,原型为范承谟,这两个人物均为剧作家杜撰的人物。

第六:康熙的父亲顺治帝,其死因是历史一大谜团,我们姑且认为他是患了天花而死。

但在剧中,前后是矛盾的,如果认为顺治没有死、出家了,后来康熙也见到了出家的他。

但在,最后一集,康熙自己又说他“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皇太后带着自己冲破坚难险阻……”。

第七:第七集中,剧情里康熙七年京试大考,主考官是苏克萨哈。

但是据史料记载苏克萨哈是在康熙六年卒,不符合史实。

而且史料记载首辅索尼也是康熙六年卒,但是剧中此时索尼还在,不符合历史。

第十集中,剧情里康熙亲政,说的是康熙六年,这与史实相符,并且和电视剧的第七集的时间顺序相矛盾。

第八: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并不是名叫赫舍里,赫舍里是她的姓,她的名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电视剧中,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就难产死了,这是错的,历史上她生了两个儿子,第一个是承祜,可惜4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后来才生胤礽,胤礽也并不是一出生就叫胤礽,而是叫保成。

第十集中,索尼说她的父亲是索额图,其实赫舍里皇后是索尼大儿子噶布拉的女儿,索额图是她的叔父。

第九:清史上的撤藩是尚可喜首先提出的,这是历史事实,不可随意篡改。

剧中却把撤藩改成了是吴三桂首先提出的。

耿精忠是靖南王,不是镇南王,这个错有点离谱。

吴应熊本来就是额附,娶的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剧中说“太皇太后待之如皇亲国戚”,可他本来就是皇亲国戚。

第三十五集中,张廷玉说为了恩宠平西王吴三桂,将康熙的四姑姑吉尔济特氏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这是错的,历史上下嫁给吴应熊的是康熙的第十四姑姑和硕恪纯长公主,即上面提到的皇太极第十四女,她不姓吉尔济特氏,是姓爱新觉罗氏。

索额图说为了恩宠平南王尚可喜,把康熙的四姐和顺公主下嫁给尚可喜之子尚之隆,这也是错的,历史上的和顺公主不是康熙的四姐,是顺治皇帝的养女。

明珠说为了恩宠镇南耿精忠,将康熙的三妹柔嘉公主下嫁给耿精忠之弟耿聚忠,这是错的,历史上的柔嘉公主也是顺治皇帝的养女。

第十:朱慈焕(1633年—1708年),崇祯皇帝的第五子。

明崇祯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

朱慈焕因与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并不是剧中所说的朱慈炯谋反。

虽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焕的存在对满清政权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成了当时的一种旗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捕,并于当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凌迟处死,享年七十六岁。

第十一:第二十七集中,姚启圣对村民说自己已经六十四岁了,可其实姚启圣只活不到六十岁。

姚启圣(1624-1683),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曾担任福建总督,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

第十二:郑经死于1681年,此时台湾并没有被清廷收复。

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儿子郑克塽。

而剧中安排郑经自杀于清军克台之日,违背历史事实。

剧中康熙收复台湾时,已经有四五十岁,而清政府收复台湾是在1683年,康熙生于1655年,当时只有十八岁。

第十三:康熙居然封自己的女儿为蓝齐格格,后来才封了和硕公主,皇帝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公主”,王爷们、宗室的女儿才称为“格格”。

蓝齐格格住在母亲宫中,先不说历史上实际没有这个公主,就算是有,也不可能与母亲同住一宫,清朝皇室,妃嫔们生下皇子皇女,即刻就会被保姆抱走,养育在乾东西五所、西三所、南三所等等地方,公主从出生到出嫁,与亲生母亲的见面恐怕也就几十次,无非是大小节庆而已,怎么可能住在一起十六年?还有,李德全李公公居然管康熙的女儿直呼其名,怎么可以?康熙帝只有荣妃,既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

蓝齐儿的原型即固伦荣宪公主(皇三女、二公主),是康熙帝的掌上明珠,最疼爱的女儿,但没有嫁给葛尔丹,而是比公主大三岁的蒙古部落贵族王子乌尔衮。

第十四:第七集中,孝庄说:“前天夜里,圣祖托了个梦,说是陵寝不稳……”;第十五集,明珠说:“皇上,大清律乃圣祖所定,虽当今皇上也应遵守……”实际上清圣祖就是康熙的庙号,历史上称“圣祖”的也仅此一人而已,何况,这是个庙号是过五十多年后,雍正即位后才能定下,所以这两处情节很荒谬。

“圣祖”托梦以后,紧接着孝庄皇太后即前往东陵。

如果正如孝庄太后所说,是祭祖的话,应该去沈阳,即奉天,当时遵化只有顺治的孝陵,谁家母亲看儿子称“祭祖”?第十五:惠妃:即圣祖惠妃,纳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尔和女,初封庶妃。

康熙九年生三子承庆(殇)。

十一年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

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电视剧中是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应该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并且,慧妃被封为皇贵妃,这也是错误的,历史上她的最高等级就是妃。

明珠与慧妃的见面过于随便,按照宫廷礼仪,明珠是不能随便入后宫的,慧妃与其哥哥的见面不会这么容易,即使见面,也是君臣有别。

容妃随侍康熙左右可随意传见大臣,一来后宫嫔妃不得干政,在皇帝与大臣议论朝政时嫔妃不可能在场,二来皇帝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女人随便在众大臣面前抛头露面。

电视里自从皇后死了后康熙没有立别的女人当皇后,这是错的。

康熙的四位皇后中没有容妃,也没有所谓的孝慈仁皇后。

康熙皇帝在位时正式册封的皇后有3人(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继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继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去世后,雍正帝的生母德妃母以子为贵由妃直接成为皇太后即孝恭仁皇后,死后的待遇是皇后。

其实康熙皇帝有一位“荣妃”,生了五子一女,“容妃”乃是乾隆宠妃,我们相传的“香妃”经考证就是历史上的容妃,而清朝皇帝们的妃子,名号是没有相重的,《清史稿后妃传》中也未曾见过与剧中容妃经历相似的嫔妃。

第十六:第十五集中,觐见的俄国人竟然穿着燕尾服,还要求通商?后来三十一集,俄罗斯使臣还是那个被十五集被驱逐出境的、穿着燕尾服的俄国人。

还有,那个朝鲜使者,基本还是唐中期时的造型。

第十七:第四十集中,康熙御驾亲征之前,居然说,当年铁木真就是从这条古道打进北京,使大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可大宋王朝一直不曾拥有过北京。

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时期,北京当年是金国首都。

噶尔丹(1644年-1697年)居然敢只身进北京,还那么年轻,不应该了。

在第一次征讨噶尔丹时,康熙斥责福全没有保护好胤褆,而福全对胤褆也是毕恭毕敬,事实上,福全是亲王,康熙皇帝的二哥,对自个儿的大侄子、当时连郡王都不是的胤褆似乎犯不着如此。

康熙皇帝历史上三次亲征准噶尔,是打击、剿灭、肃清的过程,并未失败过。

还有,皇帝军前带着妃子,怎么有点隋炀帝的味道?征讨准噶尔的时间,历史上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而剧中安排在了二十八年。

并且,清兵与噶尔丹交战时,噶尔丹是以骆驼来组成“驼城”来与清军交战的,而该剧中没有。

噶尔丹也不是被胤褆杀死的,历史上一说他是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

第十八:电视剧中康熙第四子(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名为“胤祯”,这大错特错。

“胤祯”是康熙第十四子,而并非皇四子(雍正帝)。

历史上,皇四子(即雍正帝)名为“胤禛”。

剧中,把两个人的名字弄混了。

第十九:太子废立的时间,历史上第一次立胤礽为太子是在康熙十四年,第一次废太子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二次立太子是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废太子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说,胤礽这个太子前后算起来一共做了三十七年,而剧中出现了“我做了四十年太子了”,想必这个太子数学不是很好。

第二十:剧中提到康熙手书“正大光明”匾悬挂于乾清宫,并更名为正大光明殿,实际上,“正大光明”的匾最早是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手写的,康熙在临摹之后刻在了石头上,乾清宫最初挂的是康熙的孙子乾隆临摹的,后来着了场火给烧了,嘉庆皇帝又临摹了一次,现在挂的那个应该是嘉庆皇帝写的。

而且,正大光明殿也不是乾清宫,而是在圆明园的四十八景之一,也是乾隆给起的名儿,后来被英法联军给烧了。

第二十一: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

历史上,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

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

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

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