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心战

合集下载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精确时间同步技术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精确时间同步技术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精确时间同步技术1. 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网络中心战的特点,分析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在网络中心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相关技术调研对传统网络中时间同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介绍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介绍先进的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如GPS、PTP等技术的特点和原理,分析其在网络中心战中的应用情况和优势。

3. 精确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详细分析精确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具体应用,深入探讨同步技术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4. 技术应用与实验验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对网络中心战的支持能力和实用性。

5. 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评估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在网络中心战中的应用前景,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当今网络中心战的迅速发展,网络参与的实体普遍化,网络中的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时间同步的需求成为网络通信中的一大难题。

相比于传统的时间同步技术,对于网络中心战的各类应用需求,精确时间同步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具有精度高、误差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以满足网络中心战中对时间精确性的需求。

同时,精确时间同步技术也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数据拓扑结构以及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网络中心战中有许多需要保证时间同步的应用场景,例如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同步、物理设备的时间戳记录、攻防协作中的时间同步以及情报获取与网络安全监控等等。

若时间同步误差较大,这些任务就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甚至可能对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可信和数据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对于网络中心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来看,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精确时间同步技术将成为网络中心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为网络中各项应用提供极佳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地满足网络中心战的需求。

本论文将介绍精确时间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原理、实践应用以及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效果的网络中心战模型研究

基于效果的网络中心战模型研究

基 于效 果 的 网络 中心 战模 型 研 究
付 国宾 , 海涛 , 谭 朱
( 信指挥学院 , 北 通 湖

巍, 欧春 芳
武汉 401 ) 3 0 0
摘 要 : 于 效 果 的 网络 中 心 战是 利 用 物 理 域 内分 布 式 传 感 器 网络 、 挥 控 制 网 络 和 武 器 平 台 网 络 , 过 网 络 内部 以 及 基 指 通 网 络 之 间 信 息 域 中高 质 量 的 信 息 共 享 , 现 军 事 人 员 认 知 域 态 势 感 知 共 享 和 部 队 自 同步 , 信 息 时 代 的一 种 新 兴 的 作 战 样 实 是 式 , 现 了 “ 力 分 散 , 果 集 中” 信 息 化 战 争 的作 战 思 想 。通 过 分 析 基 于 效 果 的 网络 中心 战 , 立 了基 于效 果 的 网 络 中 心 战 体 兵 效 的 建 体 系 结 构模 型 和 未 来 军 事 行 动 中实 施 该 理 论 的 任 务 进 程 模 型 , 我 军 未 来 信 息 化 作 战 条 件 下联 合 作 战 的 实 施 具 有 一 定 的 指 对
Ab t a t: t r e t i r a e e f c s ba e ke e ofdit i t d s ns e wor s r c Ne wo k c n rc wa f r fe t — s d ma s us s rbu e e or n t ks,c mm a o nd a d c ntolne wo k nd we p t n o r t r s a a on ne wor n t hy ia p c ks i he p s c ls a e,s a e n o m a i i a iy i he h r s i f r ton ofh gh qu lt n t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空军电子对抗作战运用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空军电子对抗作战运用
网络化 、 一体 化和 实时化 , 实现 战场各 作 战单元 的
要 掌握 的重 要参 数 之一 .辐 射 源 的位置 信 息可 以 在平 时 的 电子对 抗情 报 侦察 中获 得 , 常可 利用 通 地 面的 多个侦 察站 或空 中单 机在 不 同位 置 时对 同

辐射 源 的测 向线来 进行 交叉 定位 担 由此 可见 , J .
Ao . 0 0 r2 1
基 于网络 中心战 的空军 电子对抗作战运用
吴克玲 ,魏晴 昀 ,尹以新 ,胡 方
(. 1 空军雷达学 院信息对抗系, 武汉 4 0 1; 2 空军雷达 学院空天基预警 监视装备系 , 309 . 武汉 4 0 1 ) 3 0 9

要: 传统以平台为中心的电子对抗作 战方式是点对点的对抗, 无法满足体 系对抗的需要 , 以网络为 中
换 的改进 、共享 态势 感 知 以及部 队 自我 同步行 动 而 得 到极 大 的提 高.也就 是部 队之 间能及 时地 进 行 协作 , 在所 有层 次上 进行 更快 的决 策并更 有效 、 合 理 地使 用作 战力 量 … . 网络 中心 战 的 目的是从依 靠 消耗 大量 人员 和
步 一 步 的战斗 行动 转变 成 高速 运 动连续 体 .
2 基 于 网络 中心战 的多机 对辐射 源定位
战 场敌 方辐 射源 的相 关信 息 对 能否 对其 进行 有效 电子
进攻 的关 键 因素 ,而辐 射源 的位置 信息 是其 中需
察( 传感 器 ) 系统 、 指挥 控制 系统( 包括 各级 指挥 机 构) 和武 器打击 系统 ( 或作 战平 台 ) 联成 网络 , 完成 战场 情报 搜集 、 理 、 输 以及 目标打 击等 过程 的 处 传

信息时代的战争网络中心战

信息时代的战争网络中心战

信息时代的战争网络中心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古以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是为了"胜",信息就是"知"的媒介和表现。

现代战争,就像是两人之间战斗的延伸升级。

从数量上看,已经是部队和体系之间的对抗;从人的部位上说,则像人类常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中所体现的优先级,头脑比四肢更重要。

于是,用来对大脑进行延伸的武器比对四肢进行延伸的武器更为进化。

为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更多地延伸人类的眼睛、耳朵和神经,诞生了"千里眼"雷达、"顺风耳"电子侦察以及被誉为"神经系统"的通信和数据链等"信息化武器装备"。

它们一方面在作战的各个单元之间互通有无,一方面把信息传递给决策机构,同时把命令和参数等信息送给用以延伸"四肢"的武器进行物理打击。

信息化战争的具体形式到底怎么样,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先看看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吧。

上世纪末,美国提出网络中心战,也就是围绕网络进行的战争,或者讲,战@网络。

这样,信息化战争就是以网络为中心的对抗。

把产生信息的传感器连接至网络,火力利用网络更为充分地利用信息,提高打击力,不仅如此,连接至网络的还有人,数字化士兵也是网络的节点,无人值守传感器也在网络上。

虽然有些装备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就已有之,但当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对战争的胜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起决定作用时,"信息化战争"也就来临了。

消除烟囱--C4KISR"信息化战争"自新世纪以来开始更多地被人们谈论,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战争,恐怕能够说清楚的人并不多。

再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一直在不断地推出一些新的名词,例如C4KISR、GIG和"网络中心战"等等,所以,把我们很多人搞得更是一头雾水。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初探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初探

管理 观 察 ・
美 国海 军 网 络 中心 战 初 探
祝 陈 柯 海 宁 孙 高 海
( 军蚌埠 士 官学校 有线 通信 教研 室 安徽 蚌埠 2 3 l ) 海 3 0 2
【 摘 要 】 前 , 美 国 海 军 正 在 经 历 一 场 自 冷 战 结 束 以 来 最 为 深 刻 的 军 事 转 型 。 美 国 军 事 专 家 根 据 美 国 所 面 临 的 威 胁 和 挑 战 , 从 维 目 护 美 国 在 全 球 的 利 益 出 发 , 将 “ 海 战 略 ” 作 为 此 轮 美 国 海 军 转 型 的 指 导 思 想 。 以 此 为 指 导 , 美 国 海 军 部 继 而 制 定 了 《 军 转 型 路 近 海 线 图 》 为 美 国 海 军 转 型 勾 画 了 蓝 图 。 我 们 可 以 清 晰 地 看 出 此 轮 美 国 海 军 转 型 的 轮 廓 , 即 以 “ 海 战 略 ” 为 指 导 思 想 , 以 《 军 转 , 近 海 型 路 线 图 》 为 行 动 指 南 , 以 “ 络 中 心 战 ” 为 发 展 方 向 ,从 而 形 成 一 套 完 整 的军 事 理 论 。 网 【 键 词 】 国 海 军 转 型 关 美 【 图 分 类 号 】 中 C 近 海 战 略 网 络 中 心 战 【 献 标识码】 文 A
战 。更 为重 要 的是 ,接入 网 络的 作战 节 点 ,

2 “ 网络 中心 战 ”在 美 国海 军 转型 中
国海 军在 大 洋 上 形 成 了 “ 超独 霸 ” 的 局 一
面 。 自 海 湾 战 争 开 始 , 美 国 海 军 的 作 战 区 域 便 主 要 集 中 在 近 海 , 面 临 的 威 胁 也 大 都 来 自 濒 海 区域 。 海 湾 战 争 结 束 后 的 l 9 2 9 年 ,美 国 海军 便 开 始 不 断 地 进 行 军 事战 略 调 整 ,先 后 提 出 了 “ 海 向 陆 、 “ 沿 存 由 前 在 ” 等 战 略 思 想 。 2 01 “ 0 年 9・l ” 事 件 对 1 美 国 产 生 了 巨 大 而 深 远 的 影 响 , 迫 使 美 军

网络战的战术实践与战略思考

网络战的战术实践与战略思考

1网络战的三种进攻方式网络战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过以进攻手段和进攻目的来进行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网络空间向网络空间发起的攻击行动,比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漏洞攻击、逻辑炸弹攻击、木马和蠕虫病毒等等。

其中DDoS 是较为原始但非常常用的进攻方式,其攻击思路是利用分布于全球的僵尸网络对某一个网站服务器同时进行大量访问,从而堵塞正常访问的通道。

当然,这是较为低级的攻击手段,在实战中已有许多防御的方法。

相对于拒绝服务攻击来说,漏洞攻击、逻辑炸弹攻击等方式更加具有技术难度,而且更具灵活性、隐蔽性、破坏性。

它们或利用系统客观存在的漏洞,或在硬件芯片和软件操作系统内设置后门,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获取系统的控制权。

这种攻击方式十分隐蔽,在平时,软硬件系统工作正常。

但是,一旦攻击逻辑被激活,则立即转为战时状态。

而且,对于通用软硬件来说,其应用量往往十分巨大,故而上述攻击手段所造成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也十分令人胆寒。

第二类则可以归属为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发起的攻击行动。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掷的电磁脉冲炸弹直接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伊拉克国家电视台信号中断,雷达、电脑、媒体和通信设施陷入瘫痪。

这可以视作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发起进攻的一个典型案例。

类似的攻击武器还包括电子干扰、电磁脉冲武器、反卫星武器以及研发中的纳米机器人、嗜硅微生物等等。

众所周知,物理空间是网络空间存在的基础,而物理攻击手段瞄准的正是位于物理空间中的网络基础设施。

当然,为了达到网络攻击的目的,物理空间中的攻击性武器并非唯一选择,有时候伪造身份、信息欺诈、威胁恐吓等社会工程学手段常常也能发挥奇效。

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精心构筑的骗局足以让被攻击者顺从和执行攻击者的指令,并完成网络攻击中的关键步骤,突破常规网络攻击无法突破的物理隔离。

社会工程手段在网络进攻行动中常常所向披靡,如果将它与传统隐蔽行动相结合,则更加无往而不利。

这似乎彰显了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人,往往是网络防御体系中最为脆弱的一环。

网络中心战初探

网络中心战初探

网络中心战初探
任强;盛跃宾;穆森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年(卷),期】2006(27)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末开始酝酿一场新的军事革命--网络中心战(NCW,network centric warfare).信息化战争将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
心战",网络中心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式.论述了网络中心战的概念、网络中心战的网络结构和作战结构,介绍了美国网络中心战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美
国网络中心战发展的因素,简述了计算机在网络中心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页数】4页(P433-436)
【作者】任强;盛跃宾;穆森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北京,10085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北京,10085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北京,1008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网络战争与网络中心战——中国军事专家专题探讨美军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 [J], 王保存;孔令钢;刘增良;陈伯江;赵楚
2.网络中心战中的海上网络战 [J], 刘方琦
3.网络中心电子战概念及其体系结构探讨 [J], 蒋盘林
4.网络中心战概念下的舰载多平台综合电子战系统设计 [J], 吴开泉;吴扬
5.美国机载电子攻击技术进展/陈文奎陶建义美军网络中心战信息系统的构建走向/孟凡松汪勇美军全球信息栅格的接入方式简介/向军肖德政贾鹏印度电子战发展历程/周长仁谢光明美国机载电子攻击技术进展 [J], 陈文奎;陶建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军网络中心战总体构想和核心技术

美军网络中心战总体构想和核心技术

美军网络中心战总体构想和核心技术作者:王晓汪洋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全球范围内,正在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共享形式发展,并且广发应用于战争中,本文主要阐述美军网络中心战中的全球信息栅格,综合敌我识别、数据链、动态组网技术,探讨一下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共享;全球信息栅格;综合敌我识别;动态组网全球信息栅格——网络中心战的基础依托。

为遂行网络中心战,取得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美军提出建设和发展全球信息栅格(GIG)。

从广义上讲,GIG并非单一技术,它是综合技术的系统集成。

甚至GIG也不是一个项目和系统,在本质上,它是一种顶层设计或战略规划。

一、美军网络中心战的总体构想GIG的总体框架分为基础、通信、计算机处理、全球应用和作战部队5个层次(如图1所示)。

它以通信和计算系统为依托,将美国国防部(DOD)范围内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集成为具有单一体系结构的系统,成为系统级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以解决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问题。

GIG体系结构可以从作战视图(OV)、系统视图(SV)和技术视图(TV)角度进行描述[1]。

GIG发展主要计划:为了适应网络中心战对通信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防部提出以转型通信体系结构(TCA)作为全球信息栅格通信设施的主题,构建由地面、空中和空间三部分组成的一体化通信网络。

地面通信主要是依靠按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展(GIG-BE)计划建设的光纤网;空中无线通信采用具有频带交叉(变频)和IP路由能力的软件可编程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空间通信则主要依赖于具有多网络集成能力大带宽转型通信卫星体系,并以先进宽带系统(AWS)为重要补充。

另外,天基系统和飞机之间的连通将采用宽频激光通信,天基系统和地面之间的通信采用激光通信或可编程无线电,通过远程通信端口提供卫星间、卫星于地面、空中系统之间连接。

二、美军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网络中心战体系是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系统,其核心系统由战场感知、数据链、信息传输、敌我识别、导航定位、电视会议、数字地理、模拟仿真、数据库等九大系统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