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文学概论2答案
文学概论答案

文学概论答案文学概论》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具体可感性普遍概括性情感性与思想倾向性2、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3、审美发现创作构思艺术表现 4、美学的历史的 5、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二、名词解释1、指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描绘的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辩证统一。
2、题材指作家从他所掌握的素材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而写入作品中,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3、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抒情性文学中和谐广阔的自然与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自然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后又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主张描写琐屑、纯客观化的自然生活现象,从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层面去描写人,其作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批判性。
三、简答题1、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
2、说明了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因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欣赏需求和不同的欣赏水平,阅读环境因时因地有变化,所以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3、在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创作中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两种思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4、文学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因而文学必须表达生活;但文学是通过作者来表现生活,作品的主体性、独创性会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并根据作者的创作需要表现出来,所以文学能动反映生活。
四、判断说明题1、正确。
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也是作家创作走向高潮的表现,体现出作家创作的一贯的、连续的特点。
2、错误。
文学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但并非直接联系,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文学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出现文学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情况。
3、正确。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的对象、材料都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文学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一、填空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
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概论》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1

文学概论23秋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第二文本”是指()
[选项.A]社会意义的文本
[选项.B]作者意义的文本
[选项.C]读者意义的文本
[选项.D]象征意义的文本
[正确选择]:C
【题目】,()与人的世界经验关系非常密切,也是现实中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A]情感经验
[选项.B]现实经验
[选项.C]理想经验
[选项.D]理论经验
[正确选择]:A
【题目】,在文学体裁中,哪一种体裁是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
[选项.A]诗歌
[选项.B]散文
[选项.C]小说
[选项.D]戏剧
[正确选择]:B
【题目】,情感的根源在于()。
[选项.A]主观世界
[选项.B]客观对象
[选项.C]自然界
[选项.D]现实生活
[正确选择]:B
【题目】,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选项.A]语言
[选项.B]修辞
[选项.C]符号
[选项.D]信息
[正确选择]:B
【题目】,叙述者=人物的这种叙述视角又称为(),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选项.A]见证人视角
[选项.B]内焦点叙事
[选项.C]主人公视角
[选项.D]外视角。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及答案(第二章)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 章节测评及答案(第二章)章节测评及答案(第二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二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二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4周以前完成。
本次测评包括:单项选择题5道,每小题0.2分,共计1分;多项选择题4道,每小题1分,共计4分;满分为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分)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阅读期待、开放。
A .蕴藉.蕴藉B .象征C .假设.假设D .模仿.模仿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文本。
A .象征型.象征型B .表现型C .再现型.再现型D .创意型.创意型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A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B .形象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形象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C .语言层、意蕴层、形象层、余意层、衍意层.语言层、意蕴层、形象层、余意层、衍意层D .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意蕴层、余意层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 趣味。
趣味。
A .个性化 B .情感化.情感化 C .理智化.理智化 D .知识化.知识化5.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 、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A .文法B .情感.情感C .情绪.情绪D .教义.教义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分)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
A .语言层B .形象层C .意蕴层D .余意层E .衍意层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文学概论2022第2次作业

文学概论第2次作业一.单选题(共10题,25.0分)1、文学创作是人“按照( )的规律来建造的”的特殊精神生产。
•A、艺术•B、生活•C、科学•D、美我的答案:D得分:2.5分2、艺术通感与( )有关。
•A、抽象•B、评价•C、想象•D、认识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文赋》的作者是( )•A、苏轼•B、王国维•C、李白•D、陆机我的答案:D得分:2.5分4、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 )的体现。
•A、个性•B、思想•C、精神•D、语言我的答案:A得分:2.5分5、灵感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作家的( )。
•A、构思•B、生活阅历•C、写作习惯•D、偶然因素我的答案:B得分:2.5分6、一种创作方法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 )相联系的。
•A、方法论•B、艺术素养•D、语言习惯我的答案:C得分:2.5分7、________是旧现实主义的高峰,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完美的阶段•A、古典主义•B、启蒙主义•C、自然主义•D、批判现实主义我的答案:D得分:2.5分8、文学欣赏以()为主要目的。
A、审美B、感受C、体验D、娱乐我的答案:A得分:2.5分9、_______是劳动到艺术的中介•A、实践•B、巫术•C、游戏•D、舞蹈我的答案:B得分:2.5分10、_______的发展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的形式和手段•A、科学••B、经济••C、生产力••D、政治•我的答案:C得分:2.5分二.多选题(共15题,37.5分)1、作家的素质和才能体现在( )等能力上•A、观察•B、想象•D、模仿我的答案:ABC得分:2.5分2、孕育作家个体性精神特性的土壤有作家的( ) •A、知识结构•B、生活环境•C、生活阅历•D、个人修养我的答案:BCD得分:2.5分3、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 )•A、实践经验•B、理论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我的答案:CD得分:2.5分4、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艺术想象的形象性•B、艺术想象的自由性•C、艺术想象的可感性•D、艺术想象的创造性我的答案:ABD得分:2.5分5、浪漫主义具有( )特征•A、幻想大胆•B、情节离奇•C、夸张奇特•D、情感强烈我的答案:ABCD得分:2.5分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 )地描写现实•A、真实•B、历史•C、具体•D、形象我的答案:ABC得分:2.5分7、西方现代主义强调表现( )要素。
文学概论课后题参考答案(第四版)1-7章(1)

文学概论课后题参考答案(第四版)1-7章(1)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再到文学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作品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4(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一切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分析、比较、评价,最后达到对它们作出科学的判断。
5(文学史: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总结过去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状况、经验和规律。
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章:比喻、借代、对偶、反复、倒装、反讽。
第三章:虚境与实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象征、荒诞。
)(第三章:生命律动。
第四章21,真实读者)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5、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6、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
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8、客观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
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9、体验说: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
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11、符号论文学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卡西尔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文学概论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

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作品买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作业二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风格特点有(A)
A.豪放
B.雄浑
C.柔婉
D.谨严
E.刚劲
2.文学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
A.哲理性
B.真实性
C.荒诞性
D.抽象性
E.象征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的表现在其作品具有(A)
A.吸引力
B.感染力
C.震撼力
D.穿透力
E.表现力
4.剧本的基本特征是(D)
A.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D.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5.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盛于20世纪前期,主要文学流派包括(B)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荒诞派
D.新小说派
E.现实主义
6.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E.司汤达
7.文学作品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BE)
A.写实型
B.理想型
C.比喻型
D.寓言型
E.象征型
8.艺术创作中变形的方法有(BCDE)
A.写实法
B.粘合法
C.漫画法
D.夸张法
E.幻事法
9.常见的构思方式包括(ABC)
A.综合
B.突出
C.简化
D.变形
E.陌生化
10.但丁认为文学的“四义”包括(ABCD)
A.字面意义
B.譬喻意义
C.道德意义
D.奥秘意义
E.象征意义
11.惯例的文学观念暗含着的规范包括(ABCDE)
A.文学即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性的形象的世界
B.文学可以是以文字写成的作品的分行排列
C.文学可能蕴涵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D.文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
E.文学总是要呈现有着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
12.文学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是因为(ABCE)
A.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D.劳动产生了宗教与巫术仪式
E.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样式
13.在作品与形式的关系上,20世纪西方文论值得关注的重要思潮有(BCE)
A.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强调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B.法国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与世界和作者相疏离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C.美国“新批评”,认定文学活动的本体仅仅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
D.德国的接受美学,强调读者阅读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E.俄国形式主义,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作品的语言形式本身
14.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它包含的要素有(ABCD)
A.世界
B.读者
C.作者
D.作品
E.活动
15.文学作品具有的属性主要包括(ABC)
A.认识属性
B.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科学属性
E.历史属性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试题(正确\错误)
1.文学接受中共鸣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作品具有感动读者并使其产生共鸣的足够力量。
(正确)
2.文学作品的认识属性往往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出来的。
(正确)
3.文学读者同时又是文学消费者。
(错误)
4.文学是作家个人的精神活动,不能看成社会生产。
(错误)
5.风格可以脱离作品而存在,从别人那里转借、变换、模仿的。
(错误)
6.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具有决定作用,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错误)
7.文学的象征性是文学区别与宗教和哲学的特征。
(错误)
8.创作动机直接支配和操纵作家搜集材料的范围及艺术发现方向,明示了作家在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
(错误)
9.离开话语系统文学活动便不存在。
(正确)
10.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
文学并不直接体现其意识形态性质,而总是保持自身的审美风貌。
(正确)
11.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它是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正确)
12.人类生活活动由于人类主体的能动参与,在改变对象以符合人的需要的过程中,在对象中灌注了人的本质力量。
因此,人类生活活动就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正确)13.在文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作者创造的本文没有人阅读,作者作为作者的身份和价值就无法确定,文学活动就是不完整的。
(正确)
14.古希腊摹仿说的基本含义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正确)
15.文学就是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这些文学作品。
(正确)
三、论述题:
1.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答: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于“审美意识形态论”具有三处代表性的阐发:
其一、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
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
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文学所撷取和反映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
其二、“所谓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
而这里的“意识形态”已与“人类意识的外在化形态”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
及其它艺术等。
”此处也对审美作了正面阐释:“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非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
其三、“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文学属概念的意识形态又不是“话语活动”了,而回到了“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上去了:“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就是说社会生活本来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经过作家的艺术改造,变为观念形态的东西。
”而审美也变成了人对事物的特殊精神活动过程:“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关照、感悟、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