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92.1-2007中对粉尘浓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空气中粉尘测定

空气中粉尘测定

最低检出浓度=最小滤膜增量Δm/采样体积
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中:9.1 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以感量0.01mg天平,采集500L空气样品计)
最低检出浓度=最小滤膜增量Δm/采样体积=0.1/0.5=0.2mg/m3
要以滤膜的最小增量来计算,而不是天平的精度,
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中
5.2.3 使用直径≤37mm的滤膜时,∆m不得大于5mg;直径为40mm的滤膜时,∆m不得大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时,∆m不限。

可以知道滤膜的上限。

7.2 滤膜增量(∆m)≥1 mg 时,可用感量为0.1mg分析天平称量;滤膜增量∆m≤1mg时,应用感量为0.01mg分析天平称量。

可以知道滤膜的下限0.1mg 分析天平是1 mg。

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中5.3.3 控制滤膜粉尘△m数值在0.1mg-5mg的要求。

知道0.01mg分析天平的下限是0.1mg。

这都是在国标里面有的,不过也许这就是中国的国标的缺点,写的都不够明了。

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

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5部分,是在GB16241-1996《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附录A《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石棉纤维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41-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李济超、吴维皑、闫慧芳、张敏、杜變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41-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3 滤膜/相差显微镜法3.1 原理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

3.2 仪器3.2.1 滤膜:微孔滤膜或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孔径0.8μm。

粉尘浓度计算公式

粉尘浓度计算公式

粉尘浓度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粉尘浓度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生产环境,比如矿山、水泥厂等等,了解和掌握粉尘浓度的计算方法那是相当关键的。

先来说说粉尘浓度的基本概念哈。

简单来讲,粉尘浓度就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者数量。

那到底怎么算呢?这就得提到粉尘浓度计算公式啦。

常见的粉尘浓度计算公式是:C = (m/V)×1000 。

这里的 C 代表粉尘浓度,单位是毫克每立方米(mg/m³);m 呢,指的是采集到的粉尘质量,单位是毫克(mg);V 则是采样的空气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

给您举个例子吧。

就说前段时间我去一家水泥厂考察,那里面粉尘飞扬,环境可不太好。

我就和厂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做了个粉尘浓度的检测。

我们用专门的采样仪器,采集了一定体积的空气,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采集到的粉尘质量是 50 毫克,而采样的空气体积是 0.1 立方米。

那按照公式来算,粉尘浓度 C = (50 / 0.1)×1000 = 500000 毫克每立方米,也就是 500 毫克每立方米。

这个数值可不算小,说明这家水泥厂的粉尘控制措施还得加强。

在实际应用中,粉尘浓度的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首先,采样的方法和仪器就得选对,不然采集到的数据不准确,那算出来的浓度也就没意义啦。

而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环境,对粉尘浓度的标准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在煤矿井下,国家规定的粉尘浓度标准就比较严格,要是超过了这个标准,那可就得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不然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还有哦,计算粉尘浓度的时候,还得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说,空气的温度、湿度,还有风速等等,这些都会对粉尘的分布和浓度产生影响。

所以呀,要想准确地计算粉尘浓度,真得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

再比如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

一家金属加工厂,工人总是反映工作环境粉尘太多,感觉不舒服。

我们去检测的时候,发现他们采样的方法就不对,采集的空气体积不准确,结果算出来的粉尘浓度偏差很大。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测定技术标准(探究)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测定技术标准(探究)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测定技术标准(探究)1 范围本标准基于本人自身工作经历及行业有关标准归纳而成,规定煤矿作业场所采用称重法测定总粉尘浓度的方法、工艺、操作规范及仪器、设备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煤矿安全规程3 术语与定义3.1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2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3.3.总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全部粉尘的质量(mg/m3)3.4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3.5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3.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7采样点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4测定方法4.1测定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包括积尘管内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及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4.2器材4.2.1采样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规定。

a)连续运转时间应≥10h;b)必须有防爆标志。

4.2.2滤膜:采用过滤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4.2.3天平:采用感量0.1mg或0.01mg的天平。

4.2.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2.5镊子。

4.2.6除静电器。

4.3测定范围井下采煤、掘进工作面及其他粉尘作业场所。

4.4检测周期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 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和纤维状 粉尘。
实习报告内容
• 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 • 实验结果 • 结果计算和评价
– 滤膜粉尘∆m的要求与称量使用的分析天平感 量和采样使用的测尘滤膜直径有关。
采样
•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要求:
– 采样时要通过调节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控制 滤膜粉尘∆m在下表要求的范围内。否则,有可 能因过载造成粉尘脱落。采样过程中,若有过 载可能,应及时更换采样夹。
分析天平感量 0.1mg 0.01mg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原理
•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 粉尘采样夹:
• 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的滤膜,用于定点采样。 • 小型塑料采样夹:可安装直径≤37mm的滤膜,用
于个体采样。
实验所需器材
• 粉尘采样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 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7061的规定:
– 采样器: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粉 尘采样器。:
• 个体采样:
–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的质量m1。
滤膜准备和安装
• 称量:
– 在衬纸上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 – 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
膜直接安装在采样头上。
滤膜准备和安装
• 安装:
– 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 不能有裂隙或褶皱。
– 用直径75mm的滤膜时,做成漏斗状装入采 样夹。

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规范

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2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李涛、徐伯洪、闫慧芳、李济超、刘占元、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分析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分析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浓度的计算
GBZ192.1-2007中对粉尘浓度的计算有如下规定:
8 浓度的计算
8.1 按式(1)计算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m2-m1
C = ——————× 1000 (1)
Q×t
式中:C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
m2-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8.2 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GBZ 159 中11.1.5 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6)计算:
c·v
TWA =————×1000 (6)
F·480
式中:TWA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 -测得的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g/ml;
v -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F-采样流量,ml/min;
480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8h计,min。

)GBZ192.1-2007中又对个体采样举例如下:
C.1 个体采样法示例
某锅炉车间选择2名采样对象(接尘浓度最高和接尘时间最长者)佩戴粉尘个体采样器,连续采样1个工作班(8h),采样流量3. 5L/min,滤膜增重分别为2.2mg和2.3mg。

按公式(1)计算:
C TWA1=2.2÷(3.5×480)×1000=1.31 mg/m3;
C TWA2=2.3÷(3.5×480)×1000=1.37 mg/m3。

想请教如果连续采样一个工作班12(h),滤膜增重得出同样的数据,该怎么计算C twa呢?还有就是用公式(6)又该怎么算?拜托哪位高手能解释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