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干扰解决

合集下载

地线环路干扰的抑制方法

地线环路干扰的抑制方法

地线环路干扰的抑制方法
地线环路干扰是指由于工频电流通过地线和设备之间的环路产生的干扰信号。

为了抑制地线环路干扰,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增加接地电阻
增加接地电阻可以减小地线环路的面积,从而减小干扰信号的强度。

但是,增加接地电阻过大会导致接地电势升高,从而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二、采用屏蔽措施
采用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地线环路的面积,进而减小干扰信号的强度。

常见的屏蔽措施包括使用屏蔽线缆、屏蔽箱等。

三、地线干扰电流的分离
地线干扰电流的分离可以避免地线干扰电流通过设备内部的回路而产生干扰。

常见的分离措施包括使用隔离变压器、隔离磁环等。

四、采用滤波器
采用滤波器可以将地线干扰信号滤波掉,从而减小干扰信号的强度。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LC滤波器、RC滤波器、C-L-C滤波器等。

综上所述,抑制地线环路干扰的方法包括增加接地电阻、采用屏蔽措施、地线干扰电流的分离和采用滤波器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

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

干扰不仅会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导致信息传输错误,甚至设备损坏。

如何有效地进行设备抗干扰接地成为了通信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工程师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基本原理设备抗干扰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电阻和接地线路,将设备连接到地面,使得设备能够有效地排除外部电磁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通信工程中的电磁干扰主要包括天线收发、射频信号干扰和地电隔离等几种类型。

抗干扰接地应能有效应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干扰,保证设备工作正常。

1. 合理布置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决定设备接地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电阻,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受到的干扰。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的选择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在通信工程中,可以采用接地电阻网络的形式,将各个设备的接地电阻串联或并联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接地网络,提高整体的接地效果。

2. 使用专用的接地材料在通信工程中,为了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使用专用的接地材料。

这些接地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抗腐蚀能力,能够有效地改善设备的接地效果,降低干扰的影响。

这些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能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3. 加强接地线路的设计和布置接地线路是设备抗干扰接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设备连接到地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起到抗干扰的作用。

在通信工程中,接地线路的设计和布置应能够保证其电阻和电感较小,同时还需考虑到其与其他设备和电气设施的连接方式,避免发生干扰和安全事故。

4. 采用屏蔽和滤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屏蔽和滤波技术。

屏蔽技术主要是通过在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罩或导电膜,隔离外部的电磁干扰,降低干扰的影响。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的接地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接地方法可以帮助设备正确地运行并减少干扰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1.良好的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是防止干扰的基础。

必须确保设备的接地符合国际标准,如ISO、IEC 等。

设备接地电阻的值应该足够小,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接地。

2.使用专用接地线专用接地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减少干扰的影响。

在连接设备时,使用专用的接地线连接每个设备的接地点。

3.使用分离接地使用分离接地可以有效地隔离任何来自其他系统或设备的噪声。

在电信系统中,分离接地通常是通过使用可变压缩器或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

4.使用屏蔽电缆屏蔽电缆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它们通常包括内部绝缘层、屏蔽层和外部护套。

在安装时,确保屏蔽层与设备的接地电路连接。

5.使用滤波器使用滤波器可以过滤掉任何来自电力线、交流电路或其他设备的干扰。

滤波器通常包括磁性和电容性元件,可以有效地限制干扰的传播。

6.使用避雷器避雷器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如雷电、静电等对设备的损坏,也可以减少任何来自电力线或其他设备的过压干扰。

它们通常包括气体放电管、金属氧化物芯片等元件。

7.正确地连接地线和屏蔽设备的地线和屏蔽必须正确地连接。

确保连接处质量良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供地连接和屏蔽保护。

8.正确地设计布线电缆必须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遵循规范的布线方式。

避免电缆受到太阳辐射、强磁场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总之,设备抗干扰接地是电子通信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地设计接地系统、使用专用接地线、滤波器、各种避雷器等,都是减少设备干扰影响,提高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接地干扰抑制方法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接地干扰抑制方法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接地干扰抑制方法【摘要】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接地干扰是十分常见的,其危害性也较大。

本文通过分析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干扰机理及不同接地方式下干扰的差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接地干扰抑制方法,能有效提高智能建筑弱电设备的接地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接地干扰;地环路干扰;叠加原理;抑制方法近年来,以电子和微机为基础的保护、监控、信号、通信等设备在智能建筑的应用日益普及。

在这些新型弱电系统应用的同时,因过电压和电磁耦合作用等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电力系统中干扰源众多,加之弱电系统设备耐压水平低、抗干扰能力弱,若不采取措施消除和抑制电磁干扰,将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抑制与消除干扰的措施中,接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接地既可以消除和抑制电磁干扰,也可能因接地引入或放大电磁干扰,对弱电设备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因此,本文就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非常接地干扰抑制方法进行探讨。

1.单点接地公共地阻抗耦合单点接地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最大好处是没有地环路,相对简单。

但地线往往过长,导致地线阻抗过大。

公共阻抗产生的电压通过地回路耦合,一个电路的地电位受另一个电路的地电流的调制,另一个电路的信号耦合进了前一个电路。

2.多点接地的地环路干扰如图1所示,图1中两设备用一对电缆传输线连接,图中设备一(发送部分)、设备二(接收部分)分别接各自的地,这是一个不平衡的传输电路。

在理想情况下,两设备的地电位相等,传输线对中仅存在有用信号us、差模电流is,途径为信号源us经信号源阻抗zs,经传输进线阻抗,再经负载zl以及传输回线阻抗流回us,但是,由于两设备分别接入不同的接地点,两点接地阻抗不同,两设备的接地点a、d 自然会存在着电位差,此时信号源产生的电流将在地回路上分流,特别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如电缆传输线处在较强的电磁场中,如图1中的设备四产生的强磁场,此时地环路中产生一感应电动势,地回路中相当于迭加一受控源,除此,由于地线是公用接地线,当附近有大功率设备,如设备三起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地电流流经两设备系统地环路,在异常情况下,如雷击时,地环电流会更大。

PCB布线的地线干扰与抑制处理方法

PCB布线的地线干扰与抑制处理方法

PCB布线的地线干扰与抑制处理方法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布线中的地线干扰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干扰电路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抑制处理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地线干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线干扰与抑制处理方法:1.地线布线技巧:a.分离数字和模拟地:尽量将数字与模拟电路的地线分开,减少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b.接地电流的路径短而宽:将接地电流通过干燥的宽地线传输,减少接地电阻和导线电感,提高地线的抑制能力。

c.使用星形接地:d.使用平面接地:e.使用分区接地:f.使用地钉:在关键区域使用地钉来提供额外的地线连接。

2.组件布局:a.尽量将高频和低频组件分开:将高频组件和低频组件分开布局,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b.避免地线回流干扰:确保地线回流干扰不通过敏感组件周围的区域,可以通过调整组件布局来实现。

3.组件选择和降噪处理:a.选择低噪声组件:选择具有低输入输出噪声特性的组件,减少地线干扰。

b.使用滤波器:在地线上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地线上的噪声干扰。

c.使用抑制电阻:通过在地线上添加适当的抑制电阻来减少地线干扰。

d.使用绕组电感:在地线上添加绕组电感,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频地线干扰。

4.地线连接:a.使用铺铜:通过在布线过程中使用铺铜技术,可以增加地线的面积,减少地线干扰。

b.使用分布式接地:将地线接地点分布在整个电路板上,减少地线干扰。

5.PCB设计原则:a.适当阻抗匹配:确保地线干扰越小越好,可以采用适当的阻抗匹配。

b.保证良好的地线连续性:地线应该连续,并与地端连接紧密。

c.减小地线面积:地线可以不要太大,以减小地线干扰。

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仿真、实测和调试等方法进行地线干扰与抑制处理。

通过使用静电式电位差分析仪等测量设备,可以检测地线上的干扰情况,并找出抑制干扰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地线干扰的抑制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结合布线技巧、组件布局、组件选择和降噪处理、地线连接、PCB设计原则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和处理。

抗干扰的接地处理及屏蔽处理

抗干扰的接地处理及屏蔽处理

抗干扰的接地处理及屏蔽处理抗干扰接地处理的主要内容:(1)避开地环电流的干扰;(2)降低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

一点接地有效地避开了地环电流;而在一点接地前提下,并联接地则是降低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的有效措施;它们是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的最基本的接地方法。

工业控制系统接地的含义不一定就是接大地。

例如直流接地只是定义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

它可以悬浮,但要求与大地严格绝缘。

通常,其绝缘电阻要达到50M&Omega以上。

直流地悬浮隔离了交流地网的干扰,经济简便,工程中经常使用。

直流地悬浮的缺点是机器容易带静电,如果该静电电位过高,会损坏器件,击伤操作人员等等;而且,如果这时直流地与大地的绝缘电阻减小,可能会产生很多原先没有想到的干扰。

直流地接大地,按照国家标准,要埋设一个不大于4&Omega 的独立接地体。

但无论直流地悬浮或者接大地,直流地与大地之间的电位都存在着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

工业控制机所操作的各种输入输出信号之间接地是否合理,不只是形成相互耦合干扰的问题,有时还危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在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各种通道的信号频率大多在1MHz内,属于低频范围。

因此,谈谈低频范围的接地。

1.串联接地在串联接地方式中,各电路各有一个电流i1、i2、i3等流向接地点。

由于地线存在电阻,因此,每个串联接点的电位不再是零,于是各个电路间相互发生干扰。

尤其是强信号电路将严重干扰弱信号电路。

如果必须要这样使用,应当尽力减小公共地线的阻抗,使其能达到系统的抗干扰容限要求。

串联的次序是:最怕干扰的电路的地应最接近公共地,而最不怕干扰的电路的地可以稍远离公共地。

2.并联接地并联接地方式:在工业控制机中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采用并联接地。

并联接地中各个电路的地电位只与其自身的地线阻抗和地电流有关,互相之间不会造成耦合干扰。

因此,有效地克服了公共地线阻抗的耦合干扰问题,工业控制机应当尽量采用并联接地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采用了并联接地方式,但是地线仍然要粗一些,以使各个电路部件之间的地电位差尽量减小。

蓝牙模块共地干扰解决方法

蓝牙模块共地干扰解决方法

蓝牙模块共地干扰解决方法
蓝牙模块共地干扰是指在使用蓝牙模块时,由于共用地线或地电位不稳定而导致的干扰问题。

常见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确保良好的供电质量:蓝牙模块需要稳定的供电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应注意供电线路的稳定性和滤波器的添加。

2. 加强电磁屏蔽:在蓝牙模块周围加强电磁屏蔽措施,包括使用金属屏蔽罩、金属盖子或者金属屏蔽片,减少干扰的入射和辐射。

3. 合理布局和串线规划:尽量避免蓝牙模块与其他高频信号源或高功率设备的相互靠近,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串线规划来减少共地干扰的可能性。

4. 添加滤波器和隔离器:在电路中添加合适的滤波器和隔离器,可以抑制共地干扰信号的传播和干扰。

5. 使用适当的接地方法:选择合适和正确的接地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共地干扰问题。

可以考虑使用独立的地线连接蓝牙模块,并与其他部分进行隔离。

6. 优化天线设计:适当优化天线设计,改善蓝牙模块的发射和接收效果,减少外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总的来说,解决蓝牙模块共地干扰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供电质量、电磁屏蔽、布局规划、滤波器、隔离器、接地方法和天线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共地干扰的影响。

弱电系统等电位接地方式及干扰防护措施

弱电系统等电位接地方式及干扰防护措施

弱电系统等电位接地方式及干扰防护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对电气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的破坏也由以往以直击雷击毁人、物为主,转移为以雷电波破坏电气设备为主。

因雷电袭击造成的系统停顿、业务停顿、重要资料丢失,甚至系统崩溃,给用户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直接的硬件损失。

弱电设备如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弱电电源设备等的防雷工作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笔者就如何避免建筑物弱电系统遭受雷电破坏做分析。

关键词:弱电系统;等电位接地;防雷措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新趋势得到了大规模建设。

智能建筑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以及现代化管理,为人类营造了高效、便捷以及安全的居住、生活空间。

这些建筑集计算机网络、通信、办公、楼宇自动化等大量的弱电系统,而由于这些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绝缘程度低,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差的特点,使得建筑一旦受到雷击,就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影响建筑内部弱电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建筑的雷电防护设计,将建筑遭受的雷电损害率降到最低。

一、弱电系统防雷设计现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层建筑和电器设备的增多,弱电系统往往受到能量巨大的雷电侵袭时损失巨大,所以弱电系统防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蕲春地区雷雨频繁,且蕲春县水利大楼四周空旷,地势相对较高,进户电源、信号线路未做任何屏蔽、接地措施,所以很容易造成网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遭受雷击损坏,蕲春县水利大楼每年都会因为雷击事故造成一些损失,所以对弱电系统做好防雷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或者其他物体本身不受到雷电的损害,将强大的雷电流沿着防雷设备或者建筑物框架泄入大地。

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传统避雷装置,只要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就能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线的定义、阻抗及其干扰与抑制
发布:2011-11-21 | 作者: | 来源: | 查看:80次| 用户关注:
什么是地线?大家在教科书上学的地线定义是:地线是作为电路电位基准点的等电位体。

这个定义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实际地线上的电位并不是恒定的。

如果用仪表测量一下地线上各点之间的电位,会发现地线上各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

正是这些电位差才造成了电路工作的异常。

电路是一个等电位体的定义仅是人们对地线电位的期望。

HENRY 给地线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定义,他将地线定义为:信号流回源的低阻抗路径。

这个定义中突出了地线中
地线的定义、阻抗及其干扰与抑制
1.地线的定义
什么是地线?大家在教科书上学的地线定义是:地线是作为电路电位基准点的等电位体。

这个定义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实际地线上的电位并不是恒定的。

如果用仪表测量一下地线上各点之间的电位,会发现地线上各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

正是这些电位差才造成了电路工作的异常。

电路是一个等电位体的定义仅是人们对地线电位的期望。

HENRY 给地线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定义,他将地线定义为:信号流回源的低阻抗路径。

这个定义中突出了地线中电流的流动。

按照这个定义,很容易理解地线中电位差的产生原因。

因为地线的阻抗总不会是零,当一个电流通过有限阻抗时,就会产生电压降。

因此,我们应该将地线上的电位想象成象大海中的波浪一样,此起彼伏。

2.地线的阻抗
谈到地线的阻抗引起的地线上各点之间的电位差能够造成电路的误动作,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用欧姆表测量地线的电阻时,地线的电阻往往在毫欧姆级,电流流过这么小的电阻时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电压降,导致电路工作的异常。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开导线的电阻与阻抗两个不同的概念。

电阻指的是在直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呈现的阻抗,而阻抗指的是交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的阻抗,这个阻抗主要是由导线的电感引起的。

任何导线都有电感,当频率较高时,导线的阻抗远大于直流电阻,表1 给出的数据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实际电路中,造成电磁干扰的信号往往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包含丰富的高频成分,因此会在地线上产生较大的电压。

对于数字电路而言,电路的工作频率是很高的,因此地线阻抗对数字电路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

如果将10Hz时的阻抗近似认为是直流电阻,可以看出当频率达到10MHz 时,对于1米长导线,它的阻抗是直流电阻的1000 倍至10万倍。

因此对于射频电流,当电流流过地线时,电压降是很大的。

从表上还可以看出,增加导线的直径对于减小直流电阻是十分有效的,但对于减小交流阻抗的作用很有限。

但在电磁兼容中,人们最关心的交流阻抗。

为了减小交流阻抗,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多根导线并联。

当两根导线并联时,其总电感L为:L = ( L1 + M ) / 2
式中,L1 是单根导线的电感,M是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

从式中可以看出,当两根导线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互感很小,总电感相当于单根导线电感的一半。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条接地线来减小接地阻抗。

但要注意的是,多根导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

3.地线干扰机理
3.1地环路干扰
由于地线阻抗的存在,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就会在地线上产生电压。

当电流较大时,这个电压可以很大。

例如附近有大功率用电器启动时,会在地线在中流过很强的电流。

这个电流会在两个设备的连接电缆上产生电流。

由于电路的不平衡性,每根导线上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对电路造成影响。

由于这种干扰是由电缆与地线构成的环路电流产生的,因此成为地环路干扰。

地环路中的电流还可以由外界电磁场感应出来。

3.2公共阻抗干扰
当两个电路共用一段地线时,由于地线的阻抗,一个电路的地电位会受另一个电路工作电流的调制。

这样一个电路中的信号会耦合进另一个电路,这种耦合称为公共阻抗耦合。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信号的频率较高,地线往往呈现较大的阻抗。

这时,如果存在不同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就可能出现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

4.地线干扰对策
4.1地环路对策
从地环路干扰的机理可知,只要减小地环路中的电流就能减小地环路干扰。

如果能彻底消除地环路中的电流,则可以彻底解决地环路干扰的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种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案。

A. 将一端的设备浮地如果将一端电路浮地,就切断了地环路,因此可以消除地环路电流。

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不允许电路浮地。

这时可以考虑将设备通过一个电感接地。

这样对于50Hz的交流电流设备接地阻抗很小,而对于频率较高的干扰信号,设备接地阻抗较大,减小了地环路电流。

但这样做只能减小高频干扰的地环路干扰。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设备浮地,但设备与地之间还是有寄生电容,这个电容在频率较高时会提供较低的阻抗,因此并不能有效地减小高频地环路电流。

B. 使用变压器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利用磁路将两个设备连接起来,可以切断地环路电流。

但要注意,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寄生电容仍然能够为频率较高的地环路电流提供通路,因此变压器隔离的方法对高频地环路电流的抑制效果较差。

提高变压器高频隔离效果的一个办法是在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设置屏蔽层。

但一定要注意隔离变压器屏蔽层的接地端必须在接受电路一端。

否则,不仅不能改善高频隔离效果,还可能使高频耦合更加严重。

因此,变压器要安装在信号接收设备的一侧。

经过良好屏蔽的变压器可以在1MHz以下的频率提供有效的隔离。

C. 使用光隔离器另一个切断地环路的方法是用光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可以说是解决地环路干扰问题的最理想方法。

用光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光耦器件,另一种是用光纤连接。

光耦的寄生电容一般为2pf,能够在很高的频率提供良好的隔离。

光纤几乎没有寄生电容,但安装、维护、成本等方面都不如光耦器件。

D. 使用共模扼流圈在连接电缆上使用共模扼流圈相当于增加了地环路的阻抗,这样在一定的地线电压作用下,地环
路电流会减小。

但要注意控制共模扼流圈的寄生电容,否则对高频干扰的隔离效果很差。

共模扼流圈的匝数越多,则寄生电容越大,高频隔离的效果越差。

4.2消除公共阻抗耦合
消除公共阻抗耦合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减小公共地线部分的阻抗,这样公共地线上的电压也随之减小,从而控制公共阻抗耦合。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适当的接地方式避免容易相互干扰的电路共用地线,一般要避免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共用地线,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共用地线。

如前所述,减小地线阻抗的核心问题是减小地线的电感。

这包括使用扁平导体做地线,用多条相距较远的并联导体作接地线。

对于印刷线路板,在双层板上布地线网格能够有效地减小地线阻抗,在多层板中专门用一层做地线虽然具有很小的阻抗,但这会增加线路板的成本。

通过适当接地方式避免公共阻抗的接地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

并联接地的缺点是接地的导线过多。

因此在实际中,没有必要所有电路都并联单点接地,对于相互干扰较少的电路,可以采用串联单点接地。

例如,可以将电路按照强信号,弱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分类,然后在同类电路内部用串联单点接地,不同类型的电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5.小结
地线造成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地线存在阻抗,当电流流过地线时,会在地线上产生电压,这就是地线噪声。

在这个电压的驱动下,会产生地线环路电流,形成地环路干扰。

当两个电路共用一段地线时,会形成公共阻抗耦合。

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法有切断地环路,增加地环路的阻抗,使用平衡电路等。

解决公共阻抗耦合的方法是减小公共地线部分的阻抗,或采用并联单点接地,彻底消除公共阻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