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习目标一、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能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二、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指出它们的大致位置和范围,分析确信其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知识预备一、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 (河流)线相吻合。

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限是大兴安岭- -贺兰山- -冈底斯山3、我国地形一二阶梯的分界限是青藏高原边缘线,即 - -横断山4、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山脉)自学提示一、秦岭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淮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

二、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限。

在它的南北双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居民的_____________有显著的不同。

3、比较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4、我国的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域、南方地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区域划分的界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五、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份,东南受夏日风阻碍,_________,以_______为主,西北以业为主。

一起释疑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你能说明两地气温不同的缘故吗?二、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与“秦岭—淮河线”大体重合的线有哪些?3、我国南北方地理不同的要紧缘故?确信西北地域与北方地域界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信青藏地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当堂测试一、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没有明显不同的是()A、自然环境B、地理景观C、居民主食D、人种和宗教二、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植被类型主若是(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D.热带雨林3、秦岭一淮河线以南的河流冬季大多不结冰的要紧缘故是( )A.受冬季风的阻碍小B.受夏日风的阻碍大C.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D.1月平均气温高于0℃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不包括()A、秦岭——淮河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读右图,完成5-6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的大小
河流水量的大小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课件演示〗展示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札记(个案)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教学
难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时1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能力目标:2、能比较秦岭—淮河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知道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大地理区域的一条划分界线。

情感目标:4、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重点难点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形成对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1.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性,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 -- 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3.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走向的山脉;秦岭自西向东主要穿越省、省、省,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淮河发源于省,向东流经省、省。

4.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5.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探究新知:1.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情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归纳整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达标测评:同学们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快来检测一下吧。

***能力秀场***(点滴记录你的进步!)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人文环境的差异C.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 D.居民饮食的差异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秦岭—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A.甘肃B.江苏C.安徽D.山东3.小明说他们家乡人们住的是高脚屋,全年气候温热,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说明小明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北方地区位于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A.200毫米B.400毫米C.800毫米D.1200毫米5.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全部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赣、湘、秦B.京、辽、吉C.藏、青、蜀D.甘、宁、粤读图,完成6~8 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八年级地理下册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地理下册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地理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article, Gorky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extremelyrich, 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are no longereager to pursue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you still have such asmall 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and progress.Whe nthe complexworld leads us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and return toours elves. With learning, wecan activateour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 of theexternal world.。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差异等核心知识。
(2)案例研究法:提供各地理区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各地理区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设计地理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加深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各地理区域的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呈现地理差异。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我讲解了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地理特征,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将这些特征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联系起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2.人文素养:通过对比各地理区域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实践与创新素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4.信息素养: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等环节,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掌握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3.准备地图,让学生观察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理环境的划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展示PPT,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以及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31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能与技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能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知识准备
1、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 (河流)线相吻合。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贺兰山- -冈底斯山
3、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即 - -横断山
4、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山脉)
自学提示
1、秦岭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淮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居民的_____________有显著的差异。

3、比较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4、我国的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区域划分的界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东南受夏季风影响,_________,
为主,西北以业为主。

共同释疑
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你能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吗?
2、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与“秦岭—淮河线”基本重合的线有哪些?
3、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当堂测试
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2、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3、秦岭一淮河线以南的河流冬季大多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冬季风的影响小
B.受夏季风的影响大
C.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
D.1月平均气温高于0℃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读右图,完成5-6题。

5、除纬度因素外,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6、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致一致
B、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致一致
C、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7、柴达木盆地位于()地区。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读右侧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中,煤、铁、石油、海盐资源
十分丰富的是;海拔最高、人口最稀少的
是;受海洋影响最大,以水田为主,全国最重
要稻米产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牧业基地是
(把相应的编号填到横线上:)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A是
(山)和 (河)。

它大致与1月℃等温
线分布相吻合,大致与毫米年降水量线相当。

(3) 界线C大致与下列哪几座山脉的走向一致()
A、天山——阴山
B、横断山——贺兰山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从温度带来看,②区域主要分布在()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热带和亚热带
(5)从干湿区来看,③区域主要分布在()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
(6) 受降水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以______________为主。

①②两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A线以北为,A线以南为
参考答案
共同释疑
1、东西走向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
2、1月份0℃等温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地区与
半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3、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夏季
风,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当堂测试
1-7DADDDBD 8、(1)①④②③(2)秦岭淮河 0 800 (3)C (4)D (5)C (6)畜牧业小麦水稻旱地水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