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练习题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四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四第1题【单选题】如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
它是( )A、王景治理的黄河B、贾思勰治理的黄河C、大禹治理的河流D、李冰修筑的都江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中使秦国强大的起来的社会变革是( )A、尊王攘夷B、百家争鸣C、实行分封制D、商鞅变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实行变法是为了( )A、做诸侯中的“霸主”B、富国强兵,维护统治C、防御外来侵略D、维护周天子的权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制农具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支持B、百姓的欢迎C、个人才能卓越D、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邗沟【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楚国与晋国在______大战,结果楚国大败,______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 战国时期的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第八十篇第1题【单选题】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于( )A、商B、西周C、春秋D、战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对都江堰的赞美。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B、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起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C、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设计科学D、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儒家学说: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站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我国( )A、半坡时期B、夏朝C、商朝D、春秋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天俯之国”是今天的哪一省( )A、广东B、重庆C、四川D、云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未达到的是( )A、种植粟B、制造陶器C、种植水稻D、铸造铁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不属于富国措施的是( )A、编制户口,加强刑法B、奖励生产C、承认土地私有D统一度量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筒车B、铁农具C、都江堰D、牛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怠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与下列哪些生产因素密切相关( )①铁农具②石器③青铜器④牛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题(1)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______;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______。
(2)半坡居民最早种植______;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______。
(3)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______省境内;西周的都城在今天的______省境内。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华师大版复习特训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华师大版复习特训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 )A、商业的兴盛B、手工业的发展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
”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次大变革,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
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农具大量推广B、新的农作物出现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骨耜的使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大一统B、早期国家建立C、社会变革D、民族政权并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A、天子的权威下降B、诸侯国的数目增多C、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D、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C、都顺应了历史趋势D、改革都有阻力【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春秋争霸中,(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吴王夫差B、越王勾践C、楚庄王D、齐桓公【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选项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广泛使用磨制石器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开始种植水稻和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与“朝秦暮楚”这一成语有关的事件是( )A、齐桓公称霸B、合纵连横C、晋楚争霸D、吴越争霸【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越王勾践C、晋文公D、楚庄王【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

真题演练 6.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穆公任用商鞅变法 B.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C.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实现齐国的富国强兵 D.王安石变法意在消除冗(rong)兵、冗官、冗费的危机
真题演练 7.下列关于中国历代著名改革说法有误的是() A.秦国商鞅变法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B.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王田私属、不准买卖 C.北宋王安石变法主张青苗法 D. 明朝张居正改革主张整顿官吏,实行一条鞭法。
真题演练
3.《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 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 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真题演练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 国家的是(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5.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商鞅变法成功 ⒈ 全面性 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历时最长: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⒉ 有效性 推行力度最大: 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成效最明 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 主阶级统治。 ⒊ 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 :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 世卿世禄制,措施最彻底
课外知识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三岁 始龀( chèn ):七八岁 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15岁 及笄(ji):女子15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mào dié):80 90岁 期颐:100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商鞅变法]川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商鞅变法]川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f0b950fc4ffe473368abef.png)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商鞅变法]川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导致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B、新兴地主阶级C、争霸战争D、社会生产力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
这一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统一度量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④都为了“尊王攘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良田输送汨汨清流。
”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一下顺序( )①商鞅变法②私田出现③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④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A、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卢梭说:“使人类文明起来的东西是铁和谷物。
”中国人开始并广泛使用铁器的时期是(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都江堰由秦国的蜀郡太守______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______工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练习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2.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错误的是A.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B.位于岷江中游C.著名的水利工程D.消除水患,灌溉农田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罢兵归田B.释放奴婢C.承认土地私有D.迁都洛阳4.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A.管仲B.商鞅C.吴起D.李悝5.(题文)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B.李冰C.商鞅D.周厉王6.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A.战国七雄B.春秋五霸C.张骞通西域D.昭君出塞7.板书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以下板书内容,在______填上的内容最恰当的是?A.商鞅变法B.大一统的汉朝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8.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封建性质的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统一度量衡10.“水旱不从人,不知饥馑,实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器的推广B.大运河的修建C.都江堰的修建D.长城的修筑11.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
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统一度量衡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1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重农抑商”思想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统一度量衡C.建立县制D.奖励生产13.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D.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商鞅变法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A.秦国B.魏国C.燕国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战国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B.公元前356年C.公元356年D.公元359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A.管仲改革B.周世宗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A.管仲B.商鞅C.王安石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11、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 B.诸候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统一货币、度量衡1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创新题19、见右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A.哗众取宠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D.执行秦王的命令2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A.白起B.商鞅C.苏秦D.李冰21、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2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称霸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25、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①改革土地制度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26、齐桓公和商鞅变法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A.性质不同B.目的不同C.内容不同D.结果不同27、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历史趋势②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④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8、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9、阅读下列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探究题30、阅读材料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右图即是他们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
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聚焦中考典型题31、(2006年泰州市)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32、(2006年山东省)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3、(2006年襄樊市)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34、(2006年通州市)秦国能成为其格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A.进行了管仲的改革B.进行了商鞅变法C.修建了都江堰D.修筑了长城开放研究典型题35、阅读下列材料: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请回答:(1)如果你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你对上面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说出理由。
(2)如果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农民,你这些措施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D2、A3、A4、D5、D6、B7、A8、C9、B 10、A 11、B 12、C 13、B 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4、B 15、C 16、D 17、C 18、D创新题19、C 20、B 21、D 22、D23、(1)说明了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得到推广。
(2)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4、A 25、B 26、A 27、C 28、A29、(1)商鞅变法。
内容有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第二方面,重农抑商。
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
第三方面,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
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第四方面,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第五方面,严明法令。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3)作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探究题30、(1)有道理。
(2)体现了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坚决要求变法的决心和精神。
(3)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虽死,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4)商鞅变法受到了守旧的贵族的阻碍,说明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坚持不懈,勇于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聚焦中考典型题31、C 32、C 33、A 34、B开放研究典型题35、(1)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的利益。
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
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
(3)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