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橙果实成熟期内香气成分动态变化分析
柑橘加工制品中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4-08;接受日期:2009-08-14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04-09-03B)、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5AA201C68) 作者简介:范 刚(1982-),男,湖北大冶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化学。Tel:027-87280954;E-mail:fangang@。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Nuclear-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国外研究学者已经对不同品种橙汁中的特征香气 活性物质做了全面的分析,橙汁中的香气活性物质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酯类 通常具有果香或花香气味,是构成柑橘 头香气味的主要物质。主要有挥发度较高的甲基酯类 和乙基酯类化合物,如乙酸甲酯、丁酸甲酯、乙酸乙 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3-羟基己酸乙 酯等。其中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被认为是衡量柑橘香 气品质好坏的质量指标[12]。 2.1.2 醛类 通常具有花香气味。主要有脂肪醛类和 芳香醛类:a,乙醛、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十一 醛、十二醛、反-壬烯醛、顺- 3-己烯醛、4,5-环氧基 -反-2-癸烯醛、3-甲硫基丙醛;b,苯甲醛、苯乙醛。 其中己醛可用于橘皮精油品质的鉴定[13]。 2.1.3 萜烯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五的倍数的 碳原子,主要有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其 中一些具有很好的气味和生物活性。萜烯类化合物如 萜烯烃类、萜烯醇类、萜烯醛类、萜烯酯类等是柑橘 中最主要的一类香气物质,其中一些萜烯烃类和含氧
水果香气成分的形成及变化

水果香气成分的形成及变化原创2022-09-16 17:56·天然产物研究达人水果香气成分的形成及变化香气和滋味是水果风味的重要特征,水果的香气取决于构成特征香气的化合物,水果大都具有天然青香或浓郁芳香气味。
水果间香气的差别,首先与水果的类别和品种有关,特征香味料的种类不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水果风味。
在水果成熟与储藏过程中,芳香物质的生成和变化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通过水果香味成分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最基本的有关水果天然成分的化学信息,了解香料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形成、积累和演变过程,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时还为人们选育、加工、储藏水果品种以及合理调配水果香精提供科学依据。
一、常见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1、柑橘类柑橘属水果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甜橙、苦橙、柠檬、椪柑、桶柑及葡萄柚等。
全世界每年柑橘属精油的需求量约为9000t,其中60%-70%用于食品工业。
柑橘属精油的香味化合物组成相似,但其含量及某些特殊化合物的存在有差异。
甜橙、苦橙、葡萄柚及桶柑的柠檬烯含量在90%以上。
柠檬、椪柑的柠檬烯含量在40%-80%之间,并含有较多的β-派烯及γ-萜品烯,这些萜烯对柑橘香精油香气贡献不大,且对热、光敏感,易氧化而产生异味。
因此生产上需进一步浓缩香精油,以脱除萜烯烃类化合物。
因此,柑橘特征香气是油中含量只占百分之几的醇、醛、酮、酯和有机酸。
如甜橙中的特征香气成分有β-甜橙醛、2,4-癸二烯醛、乙酸芳樟酯、乙醛、辛醛等。
癸醛及辛醛在柳橙、葡萄柚及椪柑中含量较丰富,椪柑油中的百里酚、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柚子中的诺卡酮、枯茗醛为重要的香气成分。
一般而言,椪柑及桶柑油的香味具有头香,柠檬及葡萄柚油的香味则偏向于基香,甜橙、苦橙油则兼具头香和基香的特性。
2、苹果目前已知构成苹果的香味化合物达250种以上,其中醇类、酸类、醛类是特征香气成分。
例如,日本产红玉苹果的香气以丁醇、3-甲基丁醇、已醇等醇类为主;美国的Delicious苹果香气以丁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酸等酯类为主。
‘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

‘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张沛宇;刘珞忆;陈婷婷;周志钦【期刊名称】《果树学报》【年(卷),期】2018(35)7【摘要】【目的】研究‘奥林达’夏橙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变化,旨在为提升果品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采用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混合处理后装入纳米保鲜袋中,并于低温下(7℃)贮藏,以未处理低温贮藏果实为对照,探究贮藏过程中果实基本品质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结果】共检测出73种香气物质,分属于单萜烯类(16种)、倍半萜烯类(22种)、醛类(11种)、醇类(6种)、酯类(4种)及其他类物质(14种)。
相对含量较高的是d-柠檬烯、β-月桂烯、瓦伦烯、癸醛、辛醛、β-芳樟醇。
其中,醛类、醇类、单萜烯类等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贮藏7 d出现一次显著下降,并且单萜烯类物质在贮藏63 d时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拐点",而倍半萜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
贮藏3个月后,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辛醛相对含量明显减少,瓦伦烯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而β-芳樟醇含量相对稳定。
保鲜剂结合保鲜袋混合处理条件下果实主要香气成分(瓦伦烯除外)在贮藏21 d内呈现出与低温贮藏下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贮藏28 d后变化趋势趋于一致。
【结论】3种保鲜剂(百可得、咪鲜胺和2,4-滴钠盐)结合纳米保鲜袋的保鲜措施不仅能维持夏橙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品质,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也能显著抑制其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页数】11页(P859-869)【关键词】'奥林达’夏橙;贮藏保鲜;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作者】张沛宇;刘珞忆;陈婷婷;周志钦【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6.4【相关文献】1.海拔和采收期对奥林达夏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J], 刘雪峰;胡德玉;袁项成;向苹苇;唐玉琴2.基于电子鼻分析夏橙汁在贮藏过程中香气的变化 [J], 田雪琴;郭丽琼;焦晓磊;吴厚玖;苏霞;曹秋旭3.奥林达夏橙叶片锌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监测模型研究 [J], 易时来;邓烈;何绍兰;郑永强;王亮;赵旭阳4.伏令夏橙自然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J], 张红艳;周开兵;夏仁学5.基于光谱分析的奥林达夏橙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J], 毛莎莎;曾明;何绍兰;易时来;郑永强;邓烈;张璇;王亮;赵旭阳;牛廷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工和储藏条件对橙汁芳香成分的影响

加工和储藏条件对橙汁芳香成分的影响应洁琦;叶兴乾;孙玉敬【摘要】橙汁的怡人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而成.鲜榨橙汁经热加工后性质更稳定,但对芳香物质影响较大.热处理会降低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并产生异味物或其前体物.乙烯基愈创木酚、对伞花烃和香芹酮等异味物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而丁二酮、愈创木酚和2,6-二氯苯酚则是微生物污染物.文中简述了橙汁的芳香物质组成,重点介绍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包装、储藏和微生物污染对橙汁芳香物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7页(P134-140)【关键词】橙汁;芳香物质;热加工;包装;异味物【作者】应洁琦;叶兴乾;孙玉敬【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橙汁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果汁,长期以来消费量位居世界果汁之首。
橙汁的风味差异主要是受果实品种、成熟度、橙汁加热时间和温度等影响。
此外,储藏时间-温度条件和包装容器类型也会对橙汁风味产生影响。
热加工能有效减少微生物数量和降低酶活性,而且更经济,但是,热加工会降低橙汁中某些挥发性性成分的浓度,并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1]。
橙汁加工中的其他步骤也能改变橙汁风味,如橙汁的榨取、果肉含量和脱气处理等[2]。
此外,包装材料、储藏时间-温度条件及微生物污染会使橙汁产生异味[3-7]。
研究加工、包装和储藏对橙汁芳香物质的影响,可提高市售橙汁风味品质,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本文概述商业化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橙汁香气活性成分的变化、包装相互作用导致的气味变化以及储藏过程中经化学和微生物途径产生的异味物质。
1 橙汁中的芳香物质果蔬中的挥发性芳香成分是果实成熟和后熟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大部分是由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前体物转化而来。
果实中香气物质的成分与生成机理研究

果实中香气物质的成分与生成机理研究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
在品尝水果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香气的存在,或是沁人心脾的清香,或是深沉且浓郁的气味。
这些香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所组成的?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它们生成?本文将探究果实中香气物质的成分与生成机理的研究。
一、果实香气物质的成分果实香气物质被广泛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在科学领域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最初的研究主要依赖经验和口感来探究水果中的香气物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了更加直接、精准的方法,例如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来分析水果中的化学成分。
根据已有研究,水果中的香气物质可分为两类: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
挥发性化合物是指在水果中含量较低且易挥发的化学物质,常常带有强烈的气味,包括醛、酮、醇和松油类等。
对于挥发性化合物,人们已经主要研究了其完整的产生、分布和传输机理;而对于非挥发性化合物则只是初步的了解,这些物质在水果中的含量往往更高,但对于水果的香气起到的作用却十分微弱。
不同种类的水果中含有的香气物质也是有所不同。
例如,苹果中含有丙酮(acetone)、酮香衍生物等;香蕉中含有异戊辛醇(isopentanol)、苯甲醇、丁酸乙酯(butyl acetate)等。
当然,这些香气成分在水果成熟的不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
二、果实香气物质的生成机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生成机理。
总的来说,果实香气物质的生成取决于水果的生理状态及其生长环境。
研究显示,果实的成熟程度、气候因素、土壤条件、栽培技术以及采摘与存储等因素均能够影响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生成。
1. 成熟程度水果的成熟程度对香气物质的生成影响较大。
在水果成熟过程中,半乳糖和果胶的分解会产生一系列挥发性物质,例如乙醛、乙酸、醋酸乙酯等,并使其香气更加浓郁。
2. 气候气候因素对水果中香气物质的生成同样十分重要。
果实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进展

果实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进展李杰;韩继成【摘要】果实香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从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分子机理、影响因素及提取、检测和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和展望.【期刊名称】《北方果树》【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果实香气物质;合成途径;分子机理;影响因素【作者】李杰;韩继成【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昌黎 0666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昌黎 06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香气成分是果实内呈现各种风味的化合物,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
果实芳香的气味能通过刺激人体表皮细胞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与人体的营养关系和人类健康极为密切[1,2]。
因此,研究果实香气成分和改善果实风味品质已成为提高果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香味的化合物在果实中大约有2 000种,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醛类、酚类、醇类、酯类、酸类及一些硫化合物;按感官效果又分为辛香型、果香型、青香型、醛香型、木香型等[3]。
香气成分因树种、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苹果果香是三百多种挥发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醛类、醇类和酯类[4]。
1 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香气成分是果实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出现和含量变化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即果实中的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一些物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不同果实特有的呈现香味特征的挥发性化合物[5]。
目前,研究香气成分合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1 脂肪酸的氧化形成香气成分的重要前体物质是脂肪酸,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是亚麻酸和亚油酸,是含有6个碳原子和9个碳原子的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重要前体,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形成[6]。
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酸)过氧羟基脂肪酸含氧酸及C6,C9等挥发性醛类物质醇酯LOX:脂氧合酶HPL:氢过氧化物裂解酶ADH:乙醇脱氢酶AAT:乙酰基转移酶1.2 氨基酸的代谢低碳数的醇、醛、酸和酯类化合物等香气成分经过该过程产生,其类型主要是果香型和酯香型两种。
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及其感官评价研究进展

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及其感官评价研究进展一、引言橙汁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其香气成分对其口感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及其感官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因素1. 橙汁品种:不同品种的橙子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不同,从而影响了橙汁的香气特征。
2. 采摘时间:采摘时间对橙子内部化学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了橙汁香气。
3. 储存条件:储存条件会影响橙汁中挥发性物质的稳定性和含量,从而对其香气产生影响。
4. 加工方式:加工方式会改变橙子内部化学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含量,从而对橙汁的香气特征产生影响。
三、橙汁香气评价方法1. 感官评价法:目前常用的是描述性分析法和偏好度评估法。
描述性分析法可以将样品按照各个感官属性进行评价,而偏好度评估法则可以确定消费者对橙汁香气的喜好程度。
2. 仪器分析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子鼻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定量分析橙汁中各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
四、橙汁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1. 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目前已经鉴定出了橙汁中多种挥发性成分,如柠檬烯、β-芳樟醇等。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和采摘时间的橙子所含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2. 香气评价的研究:感官评价法和仪器分析法在橙汁香气评价中都有应用。
近年来,一些新型仪器如电子鼻、电子舌等也被引入到橙汁香气评价中。
3. 影响因素的研究:除了上述提到的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被证明会影响橙汁香气特征,如不同加工方式、不同储存条件等。
五、橙汁香气成分的应用1. 食品工业:橙汁作为一种常见的饮料,其香气特征对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橙汁香气成分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前景。
2. 医学领域:研究表明橙汁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因此可以作为一种保健饮料。
同时,橙汁香气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心理问题的辅助手段。
3.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橙汁香气成分还可以应用于化妆品、香水等行业。
贮藏过程中夏橙汁香气成分变化

贮藏过程中夏橙汁香气成分变化郭莉;吴厚玖;王华;郑炯;黄学根;谈安群【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1(032)022【摘要】为探明贮藏对夏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冷藏(5℃)、室温、加速贮藏(30、40、50℃)灭菌夏橙汁,分别于2、4、6周取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气成分,内标法半定量。
结果表明:夏橙汁在贮藏过程中,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辛醛、癸醛、丁酸乙酯等对香气有重要贡献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冷藏6周后各类成分含量下降缓慢,加速贮藏6周后烯烃类下降显著,但醇类、酮类及酯类等总含量下降不显著;α-松油醇、β-松油醇、糠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对橙汁品质有反作用的成分较对照组均有增加。
故要保持夏橙汁固有的香气,应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其中以冷藏条件为最佳。
【总页数】5页(P293-297)【作者】郭莉;吴厚玖;王华;郑炯;黄学根;谈安群【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2;中国农业科学院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2;中国农业科学院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2;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中国农业科学院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2;中国农业科学院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柑桔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相关文献】1.哈姆林橙汁在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色泽变化 [J], 王华;刘俊轩;马亚琴2.加工过程中夏橙汁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J], 郭莉;吴厚玖;王华;孙志高3.巴氏灭菌和辐照处理锦橙汁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J], 乔宇;范刚;潘思轶;程薇;王少华;熊光权;廖李4.不同包装龙井茶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J], 郭亚辉;冯焱;沈维韦;苏小琴;孔俊豪;杨秀芳;钱和5.百香果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J], 辛明;零东宁;李昌宝;孙宇;盛金凤;唐雅园;孙健;李杰民;李丽;何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0
香 气 成 分
Ar ma Co p n nt o m oe s 0 28 4. 05. 2 1
烯 烃 类
醛 类
Al h de de y s
种 类 数 S ei pce s 醇 类 酯 类
Alo l c hos Ese s t r
酮 类
Ke o s tne
旬 ,rs果 实 中的醛 类物质 含量 相 当高 , 1 Fot 为 6%左 右 ; 于其 它 时期香 气 物质 的含 量 和种 类 数 , 4月 下旬 对 以
最 为丰 富.
第 6期
米 兰芳 , 伊华 林 夏橙 果 实成熟 期 内香气 成分 动态 变化 分析
表 1 不 同成 熟 时期 夏橙 果 实 中 香 气 物 质 种 类 数
的各个 化学 成分 , 采用 峰面积 归一 化法 进行相 对定 量分 析.
2 1 夏 橙 果 实 中香 气物 质 含 量 及 种 类 的 动 态 分 析 .
6 4
^ v■舡 靛霉 , l
∞【 _ 0
2 0 8 6
÷0 不 同成熟 期夏橙 果 实 中香 气成分 相对 含量 如 图 1 所示 ( : 气组 分不 包 含 D 柠檬 油烯 ) 主要 奢) 口 p弓0 注 香 一 , 香 气_ 组
味 品质 的重 要指标 , 果实 的成 熟度 对其 香 气 品质方 面有 很大 的影 响 . 而 过早采 收 , 果实 外观 品质差 、 内含 物 总
量 低 、 味淡 ; 晚采 收 , 实 的加 工 品质变 差 , 气 物质发 生转 化从 而 丧失果 实 固有 的香气 ; 香 过 果 香 因此 , 在适 宜成
日, 隔 1 每 5天 采一 次 , 采样 5次. 共 6个 夏橙 品 系树体 立地 条件 及管 理 水平 一 致 , 以枳 壳 砧为 基 砧 , 罗伯逊 脐 橙 为 中间砧 ,9 3年栽 植 , 19 高接 夏橙 7年 , 果实 取 自长 势健 康 、 中庸 植 株 , 别 自树 体 东 西南 北 、 中下及 内 分 上 外 膛 随机 取 样 , 实采 后 在超低 温 冰箱 中保 存备用 . 果
总种 类
To a pe i s tlS c e
Det la
05. 7 2
06. 2 1
06. 27 04. 8 2
"
¨
挖
1 0 6
勰
4
拍
0 5.1 2
)i da ln 05. 7 2
1
9
1 2
3
6
0 6.1 2
0 2 6. 7 0 2 4. 8 0 1 5. 2 o d de Re 0 27 5. 0 1 6. 2 0 27 6.
2 1矩 01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a fGa a r lUnie st o r lo nn n No ma v ri y
N 6 o. De . 11 c 2O
第 六期
夏 橙 果 实 成 熟 期 内香 气 成 分 动 态 变 化 分 析
米 兰 芳 伊 华 林 ,
4 2 O
分 见表 1 结 果显 示 , 同成 熟期夏 橙果 实 中香 气 物质 的含 量与 种 类数 变 化趋 势 基 本一 致 , 中相对 含 量 和 . 不 其
种 类数 由高 到低 依 次为 烯烃 类 、 醛类 、 醇类 、 类 、 酯 酮类 及 其它 , 殊 品种 除外 . 烃类 中的 D 柠 檬 油烯 相 对 特 烯 一 含 量较 高 , 夏橙果 实 中相对 含量 均高 于 7 在 0% , 而其 它香 气 组分 含 量较 低 , 了放 大 差异 , 一 檬 油烯 在 图 为 D柠
关键词 : 夏橙 ; 熟期 ; 气 物 质 ; 成 香 固相 微 萃 取 一 气质 联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66 4 ¥6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48 3 (0 1 0 0 0 0 10 -32 2 1 )6— 13— 6
甜橙 是 世界上 重要 的柑 橘类 水 果 , 是 世界橙 汁加工 的 主导 品种. 为加 工 品种 , 气 成 分是 评 价其 风 也 作 香
l4 0 12 2 G — . . C MS色谱条 件
赣南 师范 学院 学报
^ v棚 扣捉 巽 () g p 口 %p g 苗_ 【 蛊
2 O 8 6 4 2 0
2 1 年 0 1
G— C MS联 用仪 6 9 —9 3 ( gl tU A) 8 05 7 N A i n , S 色谱 条件 : e 色谱 柱 H . Ms 5% P ey Me y Sl a e ,0m P5 ( h n l t l i x n ) 3 h o X . 5m × .5u 载气 : 0 2 m 0 2 m, 氦气 ( e , 流速 : mlmi; H )柱 1 / n 进样 口温度 :5 2 0℃ , 无分 流进样 ; 始色 谱 柱温 度 起 4 0℃保持 3mi, 3℃/ i 至 10℃保 持 2m n 再 以 8℃/ i 至 2 0℃保 持 3m n 整体 运行 时间 5 . n以 a r n升 6 i, a r n升 2 i, 5
品 系果 实成 熟 期 内 的香 气成 分进 行 动 态 分 析 测 定 . 果 表 明 , l d 结 Oi a和 D l n e a中 酯 类 物 质 总 含 量 相 对 较 高 , 别 占 t 分
18 .8% 和 2 2 .2% , 6月 下 旬香 气物 质 丰 富 ; h d e 且 R oeR d和 C m b l中 醇 类物 质 总合 量 相 对 较 高 , 别 在 6月 下 旬 a pe l 分 占 l .5% 和 4月 下 旬 占 7 7 02 . 8% , 时期 香 气 物 质 丰 富 ; 月 中 旬 Fot 此 6 r 中醛 类 物 质 总合 量 相 对 较 高达 1 .6% , s 55 但 4月 下 旬香 气 物 质 最 丰 富 ; 5月 中 旬 C t r中香 气物 质 最 丰 富 , 萜 类 物质 相 对 含 量 占 9 .2% . ut e 总 21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材料 .
6个不 同 的夏橙 品 系 ( i u s es ( . s eke .V l c ) 具 体 如 下 : 尔 塔夏 橙 ( e a 、 Ct s i ni L )O b c v a n i , r n s e a 德 D l ) 路德 红 t 夏橙 ( h d e ) 奥林 达夏 橙 ( l d ) 卡 特夏 橙 ( ut ) 坎 贝 尔夏橙 ( a p e ) 弗罗斯 特夏 橙 ( rs) R o eR d 、 Oi a 、 n C tr 、 e C m bl 、 1 Fot. 以上果 实材 料取 自湖 北省 秭 归县柑 橘 良种 繁育 示范 场 , 采样 时间 自 2 0 0 8年 4月 2 8日至 2 0 0 8年 6月 2 71中无 显ຫໍສະໝຸດ . 萼 三 { 鞋
蛊
图 1 不 同 成 熟 时 期 夏 橙 果 买 香 气 物 质 的 舍 量
在 Dl ea中, 烃类 物质 含量最 高 , 次为 醛类 , t 烯 其 酯类 物质 含量较 醇类 物质 高 , 气含 量较 高 的时期 表 现 香
在 5月 中旬 和 6月下 旬且 6月下 旬香气 物 质种类 数 最 多 . 5月下 旬 至 6月 中旬 , l d 实 中的烯 烃类 、 在 Oi a果 n 醛类 、 类等 组分 的含量 较高且 种 类数 较 多 , 6月 下 旬酯 类 物 质含 量 最 丰 富. hd e 醇 但 R o eR d中的 醇类 物 质 含 量 较醛类 、 类及 酮类 高 , 酯 经分 析 发现 6月下旬 香气 物 质 最 丰 富. 于 C m b l 从整 体组 分 上 讲 , 对 a p el , 烯烃 类 最 高 , 次醇类 、 次醛类 、 类和 酮类 ; 其 再 酯 4月 下旬 烯 烃 中某 些组 分 含 量 偏低 , 其 它 组分 如 醛 类 、 但 醇类 含 量 最 高 , 种类最 多 . ut 果 实在 5月 中旬除酯 类 物质含 量 偏 低外 , 它 组分 的含 量及 种 类数 均 为 最 高. 且 C tr e 其 6月 中
使用 D B C R P MS5 /0u S P L O,S 萃取 头 , 空 吸附 4 i 将 萃取 头 插入 G V / A / D 03 m(U E C U A) 顶 0rn后 a C进样 口 , 解
析 5m n i.
十 收 稿 日期 :0 1—1 21 0—1 7
修 回 日期 :0 1 1~2 2 1 —1 0
5ri n. a
质谱条 件 : 口温 度 2 0℃ , 子源 温度 2 0℃ , 接 8 离 3 四级杆 温度 10℃ , 5 离子 化方 式 : I电子能 量 7 V, E, 0e 质
量 范 围 5 .5 MU sc 05 0A / e . 2 结 果 与 分 析
运 用计 算机检 索并 与 N S 0 IT 5和 Wi y . l 7 0质谱 库提供 的标 准质谱 图对 照 , e 综合 相 关文 献 , 确认 香 气物 质
1 2 方 法 .
1 2 1 固相微 萃取 制 备样 品 . .
参 照乔 宇方法 稍 有改 动 . 1 将 0个 果实 解冻 去皮 , 每个 果 实上 取一 定量 果 肉在食 品加工 机 中捣碎 , 称取 2 果 肉于 5 0g 0mL螺 口样 品瓶 中 , 加入 7 2g a l将 样 品瓶 密封 ; . N C , 在磁 力搅 拌器 4 0℃ 下加热 平衡 1 i , 5m n后
基金项 目: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助 (0 6 AD 1 10 2 0 B D 1 0 20 B 4 B 120 B D 2 0 ) 2 0 B 0 A 7 2,0 7 A 6 B 4,0 7 AD 7 0 ,0 8 A 9 B 5 作 者 简 介 : 兰 芳 , , 南 师 范学 院 生 命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 教 师 , 究 方 向 : 树 栽 培 与 果 实 品 质 生理 . 米 女 赣 研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