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19)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肌少症患者
对于已确诊的肌少症患者,共识提倡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 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助力肌少症防控工作推进。
完善诊疗流程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肌少症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共识呼吁加强肌少症防控专业队伍的建设,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等,为患者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生活活动能力。
跌倒风险增加
肌力减退使得老年人更容易跌 倒,进而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 症。
生活质量降低
肌少症引发的身体功能限制可 能导致老年人社交活动减少、 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整体生活 质量下降。
医疗费用增加
肌少症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医 疗照护和康复服务,增加了家
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03 肌少症防控策略与干预措 施
• 营养干预: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优质 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 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 药物干预:针对肌少症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 炎药、生长激素等,以减缓病情恶化。
02 肌少症定义、流行病学与 危害
肌少症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力下降或肌肉生 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通常使用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作为评估指标,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 的研究机构和标准略有差异。
老年人肌少症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上升
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增强 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运动锻炼干预
抗阻运动
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如举重、 弹力带训练等,有助于增加肌肉
质量和力量。
有氧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 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 力。
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 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减少跌倒风 险。
心理干预与认知功能训练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他汀类药物 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增 加肌少症的风险。
03 防控干预策略及措施
营养干预
蛋白质补充
增加老年人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如瘦肉、鱼、蛋、奶等。
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抗氧化营养素
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抗 氧化营养素的食物,以减轻氧化应激 对肌肉的损害。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肌少症的研究和干预工 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
THANKS
症。
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
针灸治疗
针灸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推荐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磁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肌肉力 量和身体功能。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肌少症患者, 可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建议
定期随访
推荐对肌少症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
力。
认知功能训练
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力、注 意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鼓励 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志愿服务 等,以增强其社会归属感和自我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年加剧,肌少症(sarcopenia)越来越受到关注。

肌少症起病隐匿,但却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给我国医疗系统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肌少症将是未来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

推荐1:肌少症是与一种增龄相关的疾病,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应引起关注。

一、肌少症定义推荐2:肌少症的定义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推荐3: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常见,其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中国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生活方式和环境是影响肌少症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三、诊断参数1.肌肉量:2.肌肉力量:3.肌肉质量:4.躯体功能:推荐4:ASM是评价肌肉量的关键指标,DXA是其测量的金标准,但BIA简单便捷,更适用于社区和医院广泛筛查和诊断肌少症;建议通过身高的平方或体质指数校正其绝对值。

推荐5:目前评价肌肉力量最常用的指标为上肢握力;膝关节屈伸力量是评价下肢肌肉力量最精确的方法,5次起坐试验可作为其简便的替代方法。

举荐6:肌肉质量指每单位肌肉所能产生的最鼎力大举量,目前常用肌肉结构和肌肉中脂肪浸润程度来评价,尚无公认的测量金标准。

举荐7:步速是评价躯体功能最简便的方式,而SPPB、TUG和长距离步行则是评估躯体功能更全面、综合的指标。

四、诊断切点值推荐8:推荐使用2019年AWGS的诊断切点值,并鼓励进行大样本、多地域、多民族中国人群的诊断切点值研究。

五、筛查和诊断流程1.自我筛查方式:2.社区医疗机构的筛查和诊断流程:3.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筛查和诊断流程:推荐9:SARC-F是一项被广泛使用的肌少症自我筛查工具,但因其敏感度较低,更推荐使用小腿围或SARC-CalF用于肌少症的自我筛查。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肌少症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

为了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水平,本项目组织国内多位老年相关学科专家就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制定以下共识。

1、肌少症定义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肌少症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

为了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水平,本项目组织国内多位老年相关学科专家就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制定以下共识。

2、本共识撰写流程(1)组建肌少症防控干预专家组,拟定共识方案,制定共识大纲;(2)基于循证方法学,以德尔菲法为指导,进行文献检索、质量评价、综合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意见,汇总文献证据;(3)项目组根据文献证据撰写共识,期间反复组织专家对共识内容进行主题讨论,经过多轮反馈和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本共识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养老护理院的全科医师、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老年科医师使用。

既往肌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以及测量技术不统一,研究人群背景具有差异性,导致不同研究中肌少症的患病率差异很大。

3、共识推荐推荐1:双能X线吸收法是测量肌肉质量的金标准,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相对简单便捷,更适用于社区和医院广泛筛查和诊断。

双能X线吸收法(DXA)使用广泛,放射暴露量低,可清晰区分不同组织成分,短时间内出具可重复测定的四肢骨骼肌量(ASM)数据。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导语老年人是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这与肌肉减少症、跌倒和虚弱密切相关。

本文是专家小组根据国内外老年人功能损害相关指南制定,目的是为老年身体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

预计至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

老年人健康问题是老龄化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4 000多万人。

失能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frailty)等老年综合征和疾病。

衰弱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因此早期识别衰弱高危人群并有效干预是延缓和降低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0%患有衰弱,75~84岁老年人约15%,85岁以上老年人约25%,住院老年人约30%。

衰弱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动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社会负担的加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衰弱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及相关治疗,对老年人的衰弱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

本共识拟针对存在衰弱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和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预防指导建议,供广大的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老年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使用,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本共识的筹备和陈述的构建借鉴了我国既往共识制定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提出有关"衰弱预防"的认识和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形成陈述条目。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汇报人:日期:•引言•老年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目录•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策略•老年人肌少症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老年人肌少症的预防与教育宣传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老龄化肌少症可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疾病负担制定针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防控意义背景与目的肌少症的定义与危害定义:肌少症是指老年人体重下降、身体功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等肌肉减少的症状。

危害身体功能下降:肌少症可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肌少症需要长期用药和康复治疗,增加了医疗费用。

死亡率增加:肌少症患者死亡率较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骨折风险增加:肌少症患者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

02老年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病率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生活方式、营养状况、慢性疾病等,这些因素均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发病率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均与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有关。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等,以降低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危险因素03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进行性或阶梯式进展的全身肌肉力量减弱,尤以腿部肌肉力量减弱更为显著。

肌肉力量减弱四肢肌肉体积减小,尤其是小腿和大腿肌肉。

肌肉萎缩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和肌肉体积减小,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

跌倒风险增加由于肌肉功能减退,老年人难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步行、上楼梯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营养不良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营养不良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生活质量的提升
共识提倡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来提高老 年人的生活质量。这包括提高日常活 动能力、促进社交互动、改善睡眠等 。
04
共识实施与应用
实施步骤一:加强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培训
总结词
提高基层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保 障。
详细描述
针对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基层医疗保健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 够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因此,加强基层医疗保健人员的培训 是至关重要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老年人营养需求的变化、营养不良的评估和诊断方法
05
共识未来展望与挑战
展望一:完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与评估工具
总结词
标准化、精细化
详细描述
针对老年人营养不良,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断标准,制定更为精细化的评估 工具,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展望二:加强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的研究
总结词
预防为主、干预为辅
详细描述
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是关键,需要深入研究预防措施,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检查等。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老年人,也需要研究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的干预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联合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多学科团队应共 同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提供必要的 营养补充剂、进行必要的药物治
疗等。
亮点二: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01 02
定制方案
共识强调在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和需求。例如 ,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营养需求和 吸收。
体格检查

《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素强化补充规范共识》(2019)要点

《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素强化补充规范共识》(2019)要点

《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素强化补充规范共识》(2019)要点《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素强化补充规范共识》(2019)要点前言维生素D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衍生物,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或“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平衡,维持骨骼健康,也发现与血糖异常、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风险相关,因此体内维生素D含量状态备受关注。

老年人因维生素D的吸收和合成能力下降明显,仅日常的光照及膳食的一般补充方式已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需添加维生素D膳食营养补充剂预防及干预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

为明确老年人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提供相关干预方式与推荐剂量,我们推荐按照“检-评补”的个性化干预方式,通过定期监测、评价关注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利用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以及膳食营养补充剂对维生素D营养素实施针对性科学性的补充。

1.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1.1 经典途径1.2 非经典途径2 常见影响维生素D及其补充的因素2.1年龄高龄是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的吸收和合成能力均有下降。

2.2性别中国五城市调研则发现女性或有更高的维生素D缺乏率。

2.3 地区/维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居民体内生素D水平呈下降趋势。

2.4 季节调查发现夏季和冬季的血清25(OH)D水平无明显差异。

2.5 肥胖观察性研究发现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肥胖或超重均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2.6 遗传因素总之,维生素D在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生活方式、疾病状况以及遗传背景中存在差异,此外,包括基线维生素D水平、干预剂量和类型等对于维生素D的干预效能起到影响作用,这也提示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的维生素D 干预,有助于起到更好的干预效果。

3.维生素D“检-评-补”针对目前老年人维生素D不足的普遍性、功能的重要性、补充的复杂性及个体的差异性,我们推荐按照“检-评-补”流程,首先针对机体维生素D含量进行检测,后结合维生素D金标准及个体状态给予评价,从而提出个性化调整补充推荐量,最终改善维生素D水平,在补充过程中应阶段性的重新进行“检-评-补”流程,及时调整维生素D 补充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19)主要内容
何为肌少症?
老年肌少症指老年人随增龄出现的进行性骨骼肌质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直到2016年,肌少症被正式归纳到I CD-10疾病编码中。

营养不良是老年肌少症主要病因之一,营养素缺乏及其导致的肌蛋白合成降低是肌少症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尚缺乏用于治疗肌少症的成熟药物,营养治疗仍是肌少症的主要干预措施之一。

对能量摄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应及时予以营养干预。

营养干预方式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可通过口服和管饲给予。

管饲与肠外营养操作不便,并发症多,不便于院外开展。

建议,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在自由进食的同时,可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 S)。

口服营养补充
口服营养补充是以增加能量和营养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作为饮料或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

口服营养补充剂为液态、半固体或粉状的肠内营养制剂,俗称营养粉/营养液。

ON S既可作为三餐以外的营养补充,也可作为人体唯一的营养来源满足人体需要,适用人群广泛,尤其适合院外患者使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老年人的营养与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间存在联系,老年人的饮食模式应确保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抗氧化剂营养素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ON S制剂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各类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使用方便、安全,符合生理,适合经口进食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包括肌少症前期患者。

共识推荐意见
老年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
1.应选择高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 D 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高ω-3脂肪酸)、高抗氧化素含量的制剂,尤其应将必需氨基酸含量作为首要选择标准。

2.鉴于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ONS制剂多为整蛋白型,我们推荐摄入以动物蛋白(如乳清蛋白、酪蛋白等)为其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口服营养补充剂。

3.当肌少症患者(包括肌少症前期人群)进食量不足目标量(推荐目标量20~30(k ca/1k g.d)80%时,推荐ON S。

ON S制剂摄入量400~600k cal/d,应在两餐间服用,或50~100ml/h 啜饮。

4.当ON S不能满足患者维生素D、ω-3脂肪酸等的需求时,可额外单独增加相关营养素的补充。

有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3级及以上)、消化道梗阻、腹泻、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应激状态、严重代谢紊乱等禁忌使用。

肌少症合并其他疾病的口服营养补充
•肌少症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血管系统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及长期用药等,与肌少症关系密切;合并糖尿病的肌少症患者,可使用对血糖影响小的糖尿病专用配方。

•肌少症合并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瘦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

合并恶性肿瘤的肌少症患者,可选择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富含ω-3脂肪酸等的配方。

•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应选用高能配方,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量;合并肝功能不全者宜选用含中链三酰甘油的配方;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富含优质蛋白配方;慢性便秘患者则需要富含膳食纤维的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