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名词术语_化纤部分_
属名——精选推荐

lCS 59.060.20W04圆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 4、46.、——2QQ9部分代替GB/T 4146—1984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Textiles——Man—made fi b re s——P a r t1:Ge n e ri c names(IS0 2076:1999,Textiles—Man—made fibres—Generic n ame s,MOD)2009—06—15发布2010-0I-01实施宰瞀鹊紫瓣警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146.1—2009刖昌GB/T 4146{(纺织品化学纤维》包括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属名;——第2部分:产品术语;——第3部分:检验术语。
本部分为G B/T4146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 S O2076:1999({纺织品化学纤维属名》。
本部分根据ISO 2076:1999((纺织品化学纤维属名》重新起草,与1SO 2076:1999的差异为:——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增加了5个属名(见3.24—3.28),删除了改性腈纶1个属名;——增加了表1中的4个注;——在属名索引和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属名代码索引中增加了中文名称。
本部分代替G B/T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本部分与GB/T 4146 1984的主要差异为:——将条款形式定义属名改为表格形式表示属名;——仅包括纤维的属名内容,删除了纱线、织物、试验、疵点、产品分类及具体产品的相关条款;——将单独条款描述的纤维简称直接列在表中;——删减了乙烯基类三元共聚纤维等纤维,增加了海藻纤维、陶瓷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甲壳素纤维、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7种纤维的属名。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S A C/T C209/SC 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和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化学纤维主要术语

化学纤维主要术语GB/T4146.1-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GB/T4146.2-2017《纺织品化学纤维第2部分:产品术语》GB/T4146.1-2011《纺织品化学纤维第3部分:检验术语》1、莫代尔纤维 modal fibers具有高断裂强力和高湿模量的纤维素纤维。
2、粘胶纤维 viscose fibers由粘胶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
3、芳纶 aramid fibers由酰胺或亚酰胺键连接芳香基团所构成的线型大分子组成的纤维。
4、异形纤维 profilcd fibers经一定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成的,具有特殊横截面形状的纤维。
5、中空纤维 hollow fibers管状空腔贯通纤维轴向的纤维。
6、超细纤维 supcrfine fibers单丝线密度小于或等于0.33dtex的纤维。
7、复合纤维 composite fibers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类聚合物,经复合纺丝制成的纤维。
8、阻燃纤维 flamc reeardent fibers离开火焰后能很快自行熄灭有焰燃烧或无焰燃烧的纤维。
9、抗紫外线纤维 ultraviolet resistant fibers具有阻断和吸收紫外线功能的纤维。
10、抗静电纤维 antlstatic fibers不易集聚静电荷,有防止产生静电或消除静电作用的纤维。
11、导电纤维 eiectro condnctive fibers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导电有机物等导电材料或亚导电材料制成的纤维。
12、功能性化纤纤维 functional fibers在化纤生产过程中,赋予具有超出常规纤维的功能纤维。
13、高性能化纤纤维 high pcrformance fibers本身的物理机械性能突出,或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纤维。
14、长丝 fiamcnt连续长度很长的单丝或多根丝条,长度一般以千米计。
15、短纤维 staple fibers化纤纤维的切段纤维。
印花的种类

几种印花的种类印花的种类, 印花种类, 数码, 印花1转移印花:(英文:tropical print)先用印刷方法将颜料印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再通过高温(在纸背上加热加压)把颜色转移到织物上,一般用于化纤面料,特点是颜色鲜艳,层次细腻,花型逼真,艺术性强,但该工艺目前只适用于涤纶等少数合成纤维。
转移印花工艺简单,投资小,生产灵活,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不过说实话,这转移印花和其他的印花种类对比一下,价格是高了点,不过是有一定的档次的~~[em10][em10][em10]2.拔染印花:(英文:wash out colors)(拔染)discharge print(拔染印花)选用不耐拔染剂的染料染地色,烘干后,用含有拔染剂或同时含有耐拔染剂的花色染料印浆印花,后处理时,印花处地色染料被破坏而消色,形成色地上的白色花纹或因花色染料上染形成的彩色花纹。
又称拔白或色拔。
3.减量印花:该工艺利用交织或混纺织物中不同纤维的耐化学腐蚀性质差异,通过印花方法施加烧拔剂在织物局部去除其中一种纤维,保留其他纤维而形成半透明花纹。
又叫烧拔印花或烂花印花。
[em07][em07][em07]4.皱缩印花:利用印花方法在织物上局部施加能使纤维膨胀或收缩的化学品,通过适当处理,使印花部位纤维和非印花部位纤维产生膨化或收缩的差异,从而获得表面有规律凹凸花型的产品。
如用烧碱作膨化剂的纯棉印花泡泡纱。
又叫凹凸印花。
[em35][em35][em35]5.平网印花:印花模具是固定在方形架上并具有镂空花纹的涤纶或锦纶筛网(花版)。
花版上花纹处可以透过色浆,无花纹处则以高分子膜层封闭网眼。
印花时,花版紧压织物,花版上盛色浆,用刮刀往复刮压,使色浆透过花纹到达织物表面。
平网印花生产效益低,但适应性广,应用灵活,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em14][em14][em14]6.圆网印花:印花模具是具有镂空花纹的圆筒状镍皮筛网,按一定顺序安装在循环运行的橡胶导带上方,并能与导带同步转动。
纤维含量最新国标与旧的行标的区别

纤维含量标签上的字迹应清晰、醒目,文字应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也可同时使用其他语种的文字,但应以中文标识为准。增加“应以中文标识为准”:主要针对出口转内销及进口产品.
纤维含量标签上的文字应清晰、醒目,应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也可同时使用其他语言的文字表示
纤维含量和纤维名称标注原则
B.5对于尚未统一名称的其他化学纤维
,可标注“新型(XX)纤维”。必要时,相关方需提供“新型(XX)纤维”的证明或验证方法。
B.6对于尚没有成熟方法定性鉴别的特种动物毛纤维,可标注为“其他特种动物毛”。
B.7对于纺织品产品上的其他材料,如果需要,建议标注的名称为:--纸型纱:如源自是纤维素纤维,可标注为“纤维素材料”;
纤维含量标识符合性的判定
没有提供纤维含量标签;没有提供纤维含量耐久性标签;没有采用纤维的规范名称;没有标明产品中应标识的各纤维的含量;纤维名称与产品中所含的纤维不符;纤维含量偏差超出规定允差范围;同件产品的不同形式标签上的纤维含量不一致
其他纤维或材料的标注示例
B.1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组成的复合纤维,列出每种组分名称+复合纤维,组分之间用“/”分开.例1:100%丙纶/涤纶复合纤维
由2种及2种以上不同织物构成的产品应分别标明每种织物的纤维名称及其含量。面料不超过产品表面积15%的织物可不标.
纤维含量的表示方法及示例
在产品中含有能够判断为特性纤维(例如:弹性纤维、金属纤维等),或存在易于识别的花纹/图案的装饰线(若拆除装饰线会破坏产品的结构),当其含量≤5%时,可表示为“XX除外”,也可单独将其含量标出。如果需要,可以标明特性纤维或装饰线的纤维成分及其占总量的百分比.
纤维含量允差
当标签上的某种纤维含量≤10%时,纤维含量允差为3%;当某种纤维含量≤3%时,实际含量不得为0。当标签上的某种填充物的纤维含量≤20%时,纤维含量允差为5%;当某种填充物纤维含量≤5%时,实际含量不得为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GB/T 4146确定的 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网络度 degreeo fi nterlacing 每 米 丝 条 加 规 定 负 荷 后 ,具 有 一 定 牢 度 的 未 散 开 的网 络 结 数
3.2
变形网络丝 interlacingd egreeo fs tretchy arn 经 过加 工后具有网络度 的变形丝 、高弹性变形丝和膨体纱 (BCF)等弹性丝的统称 。
2005-05-18发布
2006-01-01实施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国家 发展 和 改革 委员 会 发 布
FZ/T 50001- 2005
前言
本 标 准 中的预加 张力参 数和附录 C— 统计术语和计算 部分 等修改采用 BISFA((涤纶长丝 国际商 定试 验方法》(1995版)、《锦纶长丝试验方法 》(1995年 版)和((变形 丝国际商定试 验方法》(1989版 )等标 准 ,这些 国际标 准虽然针对 网络度 以外的其他方法进行叙述 ,但是所涉及的参数及统计 内容 同样适用于 本标 准。
GB /T 4 146 纺织名 词术语(化纤 部分) GB /T 6 502-2001 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 (idtB ISFA95) GB 6 52 9- 1986 纺织品 的调湿 和试验 用标准大气(eqvI SO 139) GB /T 8 17。 数值修 约规则
服装成分

p/c=polyester/cotton 涤/棉BM=bamboo 竹纤维t/c=terylene/cotton 涤/棉CO=cotton 棉t/r=polyester/rayon 涤/人造丝LI=linen,flax 亚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GB 4146-RA=ramie 苎麻学术名称PU=polyurethane 氨纶粘胶纤维 viscose fiber,简称“粘纤”。
SE=silk 蚕丝高强力粘胶纤维 high tenacity viscose fiberRY=rayon 人造丝高湿模量粘胶纤维 modal fiberVI=viscose rayon 粘胶人造丝醋酯纤维 acetate fiberW,WO=wool 羊毛聚酰胺纤维 polyamide fiber,nylon,简称“锦纶(耐纶)”。
WS=cashmere 山羊绒聚酯纤维 polyester fiber(涤纶)WA=angora 安哥拉兔毛聚丙烯腈纤维 (poly)acrylic fiber,简称“腈纶”。
WK=camel 驼绒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modacrylic fiberWL=lambwool 羔羊毛弹性纤维 elastane fiberWM=mohair 马海毛二烯类弹性纤维 elastodiene fiberWP=alpaca 羊驼毛聚氨酯弹性纤维 polycarbaminate fiberAL=albumen 蛹蛋白纤维简称CU=cuprammonium rayon 铜纤维HM=hemp 大麻JU=jute 黄麻SB=soybean 大豆纤维TS=Tencel 天丝LY=Lycra 莱卡op.=Opelon,奥佩纶(日本TPC公司的氨纶产品的商标名)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GB 4146-84(摘录)nylon,简称“锦纶(耐纶)”。
er,简称“腈纶”。
纺织基本知识大全

纺织基本知识大全1 、棉:棉纤维是棉花种籽上覆盖的纤维,简称棉。
除去棉籽的棉纤维被称为皮棉或原棉。
品种:根据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原棉一般可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三类。
结构:棉花纤维为一端开口的管状体,成熟干燥后瘪缩成空心带状。
棉纤维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聚合度很高的纤维素,干燥的成熟棉纤维中,纤维素的含量在 95 % 以上,是自然界中纯度极高的纤维素资源。
性能:棉纤维一般较细且柔软,皮肤触感较舒适。
它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
一般情况下,棉纤维的湿强大于干强。
弹性较差,可对纤维素作防皱整理使之具有较好的保型性。
棉纤维保暖性较好。
高温时,可塑性较好。
棉纤维如长时间与日光接触,强力降低,纤维会发硬变脆:如遇氧化剂、漂白粉或具有氧化性能的染料,纤维强力也会下降,并发脆变硬。
2 、麻: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做衣着的纺织原料。
品种:苎麻和亚麻结构:苎麻纤维的化学成分中纤维素一般为 6 5 % ~7 5 % 。
脱胶后的纤维洁白而光泽又好的纤维,称精干麻。
在日本,又称苎麻织物为绢麻织物。
亚麻的纤维素占 7 0 % ~8 0 % 。
性能:麻织物手感硬挺,折皱回复性很差,耐磨差;耐热性差,耐水洗;吸湿放湿性好,透气性好染色性差。
3 、毛品种:棉羊毛 -- - 在纺织上羊毛的狭义常专指棉羊毛。
山羊绒--- 又称开司米,是一种贵重的纺织原料。
结构:羊毛纤维属于蛋白质纤维,主要有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
性能:羊毛纤维的强力较差,但弹性较好,毛织品挺括、不易皱,可塑性强。
羊毛纤维的保暖性优于其它纤维,吸湿性和透气性都较好。
耐酸性较好,耐碱能较差,日照时间不宜过长。
但易虫蛀和霉变。
4 、丝:丝纤维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长纤维。
品种: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等,以桑蚕质量最好。
结构: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
性能:桑蚕丝 - -- 吸湿性、耐水性好,透水性、耐光性和耐热性差。
柞蚕丝 - -- 染色性差,易产生水渍。
双宫丝 -- - 光泽差,面料厚重,别具风格。
纺织品名词术语

纺织品名词术语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名词术语(针织品部分)Textile terms and definitions(Knitgoods)UDC677.6:001.4GB5708-85本标准是对⼀般针织产品及其性能、试验、疵点名词术语所作的规定。
1产品1.1针织物1.1.1纬编针织物weft-knirted fabric⽤纬编针织机编织,将纱线由纬向喂⼊针织机的⼯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形成的圆筒形或平幅形针织物。
1.1.2经编针织物warp-knirted fabric⽤经编针织机编织,采⽤—组或⼏组经向平⾏排列的纱线,在经编机的所有⼯作针上同时进⾏成圈⽽形成的平幅形或圆筒形针织物。
1.1.3单⾯针织物single knit,single jersey在针织机⼘以单针筒或单针床织成的针织物。
1.1.4双⾯针织物double knit,double jersey双针筒或双针床针织机织成的针织物。
1.1.5纬平针织物plain knit采⽤纬编平针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6罗纹针织物rib knit采⽤罗纹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7双罗纹针织物interlock fabric采⽤双罗纹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8双反⾯针织物purl fabric采⽤双反⾯组织的针织物。
1.1.9集圈针织物tuck fabric采⽤集圈组织的针织物。
1.1.10起绒针织物rasied knit,knitted fleece表⾯起绒,具有绒层或⽑茸外观的针织物。
1.1.11长⽑绒针织物high pile knitted fabric纤维⽑条或⽑纱与地纱⼀起喂⼈编织成圈,表⾯早现较长绒⽑的针织物。
1.1.12⽑圈针织物terry knitted fabric由地组织线圈和拉长的沉降弧延展线或衬垫纱线等在表⾯形成⽑圈的针织物。
1.1.13提花针织物jacquard knitted fabric采⽤提花组织织成的带有浮线的针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2.2.切膜纤维 slit[-film]fiber 高聚物薄膜经纵向切割、拉伸制成的化学纤维。
1.3.13 导电纤维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iber 具有导电性能的纤维。
CH2
CH m CH2
CH
CH2 CH n p
OH
O
R
O
n=0 时,为聚乙烯醇纤维,n>0 且 R 为 CH2 时,称为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polyvinyl formal fiber)。 1.1.22 聚烯烃纤维 polyolefine fiber
由烯烃聚合成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 1.1.23 聚乙烯纤维 polyethylene fiber
由聚乙烯形成的未被取代的饱和脂肪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其化学结构式为:
CH2
CH2
p
1.1.24 聚丙烯纤维 polypropylene fiber 由等规聚丙烯形成的饱和脂肪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其化学结构式为:
CH2
CH p CH3
1.1.25 聚氯乙烯系纤维(含氯纤维) chiorofiber 由聚氯乙烯(或其衍生物)或其共聚物组成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
对纺丝溶液、熔体或凝胶丝采用着色方法(加入着色剂或有色母粒等)制成的有色化学纤维。 1.3.5 复合纤维 composite fiber,conjugate[d]fiber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1.3.6 双组分纤维 bicomponent fiber
1.1.14 二醋酯纤维 secondary cellulose acetate fiber 由纤维素二醋酸酯构成的醋酯纤维,其中至少有 74%,但不到 92%的羟基被乙酰化。
1.1.15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 用单体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
1.1.16 聚酰胺纤维 polyamide fiber,nylon 由酰胺键与脂族基或脂环基连接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其化学结构式为:
二型半醋酯纤维的简称。 1.2.7 锦纶(耐纶) chinlon(nylon)
聚酰胺纤维的简称。 1.2.8 锦纶 6(耐纶 6)
聚己内酰胺纤维的简称。 1.2.9 锦纶 66(耐纶 66)
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的简称。 1.2.10 锦纶 610(耐纶 610)
聚癸二酰己二胺纤维的简称。 1.2.11 锦纶 1010(耐纶 1010)
1.1.3 再生纤维素纤维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用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结构为纤维素Ⅱ的再生纤维。
1.1.4 粘胶纤维 viscose fiber 用粘胶法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1.1.5 普通粘胶纤维 具有一般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粘胶纤维。
1.1.6 高强力粘胶纤维 high tenacity viscose fiber 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疲劳性能的粘胶纤维。
1.1.26 聚氯乙烯纤维 polyvinyl chloride fiber 由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组成的线型大分子所构成的合成纤维,大分子链中至少有 50%的氯乙烯链节 (当与丙烯腈共聚时,则至少有 65%)。
CH2 CH
p
Cl 1.1.27 聚偏氯乙烯纤维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fiber
聚癸二酰癸二胺纤维的简称。 1.2.12 锦纶 11(耐纶 11)
聚十一酰胺纤维的简称。 1.2.13 芳纶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简称。 1.2.14 芳纶 14
聚对苯甲酰胺纤维的简称。 1.2.15 芳纶 1313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的简称。 1.2.16 芳纶 1414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的简称。 1.2.17 腈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简称 1.2.26 氨纶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 1.3 一般名称 1.3.1 有光纤维 bright fiber,lustrous fiber
生产过程中,未经消光处理而制成的光泽较强的化学纤维。 1.3.2 消光纤维(无光纤维) dull.fiber,delustered fiber
由两种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1.3.7 共纺纤维(混抽纤维) blended spun fib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后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1.3.8 共聚纤维 copolymer fib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的共聚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1.3.9 异形纤维 profile(d)fiber,modified cross-section fiber 经一定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特殊横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
1.1.7 高湿模量粘胶纤维 modal fiber 具有较高的聚合度、强力和湿模量的粘胶纤维。这种纤维在湿态下单位线密度每特(tex)可承受 22.0
厘牛顿(cN)(相当于每旦 2.5 克)的负荷,且在此负荷下的湿伸长率不超过 15%。 1.1.8 富强纤维(波里诺西克纤维) polynosic[fiber]
用铜氨法(锏铵法)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1.1.11 再生蛋白质纤维 regenerated protein fiber
用天然蛋白质为原料制成的再生纤维。 1.1.12 醋酯纤维 acetate fiber
用纤维素为原料,经化学方法转化成醋酸纤维素酯制成的化学纤维。
1.1.13 三醋酯纤维 triacetate fiber 由纤维素三醋酸酯构成的醋酯纤维,其中至少有 92%的羟基被乙酰化。
NH R NH CO R' CO p 或
NH R CO p
(R·与 R´为脂族基或脂环基,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应有 85%的酰胺键与 R 或 R´相连。
注:可根据缩聚组分的碳原子个数来简称各相应的脂族聚酰胺纤维(参见 1.2.8—1.2.12)。
1.1.17 芳族聚酰胺纤维 aramid fiber 由酰胺键与芳基连接的芳族聚酰胺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合成纤维,其中至少有 85%的酰胺键直接与两
1.3.10 中空纤维 macaroni fiber,hollow fiber 贯通纤维轴向具有管状空腔的化学纤维。
1.3.11 超细纤维 superfine fiber 细度约在 0.4 旦以下的化学纤维。
1.3.12 薄膜纤维 film fiber 高聚物薄膜经纵向拉伸、撕裂、原纤化或切割后拉伸而制成的化学纤维。
用偏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为原料制成的合成纤维。 1.1.28 氯化聚氯乙烯纤维(过氯乙烯纤维) chlorinated polyvinyi chloride fiber
聚氯乙烯树脂经氯化后制成的合成纤维。 1.1.29 聚氟烯烃纤维(含氟纤维) fluorofiber
由氟化脂族碳化合物聚合成的线型大分子所构成的合成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纤维,其化学结构式为:
聚丙烯腈纤维的简称。 1.2.18 维纶
聚乙烯醇缩甲醛化纤维的简称。 1.2.19 乙纶
聚乙烯纤维的简称。 1.2.20 丙纶
聚丙烯纤维的简称。 1.2.21 氯纶
聚氯乙烯纤维的简称。 1.2.22 偏氯纶
聚偏氯乙烯纤维的简称。 1.2.23 过氯纶
氯化聚氯乙烯纤维的简称。 1.2.24 氟纶
聚氟烯烃纤维的简称。 1.2.25 涤纶
个芳基连接(并可在不超过 50%的情况下,以亚酰胺键代替酰胺键)。其化学结构式为:
NH AR NH CO AR' CO p 或
(AR 与 AR’为芳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NH AR CO p
注:可根据取代基在芳基上的位置来简称各相应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参见 1.2.14~1.2.16)。
1.1.18 聚酯纤维 polyester fiber 由二元醇与二元酸或ω—羟基酸等聚酯线型大分子所构成的合成纤维,在大分子链中至少有 85%的这
生产过程中,经过消光处理(通常用二氧化钛为消光剂)制成的化学纤维。纤维表面的反射光减弱。 1.3.3 半消光纤维(半光纤维) semi-dull fiber
生产过程中,经部分消光处理(加入消光剂约 0.5%)而制成的化学纤维。 1.3.4 着色纤维(色纺纤维) dope-dyed fiber,spun-dyed fiber
CF2
CF2 p
1.1.30 乙烯基类三元共聚纤维 trivinyi fiber 由丙烯腈及其他两种乙烯基单体的三组分聚合物线型大分子所构成的合成纤维。其中任何一种组分的
含量均不到 50%。 1.1.31 弹性纤维 elastane fiber
具有高延伸性、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这种纤维被拉伸为原长的三倍后再予以放松时,可以迅速地基 本恢复到原长。 1.1.32 二烯类弹性纤维 elastodiene fiber
1.1.37 金属纤维 metallic fiber 由金属制成的无机纤维。
1.2 简称 1.2.1 粘纤
粘胶纤维的简称。 1.2.2 富纤
富强纤维的简称。 1.2.3 铜氨纤(铜铵纤)
铜氨纤维(铜铵纤维)的简称。 1.2.4 醋纤
醋酯纤维的简称。 1.2.5 三醋纤
三醋酯纤维的简称。 1.2.6 二醋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名词术语 (化纤部分)
Textile terms and terminology (parts of chemical fibers)
UDC 677.4:001 .4
GB 4146-84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化生产的各种化学纤维及其织物,以及试验、疵点的名词术语。与棉、麻、丝、毛 等专业可通用的名词术语见 GB 3291—82《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 1 纤维、纱线 1.1 学术名称 1.1.1 化学纤维 chemical fi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