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激光光谱法
第一章 光波与光源 光的电磁理论 激光的原理、特性和应用 发概要

五、激光器的种类 种类分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染料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以绝缘晶体或玻璃为工作物质。 少量的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掺入晶体或玻璃, 经光泵激励后产生受激辐射作用。主要有红宝石激 光器、钛宝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如He-Ne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 CO2激光器、N2分子激光器等。 染料激光器:采用在适当的溶剂中溶入有机染 料作为激光器的工作物质。
3 受激吸收过程:在满足两能级之差的外来光子的 激励下,处在低能级的原子向高能级跃迁,c)图 受激辐射与受激吸收过程同时存在:实际物质 原子数很多,处在各个能级上的原子都有,在满足 两能级能量之差的外来光子激励时,两能级间的受 激辐射和受激吸收过程同时存在。当吸收过程占优 势时,光强减弱;当受激辐射占优势时,光强增强。
2、N2/ N1>1时,高能级E2上原子数大于低能级E1 上原子数,称粒子数反转分布,有dN21 > dN12,表 明光经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受激辐射的光子数大于受 激吸收的光子数,宏观效果表现为光被放大,或称 光增益。能引起粒子数反转分布的介质称为激活介 质或增益介质。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是产生激光的 必要条件。 设增益介质的增益系数为G,在此介质z处的光强 为I(z),经dz距离后光强改变dI,则dI=GIdz ,积分得 I ( z) I 0eGz I0为z=0处的光强
E2 E1 h
光发射的三种跃迁过程
1 自发辐射:处在高能级的原子以一定的几率自发的向低 能级跃迁,同时发出一个光子的过程,a)图; 2 受激辐射过程:在满足两能级之差的外来光子的激励下, 处在高能级的原子以一定的几率自发向低能级跃迁,同时 发出另一个与外来光子频率相同的光子,b)图; 两种辐射过程特点的比较: 自发辐射过程是随机的,发出一串串光波的相位、传播 方向、偏振态都彼此无关,辐射的光波为非相干光; 受激辐射的光波,其频率、相位、偏振状态、传播方向 均与外来的光波相同, 辐射的光波是相干光。
激光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激光原理与技术》
•光的放大作用的大小通常用放大 光的放大作用的大小通常用放大 增益)系数G来描述。 (增益)系数G来描述。P8!
I ( z)
I (l ) I + dI I
dI = G ( z ) I ( z )dz
原子数按能级分布
热平衡时, 热平衡时,单位体积内处于各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分布
玻尔兹曼分布律: 玻尔兹曼分布律:
N2 −( E2 −E1 ) kT =e N1
E E2 E1 N1 N2 N
高 能 级 低 能 级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激光原理与技术》
§1.2.1 二能级系统的三种跃迁
3-01光源、光波叠加.exe
3、光子简并度与激光的强度 、
激光的强度: 激光的强度:
I = cωv= nchv /η
光子简并度越大, 光子简并度越大,同一光子态的光的能量越大 激光的简并度是很高的, 激光的简并度是很高的,如He—Ne激光器 激光器
n = 4×10 ×
11
对于普通光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n > 1 的
光源亮度是指光源单位发光表面在单位时间内沿 单位立体角所发射的能量 普通光源的亮度,太阳表面的亮度比蜡烛大30万 普通光源的亮度,太阳表面的亮度比蜡烛大30万 30 比白炽灯大几百倍。 倍,比白炽灯大几百倍。 普通的激光器的输出亮度, 普通的激光器的输出亮度,比太阳表面的亮度大 10亿倍 亿倍。 10亿倍。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并不一定很高, 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并不一定很高,但由于光束很 光脉冲窄,光功率密度却非常大。 细,光脉冲窄,光功率密度却非常大。
∴ B21 · ρ (ν21) · N1 >> B12 · ρ (ν21) · N2
激光科学与技术:激光原理和激光技术的应用

牙齿矫正
激光矫正技术可 以改善牙齿排列
问题
● 04
第四章 激光在工业领域的应 用
激光切割技术
激光切割技术是一种 高精度、高速度且无 污染的加工方法,广 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 属材料的加工中。通 过激光束的聚焦和高 能量密度,能够实现 精确切割各种形状的 工件。
激光切割技术应用
零件编码 安全标记
激光在3D打印中的应用
激光在3D打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高精度和 快速制造能力使其成为3D打印技术的主流。激 光烧结和激光光固化技术不断推动3D打印技术 的发展。
● 05
第五章 激光在科研领域的应 用
激光光谱技术
0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激光技术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应用
02 拉曼光谱分析
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利用光纤 作为增益介质传输激 光,具有传输距离远、 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在通信、激光打标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纤激光器的发展也 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 的进步,为信息传输 提供了更快速、更可 靠的方式。
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激光治疗
用于皮肤疾病、 眼科手术等
激光造影
用于诊断和治疗
01 治疗青光眼
激光可以有效治疗青光眼,为患者带来希望
02 激光角膜矫正术
一种常见的激光眼科手术,可以改善视力问 题
03
激光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
祛斑
激光祛斑效果显 著
祛皱
激光祛皱是一种 常见的美容方式
祛痣
激光祛痣安全、 快捷
激光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精准杀灭
激光可以精准杀灭肿瘤细 胞
激光消融
激光消融技术在肿瘤治疗 中应用广泛
激光科学与技术:激光原理 和激光技术的应用
光谱分析基础知识PPT课件

20世纪50年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等离子体、傅里叶变换和 激光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光谱分析的深入发 展。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激光光 谱法等一系列分析技术。
值得一题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 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法,它的灵敏度达到了极 限,可以检测单个原子。
光谱分析,一般依其波长及其测定的方 法可以分为:射线(0.005~1.4Ả);
X射线 (0.1~100Ắ); 光学光谱(100 Ắ ~1000m); 微波波谱(0.1~100cm)。
❖狭义:通常所说的光谱,一般仅指光学光 谱而言。
2.光学光谱的分类 (1)依其波长及其测定的方法可以分为:
真空紫外光光谱:10~200nm 近紫外光光谱:200~400nm 可见光谱:400~800nm 近红外光谱:800nm~2.5m 中红外光谱: 2.5~50m 远红外光谱: 50~1000m
1.2 光谱分析法概述
1.光谱的定义
❖ 广义:各种电磁波辐射都叫做光谱。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可以与各种频率的 电磁波辐射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表现 为对光的吸收或吸收光后再发射出各种波 长的光,这取决于各自的特殊物质结构。
根据各种不同的物质吸收或者发射出 某一特征频率的光信号及信号强度的大小 可以实现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a.原子光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 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um)。它们的表现形式为线状光谱。
b.分子光谱:在辐射能作用下,因分子内能 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molecular spectrum)。由于在分子中各质 点的运动比单个原子复杂,因此分子光谱比 原子光谱复杂得多。
第一章 激光基本原理--Part1

• 在物质与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中,构成物质的原子 或分子可以在光子的激励下产生光子的受激发射 或吸收。 • 粒子数反转:能利用受激发射实现光放大 • 受激辐射光子与激励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方向、 相位、偏振态,是相干光。
Einstein
1947年,Lamb和Reherford在氢原子光谱中发现了明显的受 激辐射,这是受激辐射第一次被实验验证。Lamb由于在氢 原子光谱研究方面的成绩获得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hydrogen spectrum" 1950年,Kastler提出了光学泵浦的方法,两年后该方法被实 现。他因为提出了这种利用光学手段研究微波谐振的方法而 获得诺贝尔奖。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optical methods for studying Hertzian resonances in atoms"
1966年研制成了固体锁模激光器获得了超短脉冲。 1970年研制成了准分子激光器。 1977年研制成了红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器 (FEL) 1984年研制出光孤子激光器(SL)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2年研 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固体激光器,它在扫描电子显微 镜下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微型图钉,其直径只有 2 至 10 微 米。在一个大头针的针头上,可以装下1万个这样的新型 半导体激光器。
DARPA built the megawatt-class Alpha HF chemical laser during the 1980s
An electron-beam pumped ArF laser experiment at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1975, Courtesy Sandia National Labs)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必备知识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化学科学的形成 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火的使用,之后人们又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 酿造酒类,并希望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把廉价的金属炼制成金。在这 些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化学家的不断努力,近代化学逐渐形成。
2.化学科学的发展
(1)近代化学的里程碑。
年代
科学家
提示 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 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因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和离 子的水平上,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他们获得的是诺贝尔化学奖。
深化拓展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及实用性 (1)化学科学的创造性:起初人们从矿物、岩石、生物体中提取物质,后来 科学家逐步制造出大量物质。可以说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合成氨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饥饿对人类的威胁;医药 的合成,使人的寿命大大提高;芯片和光导纤维的使用,引导人们进入信息 时代;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塑料、橡胶、纤维的合成,使人们的生活丰富 多彩。因此,化学又是一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实用性科 学。 (3)化学科学的特征: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 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4.化学科学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使环境监测和治理手段更加快速、灵敏,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科学防治。 5.化学科学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帮助人们从分子层次上 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使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 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6.化学科学将大大提高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指导人们研制功能各异的信 息材料(主要是电子材料,如光电子材料),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等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激光光谱学

第一张基本概念:1.能级寿命是指自发辐射能级寿命,能级寿命与自发辐射系数互为倒数关系。
2.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的区别:(1)受激跃迁与自发辐射,前者与外场揉(谬)有关,而后者则只取决于原子、分子系统本身,与外场揉(谬)无关。
理论和实验证明受激辐射光子与入射光子具有四同(同频率、同位相、同波矢、同偏振),即受激辐射光子与入射光子属于同一光子态(光波模式),受激辐射光是相干光,而自发辐射是非相干的随机过程。
(3)自发辐射系数A21与受激跃迁系数的关系:在热平衡条件下,能级E1、E2的粒子数N1、N2应保持平衡,则有: 3. 光子简并度n 为受激辐射几率与自发辐射几率之比,前者产生相干光子,后者产生非相干光子。
4. 激光器的三要素:(1)工作物质(气体、固体、液体、半导体等);(2)泵浦源:二者可实现粒子数反转,实现光放大。
(3)激光谐振腔 ---实现选模和光学正反馈。
5.线宽:分布函数半最大值所对应的频率宽度叫线宽—半最大值全宽,线宽内部分叫谱线的核,外部部分叫翼。
6.光谱学中常见的谱线展宽有:自然展宽、碰撞展宽、 Doppler 展宽。
自然加宽:由于自发辐射的存在,导致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寿命,使得所发射的光谱具有一定的线宽称为自然加宽。
7.碰撞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碰撞对之间没有通过无辐射跃迁所进行的内能交换时,称为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碰撞对A 、B 在碰撞期间,A 的内能完全的或部分的转移给了B(或成为B 的内能或转变为A 、B 的平动动能),有内能变化,称为非弹性碰撞,也叫淬灭碰撞。
小距离弹性碰撞主要引起谱线加宽,而大距离弹性碰撞主要引起频移。
8.Doppler 加宽:由于气体原子、分子的热运动而具有一定的速度分布,一定速度的粒子相对于探测器来讲,都会产生Doppler 频移,这样具有一定速度的粒子只对谱线的某一频率范围有贡献,总体效果使得谱线加宽,Doppler 加宽的谱线线型为高斯线型。
激光光谱学PPT课件PPT课件PPT学习教案

会计学
1
激光光谱学参考书: 《激光光谱学原理和方法》黄世华 编著 其它参考书目: 1.《激光光谱学的基础和技术》W. Demtroder(戴姆特瑞德)著;黄潮 译 Chap. 1-3。 2.《光的量子理论》R. Loudon 著;于良 等译 Chap. 1,3,8,9。 3.《近代量子光学导论》彭金生 李高翔 著 Part. I Chap. 1,2;Part. II, Chap.1 4.《量子力学》 曾谨言 编著 Chap. 11,量子跃迁 5.《光学》 赵凯华 钟锡华 著 Chap. 2,4,5,8,9 6.《超短脉冲激光器原理及应用》 J. 赫尔曼;B. 威廉 著 Chap.1-4,8,9 7.《激光物理学》 邹英华 编著 Chap. 1,4,6-10 8.《 Laser and Electro-Optics 》Christophor C. Davis Chap. 1,2,6,23, 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电动力学》 曹昌淇 著 11.《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Berkeley Physics Course Vol.2, E. M. Purcell Chapter. 6,7,9,10。
Wif
2π
|
f
| H | i |2 δ
(E f
Ei )
第14页/共74页
根据d 函数的性质,上式也可以写为:
Wif
2π 2
|
f
| H | i |2δ
(ω
ω fi ); δ (ω ) 1δ (ω )
式中设微扰是由能量的光子引起的, fi = (Ef - Ei)/
(1) 吸收:i fi f , 吸收引起终态 f 布居N f 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ciple of Thermal Lens Microscopy
Laser Objective lens Objective lens Objective lens Objective lens Excitation beam Temperature Glass Change Thermal lensin gradient Heat ray effectlocus formed by Spatial profile released thermal of light diffusion intensity Change in light intensity Sample Detector
Sample Porphyrin Dye DNA(500 bp) Dye Ag nanoparticle Medium Benzene Water Polyacrylamide gel matrix Water LOD 0.6 molecules 48 molecules 7 molecules 480 molecules 1 particle 1 2 3 4 Ref.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比较
拉曼光谱 光谱范围40-4000Cm-1 光谱范围 红外光谱 光谱范围400-4000Cm-1 光谱范围
水可作为溶剂 样品可盛于玻璃瓶, 毛细管等容器 样品可盛于玻璃瓶, 中直接测定 固体样品可直接测定
水不能作为溶剂
不能用玻璃容器测定
需要研磨制成 KBr 压片
二、仪器
激发虚态 E1 + hν0 ν E0 + hν0 ν hν0 hν ν ν0 V=1 V=0
Rayleigh散射 散射
h(ν0 - ∆ν ν ∆ν)
Rayleigh散射: 散射: 散射 弹性碰撞;无 弹性碰撞; 能量交换, 能量交换 , 仅改变 hν ν0 方向; 方向; Raman散射: 散射: 散射 E1 非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 E0 方向改变且有能量 交换; 交换;
三、应用
1.定性:定骨架,红外用于定端基 .定性:定骨架, 2.分子结构:鉴别顺反异构 .分子结构: 3.聚合物、生物分子、液晶、络合物、表面、催化的研究 .聚合物、生物分子、液晶、络合物、表面、
1-1 激光基础知识 1-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1-3 激光吸收光谱
一、内腔吸收激光分析法 二、激光光声光谱分析法 三、热透镜显微镜
1)K. Sato, et al., Anal. Sci., 15, 525 (1999) 2)2) J.-J. Zheng, et al., Anal. Chem., 72, 5003 (1999) 3) K. Uchiyama, et al., Jpn, Appl. Phys., 39, 5316 (2000) 3)4) K. Mawatari, et al., Anal. Chem., 70, 5037 (1998)
二、激光的特性
1.单色性好 . 氦氖激光的谱线宽度: 氦氖激光的谱线宽度:10-8nm 2.相位一致(相干性好) .相位一致(相干性好)
3.方向性好 . 发散角~10-4弧度 发散角 4.亮度高 . 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 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1015w/cm2
三、激光器
1.激励能源(泵浦源) .激振-转能级的光谱 均为反映分子振 转能级的光谱, IR的吸收峰与拉曼散射峰相对应 转能级的光谱 的吸收峰与拉曼散射峰相对应 无对称中心的分子:红外 拉曼 无对称中心的分子:红外+拉曼 有对称中心的分子:红外、 有对称中心的分子:红外、拉曼只有一种 少数分子既无红外也无拉曼
1-4 激光发射光谱
一、内腔吸收激光分析法
将样品置于光学谐振腔内,提高检测灵敏度。
二、激光光声光谱分析法
光声效应:非辐射跃迁产生的热能加热样品周 围的气体,产生压力变化。灵敏度高,但是对环境 要求高。
三、热透镜显微镜
利用激光产生的热透镜效应。
Block Diagram of TLM
Limit of Detection Using TLM
~1µm ~1µm
High sensitivity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ytochrome c Before and After Apoptosis -Non-Labeled Imaging-
Before apoptosis After apoptosis
1-1 激光基础知识
一、激光的产生 二、激光的特性 三、激光器
1-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1-3 激光吸收光谱 1-4 激光发射光谱
一、激光的产生
1.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
原子处于低能态E 原子处于低能态 1 , 从外界吸收一个能 量为∆ 的光子达到高能态 的光子达到高能态E 称为光吸收 光吸收。 量为∆E的光子达到高能态 2,称为光吸收。
激光单色性好,扩大了线性范围。
三、分子荧光
激光诱导荧光
1.UV-VIS激光 . 激光
灵敏 生化样品 微区分析 不需激发单色器
2.红外荧光 .
可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
3. 多光子荧光
虽然诺贝尔奖得主Göppert-Mayer早在 早在1931年就预言了多光子激发 虽然诺贝尔奖得主 早在 年就预言了多光子激发 的可能性,但是直到激光技术出现后,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的可能性 , 但是直到激光技术出现后 , 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 1961年 年 Kaiser 等在 等在CaF2: Eu 2+晶体中首次观察到了双光子激发现象。 晶体中首次观察到了双光子激发现象。
激光的出现, 激光的出现,才使拉曼 光谱的检测变得容易
光源: 光源:激光反射镜 样品池:微量池、常规池 样品池:微量池、 单色器 检测器: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
FT-Raman spectroscopy 光源:Nd-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1.064µm); 光源: 检测器:高灵敏度的铟镓砷探头; 检测器: 特点: 特点: (1)避免了荧光干扰; )避免了荧光干扰; (2)精度高; )精度高; (3)消除了瑞利谱线; )消除了瑞利谱线; (4)测量速度快。 )测量速度快。
3. 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振动 ①红外活性振动 永久偶极矩 极性基团; 偶极矩; ⅰ永久偶极矩;极性基团; 瞬间偶极矩;非对称分子; ⅱ瞬间偶极矩;非对称分子;
e
E
r e
红外活性振动—伴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可以产生红外吸收谱带. 红外活性振动 伴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可以产生红外吸收谱带. 伴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可以产生红外吸收谱带 ②拉曼活性振动 诱导偶极矩 诱导偶极矩 ρ = αE 非极性基团,对称分子; 非极性基团,对称分子; 拉曼活性振动—伴随有极化率变化的振动。 拉曼活性振动 伴随有极化率变化的振动。 伴随有极化率变化的振动 对称分子: 对称分子: 对称振动→拉曼活性。 对称振动→拉曼活性。 不对称振动→ 不对称振动→红外活性
Addition of Staurosporine
Cell membrane
1-1 激光基础知识 1-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1-3 激光吸收光谱 1-4 激光发射光谱
一、原子发射 二、原子荧光 三、分子荧光
一、原子发射
激光仅用于加热,特点是:所需样 品量少、分析速度快、基体效应小。
二、原子荧光
闪光灯等
2.工作介质 .
气体( 气体(如He-Ne,CO2) , 固体(如红宝石Al2O3) 固体(如红宝石 半导体( 半导体(如砷化镓 GaAs) ) 染料
3.光学谐振腔 .
1-1 激光基础知识 1-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一、原理 二、仪器 三、应用
1-3 激光吸收光谱 1-4 激光发射光谱
一、原理
原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 原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 , 发射 出能量为hv=E2-E1的光子,称为光辐射。 的光子,称为光辐射 光辐射。 出能量为
2.粒子数反转 . 原子数 基态>>激发态 基态 激发态 激发态>基态 激发态 基态
3.激光振荡 .
激光相关视频来自叶善专大学物理工作室
红宝石激光器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TLM
Desktop-sized TLM ITLM10 (Institute of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In collaboration with Institute of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LTD and Kanomax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传统单光子激发存在的问题
• 分辨率低,光通过的路径上分子都有可能被激发; • 样品穿透能力低,例如生物组织对紫外-可见光吸收强, 但是红外染料种类少,价格昂贵; • 光漂白作用明显,尤其是光强较大时; • 高能量的光子,如紫外光,对活细胞的损伤大
hν0 + ∆ν ν
h ∆ν
Raman散射 散射
E0基态, E1振动激发态; E0 + hν0 , E1 + hν0 激发虚态; 基态, 振动激发态; ν ν 激发虚态; 获得能量后,跃迁到激发虚态 获得能量后,跃迁到激发虚态.
1923年Smekal预测 年 预测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 年印度物理学家Raman C V 发现 年印度物理学家
E1 + hν0 ν E2 + hν0 ν
hν0 ν
h(ν0 + ∆ν ν ∆ν) h ∆ν
ANTI-STOKES
Rayleigh
ν0
ν0 + ∆ν
2. Raman位移 对不同物质: ∆ν不同 不同; 对不同物质: ∆ν不同; 对同一物质: ∆ν与入射光频率无关;表征分子振-转能 对同一物质: ∆ν与入射光频率无关;表征分子振 转能 与入射光频率无关 级的特征物理量;定性与结构分析的依据; 级的特征物理量;定性与结构分析的依据; Raman散射的产生:光电场E中,分子产生诱导偶极距ρ 散射的产生:光电场 中 分子产生诱导偶极距ρ 散射的产生 ρ = αE 为比例常数,即分子极化率; α 为比例常数,即分子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