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docx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连同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类型:①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②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④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判断1.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天然天体。

( √ ) 2.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 × )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 √ ) 二、行星地球 1.普通性(1)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3)无论是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判断1.木星属于远日行星。

( × )2.只要有液态水就一定有生命存在。

( × )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 √ )探究点一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北半球有三大著名流星雨,其中双子座流星雨流量稳定、极大持续时间长、亮流星多,非常适合我国天文爱好者观测。

2019年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2月14日迎来极大,每小时天顶流量在140颗左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示意图,判断图中各事物是否都是天体,并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

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

2.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为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的气候;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3.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四、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 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 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屮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 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屮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 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最近你们有没有关注什么节日啊?(生:七夕、中国情人节)对,就是七夕节,关于七夕的传说想必大家都听过!呵呵〜〜〜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彖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多媒体】牛郎星和织女星那么你们知道怎么观看者两颗星星么?像这样的明星天上还有好多,那么你对“天上” 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的么?真的住着牛郎和织女么?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下地球的宇宙环境。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师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高一理科地理知识点

高一理科地理知识点

高一理科地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球的宇宙环境》①基本定义:地球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宇宙是由各种天体(像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和弥漫物质组成的。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又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属于总星系的一部分。

就好比地球是住在公寓里的小住户,太阳系是这层楼,银河系是这栋大楼,总星系就是整个小区。

说白了,宇宙就是一个特别大特别大的空间,啥天体都在里头晃悠。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开篇,是理解地球特殊性以及气候、生态等众多后续知识点的基础。

要是不明白地球在宇宙里的情况,后面好多知识就像没根的树,站不稳。

按我的经验,这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③前置知识:只需要有基本的空间概念,知道物体是存在于空间里的,像知道东西在房间里的哪个位置这种最普通的空间感就行。

④应用价值:在探索外星生命、理解气候形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影响太阳辐射能的接收,进而影响气候)以及航天探索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科学家寻找类地行星,就是因为知道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和条件,照着这个标准去其他地方找,看有没有外星人能住的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点位于高一地理知识体系的开篇,为后面学习地球圈层结构、地球运动等内容奠定宇宙观基础。

②关联知识:与后面的地球公转、自转(因为地球的宇宙位置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从而与地球运动等知识有关)等知识紧密相连,也和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因为太阳辐射不一样,气候就不一样)有所联系。

③重难点分析:对天体系统概念的理解是个难点,像银河系、总星系之类概念比较抽象,要想象出这么多星星是怎么构成一个系统的有点难。

掌握的关键点在于建立起从近到远的空间层次概念。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判断,像给出几个天体问它们属于哪个天体系统,或者考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点等,分值占比虽不算特别高,但属于基础必须掌握的内容,要是这部分弄错了,后面相关的题目都容易出错。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温馨提示]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宇宙探测水平会不断提高,“可见宇宙”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述(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图表导读]1.读教材图1-1、1-2,思考下列问题。

(1)银河系中较亮的和云雾状的天体各是什么?提示:银河系中较亮的天体是恒星。

云雾状的天体是星云。

(2)银河系以外一些看似星云的天体是什么? 提示: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河外星系。

(3)从两图可以说明天体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天体系统规模悬殊,具有不同的级别。

3.太阳系和地月系 (1)太阳系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颗行星⎩⎪⎨⎪⎧地内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地外行星⎩⎪⎨⎪⎧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代表小天体⎩⎪⎨⎪⎧I 哈雷彗星:绕日运行周期约76年J 小行星带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图表导读]2.读教材图1-3,思考下列问题。

(1)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方向有何特征?提示:运行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绕日运行。

(2)说出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

提示: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表面温度最高的应是哪一颗?原因是什么?提示:水星,其距离太阳最近,获取的太阳辐射能最多。

(4)八颗行星能否相撞?提示: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不会相撞。

(2)地月系①主要天体:地球和月球。

②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行星及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球的宇宙环境》①基本定义:讲的就是地球在宇宙里的情况,像地球周围有啥天体啊,地球跟它们的关系这些事。

②重要程度:在高一地理必修一里,这就是个开头,给后面学习地理打基础的。

要是这个不明白,后面大气圈、水圈啥的可能都会迷糊。

③前置知识:小学科学里学的一点关于地球、太阳、月亮的知识有点用,还有就是基本的空间概念,比如说知道上下左右这种简单的方位关系就行。

④应用价值:比如研究外星生命可能就得从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入手,看哪些条件是必须的。

再比如说航天探索,得知道地球周边环境咋样才好发射卫星啥的。

就像咱放个风筝,也得知道周围有没有电线杆子啥的挡着,这航天探索也得懂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第一节,就像一座大楼的地基,是后面学习地球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啥的基础。

②关联知识:和后面学到的太阳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都有关系。

比如说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才能更好理解为啥地球能有生命,这又和地球自身的圈层结构有关。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天体系统的级别。

这个难是因为概念有点抽象,容易搞混。

像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这种级别怎么区分不好记。

- 关键点:要重点搞清楚各个天体系统包含哪些天体。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挺重要的,经常会出个选择题让你区分天体系统的级别。

- 考查方式:一般就是给几个天体或者天体系统,让你判断级别关系。

比如给个地球、月球、太阳,问你它们属于哪级天体系统这种。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天体:天上那些星星啊、卫星啊、行星啊之类的都是天体。

只要是宇宙空间里的物质都能叫天体,大到恒星,小到个小行星碎片。

就像出门的时候看到的车、人、房子是地球上的东西一样,天体就是宇宙里的东西。

- 天体系统:就是一群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比如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这就形成了天体系统,就像一群人成对跳舞,他们之间有相互的关系一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环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环境重点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拟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表达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年为周期,在南北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根底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枯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高一新生怎样学好地理1.初中地理会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错,那么你学高中地理一般也不会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2、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3、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4、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5、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例如:北极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6、天体系统的层次
7、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围绕太阳运转。

8、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10、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