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专题知识点13水循环
高一地理水循环解析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解析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变换形态并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水的状态转化、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水循环进行解析。
一、水的状态转化水循环中,水分经历了不同的状态转化,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出等过程。
1. 蒸发:水在地表、水体和植物叶面等处受热而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2. 凝结: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形成云和雾等气象现象。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并增大,最终以雨、雪、雾、露等形式降落到地表。
4. 流出:降水经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后,进入到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水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等过程。
以下是对每个过程的解析:1. 蒸发和蒸散:蒸发是指水体在受热的情况下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和江河等水体表面。
蒸散是指从植物叶面散失的水分。
2. 凝结:蒸发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云和雾,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使大气层温度升高。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经过凝结增大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表,形成雨、雪、雾、露等现象。
4. 地表径流:降水过多或地面无法渗透时,水会沿着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主要集聚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5. 地下渗透: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进入地下水层,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或湖泊的水量,也可以通过井泉供给人类生活和农业用水。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1. 气候因素: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会影响水循环的强度和速率。
如热带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水循环活跃。
2. 地形因素:地形高差、山脉和河流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进而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3. 植被因素: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释放到大气中,影响蒸发量和水的循环。
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

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水循环这一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高一水循环这一节的知识点,分别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海洋、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水体蒸发升华成为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凝结成云雾,再通过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面,最终回流到大海或河流的过程。
简单地说,水循环就是地球上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凝华、降水和径流四个过程。
首先,在水循环中,太阳能使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体表面的水变为气体,即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碰到冷空气会凝结成云。
其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逐渐聚集成云,云内的水分子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
接下来,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从云中落下,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露等。
最后,降水形成地面径流,径流水会通过河流、湖泊等水体再次回到大海,形成一个循环。
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水循环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球的气候平衡。
首先,通过蒸发和凝华的过程,水循环能够将水从地表送往大气中,给干旱地区提供了水源,维持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水循环还能够调节气候。
当地表水蒸发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地面温度升高的速度。
而在降水时,水能够释放热量,降低气温,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此外,水循环还能够通过雨水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环境。
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循环能够维持陆地上的水资源供给。
通过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能够使水重新回到地表,滋润土地,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水源。
其次,水循环还能够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湿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篇水环境专题13 水循环之水循环类型教学课件

知识拓展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因 此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种说法对吗?
合理利用;保护水源;节约用水
1.说一说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参与了哪种水循环?
A.塔里木河 B.未登陆的台风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青海湖湖水蒸发
陆地内循环
D.青海的湟水河径流 海陆间循环
2.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
3、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凝结
陆地内循环
凝结
海陆间循环
凝结
凝结
上
来 , 奔 流 到 海 不 复 回
君 不 见 , 黄 河 之 水 天
1、是谁给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2、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 地表径流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有利: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人工增雨等。
不利影响:滥伐森林、过度抽取地下水等。
水循环的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进 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②调节全球热量,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③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 续利用。 ④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水的运动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
一、水循环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完成优化设计P35第1小题 回答:
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大气圈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材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材知识点水循环,又被称为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的形态间进行连续自然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循环之一,对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循环的概念、主要过程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对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相态之间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
地球上的水是在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不断进行转变和迁移,形成了广泛的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包括蒸发、冷凝、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主要过程。
二、水循环的主要过程1. 蒸发:太阳能照射地表的水体时,水分分子的能量增加,使部分分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水蒸气。
2. 冷凝: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其能量减小,逐渐凝结成云朵或雾露。
3. 降水:云朵中的水滴凝结成为降水,在形式上可以是雨水、雪、雾、露等形式,降落到地表。
4. 地表径流:降水中的一部分直接流入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
5. 地下径流:部分降水渗入土壤,通过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地下水体。
三、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水循环对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 补给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水循环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途径,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重新分布。
2. 影响气候和天气: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是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蒸发释放的水蒸气可以形成云朵,进而影响到降水的形态和频度。
3. 维持生物生存环境:水循环过程中的降水可以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促进物质循环:水循环使得地表的各种物质得以迁移和循环利用,对地壳中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的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材中包括了水循环的概念、主要过程和重要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作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地球环境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水循环,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高一地理水循环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的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水循环通过蒸发、凝结、降水等步骤,将水分从地球的不同部分转移并重新分配。
下面将从水的形态变化、水循环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水循环的知识点。
一、水的形态变化水在地球上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并且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
水的形态变化与水循环的过程密切相关。
1. 蒸发:水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气态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表面。
2. 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或遇冷凝结核时,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主要发生在云层中。
3. 降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体的水蒸气通过下降,接触到地面或物体上时,形成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通常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入渗等环节。
1. 蒸发:受太阳能的热量影响,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遇冷,形成水滴或冰晶体,形成云。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聚集成较大的粒子,由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4. 蓄水:降水经过地表径流或入渗,一部分形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蓄水。
5. 蒸发和蒸腾:地表和植被蒸发水分,以及植物通过叶片蒸腾释放的水分,重新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
1. 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量是水循环的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高会促使水体快速蒸发,降水量多则增加了水循环中的水量。
2. 地形因素:山地和平原的地形差异会影响水循环的形成和分布。
山地通常有更多的降水和蒸发,形成河流和湖泊,而平原则更容易聚集地下水。
3. 植被覆盖:植被可以影响水循环的速率。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增加了蒸发和降水的量。
4. 土壤类型:土壤的质地和透水性也会影响水循环。
透水性较差的土壤会导致大部分降水直接径流,而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则容易形成地下水。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由液态、固态或气态相互转换并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液体水流动和地下水流动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关于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蒸发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当水受热后,其分子的能量增加,一部分水分子能够逃脱液体表面并转化为水蒸气。
蒸发通常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植被表面以及地表的水体上。
太阳能是驱动蒸发的主要能源。
2. 污染和净化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的净化过程。
当水蒸气上升至大气层时,它会冷却并形成云,水蒸气在降水的过程中与大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结合。
因此,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净化大气并将污染物冲刷到地面上,从而净化水资源。
3. 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的水蒸气形式转化为液态水或固态水的过程。
降水包括雨水、雪、冰雹和霰等形式。
降水量是衡量地区降水水平的指标之一。
地球的降水格局受到气候系统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
4. 融化和冰川融化是指固态水(冰雪)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当气温上升时,冰雪开始融化,并形成溪流、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融化的冰雪水源被称为冰川。
冰川是高山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存和供应源。
冰川融化速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5. 流动和径流液态水在各种形式中向低洼处流动,形成溪流、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这种水流动的过程称为流动和径流。
水流的速度和规模受到地形、降水量和地表覆盖物等因素的影响。
径流是表面水流向海洋流动的过程。
河流和湖泊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保持地,也对调节气候和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
6. 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土壤和岩石层中的水分。
当降水与地面相遇时,一部分水渗入土壤和岩石层中,并通过渗透和地下水流动的过程形成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补给了泉水、井水和河流,它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7.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冰雪融化的加速,使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量发生改变。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转化和流动的过程,也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中,水循环被视为水文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中关于水循环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水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不断地由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进行转化和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基本过程。
首先,太阳的热量使水体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雨滴,最后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面,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再次进入水循环的循环过程。
2. 水蒸发与水汽含量水蒸发是指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水蒸发主要受气温、湿度、风速和水面积等因素影响。
水汽含量指单位体积的大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质量。
水蒸发与水汽含量是水循环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因素,水汽含量越高,蒸发速率也越高。
3. 云的形成与降水云是由凝结的水蒸气聚集而成的气象现象。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饱和时,水蒸气会凝结成云。
云的形态和高度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固体颗粒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和霜等,降水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地表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并返回到海洋或湖泊的过程。
地表径流受降雨量、地表形态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影响。
地下水是指地下的水体,位于岩石或土壤孔隙中。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表径流的渗漏。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地表径流过程中的水资源不足问题。
5. 水循环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过程之一。
水循环的不平衡会导致旱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
我们应当关注水循环的平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