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1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2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对于许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地理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学问点特别的繁琐冗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盼望能关心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1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掌握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掌握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掌握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掌握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2光照图的判读(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根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根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推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推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推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推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推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推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推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留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3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缘由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合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2、位置: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秘鲁城市伊基托斯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含五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含五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含五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①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②时间上:夏多冬少,年际变化大;③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较少2.南水北调的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3.长江作为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广,水量大,是我国丰水区(2)流量稳定:①年径流量较稳定②季节分配较均衡(3)贯穿东西:①流经三大经济地带②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③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东线工程(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优点:水量大,可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中线工程(路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

优点:可自流供水;缺点:需挖河道,工程量大。

3.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等西北地区)优点: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自流供水;缺点: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②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①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沉降;③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2)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说到高一地理必修一,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那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怎么写?以下是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宇宙环境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_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_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_.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_日前后?_月_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_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_月_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_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_°/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_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_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_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_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_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_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_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_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_._为秋季,_.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5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

其中,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特征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水文地理、生态地理和地形地貌。

气候变化主要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世界上有很多自然地理景观,如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

例如,杭州的风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环境,既有西湖、灵隐寺这类人文景观,也有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对发展带来的影响。

再例如,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如地理板块漂移和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

第二篇: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等。

而其中,人口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性质、分布和迁移等方面。

而城市地理学则是研究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获得的知识可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例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而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再例如,旅游业也是近年来人文地理学中研究热点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篇: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而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比如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地理教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事件的了解。

又比如,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地形地貌的调查、城市建设的规划、地图绘制等等。

第四篇: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形成的文化现象,如传统民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地理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②产生地方时差异;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③四季的交替;④五带的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4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5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