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Word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_9713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_9713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要点一些高三学生以为地理这一科目难学,实际上是他们没学好地理知识点,只需弄懂了有关知识点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为此下边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三地理知识有帮助。

1.1 人口的数目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添,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添的数目受人口自然增添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增添速度常有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迟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舞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添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添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添率三个指标组成。

公式:自然增添率=出生率 -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添模式特色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传统型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7、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人口增添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既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要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点8、大多半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半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徙: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徙的判断:能否发生了地区上的挪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能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 (往常为一年 )2、人口迁徙的种类(按能否超越国界):国际迁徙、国内迁徙4、人口迁徙的意义调理人口空间散布和人材余缺,增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使经济发展和减小地区差别。

5、人口迁徙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材、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材的流入和供给低价劳动力,有益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添6、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1. 人口增长:*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等,它们通过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人口压力大,需要控制人口(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需要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3亿人口”(2005年1月6日)。

*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3. 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影响因素。

* 时间变化:人类人口自然增长总体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有时间差别。

如工业革命之后,增长速度明显较快。

* 空间变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记忆点方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 牢记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2. 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3. 记住一些重要的人口日和相关数据,如“世界60亿人口日”和“13亿人口”。

4. 理解人口增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负的时候,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程度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害病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表现;地方病则是原生环境因素的表现。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的特点包括:不均衡性、多样性、聚集性和集约性等。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以及土地利用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政治稳定等。

3.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口跨国界进行迁移。

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等。

4. 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迁移对原地的影响包括减少人口、减少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对目的地的影响则包括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和改变人口结构等。

5.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人口迁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城市化又会影响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向。

以上是高三地理人口分布迁移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2.自然增长率= =3.机械增长率= =4.机械增长率的概念:5.新增人口数的决定因素:、。

6.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7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解决措施是:。

.8.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

9.三种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10.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的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空间变化的形式:、。

2.判断依据·人口迁移(条件):、、。

·人口流动(条件):、。

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4.国内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5.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不利:、。

6.影响人口的迁移因素①自然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因素:、、、、。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受、以及的影响,并且环境人口容量与呈负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是,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决定。

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
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
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 国际社会倡导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