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铁肩担道义》课件.ppt

4、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 、本文是一篇评传, 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 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 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 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 这些文字的作用。 这些文字的作用。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 、 、 、 17、18、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朗读 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 、 、 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朗读 这些段落,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些段落,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 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 的阐释,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 的阐释,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 文字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 文字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 传主 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 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
选修9第二课 选修 第二课
朱志敏
李大钊( 李大钊(1889——— 1927),北京大学著 ),北京大学著 ), 名教授, 五四运动” 名教授,“五四运动” 的领导者; 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最早的传播者, 最早的传播者,中国 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 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 李大钊著名诗句兼 人生写照: 人生写照:“铁肩担 道义, 道义,妙手著文 章。”
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 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 字改成“ ”“妙 一字之差, “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 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 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 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 一直相沿至今。 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 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上联中的“道义” 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 和志向, 铁肩担道义” 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 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 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 抨击反动军阀统治, 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 作品。 妙手著文章” 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 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12.1铁肩担道义

一、沧海一粟亦傲然【3班毛诗喻】1“人的本质是无尽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历史中清节仁义过人者,确已成人类的璀璨群星,超然悬于平凡生活的广袤平原之上,似已遥不可及。
“道义”、“英雄”这样壮烈宏大的字眼,于我们这般庸碌疲乏的凡人来说,是庄严高峻的巨碑,更衬出我们的渺小平凡。
2但,渺小绝非卑微,平凡绝非颓然,“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沧海一粟亦傲然。
3傲然之姿,是以个体思想的星火点亮追寻智慧的漫漫长路。
如黑塞在《荒原狼》中所述:“人不过是自然天性与智慧精神之间一座危险的窄桥。
”若要挣脱我们平凡肉身的本性决绝跃至绝对精神那清冷而灿烂的星空,确乎登天之难。
颤颤巍巍爬过那道窄桥者,古往今来有几人?而释迦牟尼已成神矣。
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如你如我,只是智慧朝圣路上的一个模糊面孔。
但正是如此几近飞蛾扑火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成为凡人的壮举,甚至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写照!承认平庸、承认绝对智慧的不可企及看似是一场溃败,是对故园、和平、市民性的叛降,但并非如此。
以一己平庸之力,面对浩渺广阔的黑暗未知,向无限远的远方朝圣,反而是最壮烈的史诗。
“庸手著文章”,傲即于此中。
4傲然之姿,还是以凡夫肉身负起历史的巨石。
历史并非独独伟人的历史,在时间长河中无名瞬影所做的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终一并汇集而奔涌成人类希望的滔滔大河。
讥讽者笑言,平凡之人即使笃行道义也不过做平凡之事。
但是,正如古人常道“纵恶如弯弓”,同样,只是几桩恶事的咬噬便能让社会信念的千里长堤溃然坍塌。
而正是默默秉持道义的平凡人们一沙一石缓筑起社会的防波堤,使之不至于倾覆殆尽,给后来之人以安居和前行的温柔之乡。
历史的航向非匹夫可驾驭,世间进步之革命,一人揭竿而起,还需万人呼应云集;揭竿者成英雄,但英雄失凡夫之力便非英雄。
“平肩担道义”,傲即于此中。
5“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
”平凡者的傲然,非自视甚高,非逃避真实,而是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自我认知,是一介凡夫俗子的伟大征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者:蔡燕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学习》2019年第03期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提出“铁肩担道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道义”二字重若千钧。
简单来说,“道”就是正道,“义”即正义,强调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
若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和谐而做出的努力,即为秉持“道义”。
而“担”字,可见担当与承受之艰难。
艰难而犹自承担,多么高贵!任何时代都需要铁肩担道义的伟大人格。
这样的人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是清明的社会风气的中流砥柱。
如此之英雄何其多!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文天祥,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勇敢地活下来,“将以有为也”。
后来兵败被俘,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终年47岁。
这样的一生,多么悲情又多么壮烈!他明白道义之所在,分得清孰轻孰重,他的死重于泰山。
同样,战国时期的屈原、明清易代之际的史可法、被残忍杀害的闻一多,都为了自己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甘之如饴。
他们承担了道义,留下了英名。
铁肩担道义的不仅是这些名人,还有芸芸眾生。
多数人可能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说出振奋人心的名言警句,但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乐顺逆,默默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成为孔子口中“固穷”的“君子”。
甚至在自己艰难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地助人,正如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
这样的人生,成了“一道摇曳的生命风景”。
“铁肩担道义”符合世人的精神追求。
人活着,总要找到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用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自我激励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人生格外光辉灿烂?实现理想之时,喜悦是加倍的;遇到挫折之际,痛苦中也会夹杂着悲壮。
“铁肩担道义”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有分明的是非观,知道道义之所在,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昧于良知,保持住自己天性的真诚与善良,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其次需具备担当精神,才可能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执着前行。
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行动,否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202X年铁肩担道义 热血铸忠魂演讲稿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魂演讲稿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魂演讲稿当你徜徉在宽敞美丽的光明大道上,当你沉静在万家灯火的祥和气氛里,当你惊叹于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时,当你陶醉在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中,你可知道,有这样一支队伍在默默的用担当诠释着忠诚;你可听到,有这样一个声音在拳拳的用生命吟唱着担当;你可发现,有这样一种情怀在无私的用热血涤荡着蛛尘;你可看到,有这样一群园丁在辛勤地治病树、拔烂根,维系着森林的郁郁葱葱。
古往今来,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监察御史们用铁肩撑过了一代又一代王朝大殿。
无论是清廉海瑞还是御史钱沣,都无法改变皇权衰败的死循环。
大浪淘沙,历史的车轮穿越五千年岁月,中国共产党勇敢挑起重担,直面问题,重拳出击,发出惩治腐败的呐喊:腐败不除,国将不国!腐败不灭,民心不安!你可记得,三月里吐绿的新柳和料峭风寒中不期而遇的监察体制改革使两支反腐铁军成为一个战壕的同伴,榆社成为全市第一个挂牌成立监察委员会的县。
你可记得,我们探索、总结、提炼的五个一工作法、步步反馈法在全省推广,我县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了省市纪委领导的认可,我们的各项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榆社纪检监察队伍赢得了八方称赞。
我自豪,我是这支特种部队中的一员;我骄傲,我为榆社风清气正添瓦加砖。
我庆幸,我能高举惩处腐败千钧利剑;我欣慰,在党最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
今天,将台历再翻回到过往的每一个日子,让我们的心灵来一次回归。
今天,请允许我把镜头对准这群可爱的纪检监察卫士,箕榆反腐倡廉的累累硕果都是他们用心血浇灌。
无数个日夜,他们披星戴月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无数个案件,他们东奔西走、调查取证、常风尘扑面;无数个时刻,他们殚精竭虑、斗智斗勇、让对手低头;无数个场合,他们严守纪律、铁面无私、被亲友埋怨。
扶起了正义就得吞下误解和不平,每一个纪检监察人华丽转身的瞬间舍弃的都是酒绿灯红。
选择了纪检就意味着付出和牺牲,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是对父母妻儿爱的失衡。
这,就是我们纪检监察人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魂!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出自明代官员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李大钊巧改“辣”为“妙”,它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要勇敢地肩负起人间的道义,还要把智慧用在写作文章上,用文字的号角唤醒民众。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思想理论的奠基者,而且还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担当者和践行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也是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写照。
担当精神贯穿了李大钊的一生,他始终不渝地追求民族解放事业,这既是其担当精神的力量源泉,又是其担当精神的迫切追求。
纵观中国共产党98年来的发展历程,担当精神一直是共产党人奋勇前进、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不畏牺牲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党员、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决定着党的事业发展。
所以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务必要具备老一辈的共产党人那样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品”。
铁肩担道义,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当下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和必备的履职能力。
担当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找到精神之柱,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只有拥有信念的人,才能担当责任和使命。
因为权力与责任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既然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那扛起群众服务的重担也是理所应当,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勇担为民之责,勤于付出,为民谋利,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有“妙手著文章”的“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妙手著文章,是一种勇于作为的精神。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承担党员责任,履行党员义务,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要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与实践能力,把工作当成为党尽忠的事业,努力做党的事业的践行者。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13与高司谏书教案语文版必修4

-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其他宋代文言文名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以加深对宋代文言文风格的理解。
-课外书籍:推荐《中国古代士人精神》等书籍,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
2.拓展要求:
5.教学手段:
-课堂讲解与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课后线上复习与拓展学习
-学生个人阅读笔记及写作练习
6.辅助材料:
-《与高司谏书》相关的历史人物介绍
-古代书信格式示例
-课文难点解析手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高司谏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坚持正义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文本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道义的。
-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的社交技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形成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士人道德观念的认同感;
-激发了对正义、责任担当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实践;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4.创新与实践: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主动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义担当,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什么意思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什么意思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意思是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灵巧的双手书写出流传的篇章。
“铁肩担道义”的意思是把救国救命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怀着为人民做事的理想和愿望;“妙手著文章”的意思是要把自己的智慧用在写作和宣传理想上,用文字的力量启发唤醒被压迫的人民群众。
这句话出自明代杨椒山的诗,原文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被李大钊将“辣”字改为了“妙”。
这两个字的修改表现出李大钊先生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
“道义”指的是为国为民的理想和抱负,“文章”两字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歌颂共产主义的文章作品,这句话也充分诠释了李大钊为理想、为和平鞠躬尽瘁的一生和强烈反对军阀主义的态度。
“铁肩担道义”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青年人,要敢于担当,敢于接受挑战,不怕累不怕苦,在自己的岗位上深入研究、善于思考;“妙手著文章”是指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因为新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大量的新知识,所以要有时刻学习,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干出一番成绩,创造价值。
万变不离其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万变不离其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出自明代官员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李大钊巧改“辣”为“妙”,它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要勇敢地肩负起人间的道义,还要把智慧用在写作文章上,用文字的号角唤醒民众。
勇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担当者和践行者。
铁肩道义是一种担当的精神,担当精神贯穿了一个人的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这是担当精神的力量源泉,又是担当精神的追求。
担当就是坚定的信念。
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要迷失方向。
妙手著文章,是一种勇于作为的精神,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义务,立足于自身,激发自己的激情,提升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把工作当作事业,践行自己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引用了《牺牲》中的段落:
“人生的目的,……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教 材11页—12页)
(3)引用了《狱中自述》中的段落:
“钊自束发受书,……则钊感且不尽矣!”(教材 12页)
(4)引用了《北京档案史料》中的《李大钊狱 中供词》:
“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 中,……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 (教材12页)
名联鉴赏:
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 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 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 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 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 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 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 字,与朋友共勉。
选修9第二课
朱志敏
青少年时期的李大钊同志
赵纫兰——李大钊同志的夫人
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 “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 事业”。1907 年考入天津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 广泛地接触了“新学”, 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 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 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 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 学。他在这里更多地接触 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 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 主义的著作。1915年1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 凯提
4、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 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 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 这些文字的作用。
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 17、18、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朗读 这些段落,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 的阐释,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 文字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 传主 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
1914年2月李大钊同 志在东京留影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汉白玉雕像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 绍李大钊的。
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第一部分(1—8自然段),讲述的是李大钊被 捕前国内大的局势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9—2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讲述了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
推荐阅读
《李大钊》,朱志敏/编撰,北京:人民日 报出版社,1999。
《李大钊传》,朱志敏/著,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8。
《李大钊》,朱成甲/编著,北京:中国国 际 广播出版社,1996。
《李大钊的故事》,孔丽贞/编著,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气贯长虹:李大钊》,江沛、姬丽萍/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
第三部分(27自然段到结尾),对李大钊的精 神进行总体的评价。
问题探究:
1、本文使用了李大钊自己的一些文章、被捕 以后的自述以及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请找出这 些资料,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文使用了以下一些资料:
(1)引用了李大钊在1920年写的《自然与人生》 中对于生死问题的论述:
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 “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 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 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 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 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
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 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 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 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 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2、李大钊是怎样思考生死问题的?他 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课文里提到李大钊思考生死问题的文字 有很长一部分: (即教材的第13段……第18 段)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 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 部分。……亦即那革命的、进步的大我生命 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华。” (朗读这部 分文字,体会传主的对生死的看法。)
(5)引用了当时的报纸报道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请将李大钊交法庭 依法审讯。”
“据《顺天时报》报道,……何为激励士心。” “此外……汉口《民国日报》记者证实此要人 就是蒋介石。”(教材13页------14页)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 超越生死、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大智大勇,富有崇高社会声望的人。
从这些文字里,我们看到李大钊对于生 死处之泰然,渴求生命超越的精神。他慷慨 赴死体现了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赢得不 朽的崇高革命境界。
3、文中说,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 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 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 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李大钊 对亲人的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李大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 气概,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来自他 对人生的透彻认识。虽然最后也是唯一一次见 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李大钊没有说一句话, 但是他的内心对亲人是饱含真情的。传记里提 到他“静静的看了看她们”,在镇定与沉默中 含有关怀与保护之意。他相信他的亲人能理解 自己,理解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镇定与沉着, 其实是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的。
5、本文是抓住传主的哪些方面进行叙 写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哪些高风亮节?
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 动的讲述,来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 坚守战斗岗位;(2)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 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之 度外; (3)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坚 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党献身;(4) 他在狱中写的《狱中自述》。充分反映了他坚定的革 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5)为了保护同时被捕 的青年,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敌人对此 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己救人, 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