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bt

合集下载

河南省栾川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栾川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 基 础 标 准 从 两 年 来市 县 级 示 范 村 中 确 定


16
公里 完成 了涉及

个 自然村 建 设 任 务
6 49


级 示 范村 确 定

3 1

个 县 级 示 范村 在 实 现 三 清七 集
, ” ,

里 的村 道 网 络 化 建 设


在 全 市 率 先 实 现 了 自然 村通 硬
、 、


处 罚 法 》 法 律 法 规 知识 并 经 常组 织 讨 论 等
组 织 钢 笔字 书 法 比 赛


二 ;
是开展
展生 产 为核 心 以 政 府 主 导 农 民 主 体 社 会 主 动 因地




对 大 家 上 交 的钢 笔 字 作 品 全 部

制 宜 为根 本 以



类 村 强 化服 务 上 水 平


中 的 同时 做好 四 改 四 化 五 有 六 好 建 设 工 作 加 大


化道 路 在 饮 水 排 水 设 施 建设 上 新 铺 改造 供 水 管道
15 6
5
家 全 县 合作 社 累 计 达


行评 比 并作 为年 底 考 核 执 法 人 员 的


项 依据 ;五 是 由
家 入 社农 户

74 76
15 5 2
户 辐 射带 动农 户 3

03
万户 入


局 纪 检 监 察 室 和局 办公 室 人 员 联 合 开 展 回 访 监 管 相 对

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bt

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bt

更多精品文档请关注本人主页(下载后删除页眉即可)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规划文本】栾川县人民政府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3)第四章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第五章空间管制规划 (4)第六章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七章城镇重点协调发展指引 (7)第八章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8)第九章村庄布局规划 (10)第十章县域村庄整合规划 (14)第十一章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0)第十二章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3)第十三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4)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十五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7)第十六章县域防灾减灾规划 (38)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39)第十八章附则 (4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城乡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配置,加强对镇、乡和村庄建设的指导,促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8、建设部《村庄整治标准》(征求意见稿);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的意见》;10、《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2007年8月10日);11、《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2007年11月);13、《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4、《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5、《栾川县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16、已批准的栾川县各乡镇的总体规划;17、《栾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19、栾川县相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栾川县各部门相关规划资料;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栾川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全县行政辖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共涉及8个建制镇,6个乡,209个行政村,3067个自然村。

河谷城市建设须“留白” 以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河谷城市建设须“留白” 以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1 . 生态绿地与城市空 间形态
从 环 境 承 载 力 层 面 分 析 , 河 谷 型 城 市 的环 境 容 量 有
限,城市 建设 空间的扩张往 往优先选择河谷阶地 方向。但 在特殊 的河谷地 形中 ,适宜建设 的用地往往不是连续 的、
成 片 的 , 而是 受 到 河 流 沟 壑 、 丘 陵 山地 的 分 割 。 实 际 建 设 中 ,受 到 土地 空 间 的 制 约 ,地 方 建设 者 往 往 会 通 过 工程 措 施 “ 改造 ” 自然 地 形 ,如 沟 壑 坡 地 等 ,使 其 “ 成 为 ”城 镇 建设用地。经过 “ 人 定 胜 天 ” 的 改造 ,河 流 取 直 、 坡 地 削



城 市 形 态格 局
受 到 地 形 影 响 ,栾 J I 1 县城 基 本 沿伊 河 河 谷 展 开 ,受 自
图1栾川县城模拟地势沙盘 ( 注:使用s u r 软件 )
叠 矗 研 \G — U I ~ 一 H U A S … H E , 一
二 、城市 空间发展趋 势 带 状或 带状 态势 发展 的河 谷城市 中 ,紧 凑式结 构形 态是常见 的一种 ,~般 中、小城 市居多 ,栾川 即是如 此。 其 空间形态发展 深受河 谷地形 自然地貌 的影 响,空间拓展
河 谷 城 市建 设 须 “ 留白"
以栾川 I 县城市 总体 规划 为例
一 孙 大 伟 刘 文佳
依照 对河谷 型城市 的狭义定 义: 城 市 建 成 区 主 体 或 核
心部分在河谷地形中发育的城市 ,且城市主体发育 受到河 谷 地 形 及 其 周 围 山地 直 接 限制 的 城 市 。 近 年 来 随 着 城 镇 化 快速 发展 ,许 多中小 型河 谷城 市 顺沿着 河谷 阶地 方向发

2011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

2011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概述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范围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依据 (1)五、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六、规划拟解决核心问题 (2)七、规划目标 (2)第二章区域发展背景 (3)一、区域地理条件分析 (3)二、社会经济条件 (3)三、宏观政策支持 (3)四、旅游业发展现状 (3)第三章开发条件分析 (4)一、地理区位条件 (4)二、交通区位条件 (4)三、资源条件分析 (4)四、场地适宜性分析 (5)第四章市场分析 (7)一、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7)二、目标市场潜力分析 (7)三、本地旅游需求分析 (7)四、旅游竞合分析 (7)五、目标市场 (8)第五章发展定位 (10)一、总体发展思路 (10)二、定位构思 (10)三、总体定位 (11)四、功能定位 (11)五、目标定位 (12)六、形象定位 (13)七、命名建议 (13)八、产品定位 (13)第六章空间布局 (14)一、布局思路 (14)二、空间结构 (14)三、功能分区及项目设置 (15)第七章重点项目策划 (20)一、项目策划原则 (20)二、分区项目策划 (20)三、节事活动策划 (30)四、旅游线路策划 (32)五、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33)第八章基础规划 (36)一、景观绿化规划 (36)二、道路交通规划 (37)三、建筑风格规划 (38)四、给排水规划 (38)五、电力电信规划 (39)六、环境保护规划 (40)七、环卫设施规划 (41)八、防灾规划 (41)九、标识系统 (42)十、色彩规划 (43)十一、夜景亮化规划 (44)十二、公共设施规划 (45)十三、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45)第九章市场营销 (47)一、营销目标与定位 (47)二、营销战略分析 (47)三、营销策略 (47)第十章建设时序 (49)一、建设原则 (49)二、项目建设时序 (49)第十一章项目实施建议 (51)一、管理体制 (51)二、运营模式 (51)三、保障措施 (51)第一章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一)符合国家、自河南省宏观旅游发展战略的要求,树立对外旅游新形象。

栾川君山新城规划方案

栾川君山新城规划方案

栾川君山新城规划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的利用和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栾川君山新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东南部,是洛阳市周边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提升栾川县的城市形象,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概述本文旨在对栾川君山新城的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和讨论,方案的重点包括场地分析、城市定位与发展策略、建筑与用地布局、交通规划、公共空间及绿化规划等方面。

场地分析栾川君山新城的场地位于栾川县东南部,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地形地貌上,新城区坐落在君山山麓和洛河两侧,地势较为平缓,适宜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定位与发展策略新城的城市定位是以“高端智能人居”为目标,建设以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化新城区。

其中,注重吸引技术精英、高端人才等群体入驻,提供高品质住宅和配套设施,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建筑与用地布局新城区的建筑和用地布局以功能分区为原则,包括娱乐休闲区、商业服务区、住宅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住宅区域规划采用高密度住宅联排或高层住宅,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商业区则注重规模化、多类型、全业态的商业配套,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新城规划的核心。

在新城交通规划中,重点考虑路网的康庄大道和分布交通的组合,在保证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道路的面积,将城市规划落到位。

公共交通规划采用“大站式公交,小站式管理”的原则,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性和质量。

公共空间及绿化规划绿化空间规划贯穿整个新城规划。

中央公园、林荫道、绿地广场、生态环保区等,用作新城区公共空间的绿化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美丽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

同时,新城区的城市绿化率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可以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结栾川君山新城的规划将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

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

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结合栾川村庄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制定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以期为栾川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实施方针和措施。

二、栾川村庄的现状栾川村庄位于华东地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庄。

栾川村庄目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是村庄之间的距离较远,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其次是山地资源较为匮乏,产业发展受限,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再次是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提高;最后是村庄规模小、人口稀少,社会经济活动不活跃,发展潜力有限。

三、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设计1、合并范围:栾川村庄按照其地理位置和资源属性,划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个片区。

南部片区以水果种植为主,中部片区以畜牧业为主,北部片区以林木经济为主。

各片区对接不紧密,资源互补性不足。

因此,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将针对这三个片区进行合并规划。

2、合并原则: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各自片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其次是产业升级,通过合并运营,促进农业、林业、畜牧业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再次是服务共享,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最后是可持续发展,确保合并运营方案的可持续性,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3、合并模式:栾川村庄合并运营方案将采取“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服务共享”模式。

具体包括,南部片区与中部片区将合并成为农业生产联合体,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与畜牧业;中部片区与北部片区将合并成为林业生产联合体,发展林木经济与生态旅游业。

4、合并方案:为了实现栾川村庄的合并运营,需要先进行片区规划设计,确定合并范围和重点发展方向,制定合并方案和目标任务。

其次是加强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推进片区内各类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栾川县栾川乡课改发展规划

栾川县栾川乡课改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步伐,打造特色名校------栾川乡课程改革发展规划栾川乡中心学校加快发展步伐,打造特色名校----栾川乡课程改革发展规划7月23日至29日,教育局组织全县校长在职业中专进行了为期7天的校长培训,十余位专家的报告,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特色名校的必由之路。

为了促进我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提高全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按照县教育局要求,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并结合我乡课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及各学校实际情况,拟定我乡课改规划及管理方案:一、建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特成立以张建红校长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切实负责,全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

二、明确目标规划,分期分步实施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为前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心,关注学生发展,深化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具有发展内涵和个性创新特色的规范化学校。

2、办学理念:强健队伍,力抓常规,重创特色。

3、研究重点:打造高效课堂、开发校本课程、习惯养成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4、目标与任务:(1)加强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2)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良好品德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5)完善学校规范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一批让学生快乐、老师幸福和社会满意的富有创新个性的名校。

5、三年目标规划及实施步骤:(1)近期(2012年9月-2013年8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及培训后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五项策略”,实施“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导学案”,重点解读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学科知识树,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本阶段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①、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健全学科备课组,用好新教材。

2011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54p

2011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54p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 旅游产业聚集区(核心区)总体规划
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远见时代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 年 6 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概述 ......................................................1
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范围 ............................................................................................................................................................ 1 三、规划期限 ............................................................................................................................................................ 1 四、规划依据 ............................................................................................................................................................ 1 五、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 六、规划拟解决核心问题......................................................................................................................................... 2 七、规划目标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精品文档请关注本人主页(下载后删除页眉即可)栾川县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规划文本】栾川县人民政府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3)第四章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第五章空间管制规划 (4)第六章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七章城镇重点协调发展指引 (7)第八章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8)第九章村庄布局规划 (10)第十章县域村庄整合规划 (14)第十一章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0)第十二章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3)第十三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4)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36)第十五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7)第十六章县域防灾减灾规划 (38)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39)第十八章附则 (4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城乡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配置,加强对镇、乡和村庄建设的指导,促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8、建设部《村庄整治标准》(征求意见稿);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的意见》;10、《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2007年8月10日);11、《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2007年11月);13、《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4、《栾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5、《栾川县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16、已批准的栾川县各乡镇的总体规划;17、《栾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19、栾川县相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栾川县各部门相关规划资料;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栾川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全县行政辖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共涉及8个建制镇,6个乡,209个行政村,3067个自然村。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规划近期:2009-2015年;规划远期:2016—2020年。

规划远景:2021—2025年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十七大报告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坚持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

2、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6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3、规划的弹性原则4、规划超前性和可行性原则5、突出特色原则第7条规划的法律地位本规划是宏观指导栾川县域村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栾川县人民政府审定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协调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建设关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合理进行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规范县域村镇的开发建设行为,引导和控制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法定依据。

第二章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第8条基本思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行统一规划,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从县城到乡村、功能体系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缩小城乡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差距,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努力把栾川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优秀旅游强县。

第9条战略目标1、总体战略目标到2020年,把栾川县建设成为以“现代工矿业、特色旅游业”为主,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示范县。

2、经济总量目标到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2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左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4亿元。

到2020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到2025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5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28亿元。

3、结构调整目标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2:30。

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9:35。

到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7:38。

4、生态环保目标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4%,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m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5%;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以上。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5m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地下水质量标准控制在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3838-2002)中规定的Ⅲ类标准以内。

2025年,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全国先进示范性城市。

5、人民生活目标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50元左右,年均递增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左右,年均递增10%左右。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左右,年均递增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左右,年均递增15%左右。

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0元左右,年均递增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年均递增15%左右。

6、社会发展目标201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75%以上。

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以上,流失率控制在2%以内,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1.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90%以上。

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以上,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025年,全县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居住、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第10条发展战略1、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发展战略按照“保障、引导、优化、提高”的发展原则,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与栾川县城乡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有力、集约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2、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战略按照服务均衡的原则,统一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着重建设县城区和中心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完善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金融邮电,形成“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战略(1)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特色农业,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2)坚持贯彻“工矿强县”战略,创新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坚持不懈的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带动提升第三产业,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强县。

4、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5、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和政策上对城市的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6、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城镇困难群体就医、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和城镇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扩大保障和救助范围。

第三章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第11条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总体发展方向——药材食用菌生产基地、钼钨产业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第12条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优一、升二、促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优一”即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在满足全县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

“升二”即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着力构建以钼矿产资源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及产品结构延伸的深加工和有色化工循环圈,实现由低层次的开采加工向高层次加工的转型。

“促三”即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规划到2015年,县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62:30;2020年调整到6:59:35;2025年调整到5:57:38;第13条县域产业布局规划1、农业空间规划——“一带、四区、五组团基地”(1)“一带”即特色农业产业带。

围绕中药材、食用菌、经济林、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在洛栾高速、快速通道和S328庙祖线等沿线乡(镇)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

(2)“四区”即以潭头为中心的北部高效农业区、以三川为中心的西部特色农业区、以合峪为中心的东南部观光农业区、以县城周边为主的南部城郊休闲农业区。

(3)“五组团”即以庙子、合峪、潭头为主的小杂果组团、以白土、狮子庙为主的无核柿子组团、以庙子、合峪为主的食用菌组团、以叫河、三川、陶湾为主的高山蔬菜、无公害农产品组团、以赤土店、庙子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组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