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 (5)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6)第三节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7)第四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8)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六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七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1)第八节生态文明建设 (16)第四章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 (17)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规划 (19)第六章城区总体规划 (2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1)第二节总体布局规划 (21)第三节居住用地与住房保障规划 (21)第四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2)第五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24)第六节工业用地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5)第七节综合交通规划 (26)第八节景观系统规划 (28)第九节绿地系统与广场规划 (29)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 (30)第十一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二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3)第十三节燃气工程规划 (35)第十四节环卫工程规划 (35)第十五节综合防灾规划 (36)第十六节建设用地控制 (39)第十七节智慧城市建设 (41)第十八节分期建设规划 (42)第七章实施策略与措施 (43)第八章附则 (43)附表1 沿河县城乡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 (44)附表2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现状汇总表(2012年) (45)附表3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汇总表 (45)附表4 沿河县城区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2012年) (45)附表5 沿河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46)附表6 沿河县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4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目的为适应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示,落实铜仁市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沿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整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力推进沿河跨越地理空间束缚,积极推进跳跃发展,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对双峰县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思考

对双峰县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思考

对双峰县“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的思考2011-4-5 18:54:00 来源:湖南省双峰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办公室“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是双峰县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双峰县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县域经济升级的五年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这一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必须做好前期研究工作,搞好六个方面的研究:一、搞好现实基础研究只有在弄清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编制出符合双峰县发展实际、切实有效的规划纲要。

首先要认真开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价“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总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从“十一五”规划完成的中期评估情况看,双峰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各领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为今后五年双峰县经济社会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转型升级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不理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改进。

二、搞好发展环境研究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将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进入缓慢复苏阶段,我国经济本身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周期性调整“双重因素叠加”的时期,面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要准确地把握“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发展环境难度很大。

正因为难度大,所以更要重视发展环境的研究。

研究发展环境,重点是要做到“三个清楚”:一是弄清楚现实基础,主要是做好“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估,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根据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对《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如下: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 (12)第五章城市性质及职能 (15)第六章城市发展规模 (16)第七章城市发展方向 (17)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 (17)第九章城市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规划 (21)第十章城市工业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城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25)第十二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6)第十三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36)第十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8)第十五章城市形象与景观组织 (42)第十六章城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43)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八章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48)第二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49)第二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 (51)第二十四章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控制 (52)第二十五章城市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 (56)第二十六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7)第二十七章附则 (5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科学指导娄底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范城市建设行为,满足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 年09 月);5.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7. 《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8. 《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 《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0.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置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一、现状概况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

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

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

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

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

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

双峰县洪山殿镇总体规规模论证110823

双峰县洪山殿镇总体规规模论证110823

第一章概论一、镇域概况洪山殿镇位于双峰县城西北部,东经111°48′-111°56′北纬27°38′-27°41′之间,是双峰的北大门,其西部、北部与娄底市的茶园、万宝和涟源市的金石镇接壤,东南面与本县蛇形山镇、走马街镇毗邻。

娄衡(S209)、双涟(S210)两省道交汇于本镇太平寺,国家南北大动脉洛湛铁路穿境而过,镇内有双桥、洪山、双涟三个火车站,其地理位臵、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洪山殿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降雨量达1201.8毫米,绝对气温最高40.0°C,最低于-6°C,地段属泥盆系,丘岗地带,以丘陵为主兼有少量河套平地。

镇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拨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雷峰山,高度321米。

洪山殿镇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耐火泥、膨润土、陶瓷泥、铁、锰等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石灰石、耐火泥、膨润土为优势资源。

特别是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石灰石分布广,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五的村组。

近年来,煤炭资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开发,其中较大的煤矿有洪山煤矿。

煤炭采掘业已经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交通动输、建材等一批相关产业。

全镇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趋向合理。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68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值12769万元,第二产业值8032万元,第三产业值6046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达1435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达4548元。

洪山殿镇水资源比较丰富,镜内主干河流有三条,分别为米水河、大边坝河、露天河,其中流量较大的为大边坝河。

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天然储量达0.6亿立米/年,水质较好。

同时镇内水库较多,储量较大。

其中四方井水库面积达278亩,正常高水位时库容216万m2,枯水期水量为192万m3;另较大的水库还有公益水库,面积215亩,库容155万m3,乌龙塘水库46亩,库容10万m3。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根据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对《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如下: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 (12)第五章城市性质及职能 (15)第六章城市发展规模 (16)第七章城市发展方向 (17)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 (17)第九章城市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规划 (21)第十章城市工业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城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25)第十二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6)第十三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36)第十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8)第十五章城市形象与景观组织 (42)第十六章城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43)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八章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48)第二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49)第二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 (51)第二十四章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控制 (52)第二十五章城市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 (56)第二十六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57)第二十七章附则 (5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科学指导娄底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范城市建设行为,满足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 年09 月);5.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7. 《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8. 《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 《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0.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双峰县梓门桥镇白山村村庄整建规划说明书

双峰县梓门桥镇白山村村庄整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城镇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创造条件,促进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出路和空间;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贫富悬殊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徘徊不前、动荡不安,社会形势迫使农村必须寻找出路、快速发展。

同时白山村建设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发展中随之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初级开采的基础上,现状工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工业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村民经济收入增加了但生活质量却跟不上发展,“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突出。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应白山村的要求,双峰县委县政府将该村确定为全县村庄整治示范村之一,并要求按照山区农村示范村的总目标编制该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章基本情况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社会状况白山村属行政建制村,隶属双峰县梓门桥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梓门桥镇的西北部,距县城约13公里。

其北界永胜村、东湾村,东临源泉村、南连周井村、五异村、香泉村,西与燕岩村接壤。

白山村辖17个村民小组,236户,916人,总面积2.41平方公里。

2、自然及资源条件白山村地形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全村三面环山,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并有山地穿插其中,地形极为复杂。

地形高程介于235.9-83.1米之间,其中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4%。

白山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其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413毫米,全年雨日155.2天,全年日照时数1524.4小时,年平均风速1.7米/秒,无霜期280天左右。

【VIP专享】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VIP专享】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文本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政府二○○三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 (5)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六章县域重要城镇规划 (7)第七章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控制区管制 (7)第八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第九章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十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13)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7)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县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县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令《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双峰县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1.0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双峰县行政区域范围。

第1.04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1.05条本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本次规划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双峰县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

2.坚持区域整体化发展原则。

强调区域整体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间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文本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政府二○○三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 (5)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第六章县域重要城镇规划 (7)第七章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控制区管制 (7)第八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第九章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 (10)第十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13)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7)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县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县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令《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双峰县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1.0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双峰县行政区域范围。

第1.04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1.05条本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本次规划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双峰县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

2.坚持区域整体化发展原则。

强调区域整体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间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

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适度的产业规模。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综合性多功能的绿色空间。

注重提高社会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4.坚持现代化导向原则。

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推进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主线,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1.06条本规划是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经双峰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

作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全县城镇化进程以及县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各级城镇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1.07条县域各镇村镇体系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2.01条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力实施“项目兴县、工业兴县”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促进县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为契机,“突出工业、优化农业、搞活流通、扩大城镇、夯实基础、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利用现有基础和发展优势,扩大县城规模,壮大县城实力,提高县城质量,将双峰县城建设成双峰区域的“发展级”和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2.02条发展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15年翻两番,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施工业化,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动力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健全;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使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生态不断改善,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1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2006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总值达到83亿元(按2000年可比口径计算,下同),人均9022元;后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工10%以上,到2020年,总值达到228亿元,人均24200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调整到21:42:37,2020年调到12:45:43。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10年达到18%,2020年达到32%。

科技开发投入不断增加。

研发投入占有内生产总值比重2010年达到1.2%,2020年达到2%。

3、社会进步。

社会结构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34%,2020年达到45%。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2010年达到58%,2020年达到7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等级公路网密度2010年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8公里,2020年达到48公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2%。

城镇从业人员医疗养老、失业三项基本保险覆盖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100%。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010年达到以1.5人,2020年达到2人。

4、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到10000元,2020年达到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达到4200元,2020年达到9000元。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2010年降到38.23%,2020年降到30%。

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2010年达到3辆,2020年达到7辆。

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

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2010年达到20%,2020年达到45%。

农村生活能源逐步用煤、电、液化气、沼气等取代薪华,农村生活能源薪柴替代率2010年达到80%,2020年达到100%。

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居民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2010年提高到18%,2020年提高到24%。

5、人口素质:全县总人口重到有效控制,全县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全县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92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97万人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0年达到20%,2020年达到38%;人均预期寿命2010年达到73岁,2020年达到75岁。

6、生活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逐步实现生态化、园林化,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到48%,2020年达到50.19%;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2010年达到10平方米,2020年达到18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2010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5%;集中式生活用水水源达标率保证100%。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显著改善。

公众安全感指数2010年达到以70%,2020年达到85%。

双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第2.03条发展战略对策与措施1、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①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

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3、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繁荣城乡经济①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县城与中心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④完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支持保护体系。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①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建设大交通。

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防洪抗旱与饮用水供应体系。

④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

⑤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体系。

5、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②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④加快政府职能创新。

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①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妥善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

⑤继续抓好贫困农村的扶贫攻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竞争能力①全方位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②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

③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

8、坚持科教兴双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①继续实施科教兴双战略。

②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②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第3.01条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为目标,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其它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城镇网络,以加快双峰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

第3.02条城镇发展战略原则1、整体效益原则依据群体最优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全县域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

2、优势互补原则依据县域内每一城镇的各自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最大限度地协调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3.03条城镇发展方针坚持提质扩容,扩大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心城镇——双峰县城,积极发展重点建制镇,合理建设一般建制镇,积极扶持中心村,在撤乡并镇过程中应控制乡镇发展条件,保证其生存条件,创造城镇聚集条件,特别应注重城镇质量的提高,应加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3.04条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双峰县域城镇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