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10-9 22:34:52 中国地产网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1980年开始编制、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重庆市首个法定规划。
此次规划的重点仍然放在渝中等主城区范围,核心面积102平方公里,范围为9区12县城镇区。
这一规划体制,一直持续至重庆直辖。
“1983版总规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城市的性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体现了当时专家的远见;确立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分为14个组团,一个中心,四个副中心。
”张远介绍。
不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1983版总规因此仅仅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的300平方公里。
“直辖新总规”的硬伤1998年版总规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但1998年版总规编制其实始于1993年,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首次引入“都市圈”概念。
“都市圈”范围东起迎龙、南彭,西至缙云山、白市驿,北起北碚、两路、鱼嘴,南至西彭、一品,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突破了铜锣山、中梁山两山屏障,扩城速度明显加快。
但由于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和速度缺乏引导,1998版总规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变化准备不足,在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改善力度不够,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03年重庆准备再次修编城市总规时,主城人口规模已超过500万,集中居于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旧城区,城镇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000人。
由于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一座城市的成功往往来自规划的成功。
60年甲子风云,岁月变幻。
重庆历史上大致经历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
从“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60平方公里”,到现在主城区的5473平方公里;从局限于南山和歌乐山之间,到突破两山阻隔的蔓延……透过几经扩容的规划蓝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25•【字号】渝府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25日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1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高水平构建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一节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二节提升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第三节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第四节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第五节推进以区县城区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第六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四章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第二节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第四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第五章高品质建设现代大都市第一节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第二节加快城市绿色化转型第三节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第四节彰显城市人文化温度第六章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第一节提升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水平第二节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第三节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第四节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第七章高标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第二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三节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四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八章高要求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第二节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投融资机制第三节完善城市住房体系第四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节强化组织协调第三节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第五节凝聚规划实施合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有关要求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57号——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57号——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24•【字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57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6〕第57号《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已于2016年11月24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11月24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1998年5月29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7月29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09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6年11月24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四条本市城乡规划分为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目录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G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七、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专业 专注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村庄和居民点建设应尽量少占农田,积极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整理。区域性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选址,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
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根据城镇体系布局,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机制,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开发与管制的引导。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禁止向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及湖泊水库倾倒固体废弃物和排放处理未达标的废水。合理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在缺水地区和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保护饮用水源,以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功能为主的水库库区和水源保护区,严禁大规模开发利用,严禁布局污染性产业项目。加强地下水和温泉资源的保护。尽快对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3)东南部地区
东南部地区包括黔江、秀山、酉阳、石柱、彭水、武隆等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1.98万平方千米。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
2、与周边省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回顾与思考

北 尿 规 划 建 设
万方数据 76
万方数据
地、荒坡陡坎和农地隔开,避免联成一片.使绿 地楔入城市,分散热岛,改善环境。除市中区外, 片区规模分别为5.5万~23万人.片区建设尽量 集中紧凑,配置较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 建筑系统,形成l~2个能够体现城市面貌的片 区中心,设置了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石桥铺 四个地区级中心.以疏散市中区的压力。规划还 奠定了城市的交通格局,包括内环、中环和外环 及重要的桥位、机场等。
规划将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 中心城市,提出了一个较长远的城市发展目标 ——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 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 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
在1998版总规的基础上,本轮规划对外围 组团分别进行了重新定位,将这些地区作为城
北 吊 规 划 建 设
变化体现了重庆城市地位和发展目标的转变. 色、适应特大城市发展的结构
北
泉
从计划单列市到直辖市.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
规
重庆的组团式结构是在特定自然地貌和特
划
肩负起桥头堡的重任,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就 定发展历程下的必然结果,虽然在城市规模不
建
设 万方数据 78
万方数据
断扩大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改变的过程中,组 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结构依然显著,组团 式生活模式依旧存在。对于重庆这个地势起伏、 用地受到限制、建设成本高、路网密度差和生态 环境较脆弱的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有序地 组织了生产与生活.符合城市功能混合布局的 思路.强化了步行.有利于减少通勤,缓和交通, 保护了生态环境,塑造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是 城市与环境相互融合的良好模式,还有利于强 化组团中心,疏解城市中心压力。多中心组团式 结构不仅被国内外许多特大城市认同为一种较 为理想的城市结构.是既有较高效率,亦可保持 良好人居环境的城市结构.而且在城市规划和 建设中被不断地实践和发展。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1•【文号】国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重庆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
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
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
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
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重庆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重庆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
中心村还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
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2、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做了明确的部署。
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域为重点的生态移民。
建设三峡保护区将以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为原则,建设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全面完成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和环库区绿化带建设工程。
保护库区水环境,切实治理库区水域水污染,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库区工业企业提出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安全处置固体废弃物,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加强三峡库区及其支流回水变动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建立富营养化长效监控体系。
按照新《新总规》,到2020年,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在上游来水水质保证Ⅱ类的前提下,长江总体和嘉陵江、乌江入长江干流水质也都能达达到Ⅱ类。
2、“一圈”奋起“两翼”高飞发挥中西部中心城市职能,与周边省市协调发展《新总规》构建了“一圈”带着“两翼”发展的战略,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
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重庆市还将发挥中西部中心城市职能,推进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和陕西等周边省市的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成渝经济区,强化与南贵昆经济区、汉中经济区、武汉城镇群等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推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未来几年,重庆市与四川省将共同构筑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地,共同构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奠定西部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地位。
共同保护开发合江佛宝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等风景名胜区。
共同加强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江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协调水电资源的梯级开发。
加快重庆经贵州的出海大通道建设,建设川黔铁路复线,改造南川、武隆到道真的道路,加快319国道线支线秀山至铜仁的道路升级改造,加强煤电开发合作。
合理进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共同强化对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与湖北共同构建重庆—万州—宜昌—武汉大三峡旅游格局,共同加强对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防治库区水资源污染,发挥三峡电站的综合效益,加强万州、黔江与鄂西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成万州、黔江、恩施三极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万州至宜昌高速公路、万州至利川(318国道)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与湖北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网的联系。
与湖南共同推动沿线城镇的经济协作,促进旅游路线重组,加强大三峡旅游区与张家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联系,加强与洪安、凤凰等边城旅游开发合作,共同做好武陵山区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加快渝怀铁路复线、渝湘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黔江—咸丰—来凤—石门铁路支线。
与陕西规划安康—城口—张家界—常德铁路,强化与陕西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网络,共同做好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加强对矿业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合作。
3、水陆空全方位发展打造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重庆不仅能实现全部区县(自治县)通高速路,90%通铁路,而且还将把“8小时重庆”变成“4小时重庆”。
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通道和空中航线为骨架,重庆将被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实现“4小时重庆”重庆将通过规划建成覆盖所有区县(自治区)的“两环十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达到高速公路在区县100%的覆盖率。
而现在的“8小时重庆”届时也将变为“4小时重庆”。
“两环”分别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重庆—成都、重庆—遂宁、重庆—武胜、重庆—西安、重庆—武汉、重庆—长沙、重庆—贵阳、重庆—泸州、重庆—大足—成都、重庆—开县—安康高速公路;“联线”主要为武胜—潼南—大足—荣昌、合川—铜梁—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长寿—涪陵—武隆、垫江—武隆、梁平—黔江、巫溪—建始高速公路。
铁路实现区县覆盖率90%铁路基本网络“一枢纽十干线三专线四支线”,将辐射各个方向。
“一枢纽”为重庆铁路枢纽;“十干线”为成渝(成都—重庆)、遂渝(遂宁—重庆)、兰渝(兰州—重庆)、襄渝(襄樊—重庆)、渝怀(重庆—怀化)、川黔(重庆—贵阳)、万宜(万州—宜昌)、渝泸(重庆—泸州)、达万(达州—万州)及远景预留的安常(安康—奉节—张家界—常德)铁路线路;“三专线”为连接西南与华东地区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渝利线)、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
“四支线”为三万(三江—万盛)、万南(万盛—南川)、南涪(南川—涪陵)、黔石(黔江—石门)铁路。
远景预留合川—铜梁—永川铁路线路。
8个港口撑起航运中心重庆市将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为骨架,形成以主城、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区为中心,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5个重点港区为依托,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点建设主城、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区和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5个重点港区。
集约利用岸线资源,结合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要作业区。
加强各作业区通道的规划建设。
在主要作业区规划预留铁路专用线,充分发挥水铁联运的优势。
机场布局“一大三小”民航机场将按“一大三小”布局。
重点建设江北国际机场,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为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积极发展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和渝东北支线机场。
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整合、协作五桥机场、舟白机场和渝东北支线机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和旅游航空,形成功能互补、航线整合的区域航空枢纽。
通过机场集疏通道的建设,提高机场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解读(一)城镇化发展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建设都市区,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三)区域协调发展1、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1)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包括都市区及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綦江、大足、潼南、荣昌、铜梁、璧山、南川、万盛、双桥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依托长江水系和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网络型、开放式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镇布局体系。
2)东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包括万州、开县、垫江、丰都、忠县、云阳、奉节、梁平、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面积3.39万平方千米。
依托长江以及沿江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东北线城镇发展轴发展,形成以万州为核心,以开县、奉节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带状城镇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