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病因辨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当诊断为(分数:2.00)A.里证B.表证√C.寒证D.热证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
属于(分数:2.00)A.实热证√B.虚热证C.虚寒证D.实寒证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分数:2.00)A.表热里寒证B.表寒里热证C.上热下寒证√D.上寒下热证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
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
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分数:2.00)A.虚邪中人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D.气血亏虚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分数:2.00)A.《黄帝内经》B.《伤寒正脉》C.《伤寒质难》√D.《景岳全书》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
考研中综·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6.表里俱虚:自汗恶风,鼻塞喷嚏,眩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脉虚浮
7.表虚里实:自汗恶风、腹胀拒按、纳呆、便秘、苔厚
8.表实里虚: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时或腹痛、神疲乏力、纳少/吐、自利、
舌淡苔薄白,脉浮数
1.由表入里:表证转化为里证,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由于机体未能抗邪向外,/邪气过盛,/护理不当,/失治误治等原因,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质淡嫩,脉微/沉迟无力
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黄苔干,脉洪数滑实
证候
寒证
热证
寒热喜恶
恶寒喜热
恶热喜寒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饮
面色
白
红赤
四肢
冷
热
大便
稀溏
干燥秘结
小便
清长
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滑润
舌红苔黄舌干少津
脉象
迟、紧
数
寒热转化
寒热错杂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舌脉
舌淡红,苔薄,脉浮
证候特征
新起恶寒,/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为内伤疾病
表证
里证
病因
外感六淫、疫疠之气
表邪内传;外邪“直中”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虚证
实证
病程
长(久病迁延)
短(新病)
体质
虚弱
壮实
精神
萎靡
亢奋
声息
声低息微
声高息粗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缓则治本A.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B.气虚自汗,应补气C.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D.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正确答案:D解析: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A.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B.正虚不甚,邪势方张C.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D.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正确答案:C解析: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塞因塞用针对的病机是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正确答案:C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具体含义及用法:(1)热因热用:又叫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又叫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滋阴以制阳的治法属于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正确答案:A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包括:(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A.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B.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宜轻少年慎补C.妇女宜注意经带胎产等疾患D.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正确答案:D解析: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病因辨证)【圣才出品】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中诊 12 病因辨证-16

三、饮食劳倦辨证
• 询问饮食劳倦辨证,除可获知其病情外, 还可根据其特定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 1.饮食所伤
• 饮食伤在胃,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 嗳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饮食伤在肠, 则腹痛,泄泻。一般饮食伤,脉见滑疾或 沉实,舌苔厚腻或黄。若不慎误食毒品, 则呕吐恶心,或吐泻交作,腹痛如绞。
(一)七情所伤
1.喜伤,则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2.怒伤,则肝气逆,甚者血菀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3.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 佳。 4.思伤,则健忘,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 5.悲伤,则面色惨淡,神气不足; 6.恐伤,则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 7.惊伤,则情绪不宁,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二)临床表现
1.过喜则伤心,喜则气缓,可见心气缓散不守,甚或出现语无伦 次等。 2.过怒则伤肝,暴怒则肝气逆而血乱,甚则血菀于上而暴厥。 3.过忧则伤肺,亦可伤脾,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闷闷不乐,久 之伤及于脾,则食欲不佳。 4.过思则伤脾,心脾受伤则怔忡、健忘、失眠、消瘦。 5.过悲则伤肺,肺主气,肺伤则气消,而见面色惨淡。 6.过惊则伤肾,则肾气亏虚,表现为怵惕不安及恐人将捕之。 7.过惊则气乱,《素问• 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气乱,则情绪不宁,甚或神志错乱。
1.风淫证候 2.寒淫证候 3.暑淫证候 4.湿淫证候 5.燥淫证候 6.火淫证候
1.风淫证候
• 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强直,痉
挛,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皮肤瘙痒。
• 为风邪袭表,卫气不固,肺气失宣或风邪 袭于肌腠、经络之征。
2.寒淫证候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喘咳,苔薄白,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辩证1.第一节病因辩证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
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
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
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
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常常相互影响或转化。
疫疠为自然界一种特殊的病邪,其致病具有传染性强,并迅速蔓延流行的特点。
(一)风淫证候风证,是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故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
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皮肤瘙痒。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伤人卫气,使腠理开合失常,故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风邪犯肺,肝气失宣,故见咳嗽、鼻塞流涕。
脉浮缓、苔薄白,为风邪犯卫之证候。
风邪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见麻木,口眼歪斜,强直,抽搐。
风邪搏于皮肤,故见皮肤瘙痒。
(二)寒淫证候寒证,是指因感受寒邪引起的一类病证。
因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故易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白薄,脉浮紧。
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证候分析】寒邪束表,清冷收引,腠理闭塞,卫阳之气被遏而不得宣发,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则头痛,身痛;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先宣降,故喘咳,鼻塞;脉浮紧,苔白簿,乃寒袭于表的征象。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不属于风淫证候表现的是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歪斜正确答案:B解析:风淫证: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
或为突起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起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2.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证正确答案:A解析:风寒犯肺证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3.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正确答案:C解析:外风证:①外感风邪。
风邪侵袭人体常伴寒邪、热邪而发病,称为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
②风邪袭表。
③风客肌肤。
风邪侵犯皮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见于风疹、荨麻疹、皮炎。
④风历关节。
风寒湿邪侵犯关节而成痹证,其中风邪甚于寒湿邪,呈游走性关节痛者,称为风痹或行痹。
⑤风袭经络。
外风侵袭经络可出现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此为面瘫。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4.不可见于风淫证候的是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正确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呛,气喘等;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歪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风邪夹寒湿痹阻经络,可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等;风邪犯肺,导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可出现颜面浮肿,迅速遍及全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病因辨证
(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5,分数:22.50)
1.身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胸痛,苔薄黄而干,脉浮数,证属
∙A.伤暑证
∙B.温燥证
∙C.凉燥证
∙D.内燥证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2.寒证一般不与下述哪项证候兼并存在
∙A.暑证
∙B.湿证
∙C.痰证
∙D.燥证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3.八岁小儿脘腹胀痛,呕吐一次,气味酸腐,舌苔厚腻.证属
∙A.食积
∙B.中寒
∙C.湿热
∙D.气滞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4.瘟黄病候初起时的临床表现有
∙A.头痛如劈
∙B.发热恶寒
∙C.斑疹透露
∙D.四肢逆冷
∙E.神昏谵语
(分数:1.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瘟黄病候为疫疠邪气所致,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瘟疫证候、疫疹病候(斑疹透露)、瘟黄病候(卒然身目发黄)三类。
瘟黄病候初起时可表现为发热恶寒。
5.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
∙A.肢体麻木
∙B.四肢抽搐
∙C.角弓反张
∙D.手足拘急
∙E.皮肤瘙痒
(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手足拘急为寒性收引、筋脉拘急所致。
其余四项可见于风淫证,抽搐、角弓反张还可见于火淫证。
6.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A.悲则气消
∙B.思则气结
∙C.惊则气乱
∙D.恐则气下
(分数:1.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此因过度兴奋喜乐,使心气涣散而神不守舍所致。
7.对外燥证的下述认识,哪项不对
∙A.以干燥为主要证候
∙B.干燥少雨之地常见
∙C.与内燥毫不相关
∙D.阴液亏少之人易患
(分数:1.50)
A.
B.
C. √
D.
解析:
8.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A.发热恶风
∙B.皮肤瘙痒
∙C.半身不遂
∙D.四肢抽搐
∙E.咳嗽
(分数:1.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半身不遂见于中风病,属肝风内动,为内风。
风淫证候属于外风证。
9.下列哪项不属湿证的证候
∙A.全身困重
∙C.苔腻脉濡
∙D.脘腹痞胀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10.冒湿的临床表现有
∙A.头胀而痛
∙B.关节屈伸不利
∙C.小便清长
∙D.首如裹
(分数:1.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湿性重浊,湿邪困阻清阳则首如裹;关节屈伸不利为湿邪侵袭关节。
11.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特征
∙A.困重
∙B.闷胀
∙C.酸楚
∙D.无汗
∙E.舌苔腻浊
(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无汗为寒邪为病的特征;困重、闷胀、酸楚、腻浊均为湿邪为病的特征。
12.对湿证的认识,下列哪项不妥
∙A.病势多缠绵
∙B.一般从寒化
∙C.易阻滞气机
∙D.多困遏清阳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13.腹痛肠鸣,呕吐泄泻可见于
∙A.风淫证候
∙B.寒淫证候
∙C.暑淫证候
∙D.湿淫证候
∙E.火淫证候
(分数:1.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本症因寒邪直中中焦,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
14.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疲乏,舌红苔白,脉虚数者,应诊断为
∙A.风淫证
∙B.实火证
∙C.虚火证
∙D.暑淫证
∙E.燥淫证
(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暑淫既见阳热内盛之身热尿黄口渴、舌红脉数,又见疲乏脉虚汗多等耗气伤津表现。
15.下列哪项是诊断食积最主要的依据
∙A.舌苔厚腻
∙B.脘腹痞胀
∙C.嗳腐吞酸
∙D.纳呆食少
(分数:1.50)
A.
B.
C. √
D.
解析:
二、B型题(总题数:2,分数:10.50)
∙A.寒湿证
∙B.湿热证
∙C.风湿证
∙D.暑湿证
∙E.痰湿证
(分数:3.00)
(1).发热恶热,神疲气短,肢倦乏力,胸闷懒言,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属于(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
(2).咳嗽,胸闷,痰多质黏,色白易咳,舌苔白腻,脉濡缓者,属于(分数:1.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与湿相关证候的鉴别。
∙A.瘾疹瘙痒,或肢体麻木,或面睑浮肿
∙B.脘腹或腰背冷痛,或咳喘痰稀白量多
∙C.胸闷脘痞,口腻纳呆,便溏不爽
∙D.口鼻咽喉干燥,痰少质黏难咯
E.烦渴饮冷,肢倦乏力,汗多尿少
(分数:7.50)
(1).湿邪易导致的证候是(分数:1.50)
A.
B.
C. √
D.
E.
解析:
(2).燥邪易导致的证候是(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
(3).风邪易导致的证候是(分数:1.50)
A. √
B.
C.
D.
E.
解析:
(4).寒邪易导致的证候是(分数:1.50)
A.
B. √
C.
D.
E.
解析:
(5).暑邪易导致的证候是(分数:1.50)
A.
B.
C.
D.
E. √
解析:
三、X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6.湿邪可导致下列哪些证候
(分数:2.00)
A.头身困重√
B.口腻纳呆√
C.排泄物增多而秽浊√
D.脘腹痞闷√
解析:
17.疫疠致病有哪些特点
(分数:2.00)
A.发病急骤√
B.病情危笃√
C.传变迅速√
D.症状相似√
解析:
18.劳伤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
(分数:2.00)
A.劳力过度√
B.劳神过度√
C.房劳过度√
D.过逸少动√
解析: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湿热内阻证表现的有
(分数:2.00)
A.女子带下黄臭,外阴瘙痒√
B.身目发黄如橘皮,皮肤瘙痒√
C.大便秘结不通,日晡潮热
D.小便短黄浑浊,小腹胀痛√
解析:[解析] 湿性重浊,湿热下注则见带下、小便异常,影响肝胆疏泄则黄染;C为热结大肠。
20.风淫证候的表现有
(分数:2.00)
A.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B.皮肤瘙痒,瘾疹√
C.口眼喁斜,四肢抽搐√
D.关节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解析:[解析] 风淫可以侵袭肌表、皮肤、关节,还可中于经络,致病广泛;A为寒淫证候。
21.以下哪些不是形成“外湿”的常见原因
(分数:2.00)
A.过食油腻√
B.居处潮湿
C.冒受雾露
D.脾失健运√
解析:
22.下列哪些表现与外感风邪有关
(分数:2.00)
A.发热恶风汗出√
B.皮肤瘙痒起瘾疹√
C.面肌麻木口眼喁斜√
D.关节游走性疼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