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智链:2019年中国票据交易情况分析告
基于商业银行净息差分析的若干判断

基于商业银行净息差分析的若干判断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利用LPR 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引导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意图较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如果将净息差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等联系起来,则更容易解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密码。
看板块,看趋势,关键要看战略入表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的均值。
2019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为2.16%,其中,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净息差分别为2.13%、2.24%、2.10%、2.51%。
就净息差的分析而言,第一要对照同类银行净息差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找出影响本行净息差的主要因素。
对有的银行而言,影响净息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资产结构以及付息成本。
对于有的银行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是信用风险。
第二,将净息差率公式进行转化,分解为信贷业务净息差、金融市场业务净息差、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业务净息差的加权平均。
信贷业务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
与同类银行平均净息差进行对比,找出影响本行净息差率的业务板块。
判断一:净息差表现不好的银行,未必是战略管理入表做的不好的银行。
但是净息差方面表现好的银行,往往是战略入表做的好的银行。
净息差并非越高越好,好的净息差表现特征是绝对水平较高且稳定,但凡在净息差方面表现稳定的银行,都是战略入表方面做的好的银行。
招商银行是战略最为清晰且有效执行的商业银行,2017~2019年,招商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43%、2.57%、2.59%。
生息资产收益率和付息负债成本率保持稳定。
2018~2019年,招商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34%、4.38%,付息负债成本率均为1.9%。
平安银行2019年净息差为2.62%,为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首,这与平安银行坚定不移地推进零售战略有关。
常熟银行净息差位居全部上市银行首位,主要原因是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战略。
2019年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产业互联网下新蓝海,迎来利好政策

2019年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产业互联网下新蓝海,迎来利好政策一、产业互联网趋势催生数字供应链金融一片蓝海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从产业链中来、到产业链中去,不断地夯实和优化产业链的生态金融。
经过近20年的理论和实践摸索,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体系已经逐步成熟,但产品和业态的创新从未停歇。
现今,当我们重新思考供应链金融时,会发现供应链金融的内部和外部生态环境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产业互联网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种趋势加深了产业对链式金融和数字金融的需求,从而为数字供应链金融再造了一片蓝海。
数字供应链金融不但带来商业模式的重塑,也将促进供应链金融供给多元化、服务对象广泛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以及资产标准化。
积极搭建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并将其打造成连接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的桥梁,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实践者的必然选择。
乘着政策的春风,供应链金融必将大有可为。
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改善。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供应链金融外部生态的主要变化,在于其服务的对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各行各业正在积极推进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变革的内在驱动力。
同时,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应用成本逐步降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新技术和新工具对产业链上的采购、生产、交易、融资、仓储、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最终实现对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
技术工具的低成本普及应用是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变革的外在驱动力,两者共同促进了产业互联网这一必然趋势的蓬勃发展。
供应链金融自身的生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要根源在于金融服务供给者所能采用的底层技术和工具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优化。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和迭代,不断打破金融服务供给者在风控和效率上的瓶颈。
信息不对称、虚假交易、信用欺诈等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障碍将因新技术工具的应用逐步得到解决。
2019年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7月目录一、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 (6)1、业务模式 (6)2、融资模式 (7)3、政策 (7)4、供需对比 (8)5、市场规模 (9)6、归纳分析 (9)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及价值分析 (10)1、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10)2、业务场景 (11)(1)反向保理 (11)(2)ARIF:链上电子仓单凭证解决了纸质仓单造假问题 (12)(3)供应链金融ABS (12)3、定量价值分析 (13)(1)渗透率增量:至2023年,区块链可让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增加28.3% (13)(2)市场规模增量 (14)(3)降本&增效 (15)4、区块链技术优势分析 (15)三、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现状、问题建议 (17)1、市场参与者分析 (17)2、商业模式 (17)(1)模式分析:多方共建、联合运营的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17)(2)技术服务商出路:B2B产业服务平台 (18)4、数据隐私保护分析 (19)5、纠纷风险影响凭证拆转融 (20)6、凭证流转受阻 (21)(1)凭证接收方对发行方(核心企业)信用持疑而阻碍凭证流转 (21)(2)凭证接收方对发行方(核心企业)信用持疑而阻碍凭证流转 (22)①账期问题 (22)②凭证促活 (22)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典型企业案例 (23)1、蚂蚁金服:双链通 (23)(1)三重优势具备:顶尖技术实力、丰富的企业生态及资金能力 (23)(2)案例展示 (24)2、苏宁金融 (24)(1)整体介绍:产业资源、金融服务能力兼备,区块链+ARIF领航者 (24)(2)系统介绍:区块链库融动产质押总体系统架构 (25)(3)案例展示 (26)3、布比区块链 (27)(1)壹诺供应链:技术自主可信、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具备行业竞争力 (27)(2)案例展示 (28)4、趣链科技 (28)(1)飞洛供应链:夯实的技术力量、多样化服务能力成行业竞争优势 (28)(2)案例展示 (29)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趋势及建议 (30)1、行业发展趋势 (30)2、政策建议 (30)供应链金融问题分析。
2019年第三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2019年第三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一、总体业务情况2019年前三季度,票据业务总发生额为9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3.48%。
第三季度,票据业务总发生额为3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8%;其中承兑发生额4.99万亿元,同比增长6.62%;企业背书金额1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4%;贴现发生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1%;转贴现及回购发生额12.52万亿元,同比增长19.91%。
二、承兑业务稳步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5.01万亿元,同比增加1.89万亿元,增长14.41%;其中第三季度承兑发生额为4.99万亿元,同比增加3096.67亿元,增长6.62%。
9月末,承兑未到期金额为12.4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39万亿元,增长12.63%;其中银票10.74万亿元,商票1.69万亿元。
图1:2017年-2019年各季度票据承兑发生额分机构类型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承兑占比较高。
第三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承兑1.9万亿元,占比44.47%;城市商业银行1.19万亿元,占比27.75%;大型商业银行6992.84亿元,占比16.33%;农村金融机构2248.88亿元,占比5.25%。
图2:2019年第三季度各机构类型票据承兑发生额从期限结构看,第三季度签发的主要是6个月以上的票据,其中签发期限在6-9个月的金额为2.05万亿元,占比41.1%;9-12个月的为1.78万亿元,占比35.72%。
图3:2019年第三季度票据承兑期限结构从票面金额看,第三季度签发票据的平均面额为82.62万元,同比下降5.66%。
图4:2017年-2019年各季度承兑平均面额三、贴现业务增长较快2019年前三季度,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9.34万亿元,同比增加2.36万亿元,增长33.79%;其中第三季度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3.01万亿元,同比增加3207.52亿元,增长11.91%。
2019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范文word版 (6页)

2019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本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20**年1月20日,深圳发展银行与其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两行整合吸收合并,深发展作为存续公司并更名为“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恒丰”、“浙商”、“渤海”,统称为“股份制银行”)。
前言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61.14%,负债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负债的61.27%,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40和1.39个百分点;税后利润合计占到银行业总税后利润的64.94%,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到银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8.72%,较上年降低0.22个百分点。
分别按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显示了201X年至20**年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年际变化情况。
总体而言,五家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20**年,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税。
2019年票据市场运行报告

一、票据市场运行环境
➢ (一)宏观经济环境 • 2019 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经济增长为6.1%。 •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 服务业较快发展,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 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均保持平稳增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5.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社
永续债补充资本,提高银行贷款投放能力;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 动性松紧适度。同时,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 进降低企业回顾
➢ 2019 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的各类政策迭出,票据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 • 1 月,票据套利问题引发社会各方的关注。 • 2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票据融资上升较快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 • 3 月,全国人大代表刘学敏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力度的建议》, 认为承兑汇票的使用加大了
图 1:票据承兑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提升
三、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 二是票据贴现在企业贷款中占比提升。2019 年,票据累计贴现 12.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33%;年末贴现余额 8.18 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 24.03%,贴现增量在企业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 16.77%,成为支撑企业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8 年 6.6% 6.2% 7.7% 5.9% 9% 9.7%
表 1:2018 年和 2019 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干货]2019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评级情况
![[干货]2019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评级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4419dfdbb4cf7ec4afed0ae.png)
[干货]2019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评级情况(一)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市场分析1、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2019年上半年,短期融资券(指一般类短期融资券,不含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和超短期融资券)共发行 577 期,同比上升 22.25%;募集资金 6111.10 亿元,同比增加35.21%。
中期票据(不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共发行 338 期,同比上升5.30%;募集资金4472.6亿元,同比下降0.23%。
定向工具共发行633期,同比上升131.87%;募集资金4643.58亿元,同比增加45.0%。
2019年上半年,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增幅较大,中期票据发行量较为平稳,定向工具发行量大幅增加。
定向工具因为发行程序更为便利,发行条件较为宽松,自2019年推出以来,发行规模稳步上升。
2019年在影子银行业务整顿的压力下,部分非标准化产品转为标准化的定向工具产品,定向工具的发行量更创新高。
2、发行人行业分布以Wind行业分类标准(WICS)二级行业作为分类依据,2019年上半年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人涉及21大行业,主要分布于材料、多元金融、公用事业、能源、运输和资本货物等领域。
其中,材料等上述六大行业发行支数和发行额度在短期融资券中合计占比分别为79.55%和87.37%,在中期票据中合计占比分别为82.54%和88.19%,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在发行政策方面,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2019年上半年放宽了省级以下城投类企业发债条件,对发行主体所在地方的行政级别不再限制,同时不设通道限制,只需符合“六真原则”即可。
对于城投类企业发债,交易商协会新增负债率指标,发行主体只需满足所在地方政府债务率不超过 100%或负债率不超过 60%的条件之一,在报送其他偿债风险防范材料后,则将可能获得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许可。
此外,以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为标的的项目仍是交易商协会重点支持的对象。
在产品创新方面,2019 年 7 月 11 日,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项目收益票据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并正式开始受理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项目收益票据的注册。
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
一、银行账户1银行账户数量稳步增长。
截至本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10.17亿户,环比增长3.33%,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1.37个百分点。
单位银行账户数量保持增长。
截至本季度末,全国共开立单位银行账户6673.41万户,环比增长2.85%,增速较上季度末下降0.32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存款账户4775.97万户,一般存款账户1506.99万户,专用存款账户372.21万户,临时存款账户18.24万户,分别占单位银行账户总量的74.57%、22.58%、5.58%和0.27%。
本季度,全国基本存款账户增加150.38万户,一般存款账户增加30.08万户,专用存款账户增加4.73万户,临时存款账户减少0.09万户。
个人银行账户数量平稳增长。
截至本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09.50亿户,较上季度末增加3.53亿户,环比增长3.33%,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1.38个百分点。
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2达7.85户。
二、非现金支付业务本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 897.60亿笔,金额926.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0%和0.06%。
(一)银行卡银行卡发卡量平稳增长。
截至本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2.17亿张,环比增长*自2015年起,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按照《支付业务统计指标》金融行业标准披露支付业务数据。
1.银行账户均指人民帀银行结算账户。
2.指标涉及人均值时,人数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下同。
3.非现金支付业务包含票据、银行卡及其他结算业务。
其中,其他结算业务包含贷记转账'直接借记、托收承付及国内信用证业务。
3.00%。
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74.82亿张, 环比增长2.97%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 量共计7.34亿张,环比增长3.25%o 全国人均持有 银行卡5.89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 卡0.53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票据交易情况分析报告上海票据交易所➢(一)2019年票据交易总体运行平稳2019年,票据交易量为50.94万亿元,同比上升22.01%,其中,上半年同比上升28.74%,下半年同比上升15.9%。
从票据介质来看,电票交易量为50.84万亿元,同比增长25.15%,占比99.8%;纸票交易量为0.1万亿元,同比下降91.04%,占比0.2%。
纸电交易融合第二阶段于2018年10月正式投产上线之后,电票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9年各月纸票交易量占比均不超过0.3%。
从每月交易量变化情况来看,各月交易量同比均有所增长,在部分月末时点波动明显,,1月、3月和7月单月交易量均超过5万亿元。
图1:2019年每月票据交易情况➢(一)2019年票据交易总体运行平稳从每月日均交易量来看,,2019年前7个月,每月日均交易量均在2000亿元以上。
其中,1月最为活跃,,日均交易量达2677.55亿元。
交易活跃度最低的为10月,日均交易量仅为1649.25亿元。
图2:2019年每月日均票据交易情况(按交易品种)➢(一)2019年票据交易总体运行平稳从单日交易量变化来看,2019年日均票据交易量为2037.72亿元,单日交易量变化总体平稳,特殊时点波动明显,其中,以3月末、7月末尤为突出。
3月28日单日交易量达4102.26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为纸电交易融合以来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单日交易量最高值;7月30日单日交易量为3771.38亿元,位居第二。
图3:2019年单日票据交易情况➢(一)2019年票据交易总体运行平稳从每月日均交易量来看,,2019年前7个月,每月日均交易量均在2000亿元以上。
其中,1月最为活跃,,日均交易量达2677.55亿元。
交易活跃度最低的为10月,日均交易量仅为1649.25亿元。
图4:2019年每月日均票据交易情况(按交易品种)➢(一)2019年票据交易总体运行平稳从单日交易量分布来看,全年共有250个交易日,单日交易量在1500亿~2000亿元的有106个交易日;单日交易量在30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交易日,且主要集中在1月;单日交易量在1000亿元以下的有4个交易日,分别为春节前夕、5月31日及年终决算时点。
图5:2019年单日交易量分布直方图➢(二)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在交易总量中占比增加从票据交易品种来看,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
2019年转贴现交易量38.82万亿元,同比上升12.12%,占交易总量的76.21%;质押式回购交易量12.04万亿元,同比上升69.31%,占交易总量的23.64%,占比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其中,10月占比突破30%;买断式回购交易量789.58亿元,同比上升514.02%,占交易总量的0.15%。
图6:2019年每月票据交易情况(按交易品种)➢(二)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在交易总量中占比增加从票据内外部交易来看,2019年转贴现内部交易量为16.98万亿元,占转贴现交易总量的43.74%,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
图7:转贴现内外部交易情况(纸电交易融合后)➢(二)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在交易总量中占比增加从票据类别来看,2019年银票转贴现交易量为35.87万亿元,同比上升13.39%,占转贴现交易量的92.39%;商票转贴现交易量为2.95万亿元,同比下降1.36%,占转贴现交易量的7.61%,占比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图8:2019年每月票据转贴现交易情况(按票据类别)➢(二)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在交易总量中占比增加从票据交易期限结构来看,2019年转贴现交易期限品种主要集中在6M (3个月至6个月)和1Y (9个月至1年),6M和1Y 转贴现交易量占比分别为25.71%和32.56%,两者合计占比接近六成。
表1-3:2019年转贴现交易情况(按期限品种)➢(二)转贴现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在交易总量中占比增加2019年,质押式回购交易继续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隔夜与7天期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占比达74.02%。
自3月起,隔夜与7天期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占比显著上升,其中,5月和7月均突破80%。
图9:纸电融合后票据质押式回购交易情况(分期限)表1-4:2019年质押式回购交易情况(按期限品种)➢(三)转贴现利率整体下行,1Y银票转贴现利率与SHIBOR (1Y)部分期间持续倒挂;短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似2019年,转贴现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月的3.56%下降至12月的2.97%,其中,8月转贴现平均利率为2.86%,2018年1月以来首次低于3%;转贴现利率与贴现利率利差保持稳定,平均为22个基点,除1月利差为11个基点外,其他月份利差均保持在17-28个基点区间。
图10: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电票转贴现、贴现利率走势➢(三)转贴现利率整体下行,1Y银票转贴现利率与SHIBOR (1Y)部分期间持续倒挂;短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似分期限结构来看,1M银票转贴现交易利率波动幅度较大,除个别时点外,利率均维持在2.5%-3.5%,其中,1月第二周交易平均利率下降至2.57%,也是上半年1M银票转贴现周交易平均利率最低值;3月最后一周交易平均利率为3.43%,为全年最高值,11月最后一周交易平均利率为1.68%,为全年最低值,与Shibor(1M)出现倒挂。
相对而言,1Y银票转贴现利率波动略小,7月下旬至8月中旬,1Y银票转贴现利率基本维持在2.50%-3.30%,与Shibor(1Y)持续倒挂,8月下旬逐步回升。
1Y与1M银票转贴现利率利差逐步缩小,部分时点出现利率倒挂情况。
图11:2019年电票转贴现、SHIBOR利率比较➢(三)转贴现利率整体下行,1Y银票转贴现利率与SHIBOR (1Y)部分期间持续倒挂;短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相似2019年,隔夜和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与银行间同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相似,上半年和下半年利率均先升后降,全年利率走势整体呈M形,3M质押式回购利率运行相对平稳。
其中,6月隔夜质押式回购平均利率为1.83%,7天质押式回购平均利率为2.27%,均为全年最低值;全年最高值出现在8月,当月隔夜质押式回购平均利率为2.64%,7天质押式回购平均利率为2.73%。
图12:图1-37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电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利率(与债券市场比较)➢(四)参与交易的会员和系统参与者数量稳步增加,非银行类会员及非法人产品交易量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019年12月末,累计通过交易系统开展交易的会员数量为1919家,系统参与者数量为8091家。
每月参与交易的会员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系统参与者数量稳中有升。
图13: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每月交易会员数与系统参与者数➢(四)参与交易的会员和系统参与者数量稳步增加,非银行类会员及非法人产品交易量占比有所提升从交易主体类型来看,2019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参与的交易占市场交易总量的八成以上(见图14)。
图14:2019年交易主体类型分布。
➢(四)参与交易的会员和系统参与者数量稳步增加,非银行类会员及非法人产品交易量占比有所提升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是市场上最为重要的质押式回购资金融出方(见图15)。
从交易量占比变化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占比有所下降,国有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占比提升(见表1-5)。
表1-5:2019年交易主体类型分布情况图15:2019年质押式回购各类型金融机构资金融通情况➢(四)参与交易的会员和系统参与者数量稳步增加,非银行类会员及非法人产品交易量占比有所提升自8月起,非法人产品每月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8月至12月非法人产品单月交易量均低于2019年1月至7月(见图16)。
图16: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后非法人产品交易情况➢(一)票据交易量同比增长,月末波动明显,市场结构相对稳定2019年,票据交易量稳步增长,同比上升22.01%;纸电交易融合后,电票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纸票主要发挥支付结算工具的作用;银票与商票交易量占比结构保持稳定,仍主要以银票为主;转贴现仍然是最主要的交易品种,质押式回购交易占比进一步提升,融资功能进一步发挥,买断式回购交易得到进一步推广。
受政策和信贷规模因素影响,交易量在月末等特殊时点波动明显,1月、3月和7月单月交易量均超过5万亿元。
其中,1月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大幅增长,带动票据交易活跃度提升;3月和7月末均由于信贷规模因素导致交易量大幅增长。
➢(二)票据交易利率低位运行,整体呈下降趋势,特殊时点波动较大2019年,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全年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票据市场利率延续了2018年的趋势,继续低位运行,稳中有降。
在部分特殊时点,交易利率出现了大幅波动。
7月末,票据市场信贷规模持续宽松,商业银行通过转贴现买入票据方式充实信贷规模,导致短期内交易量大幅上升,转贴现交易利率快速下降。
7月31日,1Y转贴现交易加权利率下降至2.54%,IY转贴现交易利率最低值为1.91%,全市场各期限转贴现交易利率最低值为0.8%,共有4笔交易,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均为14日以下。
同时,票据交易利率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及部分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在下半年出现了持续的倒挂情况。
➢三)票据市场信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信用分层明显自2019年5月以来,受包商银行风险事件影响,票据市场信用风险凸显,市场参与者对中小金融机构同业授信相对收缩,信用分层加剧,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对市场参与者的市场研判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推动了票据市场授信规则和业务模式的调整。
(四)非银行类会员及非法人产品交易量占比提升,自8月起非法人产品交易活跃度较低截至2019年12月末,通过交易系统开展过交易的非银行类会员(不包括财务公司)共10家,较2018年12月末增加5家。
其中,证券公司8家,基金子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
2019年,非银行类会员交易量10161.26亿元,占市场交易总量的1.00% (交易量按双边口径统计)。
截至2019年12月末,通过交易系统开展交易的资管类会员数量共23家,较2018年12月末增加13家,非法人产品160家,较2018年12月末增加116家。
2019年,非法人产品交易量40756.97亿元,占市场交易总量的4.00% (交易量按双边口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