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疗法

合集下载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直流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以
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直流电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电
针疗法、电刺激疗法和电疗法等。

电针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针头上,然后将针头插入皮肤以治疗疾
病的方法。

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皮肤上,然后使用电极刺
激神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电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
然后使用电极治疗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电流的刺激来改变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从而
产生治疗效果。

直流电疗法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电位,从而影响细胞的
代谢和功能。

此外,直流电疗法还可以改变神经传递的速度和方向,
从而影响神经的功能。

直流电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疼痛,包括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炎、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呼吸道疾病等。

直流电疗法还可以用于
美容和皮肤治疗,如减肥、祛斑、祛痘等。

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流的强度、频率、持
续时间和治疗部位等。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如电击、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直流电疗法治疗时,
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直流电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
疼痛。

在进行治疗时,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阴极组织含水量增加,偏碱性,细胞膜变 疏松,通透性升高,物质经膜交换加速。
20
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 :
阴极下:
阳极下:
钾、钠聚集较多
钙、镁相对较多
细胞膜变疏松
细胞膜致密
通透性增加
通透性降低
钾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钙兴奋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蛋白质不易集结
以前常用此电流刺激有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
但是,此电流会产生部分化学反应,如果在同一 区域刺激过长或刺激强度过高,会使皮肤过敏及 不适。但这种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 治疗多汗症(过度流汗)上。
6
递变式直流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在已很少使用,因为其波前上升过慢而 容易被组织所适应,只能产生一些肌肉收 缩甚至无肌肉收缩的反应。
直流电疗法 与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1
概述
直流电: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 间而改变的电流。
其是一恒定的电流,无振动及交换,从负 极流向正极。
由治疗师或者仪器商设定,便维持相同的 极性。
2
几种直流电形态
3
4
直流电疗法是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学者贾伐 尼/伽凡尼(galvani)利用电流引起青蛙肌收 缩而发现的一个古老的电疗法。
27
对冠心病的治疗: 微弱直流电接近生物电的电流强度,刺激
心血管反射区的皮肤感受器,反射性地对 异常的冠状动脉舒缩功能进行调节。 对肿瘤组织作用:将阳极置于肿瘤中心, 阴极围与周围治疗,<6cm浅表、局限肿瘤, 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和(或)强碱杀死癌细 胞。
28
三、治疗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镇静和兴奋作用:上行兴奋,下行镇

第十八章 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

第十八章 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

第十八章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一、名词解释1.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导入人体。

2.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导入人体。

3.四槽浴直流电药物导入法:将四肢远端分别浸入四个水槽内,根据导入药液性质分别连阴极或阳极。

4.主电极:在做直流电治疗的时候,为了加强阴极或阳极的作用,可以选用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电极。

其中,小电极的电流密度大,引起反应强烈的称为主电极。

5.直流电对置法: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一侧,另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对侧。

直流电并置法:两个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的同一侧,适于治疗周围神经,血管,长型肌肉的病变。

6.直流电并置法:两个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的同一侧,适于治疗周围神经,血管,长型肌肉的病变。

7.电泳:直流电通过人体时,蛋白粒子及其吸附层向阳极移动。

8.电渗:扩散层正离子连同其水化膜向阴极移动。

二、选择题【A1 型题】1.直流电疗法应用的直流电的特点是(B)A.低电压、大强度B.低电压、小强度C. 高电压、小强度D.高电压、大强度E. 没有要求2.弱强度或中等强度的直流电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是(A)A.阳极下神经兴奋性降低而阴极下兴奋性升高B.阴极下会由兴奋性升高转向降低C.阴极下兴奋性甚至可能完全消失D.阴极下神经兴奋性降低而阳极下兴奋性升高E.两电极下神经兴奋性均升高3.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宜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A)A. 10~20μA 直流电阴极B. 10~20μA 直流电阳极C. 1~2μA 直流电阴极D. 1~2μA 直流电阳极E. 10~20μA 直流电阴极、阳极效果一样4.关于直流电的治疗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A.全身治疗时,下行的起兴奋作用,上行的电流起镇静作用B.对局部治疗而言,阴极周围组织兴奋性降低,阳极下兴奋性增高C.阴极有脱水作用,可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D.阳极可治疗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E.在较大直流电强度的直流电的作用下静脉血栓从阳极一侧松脱,向阴极一侧退缩,血管逐渐开放【A2 型题】5.患者,男,46 岁,人院时诊断为面神经炎,应用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具体方法为(C)A. 2%~10%阿司匹林,从阳极导入B. 3%~5%氯化钾,从阴极导入C. 3%~5%氯化钙,从阳极导入D. 3%~5%硫酸镁,从阳极导入E. 0.25%~2%硫酸锌,从阴极导入6.患者,女,16 岁,外伤后,有一瘢痕贯穿膝关节,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应用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具体方法为(D)A. 1%~3%硝酸银,从阳极导入B. 0.25%~2%硫酸锌,从阴极导入C. 0.25%~2%硫酸锌,从阳极导入D. 1%~5%碘化钾,从阴极导入E. 1%~5%碘化钾,从阳极导入【B1 型题】题 7~8 共用备选答案A.枕部B. 后颈部C.臀部 D 大腿中段 1/3 E.腹部7.直流电疗法中,髋关节疗法,其中一电极置于腹股沟,另一电极置于(C )8.直流电疗法中,颈交感神经节疗法,取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另一电极置于(A)题 9~10 共用备选答案A.3%~5%谷氨酸钠B.0~2%氨茶碱 C.3%~5%氯化钾D. 3%~5%硫酸镁E.226~5% 抗坏血酸9.治疗高血压病离子导入所用的药物(D)10.治疗支气管哮喘离子导入所用的药物(B)【B2 型题】题 11~13 共用备选答案A. l.0mA/cm²B.0.8mA/ cm²C. 0.5mA/ cm²D.0.2~0. 3mA/ cm²E.0. 02~0. 03mA/ cm²F.0.1~1. 0mA/ cm²G.0. 05~0. lmA/ cm²H.0.5~0. 8mA/ cm²11.直流电治疗中,成人电流密度一般为( G)12.直流电治疗中,小儿电流密度一般为( E)13.直流电治疗中,成人电流密度最高不能超过( C)题 14~16 共用备选答案A.副电极放在对侧耳廓前面 B 副电极置于枕部 C.副电极放在臀部D.副电极置于对侧上臂E.副电极置于同侧上臂F.副电极置于后颈部G.副电极对置于肩关节的后面H.副电极电极对置于下颌关节14.直流电咽部治疗法( F)15.直流电鼻黏膜治疗法(B )16.直流电面部治疗法(D )17.直流电额一枕法(B )【X 型题】18.直流电的治疗作用(ABCD)A.促进骨折愈合B.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C.镇静和兴奋作用D.对静脉血栓的治疗E.缓解过敏19.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适应证(ABCD)A.神经炎B.瘢痕增生 C.急性湿疹D.溃疡E.心力衰竭20.与药物离子导入的数量有关因素有(ABC)A.溶液的浓度B.药物的溶解度 C.所使用的电流量D.治疗的部位E.治疗时间21.直流电对人体产生生物理化作用有(ABCDE) A.阳极下的水分相对增多,则阴极相对脱水B.阴极下碱性升高,而阳极部位呈酸性C.阳极下钙离子浓度相对增高,阴极下钾离子浓度相对升高D.阴极使细胞膜处于一种低极化状态,因而应激性升高E.阳极使细胞膜电位处于一种超极化状态,因而应激性也升高(三)简答题1.直流电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8 直流电疗法

18 直流电疗法
第十八章 直流电疗法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流电疗法 第三节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概述
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 电流叫直流电,用此种方法作用于人体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叫直流电疗法(Galavanization)。
特点:低电压(30~80V)、小强度(小于50mA) 。
正常骨干骺后端带负电荷,骨折后负电 的分布发生改变,如果在骨折区通以小 量直流电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三、治疗作用
1.促进骨折愈合 适量的直流电阴极刺激可促进骨痂形成,
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
三、治疗作用
2.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阳极有脱水作用,可减轻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1.对人体产生生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直流电治疗时,两电极间存在着稳定不变的电 势差,人体组织内各种离子向一定的方向移动 而形成电流。由于离子移动并引起体液中离子 浓度对比的变化是直流电生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一、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2.电解及电解产物
电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离子发生迁移和电 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
三、治疗作用
3.镇静和兴奋作用 全身治疗时,下行的电流起镇静作用,上
行的电流起兴奋作用;对局部治疗而言, 阳极周围组织兴奋性降低,阴极下兴奋性 增高。 4.对癌症的治疗 利用直流电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和强碱杀死 癌细胞。
三、治疗作用
5.对冠心病的治疗 微弱直流电很接近生物电的电流强度,可
0.5 mA/cm2 ; 小儿一般为:0.02 mA/cm2~0.03 mA/cm2; 老年人治疗时电流密度酌减。 2. 疗程 15~30分/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次为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二)对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影响
直流电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直流电作用的 特点之一。当通过弱或中等强度的直流电时,阳极下神经兴奋 性降低而阴极下兴奋性升高;当通过的电流强度较大或通电时 间较长时,阴极下会由兴奋性升高转向降低;如果电流强度进 一步增大或者通电时间很长,阴极下兴奋性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称为阴极抑制。这是因为K+的浓度进一步增高时,膜结构更加 疏松,通透性过度增高,完全失支了对离子的选择性阻挡作用, 不能维持正常的膜电位,而失去了产生兴奋的基本条件。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 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之一。目前,单纯应用 直流电疗法较少。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
1.平稳直流电
2.脉动直流电 不规则脉动直流电
3.断续直流电(方形波)
规则脉动直流电
直流电的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人体内各种体液是组织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功能活动的内在环
境,体液中含有各种电解质。体液中的电解质对维持细胞内外液 的容量和渗透,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具重要作用,而一 些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体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有K+、Na+、 Ca2+、Mg2+等,而阴离子有C1-、HCO3-、HPO43-、SO42-, 有机酸离子和蛋白质等。所以人体体液是电解质溶液,人体组织 是电解质导体,能够导电。直流电治疗时,两电极间存在着稳定 不变的电势差,人体组织内各种离子向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电 流。由于离子移动并引起体液中离子浓度对比的变化是直流电生 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改变组织含水量
• 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发生电泳和电渗,阴极下水分子增 加,蛋白分散升高,组织膨胀和变得松软,而阳极下组织水分 减少,蛋白质分散度降低,组织较干燥致密。 例如,将蛙头切除,挂在木架上,后掌各浸入装着自来水 的杯中,两杯分别连阴极和阳极。通电40~60分钟,电流强 度10mA,断电后检查两后脚掌,可以发现阴极脚掌的皮肤附 着一层粘液,肌肉肿胀松软,皮肤容易剥离;阳极脚掌的皮肤 较干燥、肌肉干瘪,皮肤不易剥离。

直流电疗法的实训报告

直流电疗法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将直流电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及作用。

2. 掌握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及作用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通过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疗法的主要作用包括:(1)促进血液循环:直流电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促进神经传导:直流电可以加速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神经功能。

(3)促进细胞代谢:直流电可以刺激细胞代谢,提高细胞活力。

(4)消炎镇痛:直流电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2. 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操作方法:1. 确定治疗部位,将电极放置于治疗部位。

2. 连接电极与直流电疗仪,调整电流强度。

3.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4. 治疗结束后,拔除电极,清洁治疗部位。

(2)注意事项:1.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史。

2. 选择合适的电极,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

3. 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4.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5. 治疗结束后,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 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直流电疗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1)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偏头痛等。

(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3)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慢性头痛等。

(4)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四、实训过程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

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直流电疗法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直流电疗法实训感想

直流电疗法实训感想

直流电疗法实训感想
直流电疗法,也被称为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医疗手段,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在实训中,我对电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感受到了该技术的强大效果。

通过电流刺激,它可以促使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我亲眼见证了一些病人在接受电疗后的积极改变,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电疗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我也意识到电疗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由于电疗涉及电流的使用,安全非常重要。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使用适当的电流强度和频率,并保持良观察和记录。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最后,我也认识到电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精神疾病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个人意愿。

电疗治疗通常被用于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此项治疗。

总的来说,通过实训,我对直流电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践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操作,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直流电疗法实训报告

直流电疗法实训报告

一、引言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直流电刺激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2.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疗法原理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的生理效应,通过电极在人体表面产生电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的生理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神经效应:直流电可刺激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肌肉效应:直流电可引起肌肉收缩,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3)血管效应:直流电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

(4)电解质效应:直流电可促使电解质在电极附近发生电解反应,改变局部电解质浓度,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2. 直流电疗法操作方法(1)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选择合适的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2)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一般为5-10cm,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进行调整。

(3)电流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一般从低电流开始,逐渐增加。

(4)治疗时间: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确定治疗时间。

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

(5)治疗频率: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治疗频率。

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

3. 直流电疗法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3)电极放置要正确,避免电极接触皮肤,防止电击。

(4)治疗结束后,用酒精棉球擦拭电极,保持电极清洁。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 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3. 电流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尽量减少作用电极上的寄生离子。 (3)有的药物为防止被电解产物所破坏,需
采用非极化电极。
非极化电极
普通水浸湿的衬垫
缓冲液浸
湿的滤纸
皮肤
药液滤纸
青霉素在ph6.0-6.5之间较稳定,ph<5.0或ph>8.0易失效, 四环素不能耐受ph的变动
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但以上药 物都由阳极导入,因此不用采用非极化电极
4.最好在热疗后做,可增加导入量 5.遵循直流电疗法的有关事项。 6.注意酸碱烧伤。
处方组成
①电极放置部位及极性; ②电极面积及数量; ③导入药物名称; ④导人药物的极性; ⑤导入药物浓度;
⑥电流强度; ⑦治疗时间; ⑧治疗频度; ⑨治疗次数等。
处方举例
左侧面神经麻痹 部位:左面部 方式:对置法 电极:主电极:半面具形×1于左面部
二、生理作用
1.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2.对神经系统影响
阳极兴奋性降低,阴极下兴奋性升高 上行兴奋、下行抑制
二、生理作用
3.对伤口的影响
阴极下水增多,蛋白质易于吸收水而分解, 膨胀,松弛,故软化疤痕 阳极下水减少而蛋白质增多,组织内渗透 压增高,易于治疗慢性渗出性溃疡,多汗症.
二、生理作用
副电极:150cm2×1于肩胛区 药物: 0.1%新斯的明离子导入(+) 电流强度:8-15mA 时间:20min,每日1次,共7次
思考题
中药煎剂是否适用于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三、治疗技术
(一) 设备
直流电治疗仪及辅助配件的规格 遵医嘱选择不同的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
导入药液备用 另外配浸药所用的滤纸、纱布、衬垫要注
明阳极(+)和阴极(-)
(二)方法
1.衬垫法 治疗方法与直流电疗法基本相同, 不同处有:
(1)作用电极与非作用电极下分别放置不同 衬垫疗法
概述
直流电: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 间而改变的电流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 特点:低电压(30~80V)、小强度(小于
50mA)
几种直流电形态
一、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作用
电解质 电解
分散质 电泳
胶体
电渗
分散剂
1.酸碱度改变
阳极 4Cl- -4e→4Cl
↓+2H2O 4HCl+O2↑
溶解 4NaCl

-4Cl- + 4Na+ →
阴极
4Na+ +4e→4Na
+4H2O ↓ 4 NaOH+2H2↑
阳极下有酸性物质
阴极下有碱性产物
2.组织兴奋性变化
Ca2+ Mg2 + H+
兴奋性降低
K+ Na + H+
兴奋性增高
3.改变组织含水量
组织较干燥 致密
组织膨胀和 变得松软
蛋白质——两性电解质
(1)碱性下
COOH
COO-
Pr
NH2 (2)酸性下
+OH- → Pr
+H2O
NH2
COOH
COOH
Pr
+H+ → Pr
NH2
NH3+
4.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阳极下,由于脱水,偏酸性,蛋白质接近, 因此阳极使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物质经膜 交换减慢。
阴极组织含水量增加,偏碱性,细胞膜变 疏松,通透性升高,物质经膜交换加速。
3.药物离子导入的极性
通常金属、生物碱带正电荷从阳极导入, 非金属、酸根带负电荷从阴极导入。
由化学式判断:例硫酸链酶素、青霉素钠
二、离子导入的作用
1. 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性作用 2. 神经反射治疗作用 由于直流电引起组织内理化性质变
化和药物在表层组织内存留,构成 了对内外感受器的特殊刺激因子, 通过反射途径引起机体的一定反应
二、治疗方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5.检查电疗机,然后开启电疗机 6. 先开总开关,再开分开关,然后徐徐转 动电位器逐渐增加电流量 7. 治疗完毕,关闭开关取下电机板,检查 皮肤有无异常
操作事项口诀
垫子干净厚又平, 接头铅板固定紧, 皮肤破损最禁忌, 慢调电流对极性。
(二)不同部位的治疗方法
1. 眼-枕法
(二)电极的放置方法
1. 对置法 一个 电极置于身体的 一侧,另一个电 极置于身体的对 侧。适于局部和 病变部位较深的 疾病的治疗。
(二)电极的放置方法
2. 并置法 两 个电极置于患 者身体的同一 侧,适于治疗 周围神经、血 管病变等。
(三)治疗剂量与疗程
1. 治疗剂量 成人:0.05 mA/cm2~0.1mA/cm2 ,最高可达0.5
2. 额-枕法
3. 颞侧对置法
4.下颌关节治疗法
5. 耳部治疗法
把湿棉条放入外耳 道内,其末端置于 耳前区上,其上再 放置电极,副电极 放在对侧耳廓前面
6. 咽部治疗法
7.肩关节治疗法
8. 肘关节治疗法
9. 膝关节治疗法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神经科疾病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内科疾病 慢性胃炎、胃肠痉挛、高血压
等 妇产科疾病 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五官科疾病 角膜炎、结膜炎、鼻炎等 皮肤科疾病 皮肤溃疡、硬皮病等
(二)禁忌证
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湿 疹以及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对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治疗时要慎重, 避免烧伤。
(三)注意事项
治疗前去除治疗部位及附近的金属物 治疗时两极不能接触,以防短路。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触摸治疗仪或金属物,
极导入
(三) 导入途径、分布深度、数量和极性
1. 导入途径及深度
皮肤汗腺 毛孔 粘膜上皮细胞间隙
直接作用于局部
表皮层 离子堆
肾上腺溶液实验
被血液和淋巴液 带到全身
向深层组织 移动
集中在有亲和 力的器官内
2. 影响导入数量的因素
溶液浓度
电流量及 通电时间
衬垫中药 物量的 2%-10%
导入部位
躯干 上肢 下肢
不能使电极与皮肤分离。 治疗后局部出现过敏时,勿抓破,可外涂止
痒液。
常见烧伤原因
1.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或皮肤知觉障碍; 2.衬垫太薄,电极上电解产物透到皮肤; 3.衬垫面积太小,电极板滑出而直接接触皮肤; 4.衬垫干湿不均匀;
常见烧伤原因
5.绷带固定不好,衬垫与皮肤接触不良; 6.患者移动体位,电极滑出接触皮肤; 7.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烧灼感,未及时反馈。
选择离子导入药物的注意事项
必须能电离成离子或胶体质点 必须明确导人药物的极性 药物成分应当纯 药物最好易溶于水,且不易被酸或碱所破
坏 一般药物导人常用浓度2%一5%,在衬垫
上的药量不宜超过注射用药一天的剂量。
2. 电水浴法
将药液放在水槽内,一般用炭质电极,治 疗部位浸入槽内,非作用极用衬垫电极置 于身体相应部位。也可将四肢远端分别浸 入四个水槽内,根据导入药液性质分别连 阴极或阳极。
4.促进静脉血栓溶解退缩的作用(大剂量)
5.对骨骼的影响 弱直流电能使促进骨再生和修复 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三、治疗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镇静和兴奋作用:上行兴奋,下行镇
静 对癌症的治疗 对冠心病的治疗 对静脉血栓的治疗
直流电疗法
一、治疗技术
(一)主电极和副电极的应用 小电极——主电极或刺激电极 大电极——副电极或无刺激电极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electrophoresis)
定义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Electrophoresis) 是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 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又称为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原理
(一)原理:可溶解电离的药物 同性相斥
(二)特点: 1.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 2.药物保持原有的药理性质 3.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
3. 体腔法
(1)耳道药物离子导入法:用药液将棉条浸湿后塞 入外耳道,棉条另一端露在外耳道口外,同金属 电极连接,非作用极置于侧颊部。
(2)直肠前列腺离子导入法:用有机玻璃或硬橡 胶制成的前列腺体腔电极,插入直肠内,非作用 极置下腹部。
(3)阴道离子导入法:用特制阴道电极插入阴道 注入药液,另一极置于下腹或腰骶部。
(二)禁忌证
急性湿疹,对直流电过敏,心力衰竭, 出血倾向疾病等。
(三)注意事项
1. 禁用对于导入药物过敏者,可能发生过敏 的药物做过敏试验。
2. 配制导入药液的溶剂一般多采用蒸馏水、 无离子水,乙醇、葡萄糖等。
(三)注意事项
3. 配制的药液应放在玻璃瓶内保存,避光的 药液应放在棕色的瓶内,导入的药液保存 一般不超过1周。
直肠、前列腺体腔电极
4.创面离子导入法
创面离子导入法可使药物在伤口内的浓度 增高,并或达到较深层组织,且有直流电 的协同作用,疗效比其他投药法好。
做之前需做药敏试验,清创、对创面周围 的部分进行清洁
四、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神经炎、神经痛、神经根炎、神经损伤等 2.软组织特异性感染、窦道、缺血性溃疡等 3.放射线治疗反应,过敏性紫癜、荨麻疹 4.角膜浑浊、虹膜睫状体炎等 5.高血压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 6.慢性前列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直流电电极下组织的反应
PH改变
组织兴奋性 组织细胞 含水量 细胞膜通透 性
阳极
酸性 降低 使其致密 减少 降低
阴极
碱性 提高 使其疏松 增加 增高
人体对直流电的导电程度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