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创新

合集下载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1中外重要政治制度创新的特点、影响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成为阻碍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

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说是西方分权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

(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

(4)作用: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

[押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材料二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从人类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中吸取营养。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况为前提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把握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认知,进一步了解和挖掘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民主政治的文明成果,从政治文明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具有的现代文明的属性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优势。

有助于展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

民主政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古希腊为人类在政治生活方面提供了直接民主制的政治形态,其民主精神经久不衰,至今仍值得人们思考的是:(1)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和雅典社会的政治意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发展的。

古希腊不仅独创了直接民主制的系列制度,同时也抽象出了如民主、自由、正义、法治、宪法和公民等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

(2)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至善、正义、中庸等观念渗透在政治生活之中,强调政治生活是人本身的发展。

(3)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旺,为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又为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呈现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繁荣景象。

(4)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中,已有了和谐的内涵。

“在希腊人的民主观念里,政治是一种自然的社会活动,无法将其与生活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开来……政治生活不仅是人本身的一种扩展。

而且与人本身完全和谐。

”(5)村长由选举产生,实现村落自治。

雅典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天才创造,已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希腊哲学的多种样式的形式中。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

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资产阶级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开展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近代代议制民主的演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文化方面(1)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神创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2)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开始后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文学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主要表现】一、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处在封建统治下的国家结束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二是既要摆脱封建专制,又要为民族统一、独立振兴而斗争,如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等;三是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要进一步调整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七月革命、美国内战等。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相继发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专题一_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汇编

专题一_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汇编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演变与创新【专题立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创新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所占教材比例也比较大,过去在高考中占的位置尤为突出。

本专题的主要立意在于寻找与现实政治的链接,触摸古为今用的脉络。

【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一)中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从此,“公天下”变为“”,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建立后,实行了分封诸候的制度。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1.概念: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终身制和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治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2.演变:(1)萌芽:战国时期,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变法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

秦统一后,在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在经济上,实行制,按亩纳税;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在文化方面,“”焚书坑儒;以法为教,。

这样,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

西汉推行郡县、并存制,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较好地解决了王国问题;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3)完善:隋唐。

隋创立三省六部制和,唐朝继续实行并使其完备。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把秦朝以来的职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制权,两种制度的实行,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3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

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

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据《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1)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的主要含义,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二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在秦”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

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政治体制和制度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过程中,政治体制和制度的演变历经了多个朝代,国内外知名的王朝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都展现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并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创新。

一、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是从商朝到清朝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发生了很多创新。

最早的创新始于商代,商代帝王拥有掌握天命的权力,商代夏朝之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代王朝。

周代引入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制度,并逐渐建立了类似奴隶社会的职业专业分工,同时设置了三公九卿制的官制体系,实现了统治的法制化和机构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机构制度、司法制度、财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清代及其以前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尽管清朝时期诸多地方行政机构、执政体系、作战兵器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清朝只是在经历了几波更替后,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没有大的改革。

而在清朝以前的时期,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及其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楚、晋、燕、赵、秦七个国家形成了一种分封势力,完成了军队领导权的分权,促进了战争部队的有机实现。

此外,战国时期运用铁笛的想法,发展了“听独夫夜笛,不闻子规啼” 的手语信号,改进了军队间的维系。

这些创新成果,直接影响了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时期。

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涉及到饱受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革命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文化、体制和结构问题。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政治创新相关的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政治创新?政治创新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出现的新观念、新制度、新规则或新方法。

它是政治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带来政府治理效率和能力的提升,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2. 政治创新的意义政治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创新能够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

其次,政治创新能够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再次,政治创新能够增强国家竞争力,提升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最后,政治创新能够促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政治创新的形式政治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

制度创新是指对国家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策创新是指对政府政策进行创新和调整,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

理论创新是指对政治理论进行创新和演进,以指导政治实践。

技术创新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效率,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4. 政治创新的路径政治创新的路径可以从改革和革命两条路径来进行探讨。

改革是指在现有政治制度和框架下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完善和发展原有制度。

革命是指通过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来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实际情况中,改革和革命这两种路径常常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改革常常是革命的温和化,而革命也需要改革来巩固和发展。

5. 政治创新的案例政治创新的案例有许多,其中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的新政、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通过引进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美国的新政是指美国在大萧条时期通过罗斯福总统实施的一系列政府干预和调整措施,从而振兴了美国经济。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19世纪末期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通过引进西方文明和制度,使得日本迅速现代化。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
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
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 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 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4)特点:立宪为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 (5)影响 ①积极: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 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消极: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
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
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2.(题点:法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
视角1 从微观层面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原则。 视角2 从权力的分配与制衡角度,认识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南方与北方以 及联邦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视角3 从中美关联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继承和 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机构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皇帝制度,皇 权至上;三公 实行郡县制,郡 秦朝 九卿制,君主 守、县令都由皇 沿用军功制 专制下的中央 帝任免 机构 由郡国并行制到 汉武帝时设立 彻底解决王国问 察举制,以 汉朝 中朝,形成中 题,中央集权加 孝廉为核心 外朝制度 强;设立刺史监 督地方 中央机构实行 隋唐 科举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 中央集权的。
解题突破
第(1)问,据图文材料,迁移所学,着重从郡县制、
儒家思想的形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官营制度四个方面, 分别从国家统一、思想统一、控制用人权及为中央集权提供 经济基础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
主题一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创新
[主题解读]
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
要政治制度是本专题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中国 追求民主政治及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这充分反映了人类
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治,
2.古希腊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根本:)
古希腊民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政治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以代议制为主体的间接民主 局限于城邦 民主范围 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公民 抽签,轮流 民主选举代表参与国家政治, 参政方式 坐庄 选举和议会立法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 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 则等。
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这一主题的命题考查,多是从文明史观、近 代化史观、整体史观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 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
值观思想。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
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考题例证】 (2014· 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 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 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 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 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 巅峰。图示如下:
【深化拓展】 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路径 (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两条路径,即专制主义路径和 民主制路径,前者具有任命制、终身制和集权制等特征;后者 具有选举制、任期制和分权制等特征。 (2)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则是血缘关系通过宗法制度得以 延伸的结果,古希腊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断血缘关系而 冲破氏族藩篱的结果。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本质 上为血统性的“个人”行使,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 逐步发展为公民权。前者则演变为“主权在君”的路径,后者 演变为“主权在民”的路径。
国制度性超越的难度远高于西方。
2.近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转型的特点 (1)西方近代制度转型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但西方争取制 度转型的斗争从中世纪就已开始。西方近代制度转型是相对中世
纪的专制制度而言的,相对于西方政治制度的整个演变历史来说,
这种制度转型是恢复和发展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路径。
(2)中国近代的制度转型是对古代政治制度起源路径——专制主义 路径的打破,改革者、革命家试图建立的新制度,不仅在中国政 治制度演变史上缺乏积淀和思想基础,而且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 专制路径对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创新理念、制度设计、革命方案等 都具有强劲的约束力。中国制度转型的结果是创造性地移植民主 制度,而不是像西方那样是古代民主制度的自然延续和发展。中
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 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
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深化拓展】
1.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朝代
地方行政、军事、 设立中书门下、枢密 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北宋 沿用隋唐科举 院、三司分割相权 派文臣做知州,设 制,并不断发 通判监督 展完善 中央三省合一,只设 元 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 废丞相,皇权与相权 明朝 合一;设内阁,协助 继续实行科举 皇帝处理政务 沿用行省制度 ,进 制,但科举发 清初沿用内阁制度, 一步加强对边疆地 展到八股取士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区的管辖 形式,走向僵 清朝 雍正时设军机处,专 化 制王权发展到顶峰 选拔标准、方 中央机构日趋完善严 发展 密;相权逐渐削弱,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 式、形式日趋 中到中央,中央集 完善,体现了 趋势 最终消亡;皇权加强; 权得到不断加强 公平、公正、 专制主义日益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