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论文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环境092陈倩倩0911520216摘要: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对海洋及近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微生物降解是去除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途径。
以下内容主要是讲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影响石油生物降解的因素、生物降解机理、应用实例及应用展望。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引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在原油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会引起石油的溢出、泄漏、沉降及排放,使周围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
为减轻海洋石油污染和保护海洋环境,除了要加强对海洋石油开采和海上运输的管理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
调查表明,海洋沉积物中油的自然去除是很缓慢的, 油沉积物会保持很多年。
人工治理石油污染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
物理方法如围油栏、吸油船和吸着材料等.化学方法如消油剂、凝油剂等.用物理方法消油,很难去除海表面油膜和水中溶解油。
而用消油剂实际上是向海洋中加入人工合成化学污染物。
用细菌可以清除海表面油膜和分解海水中溶解的石油烃,同时具有化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微生物的石油降解能力是对石油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生物学基础,直接决定生物修复的效率,被认为是海洋石油污染的根本方法。
1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大量研究表明,石油降解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海洋环境中。
迄今为止,已查知能降解石油中各种烃类的微生物共100余属,200多种,它们分属于细菌、放线菌、霉菌和藻类。
(1)细菌降解石油的有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小球菌属、弧菌属等属种的某些菌株。
(2)放线菌降解石油常见的放线菌为诺卡氏菌属和分支杆菌属。
(3)霉菌常见的降解石油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枝孢霉等属中的菌株。
(4)酵母菌有假丝酵母、红酵母、球拟酵母、酵母菌属等的菌株。
(5)藻类及蓝细菌近年来发现蓝细菌与绿藻可降解芳烃,一种颤藻在有光的条件下可氧化萘,还有些颤藻可利用联苯,栅藻中的某种可利用正十七烷。
环境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及其机制研究论文素材

环境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及其机制研究论文素材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石油作为一种主要能源资源被广泛开采和利用。
然而,石油的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导致环境污染。
石油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巨大的,因此石油污染的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环境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环境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
一、环境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1.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石油污染主要包括多环芳烃(PAHs)、石油烃、酚类等有机物。
环境微生物通过分解和代谢这些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底物和气体。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些细菌,如假单胞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被证实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此外,真菌如白木霉属、革兰氏阳性菌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的修复中。
2. 微生物在污染源控制中的应用除了在石油污染的降解过程中起到作用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控制污染源来减轻石油污染的影响。
例如,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减少或遏制石油泄漏,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微生物阻挡系统和微生物固化剂是常用的应用方法。
3. 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的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植物和土壤等因素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环境微生物在生态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来促进石油污染物的自然降解。
例如,通过引入有益微生物和植物来恢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功能,以实现石油污染的有效修复。
二、环境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机制1. 微生物降解途径的调控环境微生物通过一系列酶的产生和调控来降解石油污染物。
例如,一些菌株通过表达脱氧酶、加氢酶、加氧酶等酶类来将石油烃类物质分解为可被微生物代谢的底物。
此外,微生物降解还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和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2. 协同作用与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作用和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通过分泌代谢物、相互合作或竞争等方式,共同参与石油污染的修复过程。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多。
然而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近年来在微生物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概述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本文将介绍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类型和危害。
石油污染主要包括直接排放、泄漏事故和海上溢油等途径,其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降低和食物链受损等。
其次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好氧菌修复、厌氧菌修复和微生物吸附等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生物降解过程,有效地去除石油污染物,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蓝色地球”项目、中国的渤海湾污染治理工程等。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修复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微生物修复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修复效率低、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修复机制,优化修复工艺,提高修复效率,降低成本并加强与其他污染治理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石油污染治理。
A. 海洋石油污染的背景和危害海洋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石油泄漏到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石油消费的不断增加,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泄漏事件时有发生。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一、概述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泄漏、排放和溢出事件屡见不鲜,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污染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衡,甚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治理手段,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污染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现有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仍存在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加强对海洋石油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和排放,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伤害。
油污覆盖在海洋生物的表面,影响其呼吸和觅食,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油污还会改变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使其失去生存空间。
油污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石油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油污导致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恢复将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油污使得海水变得浑浊,影响了海洋景观和旅游业的发展。
油污还可能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长期影响,降低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科技成果——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技术

科技成果——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技术技术开发单位烟台大境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适用范围适用于水环境石油污染治理修复成果简介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的技术。
水环境石油污染治理:将水体中石油污染物及衍生物等吸附固定、或降解转化成无害物质的修复过程。
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土著功能菌株的筛选、鉴定等:是所有工作进行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微生物菌剂制备运输投放:产品开发设计总成,每一步都要缜密细致,对于菌剂形态、产品气味、包装、运输、投放等所有工序进行参数设计验证;效果评价:菌剂在一定时间内对环境石油污染物的去除转化降解等作用,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的评价。
应用情况渤海中部公共海域沉积物现场微生物修复项目工程部分,项目总投资800万,其中菌剂生产运输投放等过程费用600多万元。
修复目标水域面积0.67km2,恢复污染区域生态环境。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渤海中部公共海域沉积物现场微生物修复项目。
项目工程部分由烟台大境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包括菌剂制备、运输和投放等。
项目目标:选取蓬莱19-3石油平台海域0.67km2的修复区进行沉积物微生物现场修复工作。
项目工程部分于2015年7月开始,2016年2月前完成验收。
(二)技术指标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组织验收确认,项目要求达到签订的项目技术协议要求:菌剂有效活菌数大于等于1亿CFU/g,投放菌剂达到至少0.3kg/m2,修复海域面积0.67km2。
菌剂制备、评价、验收、投放设备制造和现场投放等必要的过程全程照相摄像记录,投放航迹资料保存完整。
(三)投资费用该项目工程部分总投资800万,其中菌剂生产运输投放等过程费用600多万元。
(四)运行费用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生产转运投放360吨菌剂人工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140多万元,再加上过程费用600多万元,盈利在60万元左右。
产生的生态价值无可估量,对人类长远经济发展、子孙后代都非常有益。
浅析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 . 生物修 复被 石油烃类污染的土壤
目前 , 治理石 油烃类 污染土 壤 的生物 修复 技术主
要 有两类 :一类 是微 生物修 复技 术 ,按 修复 的地 点又 可 分为 原位 生物 修复和 异位 生物修 复:另一类 是植物
修 复法 。 2 1 1微 生物修 复 法 ..
◆ 原位 生物修 复 将受污染的土壤在原地进行 处 理 。处理期 间 ,土 壤基本 不被搅 动 ,最 常见 的就地 处
理 方式 是在土 壤的水 饱和 区进 行 生物 降解 。除 了要加 入 营养 盐、氧源 ( 为 H0)外 ,还 需引入微 生物 以 多 2
提 高生物 降解 的能力 。污染 区挖一组 井 ,注 入一定 的
生物 膜法 是指 用 天然材 料 ( 卵石 ) 如 、合 成材 料
( 纤维 ) 如 为载 体 , 在其表 面形成 一种特 殊 的生物膜 ,
生物 膜表 面积大 ,可 为微生 物提供较 大 的附着表 面 , 有 利于加 强对污 染物 的 降解 作用 。其反应过 程是 :基
◆异位生物修复
主要包括现场处理法 、 预制床法 、
质 向生物 膜 表 面扩 散 一在 生物 膜 内部 扩 散 一微 生物 分 泌 的酵 素 与 催化 剂 发 生化 学 反应 一 代 谢 生成 物 排
生物 修复 ( ir m d a i n 技 术是 利用微 生物 、 boe e ito) 植物 及其他 生物 , 将环 境 中的危险性 污染物 降解 为二 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其他无 害物质 的工程 技术系统 Ⅲ。 生物 修 复 的概念 最初 来源 于 微 生物 对 环 境 污 染 的 治 理 ,至 今许 多文献 仍沿用 b o e e i t o 一词 ,专 ir m d a in 指微 生物修 复 , 通常将 其分 为广义 的生物修 复和狭 义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石油污染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由于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广泛使用,石油泄漏的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为了解决石油污染所带来的问题,许多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主要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相关案例分析。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石油污染修复的常见手段之一。
该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与底泥或水分离,从而实现石油污染的修复。
物理方法包括吸附、分散、机械分离和气泡浮选等。
吸附法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利用吸附剂将石油污染物从水或土壤中吸附出来。
例如,使用活性炭、沸石和生物质炭等材料进行吸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石油污染物。
分散法是通过添加分散剂将石油污染物分散成微小颗粒,使其更容易与水分离。
这种方法常用于水体中的石油污染修复。
机械分离法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将石油污染物与水或土壤分离。
例如,使用离心机可以将水中的石油分离出来。
气泡浮选法是通过注入气泡来促使污染物浮起。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处理含有大量石油的水体。
案例分析: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之一——BP公司的地平线号石油钻井平台爆炸。
这起事故导致了大量的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修复石油污染,当时采取了物理方法中的气泡浮选法。
利用气泡浮选法,石油污染物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最终被收集起来。
这一修复技术被采用后,效果显著地减少了石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并有效保护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
该方法通过添加化学品改变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并使其变得更容易移除。
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酸洗和中和等。
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污染物氧化成较易分离的物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修复。
例如,使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可以对石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
还原法是通过添加还原剂还原石油污染物,使其变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石油成品油中燃料油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麻
醉和窒息、 化学性肺炎、 皮炎等。如汽油为 麻醉性毒物 ,急性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 呼吸系统损害;而在短期内吸入大量柴油雾滴 可导致化学性肺炎。石油进入到海洋后 ,还可 以通过食物链最终在人体内富集 ,从而对人体 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③ 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 ,降低海水中 O2 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 ,使渔业资源 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 ,其恶劣水质使养 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 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资料表明鱼类 和贝类在含油量为 0. 01mg/ L 的海水中生活 24h 即可带有油味 ,如果浓度上升为 0. 1mg/L ,2~3h 就可以使之带有异味。
②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 繁
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 性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 ,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 中毒死亡。当海洋中石油浓度在10-4~10-3mg/ L 时 , 可以对鱼卵和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而石油的涂 敷作用会导致大量的鸟类死亡 ,如 Exxon公司的 Valdez号沉船事故在 4 个月里造成多达 30000只的 海鸟死亡。石油中的重质组分沉入海底 ,还会对底栖 生物造成危害。
3. 2 添加营养盐和电子受体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 C、 N、 P 营养物 质及某些微量营养元素。因此投加营养盐是一种最简 单而有效的方法。
3. 3 引进石油降解菌
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有土著微生物、 外来微生物
和基因工程菌。土著微生物的降解潜力巨大 ,但通常 生长缓慢 ,代谢活性低;受污染物的影响 ,土著菌的数 量有时会急剧下降。而且 ,一种微生物可代谢的烃类 化合物范围有限 ,污染地区的土著微生物很可能无法 降解复杂的石油烃混合物。因此有必要添加外来菌种 来促进降解过程的进行。实验室研究表明,添加油降 解菌确实提高了油的降解速率。实际应用中 ,如在 1990 年墨西哥湾和 1991 年得克萨斯海岸实施微生 物接种后 ,生物修复处理也获得了明显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 。此外 , 烷烃 有 时 还 可在 脱 氢 酶 作用 下 形 成 烯 烃 , 再在 双键处 形成 醇进 一 步代 谢 。关 于 芳香 烃 的 降解 途 径 , 好氧 条件下 先 被转 化 为 儿 茶 酚或 其 衍 生 物 , 后 在 然
许 多烃类 物质 的降 解 过程 实质 上 是 烃 类 物质 的氧
化 过程 , 需要 有加 氧 酶 和分 子 氧 的参加 , 因此 环 境 中的 氧气 对微 生物 而 言是 一 个 极 其 重 要 的 限制 因 子 。氧气 的含量决 定 微 生 物 群 落 的结 构 , 缺 氧 或 无 氧 的条 件 在 下 , 以厌 氧微 生物 为 主的群 落结构 , 在好 氧条件 下 , 是 而 则是好 氧微 生物 为 主 的群 落结 构 。厌 氧 微 生 物 和好 氧
・
8 0・
广州化 工
21 0 1年 3 9卷第 1 9期
水 体 中石 油 污 染 的 生 物 修 复
孙 向荣 ,杨 学福2,王 蕾
( 1陕西省环境监 测 中心站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2西安 工业大学建筑工程 系,
陕 西 西 安 703 ) 10 2
摘 要 : 生物修复是处理水体 中石油污染较好的一种方法 , 本文简述 了水体 中石油污染的来源 、 危害 , 石油
关 注的焦点 问题 。生物 降解法 因具有 处理成 本低 、 不需 17 9 2年 日本 海域所 发生 的污 染事件 有 22 3起 , 中石 8 其
大 型设备 、 操作简便 、 油类 污染物 降解效果 好 、 易 引 油污染 为 19 3起 , 石 不 8 占污染总 数 的 8 . % 。美 国沿岸海 69 起 二次污染 等特点 而得 到广泛 研究 和应用 。
速率 的 1 左 右 , 度变 化 显 著 地 影 响微 生 物 对烃 类 0倍 温 化合 物 的降 解 速 率 。Sna 发 现 紫 外 线 增 强 时石 油 的 at s
降解率 增加 』但对 于光照 如何影 响石 油生 物降 解 的具 ,
体 机理 商务 透彻研 究 。 2 4 3 氧气 的影 响 ..
杂环 化合物 , 还有 少量 沥青 质和其 他化 合物 。由于石 油
烃是 天然 的有机 物 , 此 , 生物 可 以利 用石 油 烃 作 为 因 微 碳源 。石油 中所 含 的各 种 烃类 , 要条 件 合 适 , 可 被 只 均
的表 面张力 的影 响等 , 可被 降解 的几 率 就小 了很 多 J 。 Ac ro等 发 现 随石 油 浓 度 的 升 高 , 生 物 对 石 油 的最 微 终 降解 率逐 渐降低 , 降解率 和石 油浓度 呈 负相关 关系 。
域发 生 的 污染 事件 中也有 近 3 4是 油污 染 。我 国海岸 /
1 水 体 中石 油 污染 的现 状
1 1 水 体 中的石 油污 染 来 源 .
水体 中石油 烃 的污 染 主要来 自工 业 、 业 、 输业 农 运 及 生活污水 排放 和油泄 露 , 人大气 中 的石 油烃 的沉 降 逸 及 海底 自然 溢油 等 。工 业含 油污水 和废水种 类很 多 , 主 要包 括炼油 厂污水 、 石油 勘 探 开发 采 油废 水 、 油港 原 油
一
压舱 水 等 。尽 管 各 国都 规 定 了含 油 废 水 的排 放 标 准
( 般为 5~1 g L , 因工业 含油废 水量 大 , 流人 一 0m / ) 但 故
些致 畸致 癌物 质还 可 通 过食 物链 的生 物 富集 作 用 直
作 者 简 介 : 向荣 ( 90一) 助 理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环 境 监 测技 术 的 开发 与应 用 。 孙 18 , 主
线长达 1 0 m, 海海域 面积 辽 阔 , 800k 沿 近年来许 多海域 也受 到不 同程度 的石 油 污 染 … 。海洋 水 体 油 污染 已成
为 目前 一种 世界 性 的严 重 的海 洋 污染 。 因此 , 范 、 防 治
理石 油污染 成为 环境保 护 的重要任 务之一 。
12 石 油 污 染 物 的 危 害 .
程 。
2 4 影响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
2 4 1 石 油烃类 化合 物在 环境 中的状 态 和石 油浓 度 的 . .
影 响
在环境 中呈水溶 状态 的石 油 烃类 化合 物 更 容 易被
降解 , 如果 不是 呈水 溶 液 状 态 , 生 物则 很 难 直 接 与石 微 油烃类 化合 物 的分子 接触 , 固体 的芳香 烃化合 物 。没 如 有 溶入 水 中 的石 油烃 类化 合物 , 只有 在油 与水 的界 面处 的化合 物分 子才 能与 微生 物细胞 接触 , 加上不 同表面 再
lu p l t n i a e u h a h r i h a g r t e d f i o fmi o il e rd t n,t e mir b a e r d t n e m ol i n w trs c st e o i n,t e d n e , h e n t n o c b a d g a a i uo g i i r o h c o ild g a ai o
污染生物修 复技术 的概 念 , 水体 中石油 的可生 物降解 性 , 生物种 类 、 对 微 降解机制 和 降解过 程 的影响 因素 以及 目前
的研究方 向进行 了较全 面 的综 述 , 对石油 污染 的研究 现状 和存在 问题进 行 了讨 论 。 并
关键词 : 水体 ; 石油污染 ; 生物修复
道。
影 响烃类 物质 的生 物 降解 。此外 , 温度 对石 油烃类 化合 物 的降解 还有 更直 接 的作 用 , 对 微 生物 活 性 的影 响 , 如
对微 生物 种 类 的影 响 。有 研 究 表 明 , 环 境 温 度 为 在
2 2 石 油 烃 类 化 合 物 的微 生 物 代 谢 途 径 .
石油 污染 的危害 主要表 现在在 水体表 面形成 油膜 , 致使水 中溶 解氧 急剧 下 降 , 成水 生 生 物 的大 量 死亡 , 造 破坏水 生生 态环 境 和渔 业 资 源 ; 可 进 入地 下 水 系 , 还 直 接污 染地下 水源 , 响居 民用 水 和农 业 灌溉 ; 油 中的 影 石
控 或 自发进行 的过 程 。 在石 油 污 染 水体 生 物 修 复 过程
中通过接 种特 定 的石 油 降解菌 、 添加 营养 物质 或表 面 活 性 剂 、 供 电子受体 和 共 代 谢底 物 及 优 化 处 理条 件 等 , 提 可 以强化 环境 中土 著微 生 物 自发 降 解石 油 污 染 物 的进
me h n s ,t e b ce a y e ,t e i a tn a tr u i g t e d ga ai n p o e sa d t e p e e tsu y f l swe e i — c a im h a t r ltp s h mp ci g fco s d rn h e r d to r c s n h r s n t d e d r n i i t d c d Alo,te p e e tst ai n a d e itn r b e n t e su y we e d s u s d. o r ue . s h r s n iu to n x si g p o l ms i h t d r ic s e Ke r s:wa e ;per lu p l to y wo d tr to e m ol in;b o e dit n u i r me a i o
( ni n e t o i r gC nrl tt no S an i r ic , h ax X ’n7 0 5 2 C l g f ii& 1E vr m na M nt i et ai f ha x Po n e S an i ia 0 4; o eeo v o l on aS o v 1 l C l
根据 烃类 的化学 结构 特点 , 石油 烃 的降解途 径 主要
可 分两部 分 : 烃 的降解途 径 和芳香烃 的降解途 径 。直 链
链 烷烃 的降解方 式 有 三 种 : 段 氧化 、 末 亚末 段 氧化 和 W
2 5℃时 , 石油 烃类 化 合 物 的 降 解速 率 是 5℃ 时 的 降解
石油 作 为重 要 能源 之 一 , 已被 世界 各 国广 泛 利用 。 各类水 体 的油量 仍相 当可 观 … 。全球 最 大 的水 体 是海 近 年来 , 体石油 污染 日益 严重 , 水 已成 为 一个 全 球 普遍 洋 。而在 各 类 水 体 中 海 洋 受 油 污 染 是 最 为 严 重 的。
2 4 2 温度 和光 照条件 的影 响 .. 温度 可 以通过 影 响石油 烃类 化合 物 的状 态 , 间接 地
微生 物代谢 降解 。芳香 类化合 物 由于其 水难 溶性 , 些 某
多环芳 烃还 有毒性 , 难 被 微 生 物 降解 , 更 近年 在 这 方 面 的研究 最多 , 于杂环 化 合 物 , 对 噻 吩作 了一 些 研 究 对 则 工作 , 对于 氧 杂 环 或 氮 杂 环 化 合 物 的 降 解 几 乎 没 有 报
A ci cueE g er g X ’nT c nlg a U ie i , ha x X ’n7 0 3 , hn ) rht tr ni e n , ia eh o i l nvr t S ani ia 10 2 C i e n i o c sy a
Absr c :Bir me ito st e b s t o ote tt t rp l e y p to e m.Th n o ma in a o tp to ta t oe da in wa h e tme h d t r a hewae o l d b er lu ut e if r t b u er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