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 Introduction to Speciality of Chemical ngineering and Technics学时/学分:16/1.0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入学教育课,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主干学科及课程、专业方向等;国内外化工行业的基本情况、学科前沿、发展现状,使学生树立正确地专业观念,对本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形成与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形成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未来2、精细化学品范畴及应用精细化学品范畴——表面活性剂涂料染料医药中间体农药饲料胶粘剂精细化学品的应用3、高分子科学形成与新进展高分子科学的形成高分子化学的形成高分子物理的形成高分子工程学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4、涂料与社会生活涂料发展史涂料与涂装技术新进展涂料与社会生活(二)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发展进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增进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认识;2.了解现有专业方向的地位、课程设置、研究领域与前沿、应用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时数为16学时,分配如下:(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1、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形成与发展重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2、精细化学品范畴及应用重点精细化学品范畴3、高分子科学形成与新进展重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形成与发展难点高分子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4、涂料与社会生活重点涂料与涂装技术新进展三、课程改革与特色本门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门知识介绍课,重点介绍本专业的研究进展、课程设置等,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爱本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一、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一个综合性强、应用领域广泛的工科专业,涉及化工流程、化工装备、化学反应工程等多个方面知识与技能。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旨在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包括生产、设计、研发等。
本大纲旨在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化工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工原理- 工程力学2. 专业核心课程- 化工热力学- 化工流体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 分离工程- 化工传质与分离- 化工过程控制- 燃烧工程-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3. 专业选修课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工艺- 化学工程实验- 能源与环境工程- 多相反应工程- 高分子工程- 生物质转化工程四、教学要求1. 知识与理论学生应掌握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了解化工工艺与化学反应原理。
具备应用化学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应熟悉并掌握化工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具备安全操作实验设备的能力,并能独立分析实验数据。
3. 设计与管理能力学生应具备化工系统工程的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化工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生产运营的规划与管理。
4. 创新与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具备撰写科技论文或技术报告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教学以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教学通过课堂设计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注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化工学科研究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化工学科研究前沿,Progres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二、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专业方向课)三、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四、先修课程:修完高等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研究生课程五、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六、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七、考核方法:课程论文或文献翻译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课程对当代化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作较为全面的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学科最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为未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过程工程概述一、化工学科的发展历程二、过程工程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第二章系统工程概述一、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二、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三、系统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三章超临界萃取一、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二、超临界萃取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第四章多种耦合技术一、新型耦合分离技术简介二、反应分离的基本原理三、渗透蒸发的基本原理四、吸附分离的基本原理第五章精馏节能技术一、热泵精馏的原理二、多效精馏的原理三、热泵精馏、多效精馏的应用第六章界面调控方法一、微观、介观、宏观等分子尺度的新型研究方法及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二、新型界面调控方法第七章化工学科研究进展化工学科近十年的重大研究进展第四部分:教材及参考书目1.邓修,吴俊生编《化工分离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2.梁军,赵勇主编《系统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3.马紫峰主编《过程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传递过程》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传递过程,Principles of Transport Processes二、课程性质: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专业方向课)三、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四、先修课程:修完化工原理等本科生课程五、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六、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七、考核方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或文献翻译第二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量、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的计算、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掌握速度、浓度及温度分布规律,为未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48H学分:3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以及一些典型的化学生产工艺。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化学与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的时代,同时也是化学工程学科与其它应用学科相互渗透获得共同发展的时代。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及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以便在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学生在具有化学反应,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计算机算法等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化工产品分析的逆向思维,即掌握对于分子结构和功能内在关系,更多地采用计算化学、颗粒学,流变学,表面科学、传递学来进行分子设计的一般规律,提出未来产品的新性质和新工艺参数,以较优较快较省地开发出新产品。
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增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教材以化工流程中物相的转化与分离特点为主线,实际上是以物料的加工特点为主线,并考虑了用化学工程学的观点对特点的概括,总体上将涵盖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方向上的内容,同时重视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除了绪论和第一章外,每一章首先介绍这一类处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其次介绍核心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关键问题,以确定主要的工艺条件以及关键设备;然后讨论围绕这一核心过程所必需的其它反应和分离过程;最后对全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1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1011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英文名称: Chemical Technology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 70 讲课学时:70 实验学时:化工见习,时间为8-10天学 分: 4适用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的概貌及发展方向,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流程及工艺条件等,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重点分析和讲述生产工艺中反应和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
2、主要讨论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等问题。
3、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工艺的主要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科学管理打下牢固的化学工艺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讲解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方法、流程安排、工艺条件等内容。
2、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盘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及后续产品生产等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化工工艺学》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基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应该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添加人: granger 添加时间: 2006年6月22日点击次数: 35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学分:1.5学分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教学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化工工艺教学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过的化工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正确使用化工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化工专业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工程实验的设计和组织方法;熟悉实验室安全技术。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工实验室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单元操作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化工专业实验结合前期已学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与分离工程以及化工工艺等课程每位本科生安排做专业实验12个左右。
要求学生熟悉化工专业有关实验技能: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精确测量方法,加热、冷却及恒温方法,混合物组成或纯度的各种分析方法。
掌握相平衡和其它热力学数据测量方法,传递过程数据测量方法;混合物分离方法;反应动力学数据测定方法和气-固、液-固以及气-液-固催化反应技术;部分化学物质的制备技术等。
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实验中的应用。
熟悉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以下实验:1.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基本要求:了解CO2临界状态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掌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法及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熟悉活塞式压力台及低温恒温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化学工艺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使用)教学大纲是按照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廖巧丽主编的〈<化学工艺学>〉教材制定的,供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使用。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化学工业的原料和主要产品熟悉: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了解:现代化工的特点第二章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第一节化学工业原料及其加工掌握: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资源的加工利用与主要产品。
熟悉:化学原料的加工方法了解: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工过程及流程掌握: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概念及化学工艺流程图及化工生产流程的组织第三节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掌握:生产强度、生产能力、转化率、选择性、收率的概念熟悉: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的计算了解:转化率、选择性、收率之间的换算关系第四节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第五节催化剂的性能及其使用掌握: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基本特征熟悉:工业催化剂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催化剂的分类第六节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方法熟悉: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步骤及计算第三章烃类热裂解第一节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掌握:烃类裂解的反应规律及烃类裂解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熟悉:烃类裂解的反应机理了解: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第二节裂解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掌握: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烃分压和稀释剂,裂解深度。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和规范的文件,它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部分。
引言概述: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指导方针和参考标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正文内容:一、基础知识与理论1.化工工艺学概述a.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化工工艺学相关知识a.物质转化与反应动力学b.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c.流体流动与输送d.传热与传质3.化工工艺学的经济性评价a.生产成本的计算与分析b.利润与投资回报率的评估c.经济性指标的计算和比较二、工艺流程与设计1.工艺流程的基本要素a.原料准备和处理b.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c.分离和纯化技术2.化工工艺流程的优化a.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技术b.节能与减排的措施c.安全与环保要求3.工艺设备与控制a.工艺设备的选型和设计b.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c.工艺操作与控制策略三、工艺模拟与优化1.工艺模拟的基本原理a.工艺模拟的定义和目的b.工艺模拟的模型建立方法c.模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2.工艺优化的方法与技术a.整体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的建立b.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c.工艺优化的案例分析四、工艺安全与环保1.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a.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组织机构b.安全生产控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2.工艺环保与减排措施a.废水废气的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b.固废的处理与处置技术c.绿色工艺与可持续发展五、案例分析与实验教学1.典型工艺流程的案例分析a.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流程b.工艺缺陷与问题分析2.实验教学与实习a.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b.实习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总结:《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工艺设计和控制能力,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学工艺学教学的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理解各种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和条件,而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和物耗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的工艺方案。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绪论
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主要的化工原料
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化学工艺基础
重点: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工艺和特点;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
难点:掌握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复杂流程的单程转化率、全程转化率、选择性等效率指标,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
3 烃类热裂解
重点:不同烃类原料裂解的一般规律及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以及对烯烃收率影
响;烃类裂解工艺过程参数选择;各个工艺参数和原料性质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不同SRT炉型差异;裂解气的净化方法、原理和工艺条件;不同分离顺序流程及精馏分离塔的操作条件。
难点:烃类裂解工艺过程参数选择;裂解过程的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的选择和措施。
4 芳烃转化
重点:芳烃转化的主要反应;芳烃脱烷基、歧化、异构化、烷基化的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难点:芳烃转化各工艺流程的特点。
5 合成气的生产
重点:天然气制备合成气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一氧化碳变换过程;脱硫和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天然气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流程;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6 加氢与脱氢过程
重点:加氢、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氮加氢制合成氨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和设备;甲醇合成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和设备;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原理、催化剂、工艺流程和设备。
难点:氮加氢制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7 烃类选择性氧化
重点: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难点:不同氧化法工艺条件的选择和流程组织。
8 羰基化过程
重点: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的原理、工艺流程;丙烯羰基化合成丁醇、辛醇的原理、工艺流程。
难点: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9 氯化过程
重点:平衡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
难点:平衡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原理、工艺流程
10 聚合物生产工艺基础
重点:聚合反应的理论和聚合方法。
难点:聚合物的生产工艺
11 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学品
重点:生物技术分类与应用;发酵法生产乙醇
难点:生物技术生产主要化学产品的机理和生产工艺
12 绿色化学化工概论
重点: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化学工艺的途径和手段
难点:绿色化工生产工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期末笔试,总评成绩 = 平时(20%)+闭卷考试(80%)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米镇涛,《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参考书:
1.崔英德,《实用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2.宋启煌,《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3. 浙江大学,《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崔恩选,《化学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王小宝,《无机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