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

合集下载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读《论语》十则,完成以下问题:(1)《论语》“论”读lún(注音)。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4)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5)孔子认为应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1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这句诗句演变成的成语是择善而从。

2、古诗文陶冶了我的情怀,我和孔子对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白了加强修养的艰巨性;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而感受到丰收在望;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我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3、《龟虽寿》的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七年级(初一)论语过关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初一)论语过关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过关试卷一、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7、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8、《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9、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10、孔子在《为政》中强调了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语句,。

1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12、孔子借自己的经历论述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句子是:,,,,,,。

13。

14、《论语》强调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语句是:,。

二、语文知识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用体记录的古籍。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和家。

2、《》《》、《》、《》合称为“四书”;《》《》《》《》《》合成为“五经”。

3、写出三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4、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三、解释加点的字词:1.子曰:“学而①时.()②习.()之,不亦③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④亦.()乐乎?人不⑤知.()⑥而.()不⑦愠.(),不亦⑧君子..()乎?”2. 曾子曰:“①吾.()②日.()③三.()④省.()吾身:⑤为.()人谋而不⑥忠.()乎?与朋友交而不⑦信.()乎?⑧传.()不习乎?”3. 子曰:“吾十①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②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③天命....(),六十而④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⑤逾.()⑥矩.()。

根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孟子》五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根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孟子》五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根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孟子》五篇
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根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孟子》五篇的理
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以下是默写训练和答案的简要概述。

第一篇:《离娄上》
默写题:请写出《离娄上》提到的凡事和为之方法的具体内容。

默写答案:凡事以当时之情为主,为之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境而定。

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应被得当地调整和适应。

第二篇:《公孙丑上》
默写题:请写出《公孙丑上》中的政治伦理观点及其基本内涵。

默写答案:《公孙丑上》强调政治的道德性和社会责任。

政治
活动应奉行仁义道德,以实现社会和谐与公正。

第三篇:《告子上》
默写题:请写出《告子上》中孟子对人性的看法。

默写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本能地追求仁义和道德行为。

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中才可能失去善良的本性。

第四篇:《滕文公上》
默写题:请写出《滕文公上》中滕文公的困惑和孟子的劝告。

默写答案:滕文公困惑于如何实现道德修养和理想的治理。

孟子劝告滕文公应遵循仁义道德,以自身的榜样影响和引导他人。

第五篇:《尽心上》
默写题:请写出《尽心上》中探讨的仁爱之道。

默写答案:《尽心上》认为仁爱是真正的道德行为,包括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人,并对社会责任负有义务。

以上是根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孟子》五篇的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的简要概述。

八上语文《孟子三章》理解性默写题集锦

八上语文《孟子三章》理解性默写题集锦

《孟子》三章理解性默写题集锦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理解性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分析“得道者”与“失道者”的不同情况,从正反两面论证了“_____”的重要性,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______________;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

2、理解性默写。

(1)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其中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______,(2)从上文来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

(3)最能体现作者仁政思想(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性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战必胜”的条件是: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施行“仁政”君子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2)得道天下顺之(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得道者多助(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二、《富贵不能淫》1、用原文语句填空。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50篇

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50篇

理解型默写题,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不能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理解默写

《孟子》理解默写

理解默写(《得到多助,失道寡助》)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富贵不能淫理解默写1.本文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孟子另一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习题1. 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_。

4.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_____;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

高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论语》中提出以学习为乐事,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为快乐,以及宽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名句是子曰:“,?,?,?”2、朱熹说:“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这句话所指的是《论语》中的名句子曰:“,。

”3、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的语句是子曰:“,。

”4、《论语》中孔子所言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不能硬推给他人的语句是“!,。

”5、“弘毅”出自《论语》中的曾子曰:“,。

”因为“,?”所以“任重”;因为“,?”所以“道远。

”1、孟子在文中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的文句是:,;,。

,。

2、孟子在论述生命和死亡时得出一个结论——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这两句的原文是,。

1、本文中孟子提出的人生要历经上天赐予的种种磨难,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句是是故,,,,,,所以,。

1、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

曹刿是如何说的?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

,,。

”1、文中,邹忌分析自己的妻、妾和朋友都说邹忌的样貌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2、文中,邹忌认为齐威王也会受的蒙蔽的原因是“,,,,: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文中,诸葛亮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的相关语句是,,,,,。

2、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吸取先汉兴隆和后汉衰退的历史教训的语句是,,;,,。

11、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2、文中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图景?,,。

,。

,,。

,。

1、文中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的相关语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的情景时提到,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借此写出船行之快的语句是: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8.《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4.写出《论语>十二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5.《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8.《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0.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
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
“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鱼,我所欲也》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全篇作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答案: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说明了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五.《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的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

”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五十步笑百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