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读《论语》十则,完成以下问题:(1)《论语》“论”读lún(注音)。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4)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5)孔子认为应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1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这句诗句演变成的成语是择善而从。
2、古诗文陶冶了我的情怀,我和孔子对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白了加强修养的艰巨性;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而感受到丰收在望;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我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3、《龟虽寿》的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专题02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专训(3)(教师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2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48分1.《归云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写自己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
【答案】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贾谊的《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人的侵扰,所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效果的两句是“,”。
【答案】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诗人常用笛声表达思乡之情,“”,又如“”。
【答案】万里归船弄长笛(黄庭坚《登快阁》)/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不知何人吹夜笛(岑参《秋夜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怀旧空吟闻笛赋(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黄鹤楼中吹玉笛(李白《黄鹤楼闻笛》)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诗经·月初》诗句的两句是:“,。
”【答案】通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杜甫《客至》中,“,”两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把绿水环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答案】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6.在古诗词中,鹧鸪因叫声凄切,常被用于表达处境之艰难、心情之惆怅等,比如“,”。
【答案】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7.杜甫《登高》中直接描写了诗人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的两句是“,”。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以鸟鸣为主要描写对象,表达了词人沉郁苦闷的心情的两句是“,”。
【答案】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9.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如苏轼《赤壁赋》中“”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李白《蜀道难》中“”一句则通过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险。
《论语》理解性默写 (教师版)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汇编(教师版)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消除弟子顾虑。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写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三句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述志。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师长风范询问弟子,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了解你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1.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高考论语默写学生用及教师版

《论语》理解性默写必修第一册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3ﻫ.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更为积极的角度来说是要做到“,”。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5.《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是知也”。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孔子认为学习别人要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的句子是:“,。
”ﻫ7.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那就是“,”。
ﻫ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9.曾子每天从三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传不习乎”?10ﻫ,用风和草做比喻,说明国家风气对民间风气有着重要影响的句子:“, ,草上之风,必偃。
”11,孔子认为君子安贫乐道,用云作比,表达自己对不义之徒的轻蔑:“饭疏食饮水,,。
, ”;用水作比,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用松柏作比,说明人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岁寒,”;“,”是夫子对功业未就者的惋惜。
12,以朽木和墙壁作比,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3,用大车、小车做比,强调人要讲信用,不然无法立足“,,,,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认为应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为此以星辰做比:“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民众应宽刑罚、重教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必须端正自己才能让人信服:“,;,”。
15,从老师的角度教导、启发学生,孔子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则不复也”,面对真理、仁义,孔子认为“,”。
16,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他十分刻苦:“, ,”,他对自己的勤奋程度相当自信,认为“十室之邑,,”。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初中部分一.《论语》1.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鱼我所欲也》1.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完整版)初中人教版重点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
;
,
;
,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
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
6、《出师表》中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4、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
《论语》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记承天寺夜游》中最
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
,
。
16、《送东阳马生序》统领全文的词是
;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是
,
,
,
;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
,
;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毫
无羡慕之意:
,
。
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
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 《鱼,我所欲也》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
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全篇作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答案: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说明了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五.《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
”的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
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