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读《论语》十则,完成以下问题:(1)《论语》“论”读lún(注音)。

《论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4)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5)孔子认为应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1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这句诗句演变成的成语是择善而从。

2、古诗文陶冶了我的情怀,我和孔子对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白了加强修养的艰巨性;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而感受到丰收在望;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我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3、《龟虽寿》的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论语》理解性默写 (教师版)

《论语》理解性默写 (教师版)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高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论语》中提出以学习为乐事,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为快乐,以及宽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名句是子曰:“,?,?,?”2、朱熹说:“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这句话所指的是《论语》中的名句子曰:“,。

”3、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的语句是子曰:“,。

”4、《论语》中孔子所言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不能硬推给他人的语句是“!,。

”5、“弘毅”出自《论语》中的曾子曰:“,。

”因为“,?”所以“任重”;因为“,?”所以“道远。

”1、孟子在文中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的文句是:,;,。

,。

2、孟子在论述生命和死亡时得出一个结论——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这两句的原文是,。

1、本文中孟子提出的人生要历经上天赐予的种种磨难,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句是是故,,,,,,所以,。

1、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

曹刿是如何说的?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

,,。

”1、文中,邹忌分析自己的妻、妾和朋友都说邹忌的样貌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2、文中,邹忌认为齐威王也会受的蒙蔽的原因是“,,,,: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文中,诸葛亮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的相关语句是,,,,,。

2、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吸取先汉兴隆和后汉衰退的历史教训的语句是,,;,,。

11、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2、文中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图景?,,。

,。

,,。

,。

1、文中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的相关语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的情景时提到,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借此写出船行之快的语句是: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最新高三高考论语理解性默写

最新高三高考论语理解性默写
• 3,以朽木和墙壁作比,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 展“———,—————”。
• 4,用大车、小车做比,强调人要讲信用,不然无 法立足“ ———,——— , ———,——— , 其何以行之哉?”
•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道之以德,有耻且齐格之。以礼
3.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
4.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 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23、孔子重视启发性教学,并提出学习要“举一反三”的 句子是:————,——————。————, 则不复也。
24、颜回对老师孔子十分景仰,他曾用“—————, ————,————,—————” 来赞叹之。
25、孔子认为君子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 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原句为:————, ————————。
• 8,《论语》中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人, “仁德”是不会多的,即:“ ———,—— — 。”
9,君子只怕自己无能,没有真才实学,不 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在《论语》中意思相 近的一句话是 ———,——— 。
• 10,《论语》中用工匠想要使(他的)工 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来比喻要 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是 ———,——— 。
• 29、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 正确的态度是:————,————。
• 30、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 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专题02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专训(2)(教师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2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专训(2)(教师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2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2)(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48分1.苏轼《赤壁赋》中“”和“”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

【答案】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答案】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桥”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比较常见,比如“,”。

【答案】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唐·杜牧《阿房宫赋》)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南宋·姜夔《扬州慢》)/4.要谈中国的酒文化,一定绕不开传统的酒器文化。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了酒器的句子有“”,“”。

【答案】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5.“敏而好学”是宝贵的求学精神。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告诉我们,做到“,”,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6.古典诗词常以“水”这一意象来表达文人家国情怀、生活况味、人生态度,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唐·杜甫《客至》)7.巧妙“化用”,不仅能增加文学色彩,还能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比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一句就化用了谢朓“澄江静如练”这一千古名句;“”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

【答案】千里澄江似练/星河鹭起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体现他冲破官场的樊笼后,趁着美好的春光,独自外出,用写出超尘悠然佳句的双手除草培苗的两句是:,。

高考论语默写学生用及教师版

高考论语默写学生用及教师版

《论语》理解性默写必修第一册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3ﻫ.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更为积极的角度来说是要做到“,”。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5.《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是知也”。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孔子认为学习别人要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的句子是:“,。

”ﻫ7.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那就是“,”。

ﻫ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9.曾子每天从三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传不习乎”?10ﻫ,用风和草做比喻,说明国家风气对民间风气有着重要影响的句子:“, ,草上之风,必偃。

”11,孔子认为君子安贫乐道,用云作比,表达自己对不义之徒的轻蔑:“饭疏食饮水,,。

, ”;用水作比,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用松柏作比,说明人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岁寒,”;“,”是夫子对功业未就者的惋惜。

12,以朽木和墙壁作比,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3,用大车、小车做比,强调人要讲信用,不然无法立足“,,,,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认为应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为此以星辰做比:“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民众应宽刑罚、重教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必须端正自己才能让人信服:“,;,”。

15,从老师的角度教导、启发学生,孔子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则不复也”,面对真理、仁义,孔子认为“,”。

16,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他十分刻苦:“, ,”,他对自己的勤奋程度相当自信,认为“十室之邑,,”。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初中部分一.《论语》1.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鱼我所欲也》1.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鱼,我所欲也》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全篇作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答案: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说明了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五.《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的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

”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五十步笑百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