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的思维(李伟希)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与绘制作品的评价( 李伟希 )

思维导图与绘制作品的评价( 李伟希 )

思维导图绘制作品的评价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我用两天看完了博赞的《思维导图》,做了班级活动的导图,麻烦大师@思维培训师李伟希有空看看,好吗?
答:
我可不是什么大师。

敝人就一站着卖声,喷口水的家伙。

结合你提供的这张手绘思维导图,相当不错。

谈谈敝人的观点:
首先,提2个好的地方:
1. 整个分支是按照5W2H 进行的,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模型;
2. 有主题,有色彩,有分支,有关键词,有边界线 ... ... 符合思维导图所要求的若干要求,是标准的东尼博赞所提倡的那种思维导图。

其次,提1个不足之处
和绝大多数的思维导图一样,对于关键词缺乏配图,而配图对于思维的理解、构建、记忆都很重要。

但这不能怪你,因为博赞的《思维导图》之中就讲了配图如何如何重要,但并没有讲如何配图。

最后,如果对于合理的配图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原创文章《李伟希:视觉思维图》。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人的一生,最大的财富不应该是银行账户上的那些数字,而是健康的身体与优势的思维。

但就如今而言,知识的半衰期特别的短,所以要想保持优势的思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看书一定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

我每年大概会看100本左右的书。

例如一个航程加上候机的三个小时下来,我会把一本12万字左右的书全部看完。

但除了这个,我的有效阅读还有哪些心得呢?1,选书。

我选书是这样的,以一本很经典的书为中心(这种书绝大部分来自国外),然后围绕这本书不断的看与其思想体系大致一致的书。

如我看的最多的一本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以这本书为中心,我买了超过100本的周边书籍,这样一圈下来,我就能够消化其中的思想;还有《思考力》也是这样,我也会把大前研一的所有作品和其他关于麦肯锡方法论的书籍全部看一遍;2,看书。

我一本书是看三遍的。

第一遍我会是看目录、序、后记,会看的很仔细(我看电影也是这样,我会很仔细的看完所有的字幕),这是一本书的说明书啊,不看操作指引怎么上岗?!这个时间一般是在20分钟左右;接着就是第二遍,把书中内容仔细的全部看一遍,这个时间一般是在3小时左右;第三遍是速读,一般在第二遍的一周之后,从头到尾的速读和跳读,时间一般是在30分钟左右。

我听有人说过,他看一本书要半个月,每天睡觉前看15分钟,我不知道他的效果会怎么样,但我能确定,这种阅读的方法是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的;3,忆书。

回忆为了记忆。

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能最有效的发散、涵盖阅读的理解,并且把作者的思想结构化的转变成我的思想,从此作者的思想从书中走出来,融入我的大脑。

这个步骤太重要了,这是对思维的一种唤醒与强化,思维导图的右脑记忆,可以将遗忘曲线的效应最小化。

有效阅读的三部曲,时间顺序的归纳逻辑。

来,看我的作品,在机场忆书的一个思维导图的随手涂鸦。

我的微博:@李-伟希培训师。

提高思维导图水平之方法 ( 李伟希 )

提高思维导图水平之方法 ( 李伟希 )

提高思维导图水平之方法
问:
我用软件画了不少的思维导图,但自认为认为水平没什么提高,请问为什么呢。

答:
这个问题很大,也比较抽象,我只能结合我的理解来作答。

基于你的现有情况,要提高思维导图的水平,估计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尽量手绘。

手绘能够带给大脑更多的冲击与刺激,手绘的思维流与参与感,是软件无法体验的;
2. 学习一些构建逻辑思维的方法。

也就是将你的思维通过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实现结构化,逻辑化;
3. 加强交流与分享。

思维导图画完之后,通过相互的交流、分享,能让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在交流自己的思维的同时,也在阅读别人的思维,这样将事半功倍的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

比如,一场培训下来,其实真正学得最多的培训师!
是这样吗?。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第一篇: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逻辑思维之顺序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一般而言,怎样的人才算是逻辑思维比较好的呢?答:在前面, 我们提到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的逻辑思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做好分类与顺序,或者甚至可以说,做好了分类与顺序就做好了逻辑。

上期聊了分类,这期来谈谈顺序。

所谓顺序,就是指按某种规律排列。

一般而言,顺序有诸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大小顺序;长幼顺序;高低顺序;远近顺序......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其实都是要求我们按某种顺序来处理。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将顺序分为演绎、时间、结构、程度四种,其中后面3种就涵盖了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要求的诸多顺序。

综合两期所述吧,要做好逻辑,就要做好分类与顺序。

写文章是如此,思考问题也是如此。

再扩大举例,5S 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上学的年代,老师排座位也是如此。

琢磨一下:小时候,老师排座位是怎么整的呢?第二篇: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 李伟希 )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私人订制》是不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答:《私人订制》,网上骂声一片。

现场看完,确实让我这个多年的冯粉也感到有些失望。

不过,抛开电影的喜剧性来说,必须承认《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故事片。

首先,从任何结构化的思维都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的,也就是主题。

《私人订制》的中心主题为“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其次,由主题“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展开的剧情的整体结构脉络为“1+3”,即“1个引子,3个定制,”。

其中“3个定制”分别为所谓的定制“当官”、“雅过敏”、“有钱”;最后,冯导又设计了“1个道歉”作为结尾,呼唤人们的公益思想并以此作为总结。

“1个道歉”又分为4个子道歉,分别为“向空气道歉”、“向森林道歉”、“向大地道歉”、“向河流道歉”。

总结:《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电影,类似如此编剧的电影还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时比如《西游降魔》也是大致如此的结构。

《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李伟希2013版)

《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李伟希2013版)

《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基于方法论与逻辑论的思维训练【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基于方法论与逻辑论的思维训练,侧重于问题分析的思维与逻辑架构,以及创新思维的问题解决。

不一样的问题思维,不一样的问题解决,尽在我们为您量身打造的的《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课程!【课程收益】1.掌握结构化系统逻辑的问题分析系统思维;2. 掌握各种创新思维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方法;3.熟练使用问题决策与评价的各种工具与模型。

【课程特色】1.案例实战:课程全程使用大量实战型的案例进行剖析与训练;2.工具模型:课程将提供各种具体类型的工具与模型;3.落地支撑:课程提供博客、微博的交流平台实现长期学习。

【课程时间】1天【主讲老师】思维体系RCC认证培训教练李伟希【课程提纲】一、《系统思考与创新思维》课程布局(一)什么是系统思考(二)什么是创新思维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考(一)事实基础获取1. 真相与假象2. 我们已有哪些信息3. 我们还需要那些信息4. 如何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5. 信息的可信度层级(二)MECE结构化分解1. 结构化的MECE法则2. 问题分解的依据3. 问题分解的维度4. 问题分解的方向(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1. 推论逻辑树2. 原因逻辑树3. 判断逻辑树三、创新思维工具与方法(一)创新工具:不一样的看1.抽象问题法(1) WHY-HOW外延法(2)上推平行下切法2.问题细节法3.换词提问法(二)创新工具:不一样的画1.大脑的潜能与开发2.曼陀罗图法3.莲花图法4.思维导图法(1)创意图形的达意绘制(2)关键词的精准提取(3)思维架构的梳理(4)发散思维的有效表达5. 鱼骨图法6. 力场分析图法7. 系统图法四、创新思维方案的评价与决策(一)创新思维方案的概率(二)创新思维方案的评价3要素(三)创新思维方案的决策模型1. 过程—结果法2. 风险—收益法3. PMI思维决策法4. 必须—愿景决策矩阵(1)方案决策的必须要求(2)方案决策的愿景要求。

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问1:
老师这些书一般哪里有卖?我这新华书店没有。

谢谢老师!
答1:
呵呵,在如今这个年代,新华书店早就已不是买书的地了。

购买我推荐的思维书籍,根据我的自身体验,依次建议上“当当”、“亚马逊”、“淘宝”吧。

另外,《思维导图》、《启动大脑》这两本书好像都缺货,找找影印本吧。

—————————
问2:
一个简单直接的思维怎么锻炼?有什么好书介绍?
答2:
1. 有什么好书介绍?
(答:在本微信公众平台回复”书“。

另外,后续我也会不断的推出关于好的思维书籍的推荐的,正在整理中。


2. 一个简单直接的思维怎么锻炼?
(答:最简单的就是“5W2H ”!这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封闭的回答了“5W2H ”中的7个问题,就是很不错的结构化思维了。

关于“5W2H ”,香港人称之为7何法,在著名的版权课程《驻足思考与瞬间表达》中也提到了W5这个思维表达的辅助技术,可见“5W2H ”是多么的管用。

总结:做到“5W2H ”,你的思维就很结构化了。

)。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问:李老师。

我没有听过您的课,但看过您的视频,在视频中提到了思维的建构主义,因为视频时间不长,可以对建构主义详说一下吗?我也是泰康的一名内部培训师。

谢谢了答: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详说谈不上,我的微信文章都是不长的。

尽量的精炼,绝对的原创。

对于成人教育而言,建构主义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思维培训,更是必须大力的提倡建构主义。

分开来说吧。

首先,我不能按照教科书的模式,给你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答案。

因为这样不仅很枯燥,你完全可以去百度“建构主义”获取;同时这样直接提供一个标准答案的方式,本身就不符合建构主义;其次,如果想了解建构主义,推荐你去看一篇小文章,大致就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两种不同的讲解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的方式,百度“美国老师灰姑娘”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建构主义,这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最后,结合一个案例来说吧。

比如据统计,中国人的阅读量是世界最少的,问什么呢?因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了认知主义的被动的接收一个Y / N 的标准答案,所以直接导致不太看书。

甚至孔子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绝大多数是认知主义,而不是建构主义。

而在建构主义中,很多问题不会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需要你在大量的阅读去比较,去求证,去辨析,去建构。

目前在培训界,好像培训必谈建构主义(但是很遗憾的是,有很多的培训嘴里说的是建构主义,而实际用的仍然是认知主义)。

其实,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并不是错,只是建构主义更符合人性,尤其符合成人教育的特性。

所以对于成人的思维引导强烈建议使用建构主义。

总结一下,什么是建构主义,同样还是用现在此时此地的案例来说明。

比如,你现在几乎看完了上述这篇文章,也许对我的观点你表示认同;也许部分认同;也许完全不认同,或者,你认为很好,认为还过得去,认为很烂 ... ... 诸此种种,这都是你思维的建构。

因为,这就是建构主义。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李伟希)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李伟希)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
李伟希
问:
你为什么说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呢?
答:
我在前面接连写了2期的小文章,专门讲逻辑思维。

其中提到了几个概念,比如:要做好逻辑,就要做好分类与顺序;比如: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

是的,今天我仍然是强调这个观点: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

写文章是如此;思考问题也是如此;5S 也是如此;上学的年代,老师排座位同样还是如此。

接下来,讲一个你我每天接触的案例吧。

我们都知道,任何的网站都有一个人很重要,叫“首席架构师”,这个人的逻辑思维要非常强悍,也就是这个人的分类与顺序要极为清晰。

在传统的互联网PC时代,屏幕大,我们能够一次性的打开很多界面,并选择性的浏览。

而当互联网进入手机时代,一次性的打开很多界面,在手机上已经很难实现了,究竟一种怎样的架构才能既满足网站的商业运营的赚钱目的,又让用户觉得打开网站的体验感很好,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微信自始至终,张小龙提倡“简单”,要做到“简单”就是做好界面的“折叠”,要做好界面的“折叠”就是要讲微信的功能做好分类与顺序!实现微信的所有者腾讯能赚钱,同时微信的使用者体验感好。

微信是怎么折叠的?微信是怎么做到简单的?微信是怎么做好分类与顺序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
微信有一个功能叫“群发”,你知道微信的“群发”功能在哪里吗?你知道微信是基于怎样的逻辑思维要将“群发”功能这样折叠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的思维
问:
我看了你前面的文章,可以再详细的举例说明结构化思维吗?
答:
前面我们也提到,所谓的“结构化思维”就是考虑问题或者输出表达的思维角度更全面,更逻辑,更系统。

比如回答问题的时候,更能按照某种逻辑,有效的系统封闭回答对方可能提出的设问。

以下两个案例,来自新浪微博@互联网创业刊,看看人家的结构化的系统思维:
策划人必备的系统思维(1)
1.我是谁——产品的特点;
2.我能做什么——产品的功能;
3.为什么说——策划的目标;
4.向谁说——目标人群;
5.说什么——产品营销的重点;
6.怎么说——表现手段;
7.通过什么说——媒体组合;
8.在什么时间说——媒体排期;
9.效果怎么说——效果监控
策划人必备的系统思维(2)
1.目的:为啥要做?
2.目标:要做成啥样?
3.方法:怎么做好?
4.人员及组织:由谁负责做?
5.时间进程:什么时候做以及产出什么样的结果?
6.地点确定:在哪做?
7.资金投入:要花多少钱?
8.预案:预备措施。

9.风险:如何规避?10.调控:如何确保计划顺利高效完成?
当然,以上两个案例提到的要点个人认为都有点多,都提到了9点,甚至10点之多。

个人认为,尽量控制在7点以内;如果是口头表达,3点就够了。

你觉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