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数据通信网的设计——分组交换网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该设计接入了分组交换网络,并着重介绍了该网络的组成、各部分功能、通信协议等,最后对其所用硬件设备、软件技术PCM复用技术和信道编码循环码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通信协议,信道编码绪论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与信息的传递息息相关,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古代的狼烟示警、飞鸽传书再到现代的电报传真、视频通话,人类所追求的就是信息的传递。

我们把这种信息的传递称之为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通信手段的逐渐增多,人与人的距离在逐渐拉近,人们的生活逐渐被改变。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通信手段。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以及计算机和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数据通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据通信是通过数据通信网来完成的。

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有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链路构成的网络。

其功能就是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数据通信网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分为网状网、星状网、树状网和环状网;从从传输技术来看分为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及ATM网。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对分组交换网进行论述。

1. 设计背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传输网的构成及特点,熟悉数据通信的的基本知识,把《数据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思维方面,让我们明白平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的课程设计。

我们的目标是为一个虚构的大学设计并实现一个全面的校园网络方案,包括网络架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安全措施。

二、网络架构设计我们将采用分层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各个汇聚层设备;汇聚层负责将接入层的数据汇总并传输至核心层;接入层负责连接用户设备,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具体来说,核心层将由两台高性能交换机组成,负责高速数据传输。

它们之间通过冗余线路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

汇聚层将由多台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

每个汇聚层设备将负责一定区域内的数据汇总和路由。

接入层将由多台接入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组成,为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接入。

三、硬件设备选择在核心层,我们将选择具有高性能和高速端口的光纤交换机,如Cisco 4000系列。

在汇聚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多层交换和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如Cisco 3000系列。

在接入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基本交换和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如Cisco 2000系列和Cisco AP 系列。

四、软件系统设计我们将采用思科的的网络操作系统,如Cisco IOS,来进行网络管理和配置。

系统将采用DHCP协议为用户分配IP地址,采用VLAN技术隔离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NAT技术实现公网和私网之间的转换。

此外,我们还将配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五、网络安全设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部署防火墙以过滤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2、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3、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各种网络协议和标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2.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验。

五、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通信与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课程建设规划为了提高《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计划进行以下课程建设规划:1. 完善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gsm课程设计

gsm课程设计

gs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GSM系统的架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GSM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历史。

2.理解GSM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如TDMA、AMR、BSIC等。

3.了解GSM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能够使用GSM网络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

5.具备分析和解决GSM网络故障的能力。

6.掌握GSM网络的优化和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GSM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GSM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1.GSM系统概述–GSM的发展历程–GSM系统的网络架构–GSM的关键技术2.GSM关键技术详解–TDMA(时分多址)–AMR(自适应多速率)–BSIC(基站识别码)3.GSM网络应用–短消息服务4.GSM网络优化与维护–网络优化方法–网络维护策略5.GSM技术发展趋势–4G/5G网络与GSM的关系–GS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GSM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GSM网络优化和维护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GSM网络故障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GSM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GSM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1. 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IP数据通信相关知识和技术,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以及了解IP数据通信的基本流程和实现原理。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本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内容以及实验步骤等。

2. 目标与要求2.1 目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有:1.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掌握IP数据报文的格式,以及相关的协议和技术;3.掌握IP数据通信的流程,以及相关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4.能够实现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理解流量管理,信道分配等机制;5.了解并掌握一些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的实现。

2.2 要求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有:1.熟悉IP协议的相关知识,了解其编程实现和应用场景;2.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能够实现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信源编码等;4.学习和了解一些IP协议的拓展和发展趋势,例如IPv6等。

3. 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包括IP协议的发展历史、IP数据报文的格式、IP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IP地址的分配和转换等。

2.IP数据通信的流程。

包括IP数据通信的流程、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的区别、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和解封装等。

3.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实现。

包括TCP和UDP通信的实现、数据报文的封装和解封装、IP协议的安全机制和对策等。

4.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实现。

通过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例如视频传输、远程监控等。

5.IP协议的拓展和趋势。

了解IPv6等新协议的发展趋势,学习相关技术和应用,掌握未来发展方向。

4. 实验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1.学生自行搭建一台服务器和一台客户端,并在这两台设备上配置并启动TCP/IP协议;2.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实现基于TCP和UDP协议的数据通信;3.实现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功能;4.实现基于UDP协议的视频传输功能;5.实现基于IPv6协议的数据通信功能;6.学生自行动手实践,并通过实践掌握实验的具体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中型企业局域网系统设计使用班级:通信081 指导教师:庄华伟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开发中型企业局域网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主要是:本课程注重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开设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分析出各种需要的功能并进行总结,具体设计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各种需要功能进行分析论证。

2. IP地址的分配,采用私有IP技术。

根据用途和安全级别不同,IP地址还可以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

公共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

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要使这些内部网络与Internet通信,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路由器转换。

3.网络传输媒体的选择,交换机类型选择1. 网络传输媒体的选择具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2.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类型选择,局域网交换机是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交换机属于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设备,它的功能与局域网桥相近,由多端口的网桥发展而来,在这里要选择一款具体类型的交换机,指明型号及相关参数。

路由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由处理器、内存、接口、控制端口等物理硬件和电路组成;软件由路由器的IOS操作系统和运行配置文件组成。

4.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 简体中文版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简体中文版,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操作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时间:2010年9月6日地点: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二、分析和设计 (4)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5)四、拓扑编址方案 (7)五、ACL访问控制列表的设置 (8)六、实验结果 (11)七、实验总结 (13)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单位分为三层设计模型即:接入层、分布层、核心层,各个层都有其不同的原理.本单位全部采用一种网络产品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

2。

实验要求:组建XX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设计一个拓扑结构为树形的网络,pc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起来,配置路由,但是出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安全和整体网络的稳定,需要对各个进行即独立又统一的管理,要求进行子网划分,部门中又有下属多个二级单位,现要求通过路由器连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需实现打印共享。

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需求特点描述;设计原则;解决方案设计,包含:(1)设备选型(2)综合布线设计(3)拓扑图;(4)IP地址规划;(5)子网划分;(6)路由协议的选择;(7) 路由器配置3.附加要求:(1)单臂路由(2)nat转换(3)acl访问控制列表(4)虚拟局域网二、分析和设计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如PC、打印机等),以提供对网络其它部分的访问,接入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设备连接到网络并控制允许网络上哪些设备可以通信的方法;分布层先汇聚接入层交换机的发送的数据流,在将其传输到核心层,最后发送到目的地,分布层使用策略控制网络的通信流;核心层是网际网络的高速主干,核心层汇聚所有分布层的设备发送的流量,因此必须能够快速转发大量的数据.为了提高交换网络的冗余性、可扩展性、易管理性及易维护性等,企业的内部局域网的部署是采用分层设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设计提纲 (1)一、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 (1)二、基于WinSock的即时通信软件功能原理模拟 (1)三、了解最基本的RS232接口的网络编程方法 (1)四、帧封装 (1)五、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 (2)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 (3)(七、解析IP数据包 (4)八、监控IP包流量 (4)九、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 (5)十、发送TCP数据包 (5)十一、OSPF实现 (6)十三、简单FTP服务器实现 (8)十四、基于中间件技术的Web服务系统 (8)十五、网络管理命令软件包设计 (9)。

十六、编写一个类似 QQ的聊天程序 (9)十七、VLAN构建 (9)十八、Frame Relay 构建 (9)十九、基于UDP协议的数据包收发程序 (10)二十、滑动窗口协议仿真 (10)二十一、RIP协议仿真 (10)二十二、软件防火墙设计 (10)二十三、软件VPN设计 (10)%二十四、网络监视器设计 (11)二十五、FTP站点搜索引擎 (11)一、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项目使用Java、C、VC或C#进行设计,每个小组最多3人,并要有明确的分工。

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掌握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至考核时间和标准三、实习起止时间:本周五(9月10日)早上8:00开始,按学号演示设计成果。

9月17日(下周五)下午5:00之前必须提交各小组的课程实验报告(电子版和打印稿)根据题目的难易度、实现技术、完成情况和报告撰写质量给予A,B,C,D,E五级评分。

设计提纲一、利用Socket实现双机通信目的与要求:利用WinSock来实现双机通信,理解TCP状态机图。

要求使用WinSock编程,采用其中的TCP面向连接方式,实现文本数据的交换。

二、基于WinSock的即时通信软件功能原理模拟目的与要求:利用WinSock进行点对点通信,工作机制模仿即时通信软件的基本功能,登陆,上线,传递信息等等。

分为客户部分和服务器部分两块,客户部分类似一般通信软件例如QQ,服务器部分主要提供客户端用户基本数据配置。

三、了解最基本的RS232接口的网络编程方法目的与要求:编写一个简单应用程序完成双机通信,采用停止-等待协议。

四、帧封装目的:构造帧对于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协议执行过程,以及网络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针对普遍应用的Ethernet 帧,通过构造一个具体的帧,引导同学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与网络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

要求: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即需要提供MAC帧结构中的“目的MAC 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具体的值可以自己任意给定;更好的做法,是用Wireshark等抓包工具捕捉数据包(比如,捕捉一个UDP 数据包)按照捕捉到的数据包的内容来提供MAC帧格式中各个字段部分,因为“数据字段”部分就是承载IP、ARP等上层协议数据的。

注意,“校验字段”必须由程序生成),组装一个Ethernet 格式的帧(目前,局域网以以太网应用最广泛,应熟悉Ethernet帧格式)。

实现方式不限,可以用命令行程序,也可以用界面程序;但是,结果即生成的MAC帧必须写到文件中,并且要以二进制的形式来写入文件。

例如,如果用命令行程序来实现。

题目附带的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inputfile),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操作系统、使用语言和编译环境不限。

资料:前导码帧定界符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校验字段前导码和帧定界符:前导码56位(7字节)的1010101…1010比特序列组成,帧定界符为1字节,结构为。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均采用6字节,目标地址为00-00-E4-86-3A-DC,源地址为00-00-80-1A-E6-65。

数据字段为46字节到1500字节,要注意不足46字节需在“数据字段”后面填充。

帧校验字段采用8位CRC校验即可。

例如,下面给出一个直观的结果:五、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目的: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结点数据发送的流程,通过编写程序加深CSMA/CD工作原理的理解。

流程:父进程开辟一块大小为sizeof(pid_t)字节的共享内存来模拟介质总线(共享内存初始全部为'\0'),fork两个子进程,当两个子进程都退出后父进程退出。

两个子进程做相同动作,它们向"介质总线"上发送自己的进程号,完成10次成功的发送后退出。

子进程检查共享内存是否全部为'\0',如果是则认为总线闲,否则总线忙继续载波侦听。

当总线闲时立即启动发送,冲突计数器设置为16,将自己的进程号与共享内存中的数据作"或"运算(模拟发包),然后比较共享内存的内容与写入内容,相同则没有发生冲突,否则发生冲突。

当没有发生冲突时,将共享内存清零,报告:xxxxx send success,xxxxx为进程号,作随机延时,开始下一个发送过程或者结束。

当发生冲突时,将共享内存清零,报告:xxxxx send collision,冲突计数器减1。

如果冲突计数器>0,使用截止二进制后退延迟算法计算等待时间,等待后进入下一次尝试;如果冲突计数器<=0,报告:xxxxx send failure,结束本次发送,进入下一个发送过程或者结束。

提示:为了模拟冲突的过程,在这个程序中不要使用任何进程同步机制。

如果用了同步,反倒失去了“冲突”特性。

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要求:1.在熟悉ARP协议并了解Winpcap编程,或者下载JAVA类:jpcap包(Jpcap下载。

你只需要把lib中的dll文件拷贝到jre的bin目录,同时lib中的jar文件拷贝到jre中的lib/ext目录下就安装完整,当然你可以使用exe安装包进行安装,这样会更加的简单。

),或者用Windows自带的API(如,SendARP函数)实现。

2.对于用Winpacap实现的,构造ARP包,选择并打开网卡,将ARP包发送。

命令格式:arpsend src_ip src_mac dst_ip dst_mac flagflag: 0 表示ARP请求;1 表示ARP应答。

3.程序的正确性检验。

可以安装一个截包软件如Wirshark,来查看能否捕获到程序发出的ARP包,并检查捕获的ARP数据包中各字段的内容是否准确。

例如,用Wireshark捕获到的发送ARP数据包如下:资料:ver.0.5.1Installer for WindowsARPSample source code for implementing ARP.TracerouteSimple implementation of Traceroute.SendTCP, SendUDP, SendICMPSamples of how to send TCP/UDP/ICMP packet.七、解析IP数据包网络数据包通常可以通过WinPcap或LibPcap获取网络数据包。

WinPcap(详细内容参见)是一个开源的、运行于Win32平台的体系结构。

包括内核级别的、低层次的包过滤动态连接库和高级别系统无关函数库。

也可以用Jpcap获取网络数据包。

WinPcap的安装和使用安装WinPcap驱动程序和DLL程序(可以从网站下载)开发人员使用的开发工具包(developer’s pack),库文件、包含文件、简单的示例程序代码和帮助文件。

用WinPcap库来捕捉数据包,都有基本的几个固定步骤,可以参考“WinPcap 中文技术文档”中示例程序;对用WinPcap捕获到的二进制数据流,再用协议格式来一步步读取即可。

设计目标: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要求: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logfile是纪录结果的日志文件名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列出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以键盘输入Ctrl+C退出。

参考二:Socket也可以捕捉IP及基于IP的上层协议的数据包。

所以,对IP 数据包的捕捉也可以用socket来实现;对捕捉到的IP数据包进行解析过程与用WinPcap来实现的方法相同。

八、监控IP包流量要求:编程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此地址在该刻时间内发出的IP包个数,可以用命令行程序,也可以做成界面。

该题目“课题四”的延续,只不过对捕捉到的数据包不是分析各个字段,而是统计IP数据包个数。

统计信息包括源IP 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TCP、UDP、等上层协议都是基于IP协议的)、及数据包个数。

例如,如果用命令行运行:IPStatistic time其中,time 为监控时间,单位为秒。

例如,运行结果可以如下:九、IP地址的合法性验证目的:掌握IP地址的分类,准确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确切地明了IP地址的合法格式。

要求:1.在判断一个IP地址合法性时要自行编写代码,不要使用任何inet函数。

2.程序要求为命令行程序,格式为:ip_test subnet/mask ip_addr其中,程序名称为ip_test,参数为IP地址/子网掩码,如:要测试的IP地址为,子网号为,子网掩码为,则命令行为:ip_test /24 。

(因为是连续的24个1,所以这样表示)。

3.子网号和子网掩码的合法性也要检查。

4.运行结果提示需要提示:IP地址是否合法、子网掩码是否合法和IP地址是否为子网成员。

提示:在判断不合法IP时要考虑全面,比如以下情况均属于不合法123..$..1十、发送TCP数据包目的:编程设计一个发送TCP数据包的程序。

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并发送给目的主机。

实现思路和“六发送以太网 ARP包”类似,可以用WinPcap,也可以用socket来实现。

要求:1.程序要求以命令行形式运行:SendTCP src_IP src_Port dst_ip dst_port其中,SendTCP为程序名称,参数为源IP地址和端口,目的IP地址和端口2.其它的TCP头部参数请自行设定。

数据字段“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CP协议的“数据字段”部分是用来放上层协议(如,HTTP协议)数据)3.发送成功在屏幕上输出“send 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