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天鹅湖》是俄国著名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芭蕾舞剧中最为著名和经典的作品之一。

这部舞剧的音乐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后,已经成为了古典芭蕾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韵律优美,节奏清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其韵律优美、节奏清晰的特点而著称。

在《天鹅湖》的音乐中,这种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乐章结构严谨,各个乐章之间的衔接非常流畅自然。

特别是在旋律的处理上,具有极高的技巧和敏锐的感受力,音乐的节奏非常明显,各个乐器的声音相互协调,呈现出一种极为和谐的整体感。

二、情感细腻,音乐表现力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情感细腻、表现力强而闻名,这一特点在《天鹅湖》的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音乐中通过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各种情感,展示了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特别是在音乐的“黑天鹅”和“白天鹅”主题中,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表达出角色的复杂情感和内心矛盾的冲突,产生了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三、曲调优美,旋律优美动听柴可夫斯基擅长创作旋律,他的音乐具有极高的曲调美和旋律美。

《天鹅湖》的音乐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在剧中曲中以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

旋律经常由主题开始,然后由小提琴、长笛、钢琴等乐器展开,旋律起伏,柔和而充满情感。

尤其在“舞检察官”和“天鹅之歌”等乐章中,旋律优美,让人产生如被宠爱的感觉。

四、管弦编配精彩,音色多样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仅曲调优美,管弦编配也非常精妙。

在《天鹅湖》的音乐中,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让音乐更具有色彩感和表现力。

如在“小天鹅舞曲”中,引入了古老的震荡铃铛的声音,使曲调更加优美动听,整个曲子的音色空间也变得更为丰富,更富有魅力。

五、表现四季,展现多彩世界《天鹅湖》的音乐在表现季节方面,十分出色,可以说是具有显著特色的。

他通过音乐展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象和景象,如在“白天鹅之歌”中表现出温和的春天氛围;在“小天鹅舞曲”中表现出活泼的夏季情调,而在“黑天鹅之波舞曲”中则以充满冷酷和悲哀的冬天气息来表现。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俄国民族特色和情感激荡,其中《六月船歌》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以下将从曲式结构、调性处理、旋律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等方面来探讨《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首先,《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非常简洁明朗,采用了ABA的三段式结构。

A段是主要主题,B段是副主题,A段回到再现。

这种结构使整个曲子旋律线索清晰,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此外,慢速节奏和轻柔的音量控制也为听众创造了安静的氛围,使得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除了曲式结构和调性处理,旋律特点也是《六月船歌》的重要艺术特征。

曲子的主题富有民歌的韵味,简洁朴实,易于传唱。

其中A段主题的旋律线条优美流畅,充满了俄国民族风格。

在B段副主题部分,旋律线条更加流畅而优美,以弱音器效果创造了一种迷人的音色,给人以高雅和浪漫的感觉。

综上所述,《六月船歌》具有简洁明朗的曲式结构,变化丰富的调性处理,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等艺术特征。

这些特点使得这首曲子在当时的俄国音乐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受欢迎和广为传唱的代表之一。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是什么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是什么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是什么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分析在插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这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将自己毕生的感情,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全部融入到了他的艺术创作里。

不断的感情受挫和社会环境的恶化,让他的音乐带有很大的悲怆的味道。

19世纪的俄国,正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专制制度束缚了人们思维和生活的自由。

柴可夫斯基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俄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充分抒发了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满,具有严重的抒情性和悲剧色彩。

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以沙皇俄国专制统治为巨大的背景基调,用生动鲜明的旋律为依托,加上自己对自己感情生活的极度自卑,创作了一部部沁人心脾的旋律看似柔和缺触人心底,平静的湖面下总是波涛汹涌。

柴可夫斯基给别人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自己却饱受矛盾生活的折磨,他心情很多时候都是抑郁的,甚至有时候想到自杀,但是最终因为河水寒冷而放弃,他生活中的悲剧导致了他终于悲惨的结局,也伴随在了他的音乐里。

伟大而又神经质的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而所有的这一些反应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柴可夫斯基将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将生活写进了艺术里,或许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他的音乐带来的却是更多的思索。

柴可夫斯基性格特点说起柴可夫斯基的性格,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对音乐的那份坚决的态度,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很小就开始弹钢琴。

搬家之后虽然选择了主修法律,但是还坚持选修音乐。

从此之后就一直没有放下过音乐,而且在音乐和职务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决然的选择了音乐并辞去了工作。

就连之后心情十分痛苦顶着极大压力的时候也不忘了创作,在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更是没有放弃。

柴可夫斯基的性格与他的作品是分不开的。

柴可夫斯基从小就性格敏感,在他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时,曾因为过度紧张差点导致精神崩溃。

在他创作他的最伟大的音乐剧时,因为他的热衷追随者用自杀威胁他,无奈下跟米柳科娃结了婚。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赏析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赏析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赏析
一、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简介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情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又称《冬日梦》,创作于1866年,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二、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俄罗斯社会政治动荡时期。

作曲家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展现俄罗斯冬日的梦幻景象。

三、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采用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结构,分别为快板、行板、谐谑曲和终曲。

2.旋律特点:作品充满浓厚的俄罗斯风情,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

3.和声处理:作曲家运用丰富的和声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出壮阔的音色效果。

4.节奏变化:柴可夫斯基巧妙地运用节奏变化,为音乐注入活力,使作品充满动感。

四、作品鉴赏及意义
1.音乐风格:这部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风格,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语言。

2.情感表达: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充满激情与矛盾,反映出作曲家内心的挣扎与彷徨。

3.社会意义:作品以冬日为背景,寓意着俄罗斯民族的坚韧与希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五、总结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浪漫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佳作,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

作品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音乐审美特征,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
《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在旋律方面,《天鹅湖》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

序曲中的主
题旋律即表现了优美的华彩与柔韧动人,以及内心的激情与隐秘的忧郁。

在剧情发展中,
不同角色的音乐主题也各具特色,如天鹅女的柔美、王子的豪迈、以及邪恶女巫的黑暗等,这些旋律上的表现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在和声方面,《天鹅湖》具有丰富多彩的和声编配,表现出柔美、明亮、严谨等不同
的音乐特点。

特别是在对话性的编配中,柴可夫斯基运用了大量华丽的和声变化来表现不
同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世界。

柴可夫斯基还巧妙地使用了对位法、层次法等和声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内涵。

在节奏方面,《天鹅湖》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作品既具有了明确的
节奏感,又保留了充分的柔洽之美。

在各种舞曲中,有华丽的速度变换和强烈的节奏冲击,同时又有天鹅女的轻盈和优美,这些节奏上的变化使得整个作品在音乐性上更加优美与丰富。

在情感表达方面,《天鹅湖》是一部充满了深情与浪漫的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通过
旋律、和声等音乐手法,表达了对爱情、对命运的思考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尤其是在大结局处,通过那悲壮的旋律和和声的叠加,使得整个作品在音
乐上构筑了一座浪漫主义的情感丰碑。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1. 引言1.1 柴可夫斯基是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是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天鹅湖》这部芭蕾舞剧的音乐。

柴可夫斯基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融合了浪漫主义和民族音乐元素,充满了深沉的感情和激情。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仅具有华丽的旋律和动人的旋律,而且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他的作品常常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听众们的共鸣。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他生前广受好评,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唱和演奏,成为了世界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审美特征,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天鹅湖》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柴可夫斯基不朽的音乐魅力。

2. 正文2.1 旋律优美动听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一部充满着优美动听旋律的经典作品。

从开篇的华丽序曲开始,旋律就如潺潺流水般流畅而优美,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童话世界。

整部作品中,旋律的变化丰富多彩,从温柔柔软的旋律到激昂澎湃的乐章,每一个旋律都让人忍不住陶醉其中。

柴可夫斯基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手法,如变化的音调、优美的音色组合等,使得旋律层层叠加,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旋律在《天鹅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音乐的基础,更是作品情感的表达。

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发展,柴可夫斯基成功地表达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旋律的优美动听使得人们在聆听这部作品时,不仅仅是享受到音乐的美感,更是深深地被情感所打动,被作曲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触动。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着魅力和感染力,让人们陶醉动容于其中。

这些旋律成为了这部作品的灵魂,也成为了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永恒经典,深深地影响和感动着无数听众。

2.2 丰富的音乐元素作品中的旋律十分丰富多样,每一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旋律和主题,使整个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特点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特点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特点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是古典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与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相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特点。

一、音乐风格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可以被描述为浪漫主义,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如温柔、激情、想象力和情感。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情感,是人类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既有悲伤的羁绊,又有快乐的欢愉,表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二、曲式结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曲式结构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它采用自由变奏的形式,使每一次的演绎都充满了惊喜。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意外性和变化性,让听众们感到意犹未尽,又让他们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三、音乐表现和主题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音乐表现和主题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经常通过音乐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事件,如爱情、悲伤、欢乐和崇高的神秘感。

这种音乐表现和主题不仅能够让听众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还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

四、旋律和和声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旋律和和声也是其特点之一。

其旋律优美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听众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音乐中。

而其和声则是来自于柴可夫斯基的天赋和良好的音乐素养,既能够与旋律相得益彰,又能够为音乐增色添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特点是多样的,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具有自由变奏的曲式结构,表现了各种情感和事件的音乐表现和主题,其旋律和和声也都是独特而且优美的。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情感和想象力,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结合,可以打开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沉浸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好。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在旋律方面,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从第一幕的开场曲开始,就展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旋律柔美、动人,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而在第二幕的“白天鹅”主题中,旋律更是婉转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变化和对比,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旋律的优美动人是《天鹅湖》音乐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在和声方面,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和声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和声变化手法。

比如在“黑天鹅”主题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大量的层叠和声,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在第四幕的“大破坏者”主题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和声进行构思,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张力和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和声的丰富变化也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音乐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在节奏方面,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节奏明快、多变,富有活力。

在第三幕的“西班牙舞”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轻快的节奏,给人以愉悦欢快的感觉。

而在第四幕的“国王与国后的舞蹈”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较为庄严、沉稳的节奏,给人以肃穆庄严的感觉。

由此可见,柴可夫斯基在《天鹅湖》的音乐中对节奏运用得当,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

在结构方面,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结构严谨、富有层次感。

整个舞剧的音乐分为四个幕,每个幕中又包含多个场景和乐章,柴可夫斯基对于每一个乐章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设计,使得整个舞剧音乐在结构上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在第二幕的“白天鹅与王子的大合唱”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对位法的结构,使得音乐更加和谐美妙。

而在第四幕的“波罗的海舞”中,柴可夫斯基采用了较为对称的结构,使得音乐更加庄严肃穆。

柴可夫斯基在《天鹅湖》的音乐结构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给人以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音乐审美特征体现在旋律优美动人、和声丰富多彩、节奏活力多变、结构严谨富有层次感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特征
论文摘要:柴科夫斯基是的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为强烈的民族性、深刻的悲剧性和热烈的抒情性。

这主要与他所处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

这样一位以民族音乐所特有的个性,塑造了鲜明深刻而动人的旋律形象,充满着沁人肺腑的抒情,具有无与伦比感染力的伟大音乐家的精神上却始终摆脱不了痛苦的折磨,他本人时常被心情抑郁,悲观绝望的情绪所困扰,始终处于无所适从的矛盾和仿徨之中,许多人认为正是他性格当中悲观、神经质的因素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并塑造了他的悲枪音乐。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音乐风格
正文: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是却带著一抹悲伤的感情。

在社会背景上,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的的腐朽时代。

当时的社会,人民收到压迫,社会民不聊生,百姓积怨很深。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人民的命运,但是社会就是这样,不能轻易改变。

在政治态度上,他又是一个王朝的拥护者。

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

这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

在个人生活上,柴科夫斯基也是波澜重重。

在情感上,有天生同性恋倾向。

早年曾经暗恋一位女歌手,但最终无果。

在教学期间,他的一位学生安东妮雅疯狂的追他。

两人后来结婚,但好景不长,蜜月后,柴科夫斯基已经濒临崩溃了。

情感上的压力,社会上的压力迫使他有自杀的念头。

这些都可以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

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

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

在音乐史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

引子的主要主题是一个严峻而阴郁的圣咏旋律,概括地揭示出故事的悲剧性。

主部主题表现出两大家族的仇恨和斗争;副部主题则表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展开部主要表现了两大家族间的激烈厮杀..圣咏主题穿插其间,仿佛是劳伦斯神父努力斡旋,力图使他们放下武器,归于和解。

在乐队全奏的高潮中,主部主题再现,显示出仇恨已无
法消除的悲剧。

副部的再现从忧虑、悲哀发展到几乎绝望的呼喊,此时已转化为厄运的象征。

幻想序曲的尾声描绘葬礼的行列,在此背景上出现变形的爱情主题,是对罗密欧和朱丽叶悲痛的回忆,被称为“我们的爱情”,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就是经常弹的那段,主题描写....
还有我说的他的舞剧,我喜欢胡桃夹子,有听说过吧........
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

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

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

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
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

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

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舞剧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

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进行曲》选自舞剧第一幕第一场中孩子们登场时的音乐。

这段音乐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轻快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吹着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活泼敏捷的特色.
《特列帕克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是一首双拍子的俄罗斯舞曲,情绪欢快奔放,力度变化激烈,节奏动力感极强,音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色彩,整个舞曲洋溢着兴奋奔放的情绪..
《芦笛舞曲》也是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的盛大宴会中的音乐,音乐用长笛代替芦笛,以长笛三重奏的形式展开主题,节奏轻快而带有诙谐的色彩,主题愉快活泼,宛若一首清新宜人的田园晨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体现长笛特色的音乐......
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
参考文献:
[1]邵义强.浪漫派乐曲赏析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音乐之友社.柴可夫斯基[M]林胜仪译.台湾:美乐出版社,2000.
[3]C•波纹B•冯•梅•我的音乐生活——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C].陈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库宁.柴可夫斯基传[M].林晓霖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徐宜.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选[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王珞.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7]阿萨菲耶夫.俄罗斯的大自然和俄罗斯的音乐[M].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内部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