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你做到了吗?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你做到了吗?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你做到了吗?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1.1 至少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核对患者:①腕带法;②反问式核对法(患者或家属参与:自己说出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1.2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标识识别患者: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別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1.3 确保手术通知单信息、手术病历信息与患者本人腕带信息完全一致。

1.4 对精神病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婴幼儿等特殊手术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识别等),同时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参与身份确认。

2 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1 术前评估与准备核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八项等生化检査;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准备情况,须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方可实施手术。

2 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在病房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或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施。

3 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范,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査。

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4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

5 手术物品清点核查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

6 操作前后采用双人核查:手术物品灭菌效果监测、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等。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1 遵医嘱给药,双人核对,三查八对。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生确认应答后执行。

2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3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及工作指引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及工作指引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目标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目标三:严格防止病人意外伤发生目标四: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目标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目标六: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七:手术植入物安全目标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目标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目标十: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及工作指引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预防措施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3、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4、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根据《江苏省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专科护理单。

5、按照《手术通知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6、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定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工作指引:1、手术前确认A.核对时间:病人离开病房前、进入手术室送入手术间前、手术开始前。

B.核对根据:病人手腕识别带、影像资料、部位标示、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属代病历述)、手术通知单。

C.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年龄、姓别、住院号、手术名称、诊断、部位、体位。

D.核对内容人员、时机:病人离开病房前,病房护士要认真核对病人资料,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遵守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送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核对;手术开始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同时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并由执行核对的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分别签名。

E.核对方法:以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姓名,不适的问题或部位、肢体,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相符;病重、虚弱、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的与腕带记录相符。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预防措施(一)、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三)、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四)、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设立《广东省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专科护理单。

(五)、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六)、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定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工作指引:(一)手术前确认1.核对时间:(1)病人离开病房前(2)进入手术室等区前(3)送入手术间前(4)手术开始前2.核对根据:病人手腕识别带、影像资料、部位标示、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属代病历述)、手术通知单。

3.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年龄、姓别、住院号、手术名称、诊断、部位、体位4.核对内容:(1).病人离开病房前,病房护士要认真核对病人资料;(2).进入手术室等候区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3).送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核对;(4).手术开始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同时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并由执行核对的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分别签名。

5.核对方法:以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姓名,不适的问题或部位、肢体,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相符;病重、虚弱、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的与腕带记录相符。

病人腕带资料如下: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诊断。

(二)、做好核对记录和病人转运交接记录,严格病区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班交接核查程序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术前准备单》内容及求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9.1 目的根据中国医院协会颁布的2017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制定手术室环境下执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具体措施,指导手术室护理人员临床实践。

9.2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9.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

9.2.2 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9.3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检查9.3.1 术前评估与准备核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八项等生化检查;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准备情况,须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方可实施手术。

9.3.2 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在病房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或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施。

9.3.3 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范,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检查。

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9.3.4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

9.3.6 操作前后采用双人核查:手术物品灭菌效果监测、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等。

9.4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9.4.1 遵医嘱用药,双人核对,三查八对。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生确认应答后执行。

9.4.2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

9.4.3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9.5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9.5.1 落实国家感控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指南》等,为执行相关规范与指南提供必须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9.5.2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和手术隔离技术,监督手术人员卫生、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等操作。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CHAPTER患者安全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保障基本人权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减少医疗纠纷通过预防和控制患者安全事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约医疗资源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国际趋势国内需求实践经验总结政策推动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出十大安全目标以回应社会关切。

十大安全目标是在总结国内外患者安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针对当前患者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和目标。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也是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CHAPTER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查对制度应涵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操作项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关键信息。

应建立标准化的查对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遵循。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关键信息,且不能被随意取下或更改。

床头卡也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重要诊疗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看。

除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应使用至少两种标识来认定患者身份,如腕带、床头卡等。

至少使用两种标识认定患者身份在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中,应制定针对性的患者识别措施,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性。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仰卧位受压点
足 跟 部
骶 尾 部
肘 部
肩 枕 胛 部 部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2、侧卧位受压点
内 外 踝 部
膝关节的 内外侧
髋 部
肋 部
肩 耳 峰 部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3、俯卧位受压点
足 趾
膝 部
生殖器 乳房 肩 面颊和 峰 耳 廓 (男性) (女性)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 5.4在不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 鼓励清醒病人参与体位摆放过程。 • 5.5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和程序。术后发生不可避免 压疮时有记录及相应的措施,并上报护理部。 • 5.6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 术体位的病人恢复平卧位时,应有2人以上协助; 操作上述体位的护士必须接受过体位摆放的训练。 • 5.7建直术前访视评估和术后随访机制。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 1、严防手术患者、手术 部位及术式错误。 • 2、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 内 • 3、严防病人意外伤害发 生 • 4、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 5.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 标准。 • 5.2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 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 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 相应的保护措施。 • 5.3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 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 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病人,应采取抗压软垫 保护受压部位。

手术室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质量目标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的错误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3.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设立手术专科护理单。

4.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5.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6.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由手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5.关闭空腔脏器、切口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之医生,方可关闭切口。

6.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生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三、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1.防坠床: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护送;建立病人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得让任何手术病人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病人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病人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病人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这2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病人身边看护。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保障手术室的安全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手术室的十大安全目标:1. 手术室清洁卫生-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和清洁手术台、设备和环境,以防止感染传播。

2. 患者身份确认- 在手术前确保患者身份正确,采用多种识别方式如检查ID、核对姓名、出生日期等,避免误诊和误操作。

3. 手术安全检查- 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安全检查,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手术程序、所需设备和人员等,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麻醉安全-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麻醉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设备和器械安全- 手术室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械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操作风险。

6. 手术室团队协作- 手术室团队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职业群体,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项操作和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 术中安全记录- 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征、用药情况、手术操作过程等关键信息,以备后续追踪和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8. 应急准备和处理- 手术室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包括熟悉应急设备和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应急处置程序。

9. 放射性物质管理- 手术室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守相关的管理和安全规定,包括合理使用防护措施和正确处置废弃物,以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0.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应建立质量改进的机制和流程,定期进行手术质量评估和追踪,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质量目标列举了手术室的安全关注点,通过实施这些安全目标,可以提供更安全和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
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二、严格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
三、严格防止病人意外伤发生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
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六、提高用药安全
七、手术植入物安全
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
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
十、严格防止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志。

2、按照制度与规,术前有由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3、病区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核查程序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中《术前准备单》容及要求,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书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中《手术安全核对单》容,在麻醉中、手术开始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目标二:严格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
1.建立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严格把握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和核对时机,按照《临床护理管理规》中的《手术室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容,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合皮肤前再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纱布、缝针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完整性,缝合皮肤前再次清点无误后,并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签名确认。

3.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手术者或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唱对,完全摊开敷料,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4.手术台上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敷料。

台上敷料不得裁剪,不能作为术后伤口包扎的敷料使用。

5.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生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目标三:严格防止病人意外伤发生
1.防坠床
建立与健全手术病人安全接送工作指引及安全隐患防措施,接送病人的工作人员知晓并能执行这些指引和防措施。

1.1术前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平车接送,各种接送病人的车、床应设有安全带或护拦,重危病人需有经(主)管医生陪送。

1.2烦燥不安、神志不清或麻醉复期躁动的病人,儿童、应有专人守护,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约束带。

1.3负责接送病人的工作人员能根据不同的病种,有针对性地使用保护工具、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或相关医务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

神志不清、儿童、病情危急的病人应有经管医生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防管道脱落
2.1严格执行《临床护理技术规》中要求的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
2.2接送病人前应有评估患者情况,将各种留置的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移动病人
2.3接送病人应有专人负责,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麻醉医师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巡回护士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平车的安全
2.4有各种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目标四:严防手术患者低温
1.手术室室温宜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宜为50~60%
2.有各种保暖设施使用的指引,正确使用各种保暖用具,避免烫伤。

3.输入液体宜加温到36~37℃方可使用。

如非手术室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方可在手术台上使用。

4.有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术中的保暖意识。

目标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建立及健全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摆放体位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标准。

2.科室应有手术体位摆置的理论与操作的相关培训。

3.科室应提供各类防体位损伤的保护用具。

4.建立手术室的健康教育与评估,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并评估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选用合适的体位及其保护用具,通过术后随访评价题为摆放的安全及舒适,达到持续质量的改进。

5.正确使用压疮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和程序。

对术后发生不可避免的压疮时,应有记录及相应的措施,并逐级上报。

7.摆置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时,应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能够完成。

目标六: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与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2.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的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册、专柜、专锁、专处方。

3.常用药、急救药品、消毒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标晰。

4.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

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示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

5.手术台下用药必须黏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并有准备/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的签名。

6.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大声复述一遍,双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

安瓿保留至手术后方可丢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