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你做到了吗?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你做到了吗?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你做到了吗?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1.1 至少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核对患者:①腕带法;②反问式核对法(患者或家属参与:自己说出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1.2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标识识别患者: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別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1.3 确保手术通知单信息、手术病历信息与患者本人腕带信息完全一致。

1.4 对精神病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婴幼儿等特殊手术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识别等),同时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参与身份确认。

2 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1 术前评估与准备核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八项等生化检査;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准备情况,须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方可实施手术。

2 手术部位标记:术前在病房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或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施。

3 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范,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査。

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4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

5 手术物品清点核查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

6 操作前后采用双人核查:手术物品灭菌效果监测、高值耗材和药品使用等。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1 遵医嘱给药,双人核对,三查八对。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生确认应答后执行。

2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3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手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和手术隔离技术,监督手术人员手卫生、穿手 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等操作。
2024/8/27
.
10
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3.落实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制度,遵医 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手术医生 规范刷手、穿衣、戴手套遵照国家卫 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切皮前0.5-1h给与抗菌药物,术中追加抗菌药物 应遵医嘱执行,减少手术相关性感染 风险。
2024/8/27
.
20
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3.建立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体系:
03
针对手术室存在的薄弱环节,采
用系统脆弱性分析工具,制定风
险防范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4.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
04
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手术室
患者安全文化。
05 5.加强对医务人员暴力伤害的防范。
2024/8/27
进行。标记规范应根据手术部
位识别制度与操作流程要求实
施。
.
5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C
D
3.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生或 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 定,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 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 医生、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 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查。离室 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PART1 1.遵医嘱给药,双人核对,三人八
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医 生确认应应答后执行。
PART2 2.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
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 存、识别与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
2024/8/27
.
8
三、确保用药安全
PART1 3.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

2024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提供药学咨询和用药指导,确保 患者正确用药。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估用药安 全性。
03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工作有 效落实。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执行。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 感染事件,并按规定进行报告。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要求
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并遵循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用品 、环境等达到消毒标准。
加强隔离措施落实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在医 院内传播。
加强输血过程中的监护和记录,确保 输血安全。
遵循输血前的检验、配血、输血等操 作流程。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患者用药史,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
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 处理不良反应。
加强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加强临床药师参与和指导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 定和调整。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急救车、呼吸 机、除颤仪等。
对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转运过程中病情观察和记录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 变化,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对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 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
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信息准确 无误,避免信息丢失或混淆。
提升转运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和锻炼计划,确 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大化。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预防措施(一)、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三)、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四)、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设立《广东省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专科护理单。

(五)、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六)、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定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工作指引:(一)手术前确认1.核对时间:(1)病人离开病房前(2)进入手术室等区前(3)送入手术间前(4)手术开始前2.核对根据:病人手腕识别带、影像资料、部位标示、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属代病历述)、手术通知单。

3.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年龄、姓别、住院号、手术名称、诊断、部位、体位4.核对内容:(1).病人离开病房前,病房护士要认真核对病人资料;(2).进入手术室等候区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3).送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核对;(4).手术开始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同时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并由执行核对的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分别签名。

5.核对方法:以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姓名,不适的问题或部位、肢体,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相符;病重、虚弱、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的与腕带记录相符。

病人腕带资料如下: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诊断。

(二)、做好核对记录和病人转运交接记录,严格病区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班交接核查程序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术前准备单》内容及求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4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CHAPTER患者安全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保障基本人权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减少医疗纠纷通过预防和控制患者安全事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约医疗资源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第二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国际趋势国内需求实践经验总结政策推动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出十大安全目标以回应社会关切。

十大安全目标是在总结国内外患者安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针对当前患者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和目标。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也是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CHAPTER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查对制度应涵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操作项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关键信息。

应建立标准化的查对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遵循。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关键信息,且不能被随意取下或更改。

床头卡也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重要诊疗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看。

除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应使用至少两种标识来认定患者身份,如腕带、床头卡等。

至少使用两种标识认定患者身份在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中,应制定针对性的患者识别措施,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性。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实施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实施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实施手术室是医院最核心的部门之一,也是最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场所。

在这里,医生和护士需要面对手术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实施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手术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一、避免手术发生误诊误治。

在手术之前,需要实施准确的病史问询和专业的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手术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手术的限制条件。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详尽的手术计划和术前讨论,并确保所有相关医疗人员的知情和协调动作。

二、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手术室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必须遵守规定的手卫生规范,注意洗手、消毒、戴手套、口罩等基本的感染防护工作。

而手术患者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皮肤准备和抗生素预防,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避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手术患者需要进行血液常规和血凝功能检查,以保证术中出血风险的控制。

此外,医生还需要操作熟练的止血技巧和掌握科学的止血要点,以避免出现大出血、死亡等意外情况。

四、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氧供问题。

手术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医生需要掌握氧供技巧和适当的给氧方法,以避免术中的缺氧、低氧血症等问题。

五、避免手术室设备使用不当。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生还需要确定适当的设备和工具,避免出现胶带、手套等杂质被误入伤口的情况。

六、避免药物误用和药物过敏。

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准确的药史和身体检查,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药物过量、药物过敏等问题。

此外,医生需要熟悉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确保适当的药物剂量和药物管理记录。

七、避免术后低体温和恶心呕吐。

手术患者需要进行术前饮食和术后体温监测,以保证正常的体温调节和恢复。

同时,医生还需要估计术后恶心呕吐风险,并适当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

八、避免意外事故和手术操作错误。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ppt课件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仰卧位受压点
足 跟 部
骶 尾 部
肘 部
肩 枕 胛 部 部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2、侧卧位受压点
内 外 踝 部
膝关节的 内外侧
髋 部
肋 部
肩 耳 峰 部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3、俯卧位受压点
足 趾
膝 部
生殖器 乳房 肩 面颊和 峰 耳 廓 (男性) (女性)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 5.4在不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 鼓励清醒病人参与体位摆放过程。 • 5.5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和程序。术后发生不可避免 压疮时有记录及相应的措施,并上报护理部。 • 5.6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 术体位的病人恢复平卧位时,应有2人以上协助; 操作上述体位的护士必须接受过体位摆放的训练。 • 5.7建直术前访视评估和术后随访机制。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 1、严防手术患者、手术 部位及术式错误。 • 2、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 内 • 3、严防病人意外伤害发 生 • 4、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 5、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 5.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 标准。 • 5.2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 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 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 相应的保护措施。 • 5.3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 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 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病人,应采取抗压软垫 保护受压部位。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保障手术室的安全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手术室的十大安全目标:1. 手术室清洁卫生-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和清洁手术台、设备和环境,以防止感染传播。

2. 患者身份确认- 在手术前确保患者身份正确,采用多种识别方式如检查ID、核对姓名、出生日期等,避免误诊和误操作。

3. 手术安全检查- 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安全检查,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手术程序、所需设备和人员等,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麻醉安全-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麻醉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设备和器械安全- 手术室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械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操作风险。

6. 手术室团队协作- 手术室团队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职业群体,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项操作和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 术中安全记录- 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征、用药情况、手术操作过程等关键信息,以备后续追踪和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8. 应急准备和处理- 手术室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包括熟悉应急设备和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应急处置程序。

9. 放射性物质管理- 手术室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守相关的管理和安全规定,包括合理使用防护措施和正确处置废弃物,以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0.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应建立质量改进的机制和流程,定期进行手术质量评估和追踪,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质量目标列举了手术室的安全关注点,通过实施这些安全目标,可以提供更安全和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二、严格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内三、严格防止病人意外伤发生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六、提高用药安全七、手术植入物安全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十、严格防止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志。

2、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有由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3、病区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核查程序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术前准备单》内容及要求,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书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中、手术开始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目标二:严格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内1.建立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严格把握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和核对时机,按照《临床护理管理规范》中的《手术室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合皮肤前再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纱布、缝针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完整性,缝合皮肤前再次清点无误后,并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签名确认。

3.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手术者或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唱对,完全摊开敷料,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4.手术台上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敷料。

台上敷料不得裁剪,不能作为术后伤口包扎的敷料使用。

5.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生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目标三:严格防止病人意外伤发生1.防坠床建立与健全手术病人安全接送工作指引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接送病人的工作人员知晓并能执行这些指引和防范措施。

1.1术前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平车接送,各种接送病人的车、床应设有安全带或护拦,重危病人需有经(主)管医生陪送。

1.2烦燥不安、神志不清或麻醉复苏期躁动的病人,儿童、应有专人守护,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约束带。

1.3负责接送病人的工作人员能根据不同的病种,有针对性地使用保护工具、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或相关医务人员送达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

神志不清、儿童、病情危急的病人应有经管医生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

2.防管道脱落2.1严格执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要求的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2.2接送病人前应有评估患者情况,将各种留置的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移动病人2.3接送病人应有专人负责,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麻醉医师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巡回护士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平车的安全2.4有各种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目标四:严防手术患者低温1.手术室室温宜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宜为50~60%2.有各种保暖设施使用的指引,正确使用各种保暖用具,避免烫伤。

3.输入液体宜加温到36~37℃方可使用。

如非手术室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方可在手术台上使用。

4.有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术中的保暖意识。

目标五:手术体位安全舒适1.建立及健全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摆放体位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标准。

2.科室应有手术体位摆置的理论与操作的相关培训。

3.科室应提供各类防范体位损伤的保护用具。

4.建立手术室的健康教育与评估,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并评估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选用合适的体位及其保护用具,通过术后随访评价题为摆放的安全及舒适,达到持续质量的改进。

5.正确使用压疮评估表,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和程序。

对术后发生不可避免的压疮时,应有记录及相应的措施,并逐级上报。

7.摆置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时,应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能够完成。

目标六:提高用药安全1.建立与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2.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册、专柜、专锁、专处方。

3.常用药、急救药品、消毒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标晰。

4.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

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示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

5.手术台下用药必须黏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并有准备/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的签名。

6.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大声复述一遍,双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

安瓿保留至手术后方可丢弃。

目标七:手术植入物安全1.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

所有植入物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税务登记证。

2.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

3.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

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其它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设备科或药械科。

4.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小时前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外来器械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5.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规。

使用后应有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写改进措施,以便日后改善。

目标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1.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标本留置液应由医院药剂科统一配置和管理。

2.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3.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

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理。

4.标本袋外粘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病人姓名、科室、住院号、标本名称及留置日期。

5.冰冻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检查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室、住院号、标本的名称、数量,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

6.建立标本送检交接登记本,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应有双人核对并签名,专人定时送检。

7.对标本的送检人员应有相应的岗前培训。

目标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1.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使用和维修登记本,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2.使用电外科仪器时,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指引。

3.严格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护理记录单》中记录电外科设备使用情况。

4.对护士进行电外科原理、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相关理论及操作的培训。

5.避免有挥发性、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例如:肠道手术、气管内、头颈面部手术开放氧气时。

6.对体内存放有心脏起搏器、内置式的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骨骼助长器、金属植入物、植入式耳蜗、脑部深层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病人,建议使用双极电凝器。

7.有负极板使用指南,使用负极板时应评估患者本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选择不同负极板。

目标十: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科室应有对感染发生处理的应急预案、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对感染预防的知晓率100%。

1.隔离管理要求:1.1手术病人皮肤准备时,其毛发不宜在术前日去除,应在手术当天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剪发。

根据手术病人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1.2手术后的废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器械消毒、灭菌的使用及监测: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

2.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2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应进行消毒。

2.3有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2.4快速蒸汽灭菌器消毒的器械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灭菌,4小时内使用,不能储存。

2.5有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流程。

3.抗生素的使用时机3.1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

3.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給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

3.3使用后应做好相关的病历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