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青薯九号:

特征特性:属晚熟品种,从出苗到成熟120天以上。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100厘米左右,茎紫色,横断面三棱形,分枝多,着生部位较高,生长势强。叶较大、深绿色,茸毛较多,叶缘平展。聚伞花序,花冠浅红色,天然结实弱。结薯较集中,块茎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薯块横切面外缘有红色环状花纹。芽眼较浅,较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3-6个,商品薯率90%以上。

品质分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结果:鲜薯淀粉含量19.76%,干物质25.72%,Vc含量23.03mg/100g,还原糖0.253%。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34.0公斤,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40.1%,6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同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58.3公斤,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43.8%,6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二)种薯切块

把种薯分切成小块播种,可以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地方均采用这种方法。但如果采用不当极易造成病害蔓延,缺苗严重,以至导致减产。故在使用时需注意:第一,切块播种时首先应选用绝对健康无病的种薯;第二,种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以保证切块不致过小。一般种薯不宜小于20~25g;第三,栽培地段应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并应具备良好的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以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切块不宣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和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而且切块过小不抗旱,易于缺苗,故一般切块重量不宜低于20~25g,每个切块带有l~2个芽眼,便于控制密度。切块时应切成立块,多带薯肉,不应切薄片、切小块,或挖芽眼留薯肉(图9—2)。一般50-lOOg重的种薯可以从顶部到尾部纵切成2~4块。如种薯过大,切块时可从种薯的尾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一分为二,以免将来出苗密集。如欲利用顶端优势时,可将种薯从中部横切一刀,将上半部留作种用,所余尾郝可作食用或饲用。

切块时间以播前数天为好,可以根据劳动力和用种量的多少来安排,应以不使切块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腐烂或干缩为原则。切后应尽快播种,以免造成损失。

有怀疑是罹病的种薯、经催芽处理后仍未发芽的种薯、幼芽纤弱的种薯、选种时由于疏忽而漏选的老龄薯、畸形薯等,均应挑出不切。切块时如遇病薯污染了切刀,则必须对切刀进行消毒,可在500倍的升汞液中浸泡5s。切块后3~5d内,切块应保持在17~18℃的温度和80%~85%湿度条

件下使切块木栓化,避免播后烂块缺

苗。

除了切块播种外,如种薯是本地

生产的,有条件时应选择整薯播种,

即上一季节生产的马铃薯商品性较

好的大、中薯用于出售、加工、食用,

雨20~30g的小薯则用作第二季播种

材料。整薯播种有以下凡个优点:①

增加产量,一般增产20%-30%;③避

免了切块传染病害的环节,降低田间

发病率;③节省了切块的人力和工具;

④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向机械化方向

发展。

(三)确定播种期

西南山区地势复杂,气侯悬殊,不同海拔高度的最适播期有所不同,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分别在海拔1600m的高山、1115m的中山和460m的低山设点所作的播种期试验证明:低山区以12月下旬播种的产量最高,迟至1月中旬以后播种,产量显著下降;中山区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为宜,播期越晚,产量明显的递减;高山区冷冻来得早,更应提前播种,以11月初播种的产量最高,11月中旬以后,播种越迟产量越低,从多年的播期试验结果中总结出。无论高山、低山、阴坡、阳坡均可用15cm深的土温在7—8℃时,作为当地马铃薯播种适期的指标。

过去高寒山区农民担心年前播种会冻坏种薯,拖到过年开春后播种,结果又要种马铃薯又要备耕种玉米,高山本就人少地多,劳动力非常紧张,加之高山和春雨雪不断,不能下田干活,往往难以抓住季节和不能保证播种质量,近年来鄂西山区已普遍推广改春播为冬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湘西、川东等地区冬播马铃薯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云、贵二省则因常有春早,冬播面积较小,冷凉山区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在低山温暖地区一般在4月份播种。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茄科作物一般均忌连作,马铃薯尤为突出,在西南山区更应特别注意,因为栽培过马铃薯的田地中,收获时难免有少数块茎残留在土壤中,即使是高海拔地区,冬季土壤冻层一般也不超过15cm,残留的块茎不易冻坏,第二年又可萌发成为新的槌株,而很多病害如晚疫病、青枯病、黑胫病、环腐病等,又都能借助病薯传播,有些病害如粉痂瘸、癌肿病、青枯病等还可通过土壤传播。同时马铃薯对土壤肥力的反应也比一般作物敏感,因此要获得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实应进行轮作。早地栽培可与玉米、大豆,甘薯、小麦、油菜等作物轮作换茬,水田栽培可引水早轮作。

马铃薯的根系主要分布于耕作层中,加之又是地下结薯,对水肥需要量又大,这就非常需要一个疏松深厚的土壤环境,因此在耕作上必须采用深耕细整土以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以利于土壤的风化和肥料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抗涝能力,以保证马铃薯植株良好的生育提高产。

垄作是马铃薯栽培的最主要种植方式。茬地翻耕耙碎后开沟起垄。一般垄高20-30cm,垄宽60cm左右,沟宽20~30cm,具体依密度而定。垄作有利于提高土温,特别是春马铃薯播种季节气温低,垄作比平作日平均温度可提高2~3℃,从而促进马铃薯出苗。此外,南方马铃薯种植区无论春播还是秋播,生长季节雨水偏多,垄作有利于排除积水,增加根际的通气性,增强根系的活力,防止种薯烂薯、中后期早衰及病害的发生。

选择疏松肥沃、不与茄科作物连作、排灌方便的微酸性(pH值4.5-6.5)沙质壤土种植。结合整地施基肥。深耕、翻晒、耙碎、起畦。畦面宽90-100cm,畦沟宽25cm、深10-15cm,畦面呈龟背形。

(五)播种方法

播种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保证全苗,达到苗齐苗壮,据调查西南山区马铃薯缺苗断垄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缺苗率在3—5%,严重者达40%以上,造成缺苗的原因,除种薯有问题如病、烂、纤芽,贮藏不良窒息死亡外,主要是播种不当造成,由于山区冬春雨雪多、气温低、湿度大、土壤含水量大而蒸发量小,故田间易于积水,尤以平坦田为甚,如播种不当,如平播后起垄、播种过深、致使种薯长期处于低温积水状况下窒息腐败丧失发芽力。故在播种方法上应注意田地要挖好栏山沟,要达到深沟窄箱(垄),垄上开穴浅播(即播上垄),使种薯处于垄底以上的位置,利于排水、透气、提高土温,避

免先播后起垄的作法,但因垄上浅播种薯易于受冻,故应加厚覆土(略超过当地土壤冰冻层)以防冻,开春后再扒掉过多的覆土以利出苗。

种植前3天将整好待种的田块放跑马水然后排干,使田块保持湿润状态。按每畦双行种植,种植前在畦面上挖出内行距30~35cm、深5~6cm的2条浅沟,按株距25-30cm 播种。一般每667m2种植3600~4000株。播种时,选择芽长相近的播在同一畦,便于齐苗管理。放薯块时,芽眼朝畦中心,切块伤口尽可能垂直水平面。播种后均匀覆盖5-6cm 厚土或土杂肥。

(六)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高产的中心环节,合理密植就是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注意到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株数,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的同时,又要注意到使单株发育良好,偏废那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获得高产。西南山区结薯盛期是低山区在5—6月份,中山区在6-7月上旬,高山区在7月中下旬,这段时期都是处于高温季节,对块茎的形成膨大有一定影响,如适当密植,能提前封行,使绿色体覆盖地面,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表温度,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膨大。但密度过大,茎叶严重阴闭,则影响通风透光,脚叶黄化,徒长倒伏,病虫害加重,块茎商品率明显减少。

要作到合理密植、就要因品种、因地制宜,据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的试验结果,植株比较高大繁茂的“米拉”品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下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摄明显的递增,从3500株到5000株,虽有相应增产效果,但不显著。株丛较矮小的品种如“双丰收”,每亩应在5000株上下,可采用50cm的行距,20-25cm的株距。此外,阳坡地可适当密点,阴坡可适当稀点。

(七)田间管理

1、苗前除草播种后,幼苗出土前长出来的杂草,可用甲草胺或乙草胺对水喷雾。

2、适时定苗每个种薯块可出苗1株或多株,齐苗后及时剪除多余弱小苗,每棵选最健壮的1~2株保留,以利高产和结大薯。

3、中耕培土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培土2次,可结合除草、施肥进行。第1次应在苗高15cm左右进行重培土,要求培土6~8cm厚,第2次在封行前或开花前进行,要求培土2~3cm厚。马铃薯结薯不深,通常在离表土8~12cm深处,培土既可增加结薯层,提高产量,又可减少青皮率,提高商品率。

4、覆盖稻草免耕技术播种马铃薯覆土后用稻草覆盖畦面,并在苗高15cm左右培土1次,可减少杂草,增强土壤保温保湿性,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生长和薯块膨大,减少薯块青皮率,提高商品率。而且,由于我国南方秋冬季节易干旱,冬种整地、培土生产成本较高。采用冬种覆盖稻草免耕栽培技术,可减少中耕除草和挖掘采收环节,比传统栽培省工节支。

出茁后的田问管理应根据植株生育状况,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调节植株内部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使植株的生长发育得到平衡,促使植株向丰产长相发展。

在一般条件下,马铃薯品种的生育规律大体上从播种到出苗约经30天,幼苗阶段约经15天左右,幼苗生长很快几乎每两天即可长出一片叶子,发棵期到盛花期结束,约经25天左右,这一时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地下部块茎随着茎叶的增长,从初建时期而逐步膨大,但其增长速度不如茎叶为快。结薯期早熟种约为30天,中熟种约为60天,这一时期自花期后茎叶生长基本停顿,而地下部块茎则迅速膨大。

根据上述植株的生育规律,在田管理方面应考虑以下几点:

1.在幼苗阶段以促为主,促地下,带地上,重点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展,以达到根深叶茂。其主要措施应以早铲(锄)早蹚,深松垄沟,浮蹚浅上土等为主。

当全苗之后立即铲头遍,可在苗的近周深铲,注意尽量不使伤根或少伤根,因马铃薯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即使铲断少量根系仍然能再生多量的新根。铲后即蹚,蹚时应深,但上土应少,使垄沟中土壤疏松,以提高土温,如有深松条件,可以在铲后进行先深松后浅蹬,多坐土少上土,促使根系充分发展,这一阶段应铲、蹚各一次,如土壤肥力不足,可结合铲蹚追施速效性化肥。从而达到地上部生长茁壮、苗矮茎粗,具有6—8张肥厚平展的叶片,叶色浓绿、叶背微紫成长为壮苗。同时这一阶段应注意防止地下害虫的为害。

2.发棵阶段的处理也应当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在获得壮苗的基础上,继续抓紧铲蹬和深松作业,在铲蹚同时,逐渐加厚培土,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使土喧地热,促进好气性细菌加速繁殖和肥料加速分解,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腐殖质,如遇干旱则适当灌水,缺肥时及卑补施肥料。这一阶段可铲蹚各2—3次,使幼苗通过这一阶段的管理稳继的成长为丰产型植株一茎秆粗壮,直立不倒,叶片肥厚润泽,叶色浓绿,不落蕾,开花繁茂,长势茁壮。

3.结薯阶段的管理,主要是促地下控地上,以促控结合为主,以保为辅,地下促其结薯,地上控其徒长,维持叶面积指数的稳定期.延长结薯盛期。主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南早期(封垄前)深松垄沟,打药防虫防病保叶,尽可能的延长植株的生长,为了防止徒长,可往蕾期一花期喷洒矮壮素,用浓度0.01-0.1%的溶液。封行后尽量避免或减少,减轻田间作业以免碰坏叶片,碰倒植株,收前一周将已黄化的植株用木磙压倒,促进植株体内的营养物质迅速倒流入块茎中去,以增加产量。

(八)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施基肥,一般基肥应当占总施肥量的2/3左右。中等肥力条件下,667m2目标产量1500kg的基肥量约为:腐熟有机肥500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8kg,起畦时与优质复合肥(N、P、K总含量35%以上)25kg混合沟施。

及时追肥追肥2~3次。第1次在出苗70%时,每667m2用复合肥10kg,加尿素5kg 和钾肥(硫酸钾)3kg对水150kg淋施。第2,3次可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用复合肥15kg,加尿素3~5kg和钾肥(硫酸钾)3~5kg,从前到后氮肥递减,钾肥渐增。

科学用水前期防干旱,后期防渍水。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均匀湿润,播种前对过于干旱的土壤,先沟灌跑马水,待土壤湿度回落到80%后再播种。播种后土壤过于干燥时,采用沟灌半沟水,保留数小时,等畦高8-10cm土层处湿润后即可排干,切忌灌水过多。结薯期,需水量大,如土壤过干应及时用上述方法灌水。适宜土壤持水量为50%~60%。如在生长中后期遇较多雨水,要及时排除积水。生长后期,若土壤干湿交替,不但影响产量,而且会形成畸形薯,影响品质,降低商品率。

(九)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及软腐病等,需及早防治。晚疫病多在雨量偏多,湿度较大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从封行开始就应注意防治,每667m2用75%百菌清、25%甲霜灵、72%克露等600倍液防治,或用70%代森锰锌、80%喷克100g加水40kg喷施,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发病初期用25%或35%甲霜灵、72%克露中任意1种100-150g加水50kg喷施,或用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隔10-14天喷1次,喷2~3次;一旦发现病株,用多菌灵6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喷施,防治病毒病和软腐病。青枯病可在第1次追肥时每667m2加入72%农用链霉素20g或25%噻菌酮(叶青双)200g进行预防,发现病株及早人工拔除带出田间销毁,对田块撒施一层石灰后,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灌根处理。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瓢虫、蛴螬、蝼蛄、金龟子幼虫、块茎蛾等,关键是苗期和中后期的蚜虫防治。每667m2用3%辛硫磷1.5~2.0kg与基肥混合沟施,

或追肥时加入0.7-1.0kg晶体敌百虫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每667m2用50%抗蚜威15g 或25%吡虫啉30g对水30~50kg喷施,或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或20%速灭丁15-20mL,对水50kg喷施,防治蚜虫。

(十)适时收获

一般当植株达到生理成熟期即可及时收获,生理成熟期的标志是:大部茎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易与植株脱离而停止膨大,早熟和中熟品种在正常年份可以达到生理成熟,只有晚熟品种直到霜期茎叶仍然保持绿色,故可在茎叶被霜打死后收获。但是马铃薯并不像禾谷类作物那样,必须等到生理成熟期才能收获,可以根据栽培目的、经济收益或对块茎的需要等情况,而在商品成熟时期收获。商品薯的大小因地方不同而异,一般约在70g上下,达到商品成熟期时间,依品种不同熟期类型而异,早熟品种形成商品薯所需的天数,从出苗算起为50-60天;早中熟品种为60-80天,中晚熟品种为100-120天;晚熟品种为120-140天。作为城市郊区或工矿林区的蔬菜栽培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的情况分期收获,而作为冬藏的块茎则可适当晚收。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逐渐枯黄时,地上部的有机物加速向块茎运转,从而块茎的干物质迅速增加,淀粉比例提高而糖分比例相对降低。这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大,淀粉、蛋白质及灰分的含量达最高限度,水分含量下降,是食用块茎最适宜收获时期。收获过早,块茎不成熟,干物质积累不够,产量不高;收获过迟,易受高温(春薯)或霜冻(秋薯)害,降低种性,不耐储藏,品质变劣。收获适期应依以下几点而定。

1.依栽培目的而定供食用的块垄,应根据市场行情和预期产量,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原则。种用的应提早5~7d收获,以免高温影响芽眼的老化及晚疫病的蔓延。

2.依气候条件而定春薯生育期正值高温季节,易使种性退化,品质劣变,应在平均温度25℃以上的日期来临前收获。秋薯应在当地霜冻来临前收获。

3.依生育期长短及后作品种而定早、中熟品种,一般春季栽培,块茎的成熟与植株枯黄较一致,而晚熟品种或秋植品种,往往植株在低温下不枯黄,而块茎却已与匍匐茎分离。因此,应根据常年生育期的长短及后作来定收获时间。

(十一)收获方法

马铃薯收获应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收获期间若逢雨后初晴,应在收前l~2d先刈割茎叶,作为饲料或堆肥,消除田问残留的茎叶,以免病菌传播。凡喷撤过药剂的茎叶,不宜作饲料。

收获期间若逢高温烈日,则宜在早上或傍晚挖掘。机械收获的效率高,但一般比手工收获的损伤重,要注意改进收获机械,减少损伤。

块茎要避免在烈日下曝晒,以免引起芽眼老化和形成龙葵碱而降低种用和食用品质。挖掘后,应立即搬运至阴凉通风处,晾干表皮水汽,使皮层硬化。晾干后,应将破伤薯、病薯、屑薯剔除,区分种用和食用薯,并按大小分级。

收获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产量和贮藏质量的主要因素,收获时应注意好以下几点。

(一)收获前应准备好收获工具、运输工具及存放场所等。

(二)收获时要选晴天;力争挖掘、拾捡干净,并减少挟带泥土杂物。

(三)在挖掘、拾捡、搬运、堆放等项作业过程,力求减少块茎的机械损伤。

(四)收起的块茎应予短暂的风干晾晒使表皮干燥,切忌块茎淋雨。

(五)掌握收获时机、作到适时收获。块茎从形成一定的大小可以作为食物或商品出售,到植株黄萎达到生理成熟为止的这一段时期,随时可以收获,其收获期只视人们的需要而定,高寒山区一季作的收获期,一般在8月上中旬,然也视情况而异。

1.需经长期冬藏作为食用、饲用、加工用的块茎,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和能安全贮

藏为目标,应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即茎叶大部黄变、下叶脱落时收获为宜,收期愈早产景愈低。

2.城市郊区、工矿林区,作为蔬菜时,则可视需要随时收获。

3.作为种薯,则应在落花后茎叶枯黄前,及早选收健康无病的植株,并选留具有种薯标准的块茎。

4.作向市场上出售的商品薯,则首先应当考虑经济收益问题,以追求最高的经济收入为主,而不一定要获得最高的单产,因为一般的规律是块茎愈早收早上市价格愈高。上市愈晚则价格逐渐降低,但收获愈早产量愈低,虽然价格较高,但不易达到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晚期收获虽然单产较高,但却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力,故价格不高,亦难以获得最高的收益,只有当市场价格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达到最高点时,才是收获适期。为此,就必须一方面密切注意掌握市场动态,加强价格预测l~方面注意田问动态,加强产量预测,使二者有机结合,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掌握收获期。如晚疫病严重时,则应提前收获以减少损失,如天气多雨,田闯过湿或渍水,块茎有腐烂的可能时,亦应及早收获并晾干块茎以减少损失。

三、参考文献

[1]冯颖竹.优质马铃薯马铃薯冬种高产栽培技术.栽培与植保.2008.12

[2]张国平.作物栽培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09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主编.中国马铃薯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2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我的世界马铃薯种子 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下面是精心为你的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1、秋播良种 良种应选用早熟、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质佳、适宜二季区种植的品种,可选用津引薯8号、种薯3号、荷兰15等。 2、选好种薯 种薯宜选当年新收获的春薯,并剔除病薯、烂薯和破伤薯。以40—50克的整薯做种最好。因整薯栽种出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并可有效的防止烂种缺苗。 3、浸种催芽 从春季收获至秋季播种,由于时间短,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一定要浸种催芽。催芽需用赤霉素5ppm+500倍多菌灵浸种5分钟,捞出后晾干表层水,即可进行催芽。催芽时可用湿

散沙土(沙土湿度60%),在通风阴凉处催芽,一般三层薯四层沙,每层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层沙以3—4厘米厚为宜。在催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沙土湿润。浸种催芽时需严格配制赤霉素浓度,赤霉素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种。 4、适时播种,提高密度 秋马铃薯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生长时间短,所以要适当提前播种,尽量延长其生长时间。秋马铃薯适播期为8月中旬,以保证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长期。播种宜于早晨和下午进行,阴天可全天播种。若遇高温烈日,播穴应深些,并随播随覆土。8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时易引起烂薯,影响出苗及植株生长。所以,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确保顺利出苗。 5、加强田间管理 5.1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高,适宜茎叶生长,后期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整个生育期一般不会出现徒长现象。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亩施优质商品有机肥1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马铃薯是忌氯作物,钾肥应选用硫酸钾,不要使用氯化

秋马铃薯播种后的高产管理技术

秋马铃薯播种后的高产管理技术! 近年来,无论是灾年或丰年,秋马铃薯栽培面积迅速增多,其产量由10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公斤以上,既可作为灾年的度荒作物,也可作为蔬菜供应市场。现将其播种后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肥水管理。秋马铃薯9-11月份的整个生育期都属于干旱气候时段。为早出苗出齐苗,播后3-5天应勤施薄施肥水,每次每亩用稀薄的人畜粪肥水1500-2000公斤淋蔸,3-5天浇1次,以补充土壤水分,以满足薯块生根出苗所需的肥水供应。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渍,以防烂种。当苗长出以后,及时追施苗肥。一般每

亩施尿素5-7.5公斤,或碳铵10-15公斤,促茎叶迅速生长,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早发匍匐茎,形成早薯,延长块茎膨大期。 中耕除草,施足培土肥。当苗长至20厘米左右时,开始中耕除草培土,以免块茎外露在土面,尤其是在大雨过后要及时培土。中耕除草后,高产单位的经验是用火土灰或草木灰1000-1500公斤,拌腐熟人畜粪肥,均匀施于蔸下,再培上土,结薯初期结合培土还可亩施尿素7.5公斤,加硫酸钾或氯化钾5公斤穴施。 搞好块茎膨大期施肥。块茎膨大期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才能满足薯块不断长大的需要。培土后,应大水大肥,每次每亩可用三元复合肥10公斤左右,对清水2000-2500公斤淋蔸,连续3-4次,每次间隔5-7天左右。若遇上特别干旱天气,

水量也应增加,以达到供应养分与抗旱的双重效果。这时发现薯块外露时,应立即进行第2次培土,防治薯块外露变绿,产生毒素,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商品性。中后期喷施1-2次块茎膨大素和2-3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促进块茎膨大,促早熟高产,提早在12月初成熟上市。 采用化控技术,培育紧凑株型。化控能有效控制株高伸长,促进茎杆变粗,叶色变绿,增强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养分向薯块运转,使薯形变大,产量提高。具体方法是:当株高45厘米左右(初花期)用5%烯效唑乳油30-50PPM,选晴天喷施,效果显著。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确保我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市三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强市”战略,突出重点扶持玉米、马铃薯、畜草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和企业在投资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工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嵊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5万亩核心区,通过支持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全面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的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实现核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产量目标达到550公斤,与非核心区相比,实现增产,并通过使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优质优价,亩增收100元以上,由此带动粮食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 三、项目实施内容和方案 (一)实施内容 (1)购买良种肥料农药等物资,由农民自筹解决。 (2)玉米生产所需耕、种、田管等,由农民自筹解决。 (3)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扶持。在两个核心区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牵头,以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一是对其购置的耕种机械进行补贴。二是对核心区内农机大户的机械大棚给予补贴。三是修缮配套农业综合服务站投资。四是对专业合作社和服务队

配备电脑和打印机。五是对专业合服务组织安排培训费。六是聘请专家费用。由中央财政解决。 (4)在重点核心区开展技术服务物化补贴,主要对核心区在土壤深耕深松统播用油、病虫害统防用药上给予物化补贴,由中央财政资金解决。 (5)重点核心区进行土地治理,由整合农业开发项目资金解决。 (6)田间工程建设,由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解决。 (7)对项目区农机购置进行叠加补贴,使补贴标准一致,由整合农机补贴项目资金解决。 (8)其他关键生产技术补贴和科技培训等由财政资金和整合其他支农项目资金解决。 (二)实施方案 (1)确立核心示范区 通过竞标办法确定2个大村,建2个核心示范区,总面积5万亩。 (2)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宣传该项目实施的意义和目的,提高和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我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建设。 (3)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示范区的领导。 (4)搞好部门协作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共同参与,相互促动。农委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财政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及时拨付专项资金,并加大资金的监管力度;农科教、广电负责宣传及科技下乡活动;粮食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 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 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种植马铃薯的技术

种植马铃薯的技术 土壤备播 应选择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和两合土种植,在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耕翻,耕深30em左右,并结合整地,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左右,磷肥25--50 公斤或磷酸二氨50 公斤,播种前,应起宽70—80em.的垄待播。 播前切块催芽切块 每公斤种薯切50 块为宜。切块时,首先纵切,然后横切,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都有1--2 个芽。切好的薯块应先用井水冲洗几次,再用50%的多菌灵500倍溶液加入1000倍农用链霉素浸种15 分钟,然后捞出凉干(最好在2 个小时内)催芽。 催芽:春季催芽时由于土豆休眠期已过,只需提高温度即可,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切好浸过的薯块埋入湿润的沙土内催芽,温度保持在15°左右,待芽长到2em时,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合理栽植 春季种植,2月底到3 月上旬播种,5 月底到6 月中旬收获,播种时实行地膜覆盖,采取行距60cm株距25cm的方式,或行距70cm株距20em的方式种植,每亩保持密度在4000--4500株为宜 春季田间管理 春季播种后,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一般4 月上中旬进行中耕追肥:每亩可追碳氨40--50 公斤(或尿素15公斤)施入沟内,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培土、浇水,5 月中旬进行第二次培土和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l0 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 月下旬5 月初)每亩喷50- -t00 克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 土豆的病虫害防治 土豆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种; 第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

一、概述 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二、植物学特性 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 1

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2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1573-1620 年 ),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 , , , , , , , , , , 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 467 万公顷,年产量约 6000 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 50 年代相比 , 种植面积增加了 8 倍 , 总产量增加了 26-28 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有机马铃薯种植技术

有机马铃薯种植技术 摘要:马铃薯营养素齐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享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的美称。有机马铃薯更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营养又健康而被大众认可。种植有机马铃薯,对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产品层次、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机马铃薯;种植技术 大兴安岭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凉湿润。年有效积温2100℃,年平均气温-2.6℃,年无霜期平均80~110d,年均降雨量460mm。土壤有机质和 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国之首,肥沃且无污染。农业生产以大豆、马铃薯、小麦、玉米为主。 一、有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范 1.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马铃薯生产区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 准和GB9137的规定。 2.缓冲带

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对有机和常规生产区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缓冲带内允许种植作物,但种植的作物必须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管理,且缓冲带上收获的作物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作物缓冲带宽度一般不少于8m。 3.转换期 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新开荒的、 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转换 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4.污染控制 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去除污染物残留。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二、选地和整地 1.选地 选择符合产地环境和转换期要求的地块。土壤以中性偏酸结构疏松的黑壤土为宜,其中土壤pH值为5.0~5.5最好。有机地块应该在风向上和海拔高度上均处于常规地块的上游,以免常规地块灌溉、喷洒农药及降雨等污染有机地块。为了有利于防治病虫草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

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马铃薯种植基地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马铃薯种植基地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秋季种植马铃薯的催芽方法

秋季种植马铃薯的催芽方法 秋季种植马铃薯,若种薯经催芽后再播种,植株能很快生根、出苗和发棵生长,起到延长生育期的作用。因此,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是获取秋季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措施。催芽方法如下: 一、建床 苗床建在阴凉通风、遮光避雨处,用砖块垒池,大小视种薯多少而定,底部铺10厘米厚的细沙。 二、选择薯种 应选用无病斑、无虫蛀、无伤口、表皮无破损的健壮小整薯为种薯,单薯重以30-50克为宜。 三、沙培催芽 保护地栽培的种薯(6月上旬前收获),到秋播时已基本渡过了休眠期,不需要激素催芽,可于播前20天将选好的种薯分层放于催芽床内,一般堆放2-3层,上面覆盖5-10厘米厚的细沙。沙的湿度以手握不滴水为宜。为了保湿,上面要盖一层稻草,不可用薄膜覆盖,

沙内温度不宜超过26℃,温度高时须喷凉水降温。7-10天后,将芽长0.5-1厘米的种薯取出,放入阴凉处见弱光绿化。芽小和未出芽的继续盖上潮湿的细沙催芽,至播种时仍未出芽的不能作种。 四、赤霉素处理催芽 露地栽培的种薯(7―8月收获),大部分未完成休眠,必须人工利用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1、整薯催芽:可将选好的30―50克的小整薯放入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浸种20分钟或均匀喷湿种薯后捞出凉干,放入催芽床进行催芽,管理方法同上。 2、切块催芽:如果确实种薯太大,为了减少种薯用量,对大薯可先切块,但切刀一定要用酒精消毒,同时每个切块必须带1-2个芽,切块后放入浓度为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中浸种20分钟或均匀喷湿种薯后捞出凉干后,再放入催芽床进行催芽,管理方法同上。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技术 应选择交通方便,表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暴雨排得干,干旱时灌溉有保证,微酸性,前作为水稻的砂质壤土。整地要深耕细耙,保证 松土层达30厘米,起垄作畦,双行植垄面宽80-85厘米(2.4-2.5尺),沟底宽20厘米,垄 高25厘米,要求土块细碎,垄面沟底平直。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每生产500千克块茎 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钾6-6.5千。施肥方法分基肥与追肥。基肥 多用有机肥加化肥混用,每0.1公顷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化肥20千克左右。在肥料充 足时可结合秋或春耕撒施,然后随耕耙与土壤混合;肥料不足时,可在播种时做种肥,如再 增施钾肥效果更佳,可增产20%以上。追肥则应早为佳,尤其早熟品种越早越好,晚熟品种 可结合铲趟进行追肥,根据地力0.1公顷追氮肥15-23千克。 二、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关键,直接影响到无公害马铃薯的产量,选择过程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因不 重视造成产量上的影响,可以按照GB4406的标准执行,也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薯种选择 过程也要重视病毒感染影响,通过科学处理,进而保证成活率,实现无公害播种,达到马铃 薯的高产。 三、种薯处理 1、困种、晒种和切芽 播种前30~40d出窖,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射光的条件下困种10~15d,芽眼萌动见小白芽时,就可切芽,切芽时要挑出病、烂、杂薯,最好准备2-3把刀,并做好切刀消毒,切 到病薯一定要把病薯扔掉,消毒后再切下一块,切芽时尽量将顶芽多分几块,每个芽块重25~30g。实践证明用40克的大切块播种比用10克的小切块播种增产30%左右。特别是在 土壤条件干旱或较湿或易发生冻害时,大切块更有优越性。种薯装筐,火炕催芽(距炕面留10厘米―热气循环),温度掌握在20-25度.当芽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将种薯移至屋外冷棚内,平摊两层左右,晾晒7―10天. 四、播种 在气温6℃~8℃的时候,并且土壤10cm深处地温稳定到10℃左右时,才可以下种,这时 候就是马铃薯最适宜的种播期,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量,不能过早下地,避免出现冻伤害。在 播种的时候需要按照地块条件进行,一般情况下,无公害马铃薯种植要宽窄行起垄,因为这 样能够大垄通风透光,使田间作业管理更加方便适用,在地块内能够自行调节小气候温湿度,避免出现疫病危害。同时通过大垄,可以有效的提升光合作用,产生无限的边际效应,这种 情况下,才能保证块茎大、产量高、薯皮光滑、色泽好等优质作物。 五、田间管理 1.及时查补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 钭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 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 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 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2.中耕培土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秋季马铃薯产量与春季马铃薯相仿,而经济效益比春季马铃薯高一倍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1、种子选择:选择品种是秋季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主要有东农303、缙云大洋种等,要求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鲜,大小适中、均匀,单个种薯在20—30克之间,无病斑、无畸形或虫孔的薯块作种薯,基本上用春薯作秋薯种用。 2、种子处理 春薯在5月份收获至秋季播种时间较短,往往还处于薯块休眠期,如果采用这种春薯直接播种,往往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或出苗推迟,不能齐苗,影响秋薯的生长,并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薯作秋薯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催芽。 2.1激素处理法 播种前15天将种薯浸在浓度为5—lO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10—15分钟,捞起后放在室内用湿眇催芽。用这种方法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薯苗较细长,苗不齐,不粗壮,对产量有影响,一般不采用此法处理。 2.2自然催芽法 播种前20天左右,在阴凉潮湿、通风凉爽避光的房子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湿砂,在砂上排放种薯,然后在种薯上再铺上湿砂,这样一层湿砂,一层种薯相间排放,厚度排放2—3层,最后用湿砂封顶,并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湿稻草,平时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一直到种薯发芽。这种方法具有

操作简便,省工的优点,而且所催的种薯播种后芽粗、苗壮,出苗整齐,不徒长,产量高。也可将种薯直接放在阴凉潮湿避光的房子内进行催芽,多数农户采用自然催芽法。 3、精细整地 秋季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并且附近要有水源在干旱时能够灌溉。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4、适期播种 秋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播种过迟,生长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并尽量延长有效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秋季马铃薯的播种期在8月30日—9月10日之间,高山区可略提早。各地可进行播期试验,确定最佳播种期。 5、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抑制,后期又受早霜寒潮的影响,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仅75天左右,比春马铃薯生育期要短30天左右,导致单株生长弱,单株产量低。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最佳密度为6000—6500株/亩。如果再增加密度,则种薯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如果碰上多雨年份,有可能出现群体生长过旺,反而导致减产。 6、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每亩的具体施肥要求:基肥:栏肥2000一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

某农业公司创业计划书

XX农业公司创业计划书 公司(团队)名称:_X农业责任有限公司_____ 公司(团队)主营:__X农业品种的推广开发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计划书摘要--------------------------------------------1 二、公司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公司宗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产品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新品种的试种-------------------------------------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新品种的推广-------------------------------------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新品种的培育-------------------------------------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产地与设施---------------------------------------------2 三、公司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公司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未来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豆高产种植管理方法

土豆高产种植管理方法 1、种植管理:精细选种和种薯处理。新街乡多在冬季种植,种 植时间注意选择开花时避过严霜期,开沟调播。种植宜适当密植, 塘据约8寸,每亩7000余塘为宜。播后盖土2―3寸,使土适当高 出墒面。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补苗、间苗,每塘留苗3棵。 培土总深度不超过10厘米。 2、肥水管理:马铃薯施肥要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底肥一般 用腐熟的农家肥约4吨,磷肥30―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追肥可在齐苗前施提苗肥,用清粪水加1―2公斤氮肥施用;在现蕾 前施结薯肥,以钾肥为主,加一公斤左右氮肥施用。马铃薯不耐干旱,苗期需水量小,现蕾开花期需水量最多。灌水在全生育期可进 行5次以上沟灌,做到速灌速排,水不漫墒,沟无积水,经常保持 田土湿润。 1.及时深翻晒土,杀虫灭菌。豌豆、小麦等夏粮作物收割后,及时深翻晒土,利用3伏天日照强度大的特点,晒死土壤中的蛴螬等 地下害虫,杀死土壤中的耐低温病菌,为翌年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 较安全的土壤环境。 2.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铵等化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马铃薯腐烂,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易造成土 壤板结。多施有机肥不但可改良土壤,而且能提高马铃薯品质。一 般亩施草木灰6000公斤,腐熟人畜尿粪5000公斤。有机肥贮藏时 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配合有机肥,亩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施肥结合播种进行,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空行施化肥。 3.选用脱毒种薯。优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具有生 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等特点。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力推进三大产业,扎实做好三件实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大产业经营,真正让农民生活富裕并达到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紧紧围绕马铃薯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更新农民观念,适应市场需求,优化种植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宣传教育农民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民想什么,干什么,什么赚钱,怎么赚钱,真正通过培训,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特别要突出以旱地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标准化,品种优质化,种植科学化的配套技术,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把我区广大农民培养成思想观念新、科技水平高,市场信息通的新型劳动者。 三、马铃薯薯块生长条件 马铃薯又叫洋芋、土豆。它由根、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块茎、花、叶、果实组成。地下茎节处产生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胀增大而形成薯块,即马铃薯薯块。 1、凉当温度在16~18℃时,有利于茎块的形成和增大,如果超过20℃,薯块生长减慢,25~30℃时,则完全停止生长。

2、阴马铃薯的匍匐茎见光后,就会钻出地面长成地上枝条。因此在种植后,要多次培土,以增加地下匍匐茎,形成更多的薯块。 3、湿土壤湿润,有利于降低地温,块茎膨大;但不宜过湿,特别是在开花以后,过湿会影响薯块的耐贮藏性能。 4、选好种用薯块为减少马铃薯退化及病毒感染,应该择幼嫩的薯块作为播种材料,因为这种薯块潜伏病毒含量较低。 5、肥据研究,每生产1000斤薯块,需氮5.5斤(折合硝铵16斤),磷2.2斤(折合过磷酸钙16斤),钾10.2斤。因此,要获得马铃薯的高产,应按以上指标施足底肥。 四、种植马铃薯的技术措施 1、选好良种在河西地区,应选择中晚熟的抗病品种,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而获得高产。种薯出窖时,应挑选幼龄和壮龄薯块作为种用,如用2~3两的幼龄小整薯,增产效果更好。在切块时,应选择薯块顶部的芽眼,同时,注意切刀消毒。常用方法是:开水消毒切刀8~10分钟,或3%的来苏儿或0.2%的汞水溶液浸泡5~10分钟,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2、播种在气温较高、降雨偏少、缺少浇灌条件的地区,采用株距25~40公分,行距45~60公分,播深10~15公分的平播方法;在高寒阴湿、土壤粘重、地势低、有灌溉条件或生育期降雨较多且集中的地方,采用株距17~22公分,行距80~100公分,播深8~10公分的垄作方法。春播马铃薯的播种时间,河西地区一般在芒种左右,秋夏播种马铃薯一般在7月中、下旬。

土豆种植技术

土豆种植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豆的种植方法 摘要: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 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1.种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除了盐碱地之外,其他什么地都行,但必须有水浇条件。来年春天要种土豆的地,头年最好耕过来,不但要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最喜欢土层松软的,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较板结的地块,连种几年土豆就会变得疏软、松散。经过深耕的地,经过一个冬天,冻化层可达15厘米,这一冬天的严寒和的照射会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这15厘米的熟化层对来年土豆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不但要头年耕,而且要深耕,土豆是有几层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软土层。近几年来田间的机旋耕,深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土豆产量,因此,要创高产必须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下,如能达到30厘米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增产会更多。在种植秋马铃薯时应选择优质、高产、早熟、休眠期较短(40-50天)、适宜二季作区种植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 催芽关、从春季收获后至秋季播种期间,由于时间较短,有的种薯还未通过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马铃薯时一定要浸种催芽。对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薯五号、薯六号、中薯三号,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催芽;对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如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四号、早大白等,浸种时要适当提高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并且还要延长催芽和浸种时间。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

2017年马铃薯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

马铃薯创业项目计划书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公司或项目简介 (2) 第二章一、公司或项目的历史背景及现况介绍 (3) 二、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立项背景 三、国内外行业研究现况及发展综述 第二章团队介绍 一、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二、公司组织结构及各个主要职能部门或负责人介绍 三、公司现有人事情况简介 四、公司未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综述 第三章产品、技术与服务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支持 二、产品及服务概况 第四章市场及营销策略 一、行业政策及市场趋势分析预测 二、市场容量、市场结构与划分以及主要的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三、目标市场的设定与产品定位 四、行业中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及因市场介入而产生的其它竞争因素分析 五、营销计划概述及模式、市场开发及进度规划

第五章经营管理 一、公司的商业目的、全盘战略及各阶段的目标 二、公司盈利模式及发展规划 三、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 四、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和战胜对手方案 第六章财务分析 一、财务现况概述 二、财务数据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投融资及财务计划 第七章风险分析 一、确定性风险分析 二、不确定性风险分析

摘要 一、公司简单描述; **********,成立于2010年5月13日,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集特色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企业。单位地址:*,公司法定代表*,企业现有人员53人,本科以上学历5人,大专以上12人,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4岁,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人。企业团队本着科学合理、精干高效、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进行人力资源配臵,其中管理人员5人,研发人员7人,生产人员32人,销售人员5人,其他人员4人。 截止2012年12月30日公司总资产1798.53万元,营业收入1120.86万元、净利润281.72万元、资产负债率39.85%。 公司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公司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注重高科技引导企业生产”的模式,建立企业加农户的产业化开发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洋芋种植的技术

洋芋种植的技术 (一)切块催芽。播种前20天,时间约在3月初开始催芽。土豆 种切块时每种块至少有一芽眼。10-15块/斤为宜。切好后用小灰干 拌或多菌灵粉剂1:200倍对水浸种进行杀菌消毒。待种块晾干后即 开始苗床催芽,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室温15℃以上的屋角内用沙催芽,一层沙一层种块;二是在室外的通风朝阳处东西方向挖坑催芽, 坑深25厘米左右,一层沙一层种块,3层为宜,然后加拱棚薄膜覆盖,夜间加盖草帘保温。以上两种方法在催芽期间要洒水1-2次, 防止落干。当芽长到长0.5-1.0厘米时,开始播种。 (二)整地开沟。下种前看土地墒情,若墒情不好,可考虑灌沟造墒,造墒期间宜在下种前7-10天。土豆种植一般为双沟定植,开沟 时可采用大行50厘米,小行40厘米。 (三)播种盖膜。春分到清明为最佳期,在此应该特别提出的是:脱毒土豆可提前早播,春分前播完,株距可控制在20厘米。播种前 先用辛硫酸1:10000倍水顺沟喷洒,防止地下害虫。有机肥可直接 撒如沟内或整地时撒入;化学肥可划入沟内或撒在种块之间(注意不 能与种块直接接触)。播种时,种块置入沟内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种 芽朝下,此法长出的土豆根长苗壮,土豆少但块大,但苗晚2-3天; 另外方法是种芽朝上,此法长出的土豆根相对较短,土豆个小但多,且苗早2-3天。下种结束后从大行内两边取土将土豆沟及小行的空 间盖好耧平,加微膜盖严压 (四)出苗放风及苗期管理。清明后,播种后20天左右,即有苗 露土,此时可冲苗处将微膜抠破放风,以防蒸苗。待苗长到10厘米 高时,将苗周围的膜用土压严,以保水压草。土豆生长的前期不宜 浇水,待见花后再浇。若天旱无雨,可每隔10天浇水一次,一般浇 2-3次水即可成熟,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苗期防蚜虫或蓟马等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