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全类型资料成语应用.doc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五部分考前抢分集训考前集训一50组易混淆的成语

考前集训一 50组易混淆的成语1.[水乳交融/合而为一]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合而为一:把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并为一体。
二者都有“合在一起”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关系融洽、密切,后者偏重于把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
2.[万无一失/十拿九稳]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前者偏重于不会出差错,后者偏重于有把握。
3.[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二者都有“知道”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前者偏重于某一人物或事物,后者偏重于听众。
4.[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二者都有“不需要指摘”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可以原谅,后者偏重于言行合乎情理。
5.[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二者都有“抓不住重点”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弄颠倒了主次,后者偏重于舍弃重要的,追求不重要的。
6.[雨后春笋/车载斗量]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多用来表示不足为奇。
二者都有“数量多”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新事物涌现的速度快,后者偏重于数量多而不足为奇。
7.[举世瞩目/引人注目] 举世瞩目:世上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受到普遍关注。
引人注目: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重视。
二者都有“引起别人注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受到普遍关注,后者偏重于引起人们的重视。
8.[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如鱼得水: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二者都有“做事很轻松”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适合自己,后者偏重于做事熟练。
9.[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014·四川卷)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2016·全国卷II)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2016·全国卷III)((2018·全国卷II)B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2015·广东卷)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11·北京卷)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2016·全国卷II)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2011·北京卷)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17·山东卷)(2021·新高考卷II)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2022·全国乙卷)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2016·全国卷III)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深。
(2020·全国卷III)敝帚自珍:把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014·全国大纲卷)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2010·安徽卷)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13·浙江卷)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2013·福建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014北京卷)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2014·江苏卷)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2014·江苏卷)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014·山东卷)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正确使用成语——精解词义,细察语境

课时2正确使用成语——精解词义,细察语境知识清单(一)成语知识一、成语特点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
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
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如: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4.感情的褒贬性。
许多成语蕴含着褒贬感情色彩。
例如:无所不为(贬)、无微不至(褒)。
5.结构的丰富性。
从成语的构词方式来看,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形式丰富多样。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言现象。
读懂成语,有助于理解文化,学习文言。
二、成语来源和结构汉语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历史故事,四是文人作品,五是外来文化。
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
从它的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等。
三、成语中的文言1.成语中的古义尸位素.餐白白地登峰造.极达到文.过饰非掩饰蔚为大观.景象2.成语中的活用星.罗棋.布名词活用为状语,像星星一样;像棋子一样闭.月羞.花闭,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闭上;羞,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害羞不远.万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衣冠..禽兽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衣服;戴着帽子3.成语中的句式时不我待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持之以恒状语后置句四、成语误用类型及其规避方法附:微积累1.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春意阑珊..(将尽,衰落)不刊.之论(更改)久假.不归(借) 危.言正色(正直)七月流火.(火星) 屡试不爽.(差错)一文不名.(占有) 哀而不伤.(悲伤)不孚.众望(使人信服) 犯而不校.(计较)一傅.众咻(教导) 差.强人意(稍微)安土重.迁(不轻易) 细大不捐.(抛弃)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2.张冠李戴是对成语适用对象不了解造成的。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6)成语六选三

成语六选三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党员干部享有的“特权”,既不是颐指气使的权力地位,也不是灯红酒绿....的奢靡享受,而是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行动自觉。
②在故宫博物院景仁宫,有一张书写捐赠文物人姓名的“景仁榜”。
正是这张榜上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名字,让故宫的馆藏赢得以丰满,让名垂青史....的佳作得以传世。
③“美丽乡村”因有了“乡愁”,城里人也向往。
如此对于改善生活、吸引游客、保留历史文脉来讲,也能一举多得....。
④要想让中国环保企业能和“威立雅”或者是“苏伊士”等量齐观....,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和系统性规划的力度。
⑤中国自今年初接棒金砖国家主席国以来,和其他成员国一道总结经验,群策群力....,规划未来合作新蓝图。
⑥安徽省属媒体统一开设“德耀江淮”道德模范专题专栏,引领着全社会共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王脑筋灵活,学习上从不死记硬背,他很快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并且在考试中屡试不爽。
②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③在网络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发一些虚假贴子,但是三人成虎,当许多网站都转载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了。
④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墙。
⑤孔子的学生颜回,身无长物,生活在陋巷,但是哪怕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他也依然过得很快乐。
孔子不由得赞叹道“贤哉!回也” 。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身心的自由和愉悦,而选择逃离官场,求田问舍,开始了闲适的隐居生活。
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地方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对容易从数字上反映出来的、能够吹糠见米的成绩十分用力,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不感兴趣。
2020届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最全梳理!附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备考:2020高考语文复习最全梳理!附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
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训练检测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成语)1.(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多用于文章、运动等。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此处用来修饰“迁徙盛举”,应选用“波澜壮阔”。
②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此处前后文的内容主要写迁徙动物对驻地有自己的“坚守和执着”,不是什么环境都可以作为驻地,故选择“随遇而安”。
③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此处对象是“科学家”,选择“全力以赴”。
④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1.1.1-正确使用成语ppt课件全集(含答案)考点二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不作主观努力。从语境看,所填成语 应是强调大自然对万物的宽容放任,而不是指自己不做主 观努力,故此处应选“无为而治”。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
①郑渊洁的著作《皮皮鲁总动员》一经问世,便 ________,成了风行一时的畅销书,正因为著作畅销,所 以,郑渊洁才有了捐赠巨款的可能。
技法归纳
易混近义的成语有: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临危授命——临危受命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不绝于耳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般的滑腻之感,可惜产量不丰,因土地本不该如此奢侈利 用。盛夏,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烈日当空,西红柿正 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像花朵, 像伤口。秋天,它们把菜籽洒在地上,以为自然界 ____________,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全不知村人们 已经接管了一切。白菜长成比较大颗的时候,热力减弱, 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 意的个性表达________,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 家形象之事、让祖国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③沿着西湖走一圈,传来阵阵婉转动听的越剧。76 岁的杨师傅虽不是地道的戏迷,但从小________,也能吟 唱几句。西湖是他退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0届高考艺考生语文复习教师用书:第五部分考前集训一 50组易混淆的成语 Word版含解析

1.[水乳交融/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合而为一:把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并为一体。
二者都有“合在一起”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关系融洽、密切,后者偏重于把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
2.[万无一失/十拿九稳]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前者偏重于不会出差错,后者偏重于有把握。
3.[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二者都有“知道”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前者偏重于某一人物或事物,后者偏重于听众。
4.[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二者都有“不需要指摘”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可以原谅,后者偏重于言行合乎情理。
5.[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二者都有“抓不住重点”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弄颠倒了主次,后者偏重于舍弃重要的,追求不重要的。
6.[雨后春笋/车载斗量]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多用来表示不足为奇。
二者都有“数量多”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新事物涌现的速度快,后者偏重于数量多而不足为奇。
7.[举世瞩目/引人注目]举世瞩目:世上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受到普遍关注。
引人注目: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重视。
二者都有“引起别人注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受到普遍关注,后者偏重于引起人们的重视。
8.[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二者都有“做事很轻松”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适合自己,后者偏重于做事熟练。
9.[白云苍狗/瞬息万变]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全类型资料成语应用成语应用两用成语集锦灯红酒绿(1992年全国已考):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想入非非。
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左右逢源(XX年全国已考):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
比喻办事圆滑。
指手画脚(XX年北京春季已考):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
(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
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三不四(XX 年北京春季已考):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
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淋漓尽致(XX年全国已考):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可见,高考出题组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
如下列成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如: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如: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
也形容生活困窘。
(此义项使用较多)。
如今他靠微薄的工资度日,虽然还不至于数米而炊,但已比较困难了。
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
如: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
”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
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
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
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 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 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
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
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3452020-02-14成语应用两用成语集锦灯红酒绿(1992年全国已考):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想入非非。
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左右逢源(XX年全国已考):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
比喻办事圆滑。
指手画脚(XX年北京春季已考):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
(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
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三不四(XX 年北京春季已考):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
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淋漓尽致(XX年全国已考):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可见,高考出题组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
如下列成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如: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如: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
也形容生活困窘。
(此义项使用较多)。
如今他靠微薄的工资度日,虽然还不至于数米而炊,但已比较困难了。
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
如: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
”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
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
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
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 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 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
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
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3452020-02-14成语应用两用成语集锦灯红酒绿(1992年全国已考):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想入非非。
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左右逢源(XX年全国已考):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
比喻办事圆滑。
指手画脚(XX年北京春季已考):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
(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
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三不四(XX年北京春季已考):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
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淋漓尽致(XX年全国已考):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可见,高考出题组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
如下列成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如: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如: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
也形容生活困窘。
(此义项使用较多)。
如今他靠微薄的工资度日,虽然还不至于数米而炊,但已比较困难了。
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
如:我通常在早上写稿,中午自己弄东西给自己吃贪多务得”的习惯在这时候便展现无遗。
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
”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
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
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
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 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
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 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
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
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3452020-02-14成语应用两用成语集锦灯红酒绿(1992年全国已考):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想入非非。
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左右逢源(XX年全国已考):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
比喻办事圆滑。
指手画脚(XX年北京春季已考):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
(该义项使用较多)也形容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示意。
如:王老师为了使课上得生动形象,不停地指手画脚,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三不四(XX 年北京春季已考):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
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
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淋漓尽致(XX年全国已考):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可见,高考出题组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
如下列成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