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一上册历史知识总结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初一上册历史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就初一上册历史的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是大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点。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也在这一时期活跃。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国帝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朝的建立者是刘邦,这一时期有“汉武帝”、“汉昭帝”等杰出统治者。
二、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河流域是埃及文明的中心地区。
埃及人建立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建筑工程,埃及文明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2.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历史上的两大文明,它们的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有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罗马帝国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3. 印度文明印度文明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度有吠陀文化、古印度佛教、摩揭陀王朝等著名文化遗产。
印度文明对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等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国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距,今约。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至,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的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河姆渡遗址:距今约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禹建立了我国奴隶制王朝。
这表明代替了“”(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2、约公元前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迁都至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制造的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世纪,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机构,同时设,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P30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年开始到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年到年。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全册历史期末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自查(复习着重)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1——10课)原始社会(石器时代)1、元谋人发现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县,距今大约___________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___________原始人类。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___龙骨山洞穴里。
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___火。
3、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___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已经学会____________火,用__________针缝制衣服。
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_省,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是我国____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6、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_省,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7、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明他们过着________和_________的生活。
8、_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在________(战役)打败了__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__。
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____。
9、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的更替(奴隶社会)1、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梳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梳理1. “嘿,你们知道吗,北京人可是很古老的呀!”就好像我们班上的同学一样,大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呢。
比如有一次,我们在讨论各自喜欢的动画片,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那场面可热闹啦!北京人不也像我们一样,在他们的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吗?2. “元谋人呀,那可是超级早的人类呢!”这就好像是我们学校最早的一届学生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参观老校区,看到那些很有年代感的东西,就感觉像是在和过去的时光对话,元谋人不也是这样给我们留下古老的印记吗?3. “山顶洞人好厉害呀,会做那么多东西!”就像我们手工课上厉害的同学一样。
记得那次手工课,看到有的同学做出那么精美的作品,大家都好佩服呀,山顶洞人肯定也是让当时的人们很佩服吧!4. “河姆渡人住的房子好特别呀!”就像我们去参观民俗村看到的那些不一样的屋子。
那次去民俗村,大家对那些造型奇特的房子充满了好奇,河姆渡人的房子不也是让后人很好奇吗?5. “半坡人会种好多东西呢!”这不就跟我们家小区里的园丁爷爷一样嘛。
看到园丁爷爷把那些花花草草照顾得那么好,种出那么多美丽的植物,半坡人也一定很用心地种他们的作物吧。
6. “炎帝和黄帝可真是了不起呀!”就像我们班上最受尊敬的那两个同学一样。
记得有一次学校活动,他们俩带领我们完成任务,特别厉害,炎帝和黄帝也是带领着他们的部落不断发展呀!7. “尧、舜、禹的故事好精彩呀!”就好像我们看的那些精彩的冒险故事。
有次我们围在一起讲冒险故事,大家都听得入迷了,尧、舜、禹的故事不也让我们着迷吗?8. “夏朝的建立是个大事情呀!”这就跟我们学校成立新的社团一样重要呢。
当新社团成立的时候,大家都很关注,夏朝的建立肯定也是让当时的人们很关注的呀!9. “商朝的青铜器好壮观呀!”就如同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那些震撼的展品一样。
那次在博物馆,看到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我们都惊叹不已,商朝的青铜器不也是让后人惊叹吗?10. “周朝的分封制真有意思呀!”就好像我们玩游戏分小组一样。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一册

《中国历史》第一册原始社会——战国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1.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2、老子春秋时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孔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文化:《春秋》4、都江堰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5、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学术思想界空前活跃(1)儒家: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保护环境(2)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距,今约。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至,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的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河姆渡遗址:距今约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禹建立了我国奴隶制王朝。
这表明代替了“”(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2、约公元前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迁都至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制造的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世纪,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机构,同时设,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P30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年开始到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年到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他任用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
春秋五霸是指、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晋楚战争是城濮之战)、、、。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史称“”(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分裂而来的。
4、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时期。
6、,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又称。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整理了《》,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
12、是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著有《》。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P561、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57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秦万里长城西起,东到。
3、公元前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
5、P67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局面的出现。
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7、提出“ (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
8、公元年,()建立东汉,定都于。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东汉的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派、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出发往西,经甘肃的及当今的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
15、p87成书于西汉的《》和东汉的《》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p89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和,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
创制麻醉剂“”,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
17、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起源于古印度,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所写的《》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班超。
20、长沙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p102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的联军在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建立魏国,定都在;221年,在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称王,国号吴,定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3、三国时,蜀国丞相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派率万人船队到达,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建立西晋,定都;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建立东晋,定都;383年,前秦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都城均在。
9、南朝时,、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
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
主要的少数民族有、、、、(5个)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
12、、、、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
他的著作是《》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著有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创立了楷书;东晋的,被尊为“,他的代表作是《》,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P12217、东晋画家的代表作有《》和《》。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问答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4、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