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远近结合,感受自然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
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
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
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
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
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
2015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_有答案和作文详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臵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附: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广东考生作文: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
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
”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
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
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
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
2015广东高考作文话题及满分作文

2015广东高考作文话题及满分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回归自然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
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
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
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
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
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
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
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
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含word版试卷及答案)

2015年广东高考试卷分析一、卷面分析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分为六大题型,其中,第一大题是基础题,共4道,每题3分,共12分;第二大题是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及默写,其中,文言文默写主要有选择和翻译理解题,共22分,诗歌鉴赏7分,默写6分,共35分;第三道题是社科类文体阅读,单选、多选以及理解题,共16分;第四大题是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答题,共15分;第五大题是语言运用题,每题6分,共12分;第六大题就是作文。
试卷内容、题量、分值、分值比例和题型见下表:题型试卷内容题量分值分值比例(一)语文基础 4 12 约8%选择7 35 约23%选择、简答(二)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三)社科类文体阅读 4 16 约11%选择、简答3 15 约10%简答(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五)语言运用 2 12 约8%简答(六)作文 1 60 约40%写作二、试卷考点领域变化与难度分析表如下:题号20151 字音识记,能力层级A2 词语使用,能力层级E3 病句辨析,能力层级E4 语言连贯,能力层级E6 文言虚词,能力层级B7 文言断句,能力层级B8 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层级C9 (1)(2)文言翻译,能力层级B (2)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10 鉴赏内容及表现手法,能力层级D11 名篇名句识记, 33篇能力层级A12 文意理解,能力层级B13 文意理解,能力层级B14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15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16 赏析句子,能力层级C17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D18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F19 分析重要语句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C20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21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22 根据文意补充句子,能力层级E23 图表转化,能力层级E三、试卷详细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前4道是基础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201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3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D、不容置喙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4、(3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简化的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5、(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下列各题。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1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永远的遗憾——湘阴县岭北镇寻谱记文/张先德2014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九),星期天,多云。
我邀请在湘阴县新泉镇工作了近三十年的夏明光先生,驾车陪同我一起到祖源地、与湘阴县新泉镇相邻的岭北镇军民围、黄泥窖寻谱。
在益阳市我住处的楼下,我们用过早餐就出发了。
省道S308上,人来车往。
上午八点多钟,我们到达新泉镇。
夏先生说,在镇上,他曾经为一张姓人家印过家谱。
我决定先看看这户人家的谱。
轻车熟路,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张志祥牙科诊所”主人张志详,他正在为他人看牙科。
刚好他妻子买菜回来,他便请妻子到房内拿出家谱给我们看。
我查阅他的家谱得知,虽然他也是南轩裔,但我们在南轩四世孙处就分支了。
他为任远后裔,我们是任道后人,铿公是我们共同的先祖。
因时间紧迫,我们立马告辞,寻访我久欲造访的军民围。
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岭北镇(茶湖潭乡)新民村(即军民围村)。
好在军民围村距新泉镇很近。
在该村7组,我们找到在邻里眼中应当知悉谱事较多的张细兵老人,但是62岁的张细兵正在干农活。
等到老人回家后,问之,一无所知。
但其热情带我们到本组张培根家,都说张培根家有老谱。
到张培根家后,他亦不在家,其老伴说是一大早就到茶湖潭街上去了。
见此情景,张细兵老人主动提出骑摩托车去找人,20分钟后,终于找回了74岁的张培根老人。
2015年广东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5年广东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5年广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一个人的英雄》。
解析如下:
《一个人的英雄》这篇文章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出现的。
文章主题
突出,结构清晰,可以分为引子、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以便更好地
解释和展示“一个人的英雄”的含义。
引子:引子部分主要是对“一个人的英雄”进行解释和定义。
通过对“英雄”的描述和解释,打开文章主题,并引发读者的兴趣。
正文:正文部分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详细展示一个人的英雄特质
和行为。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每部分重点讲述一个人的故事,以此
来表达英雄的内涵。
第一部分:介绍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社会中展现
出的超凡成就。
通过描写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部分:介绍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善行和奉献,积极影响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描写他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行为,以及他对
他人的帮助和影响。
结尾:结尾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回归。
通过总结前文所述的
英雄事迹,强调一个人的英雄不仅仅是在大而重要的事情上能够表现
出来,更是体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最后以引人深思或感人的方式结束文章,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和安排,可以使得文章内容更加清晰,逻辑性强。
同时,文章也要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避免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尽量使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以《一个人的英雄》为题,以上的解析和写作指导可帮助你更好地完成1000字的文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析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
作文更是如此。
“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近”和“远”。
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2014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2013年的“富翁捐款”,2012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
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
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
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
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
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
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心感自然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确,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灵动而又变化莫测,正如远处忽明忽暗的天空,又如近处婆娑多姿的木叶,令人琢磨不透,浮想联翩。
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共处,似近而又无知其真面目,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可当每次在电视中随着镜头一览无数的盛景,更了解它的历史和知识,又觉它非远,是大自然与我们捉迷藏吗?还是我们的心本身就没有走进过它的怀抱!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走进云台花园,偶遇晴雨交错,云卷云舒,伴着多变的天气,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其实这里的的景致已非天成,忽然倾盆的大雨使我躲进知识花卉的海洋,我第一次知道兰花有上万品种,对称的花瓣呈现多彩的斑斓,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是中国的原产,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的深谷幽兰,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正与君子的人格相像,无怪乎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愿与之为伍。
记得梭罗《瓦尔登湖》吗?那里的湖水树影倒影,清香四溢,读着你都能感知到这遥远“绿色的圣经”的魅力,你能都能感到与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
只带一把斧子就能在深林里生活多年,这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的敬畏,黎明傍晚、阳光雨丝,还有那清澈如许的湖水,梭罗正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在宁静中思索着生命的本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志在四方的徐霞从年轻时候起,用大半生游历了半个中国,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最终完成一本真正的感悟自然宏伟巨作——《徐霞客游记》。
他仗剑远游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一直在赐予人类灵感与启示,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境中每一种生活都是精神的更新。
还记得春天在仙湖植物园中的泛舟荡漾,夏初在洪湖苑里观赏荷花的绽放,三秋漫步海陵岛碧波万顷的大角弯令人陶醉。
近于自然,然后顿悟自然。
正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老子才提出“道法自然”,进而悟出“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也正是被初春的景致召唤,诗人谢灵运靠近了自然凭窗而坐,于是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铸就有了唐人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
大自然的美永远追随着你的身边,即使,鸿波汹涌,荷残叶落,她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身临其境中,也在我们的网络书本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海棠依旧吗?那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月明星稀呢?那是30多万公里漫漫追求。
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自然就会与我们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