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以广东2020年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为例》优秀列文学案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回到原点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2023年的一个夏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2003年的广东。
这一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让你有机会重新回到高考的起点,重新面对一切的选择和机遇。
针对这个情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一篇题为《回到原点》的作文。
回到 20 年前的广东,我震惊不已。
高楼大厦只见端倪,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广州中,穿梭的是电动自行车而非智能汽车,高速公路只是在规划中,手机还没有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并不算大。
回到 2003 年,我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回到原点,我走进了那所高中的教室,看到了曾经的同学和老师。
我并没有透露自己来自未来的事实,而是默默地观察一切,并努力融入他们的生活。
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学习、参加运动会,我逐渐发现自己原本在大城市中的得失与在这里的不同。
在这里,物质生活相对简单,大家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和维系。
平凡而真实的友情在这里格外可贵,校园里弥漫着纯粹的青春气息,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回到原点,我重新投入到高考的备考中。
在这个时代,许多高新科技尚未兴起,考生的备考方式也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
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电脑和手机只是在纸上留下的南柯一梦。
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解题的方法,都需要通过不断的书写来强化记忆和理解。
我坐在书桌前,翻开科目一的参考书,静下心来投入学习,重新感受到了传统学习方法的力量。
回到原点,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家人的相聚。
家庭对我来说是最温暖的港湾,而在城市喧嚣中,我常常忽视了这份珍贵的情感。
回到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恢复了和父母之间的默契和沟通。
我们一起做饭、看电视、聊天,品味着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我意识到,不论时光如何变幻,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始终不会改变。
回到原点,我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沧海桑田。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活在当下,尽自己所能去追求理想和幸福。
以“回到原点”为题【写作范例】

以“回到原点”为题【写作范例】(2011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写作指导: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广东近年设题的一个关注点,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也沿袭了这一特色。
而且一如去年“材料加命题”的命题方式,为广东考生所熟悉,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
写作本题,要注意几点:第一,要弄清楚概念——什么是“原点”。
“原点”本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出发的地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
在这里,“原点”又是一个数学概念——坐标的中心;同时还是一个哲学概念——事物的根本。
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将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导语提示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能让优秀的考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启发,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所以,根据提示语,我们可以切入一个相对熟悉的角度,生活的原点、感情的原点、生命的原点、人性的原点、思想的原点、心态的原点、历史的原点……比如,可写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点,重新出发;可写企业团体民族方面,回归原点,重头再来;可写面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原点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可写面对灾难,挺起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重生……第二,要弄清题目——“回到原点”。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重点是“回到”。
显然,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结合“生活体验和认识”,谈如何“回到原点”。
“回到”,指返回并到达原来所在地方,或(情况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又指的是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
“回到”,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
考生据此可以较快入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
明确题意后,考生在写作中,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
以回到原点为题的作文范文五篇_20年高考预测作文

以回到原点为题的作文范文五篇_20年高考预测作文回到原点,回到最初的自己,整个世界会更加和谐;回到原点,做回真实、单纯的自己;回到原点,一切从头开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回到原点的系列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给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子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而美丽的老屋。
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石阶。
某户人家的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偶有微风掠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捻起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
我知道,在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这样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来掩着的木门已经敞开。
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懒椅”前看报纸。
忽然,一个小皮球“嘭”的一声打在“懒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仿佛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懒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球球不见了。
”老人摘下眼镜,直起身子,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铃声般的笑声传到我耳边,我仿佛看见早已去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过我。
是的,在我的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确实承载着来自亲人的关怀备至和西关特有的风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充满了我的视线,也敲打着我的心。
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而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老屋的墙壁上。
这一个“拆”与周遭之景、周遭祥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
这时,我忽然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的范围,也就是说,我的人生“原点”将要被强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呀!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地方!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
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考生借机妙谈情感

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考生借机妙谈情感记者在网上发现,语文考试开考不到一个小时,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准确猜出了广东今年语文作文的题目。
随后这一题目也得到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默认。
不少人表示,这是今年各省高考中比拟出彩的一道作文题,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记者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场随机采访多位考生了解到,考生普遍认为作文题并不难发挥,有的考生大胆将“情感元素”巧妙发挥一番。
一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男考生表示,自己的作文主题为“爱是原点”,他说,看到作文导语里提到“原点”可以是事物的根本,故理解为这一根本就是爱,爱中有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东圃中学考生黄同学表示,自己将《阿甘正传》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两部电影情节植入作文中。
小黄说,两位主人翁都经过了一番挫折和奋斗后才取得成就,当他们回到曾经生活的地方时,发现生活中除了成功的事业外,情感的扶持也是生活前进的动力,因而可供发挥。
对此,许多专家认为考生思考空间很大,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教授点评说,作文此命题给考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他认为,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详细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等。
但关键是,考察学生对社会人生问题思考的深浅、是否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等方面的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诚表示,考生可以将情感元素参加进来,但需要一定的升华,否那么比拟有风险。
完(。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作文点评-回到原点.doc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作文点评-回到原点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作文复习回归满分作文和作文复习回归原点电影让子弹飞起来让人发笑,给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张麻子打了一场血战,翻身下马,飞马奔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结局总是太过蒙太奇,但我很高兴英雄没有回头,他只是回到了原点,那里有剑和剑,那里有大胆和洒脱。
回到原点,回到你的真实本性,重新获得你的真实本性。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无皱的美人,怕水在血管里流淌。
“事实上,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不化妆的自然美,或者已经错过了真实性的起源。
我们习惯于挤出虚假的微笑,依赖化妆品和面具。
然而,我们暗自高兴地认为,时间的痕迹和世俗智慧的表达都被掩盖了,但我们自己最珍贵的一面和生活中汹涌澎湃的热量被一起抹去了。
生命的起源在于人格的张扬、情感的表达和人格的突破。
回到原点不是脱去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
回到原点不是标记时间,也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在路上以一种平静而真实的态度,轻轻抬头,只用20,000下。
每次飞越许多山脉时,空乘人员都会向乘客演示应急物资的使用。
面对乘客,这是空乘人员展示他们最美丽一面的时候,但我经常看到木讷但冷漠的面孔,非常标准但敷衍了事。
我想,不管你的脸有多感人,你都不能忍受随意的解释和错误的操纵。
回到原点,虽然不完美,但也是一件好事。
远离原点,虽然精致,却很无聊。
回到生命的起源是为了展示一个人自然和情感的一面,在生命的轨迹上敲打最和谐的节奏,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真正的善良。
所以我想到了人口学家马寅初。
尽管在那个从众的时代,许多学者已经为勾拳的理论奠定了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劳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态度。
“宁明死了,不是无声无息”。
反叛者说他已经失去了他的地位的来源,但是我说马劳已经回到了一个学者的来源。
“永远不要向那些以武力而非理智说服他人的人低头”。
这个起源是如此的厚重和神圣,以至于它承载着人性的荣耀和知识分子最顽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作文点评:回到原点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作文点评:回到
原点
这篇关于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作文点评:回到原点,是我们特地为大
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
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
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
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
流动的都是水。
”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
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
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
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
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
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
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
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
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六月的烈日下无数个寂静的考场是千百万考生和家庭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织就的一个梦想放飞点,这个点我称之为“原点”。
这里我们坚信自己将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当然事实确实也是这样。
我相信在地球上绝对找不出来第二种考试能比得上我们国家的高考如此兴师动众,如此规模庞大,如此戒备森严,如此一考定终身,如此不近人情。
这里是一个大通道,虽然通道本身锈迹斑斑里面还散发着阵阵恶臭但通道上方却刻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体制”脱离了高考就意味脱离了体制,脱离了体制那么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不会得到体制的庇护。
从上大学有出息到上好的大学才有出息,这是我们的社会经过残酷的过滤法则后大多数人公认的真理。
这其中的意味是深远的辛酸的和无奈的,虽然这些年社会的变革让这一切正在悄然间发生变化,可强大的惯性依然促使着无数的人前仆后继。
现在让我们看看究竟是谁赋予了这场考试如此诡异的魔力,以至于让几百万人在无数个日子里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活生生把高中三年变成了一场人间炼狱,把一场考试变成了没有硝烟但血渍隐隐战争。
高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初级的人才选拔制度,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学习和奋斗的终止。
而人才不人才也不能由大学说了算,所谓人才我想更应该有一种严格被公众认可的考量机制。
这些年以来高校学生早成了受剥削和压迫的弱势群体,读书时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粗制滥造的教学水平,腐化堕落的高校氛围,毕业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越来越低的薪水,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在读或者迈出校门的学子心中苦痛难言的噩梦。
可即使是这样高考的战争还是年年打响,还是在一个金色抑或是黑色的六月里有将近千万人走向绞肉机。
而大多数人的噩梦种子就在走出考场的刹那悄悄种下,当然他们并没有觉察甚至是心里怀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
既然高考如此不堪,那让我们想想如果不参加高考将会怎么样。
不高考就意味着你不会有教育部颁发的文凭。
虽然这纸文凭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比几年的实际经验更有用。
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

2020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
【作文题目】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审题立意】
广东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考生不妨在写作前就题目中也举了几个例子,弄清原点的内涵,再就标题进行审题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多思考。
命题者题旨在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利、生活,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
过去,属于写人生态度和生活感悟的范畴。
考生在审清题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采取倒叙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如果回到原点,即影视片出现的时光倒流,你会选择怎么做,结果又如何?从而抒发自己对回到原点的独特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原点翻开旧时的相册,眼前闪过一幅幅儿时快乐的画面,好似一场精彩的电视剧,演绎着一场场情爱交织的画面。
俗话说:“岁月不饶人”。
是啊,我18岁了,而姥姥都70岁了。
想起儿时在姥姥怀中做了9年的傻梦,而如今的我却是一个大姑娘了。
假期补了1个月的课,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我带上剪刀、围裙、洗发露、梳子来到姥姥家。
刚到姥姥家门口,我就大声吆喝“姥姥!姥姥!”走进屋中,姥姥正在收拾东西,看到我,姥姥一脸幸福的模样“丫头,补完课啦!”“嗯,姥姥!”我走上前摸住姥姥干裂如沟的手,透过阳光,我瞥见那头巾下如棉的发丝,我惊见她那脸上纵横交错的村路,我傻傻地笑了笑,“姥姥,来!我给你剪头发。
”姥姥摸了摸脑后的头发,“是该理理了,丫头,我家剪刀不好用,都锈掉了。
”我神秘地从包中掏出剪刀……,姥姥一看,说:“丫头,你呦!”平时爱干净的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拿起姥姥的有点汗味的毛巾,打上水,给姥姥认真地洗头发。
姥姥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孩,我小心地洗着,生怕水弄进姥姥的耳朵里。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儿时的我,姥姥不也是这样给我洗头发的吗。
看着这满头的花发,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洗好后,我让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就像儿时的我一样,给她系上围裙,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掉姥姥脑后那些老是会触摸脖颈的小东西。
姥姥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两只眼眯成了一条缝,好不乐呵!费了好大力气才搞定,此时我已经汗流浃背。
姥姥刚要起来,我连忙按住了她,“姥姥,乖,再坐一下,我用毛巾把你脖子上的碎头发擦一下。
”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儿时姥姥那忙碌的身影。
儿时的我是在姥姥悉心呵护下渐渐成长,此时的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姥姥诠释永恒的爱。
让爱回到原点,回到日常中最点滴的小事。
儿时,是爱滋润我们健康成长,现在,我们也是该回归自己初衷的爱,来关心那些曾经爱我们的人。
是的,让爱回到原点,让爱的花朵开满爱的天空。
评析:文章中心突出,真实感人,富有真情实感,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关于姥姥的外貌与剪脑后的头发时的描写,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出来的,姥姥的爱是原点,作者回到爱的原点进行回报,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回到原点爷爷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即使现在生活好了,他仍然奔忙于田间,因为那是他的原点,他的生存之源。
夏天刚刚过去,秋天就悄悄点燃起万物。
高粱红了,瓜果也熟了,万物都生机勃勃。
最令人按捺不住的是满垅沉甸甸的稻穗儿,想秋风吹动下,身姿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
突然又齐刷刷地低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幅羞答答的可入样。
这期间,爷爷最忙,一天几次往田里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起一束稻穗,搓了搓,摊开放手掌吹吹,而后一粒粒地数着“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刚落地般地陶醉,家里根本就不少那点粮,他却依旧那么卖力。
终于盼到了收割的日子。
只见那黄澄澄的田埂上,“嚓,嚓,嚓……的割稻声,由远及近,仿佛在传递刚刚得到丰收的喜报。
爷爷弯腰挑起一担刚打下的稻穗,伴着夕阳的余晖,从田埂上走来…….那一担担带着泥土气味的稻穗,伴着爷爷“吱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屋前的晒穗场。
我心里很清楚,此刻爷爷的心里是笑孜孜的,他收获的不只是辛苦耕耘的回报,而是来年的充实与详和,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生存之源泉的依赖,对农家田地的热爱。
爷爷忽又指着那些稻穗,大声说道:“你看场里大堆小堆的谷穗,只就是堆金积玉!”我冷笑一声,爷爷霎时一叹,说:“你呀,只知学习,只会抱怨种田没出息,你可知田地乃事生存的原点呀!是世人之见证,宁忘一生世绩,不忘生存的原点!”爷爷又说:“你可知道,泥巴一尺深,翻过来有黄金哩!”一阵凉风吹过,吹去了这周围的燥热,我呆呆地站在那,一脸无语,抬眼望了望那一堆堆金灿灿的谷穗,光芒四射,我愣了一下,深想:的确,爷爷一辈子的精彩都在这田里。
爷爷是一个农民,田地就是他的生存原点。
我也一样,要找准自己的原点,回到原点,让我们的生存之泉伴我们一生,散发光芒!(点评:①文章扣题。
多处点题,紧扣中心,很好。
②文章主旨明确。
作者把“我”和“爷爷”两代人进行对比。
两代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中的“原点”,即“生存的根本”。
对“爷爷”来说是即“田地”,用“爷爷”的话来讲就是“爷爷一辈子的精彩都在这田里”;对“我”来说是“读书学习”,条理清晰。
③选材新颖,视角独特。
④注重细节刻画,语言生动形象。
)回到原点漂泊的人儿啊,故乡是你的原点。
枫叶飘落的季节,是叶儿寻根的时节,我那真挚的好友,你何时才能回到原点?他流淌着汉族和壮族的血液,我第一次见他,发现他有着天空一样清澈的眼眸,身上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他的确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故乡在大山深处。
为了求学,他远离大山,来到喧哗的城市,并成为了我定格一生的挚友。
他热爱城市,喜欢它的繁荣,享受它的快捷-----他和我讨论哪的快餐最便宜,商量哪的地铁最方便,他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快节奏生活的一份子:早晨在闹钟的催促下起床,喝冰箱里的牛奶,吃订购的面包。
乘快捷的地铁,坐省力的电梯------他越来越适应这个城市,我的心却越发的不安。
他原本健壮结实的身体,堆上了一层层的肥肉,那自然的气息,也被城市的尘土所覆盖,那清澈的双眸变得浑浊,眼前还架起了厚厚的玻璃片,他变了,变成了不再是我喜欢的他,世俗笼罩,让他不再拥有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喂,你该醒醒了,让一切回到原点吧!你还应该做回大山里的那个他!难道你忘记了吗?你和我说过:“我的家乡在巍峨的群山中,那里有苍翠的树木,潺潺的溪水,有蔚蓝的天空,有壮丽的石林!”你还答应过带我一同去的,去过那种闻鸡起舞,无忧无虑的生活。
你说我们可以在清晨去林中采露;你说我们可以在下午去溪中捉鱼;你说我们可以一整天躺在草坪上看日升日落;你说我们可以一同登上山顶俯看众生的渺小------我是多么向往这种生活,可你却沉溺了,沉溺在那浊气逼人的、死水一般的世俗之海中。
我亲爱的朋友,何时你才能找回自我?我送给了你一本书,是鲁迅的《故乡》,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你是时候回去了!你的家乡,有许多伙伴在等着你,他们不是闰土,和他们在一起,才能找回你应有的生活。
云南,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希望那里的清新能洗除你心灵的尘埃!你最终没有辜负。
看着你踏上归乡的列车,我激动的内心迫着我喊出:回去吧,回到你原来的地方![点评]:曾经的迷失,最终的回归。
反思反省后的你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一种自然而清澈的生活。
回到原点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
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
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
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
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
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纸。
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着我。
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
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
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
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
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点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议论性散文。
文章以第一人称角度,书写“我”回到孕育自己的“人生第一课”的西关老屋的所见所感,将个人生命的“原点”与岭南文化的“原点”融为一体,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
作者以舒缓柔情的笔墨,细绘了老猫懒睡、祖孙相乐的两幕场景,突显喧嚣大城市深处老巷的“悠闲与宁静”,倾诉铭刻于心的童年记忆,怀旧的温情与眼前西关老屋的青石板路、趟栊门、古榕树等相互浸润,构成情意绵长、富于历史底蕴的美丽景致,与下文笔锋突转地描写老屋即将被拆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继而指出,拆掉老屋,“就是毁掉我的根,就是毁掉了许多广州老街坊的根”,表达了强烈的“回到原点”的观点,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章从两个层面描写“回到原点”:实写“回到”老巷,虚写“梦回”老巷;实写个人出生和童年的“原点”,虚写岭南文化的“根”,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虽然文章作者还难于就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回到原点的“寻根”问题作更辩证的分析,但总体上看,这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一篇考场作文。
回到原点原点是什么?就是事物的本原,本是树的根,原是水之源。
树高千尺,不能无根;水流万里,不能无源。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花朵在枝头炫耀美丽的时候,往往想不到树根;河伯自得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浩大时,往往想不起源头;人们在踌躇满志的时候,往往遗失了最初的纯真,最初的虔诚,忘记了帮助自己起步的所有人。
王朔说:青春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浑了。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人生中遇到了诱惑,就迷失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自我膨胀,得志乱颠狂,忘记了自己是坐在自己的屁股之上,及至遇挫颠踬、打回原形,方才“静言思之”,思无源之水必涸,无本之本必枯。
然后才要回到原点,重新正其本,清其源,于困境中突破。
司马迁说:“人穷则返本,”那个“本”,就是母亲,就是自然。
而触发人们返本的,往往是现实的困厄,甚至是已至穷途末路。
西方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每当筋疲力尽之时,只要一接触大地母亲,就会重新获得无穷的力量,那大地既是他的原点,也是他力量的源泉。
回到原点,是为了寻根,从而感恩铭德;回到原点,是为了自省,从而头脑冷静;回到原点,是为了追因,从而解脱困境;回到原点,是为了新生,从而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