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诸城名人

诸城名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1084-1151)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

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不肯过江东。

蝶恋花]《上已召亲族》您正浏览的文章《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由第一范文网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诸城历史小典故

诸城历史小典故

诸城历史悠久,诸城市古称密州,据考证,中国上古名君虞舜就出生在我市的诸冯村,诸城自此得名。

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

明、清称诸城。

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

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巨型山东龙”,出土于此。

诸城又称“龙城”,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恐龙之乡”。

与高密市(凤城)是姊妹城市。

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

诸城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养育了世代众多彪炳史册的名人,出过8位宰相。

其中,有满腹韬略的政治家,有展一代雄风的军事家,有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更有为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他们犹如璀璨的群星,不仅在诸城,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做密州太守时,留有200多首诗词歌赋,著名词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他做密州太守进写下的。

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

小典故:1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

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宋徽宗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

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

宋徽宗赵佶命宰相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请求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他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赵佶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

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

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赵佶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大喜过望。

诸城市10位名人简介

诸城市10位名人简介

1.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2.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

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

公冶长墓座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今已全部毁没,只有坟墓尚在。

3.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

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4.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县)人。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

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

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

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5.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右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臧克家生于1905年10月8日,诸城吕标乡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齐鲁文化名人

齐鲁文化名人

齐鲁文化名人(主要人物)1、舜帝,山东诸城人2、姜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

姜姓,吕氏,名望。

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

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3、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

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4、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6、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

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7、孙武字长卿。

齐国人。

春秋末期军事家。

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8、左丘明鲁国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

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9、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

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10、孙膑(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11、孟珂(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

今山东邹县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被称为“亚圣12、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有《庄子》一书传世。

13、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

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著有《荀子》一书。

14、扁鹊姓秦,名越人。

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

战国时医学家15、孔融(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

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明 清 山 东 诸 城 刘 氏 部 份 谱 序

明 清 山 东 诸 城 刘 氏 部 份 谱 序

文/刘世高编辑/刘业挥2006-6-22 [返回主页]明清山东诸城刘氏部份谱序诸城刘氏原来是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家族,但在清代却突然崛起子世,而且连续三代显贵不衰,来自山东诸城刘氏宗族的刘墉成了一位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英雄,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正义、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诸城刘氏也因此更进一步闻名全世界。

刘墉的家乡在诸城。

是在清代的诸城县北乡七十里的逄戈庄,现属于山东高密县注沟乡逄戈庄村。

据刘墉家乡逄戈庄《东武刘氏族谱》所载由刘统勋撰的《东武刘氏族谱凡例》记载说:“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自江南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至二世恒公,家谱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帮列恒公为二世。

”诸城开基祖刘福(父、祖未详),依据成书于清代后期的《东武刘氏族谱》的记载,诸城东武刘氏约形成于明朝,以刘福为本支开基始祖。

生一子:刘恒,(馀未详)。

诸城二世祖刘恒(刘福之子),第二世刘恒时,由于战乱兵灾,刘家族谱被烧毁。

从此,族人对诸城以上刘氏家族的情况就不得而知。

生三子:1刘玳、2刘瑁、3刘瑚。

诸城三世祖刘玳(刘恒长子),生一子:刘思智,(馀未详)。

诸城四世祖刘思智(刘玳之子),生二子:1刘通、2刘远。

诸城五世祖刘通(刘思智长子),生三子:1刘必显、2刘必前、3刘必大。

诸城六世祖刘必显(刘通长子),诸城刘氏自始祖刘福到第六世刘必显一代,都默默无闻。

大概就是因为担心族姓不兴、希望后人发达的缘故,诸城刘氏分别给第六代取名叫“必显”、“必大”。

而历史的发展却正好印证了这一瑞兆,诸城刘氏传到第七代刘棨和第八代刘统勋父子时,果然崛起于世,迅速显赫起来。

生四子:1刘桢、2刘果、3刘棨、4刘棐。

诸城七世祖刘桢(刘必显长子),后裔未详。

诸城七世祖刘果(刘必显次子),后裔未详。

诸城七世祖刘棨(刘必显三子),字弢,清山东诸城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年),刘棨少有文才,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1685年)考取进士,成为诸城刘氏最早在科举上取得成功的人。

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10名人故事

诸城名人故事初一陈佳艺1、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诸城吕标镇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50多年来,臧克家结集出版的新诗、旧体诗、散文、小说、诗论等著作近60部。

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文坛负有盛名。

臧克家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就同毛泽东见过面,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诗。

解放后,毛泽东又亲邀他去勤政殿谈诗,以后同臧老又有数次书信往来。

臧老曾对我说起他与毛泽东谈诗的往事。

毛泽东在臧老心中永远是一位可亲可近的诗友,他为自己能成为毛泽东诗稿的先睹者而感到十分荣幸。

毛泽东不耻下问,臧老也敢放胆修改毛泽东的诗句。

他当《诗刊》主编时,经常写信向毛泽东索稿。

“文革”后,人们对毛泽东的功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问臧老如何看待此事。

臧老认为别人有批评毛泽东缺点的自由,我也有不想说的权利。

毛泽东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不能忘怀的。

做人要有一点原则,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

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臧老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从臧老的口中不会有半句假话流出。

臧老说,毛泽东知道《诗刊》即将创刊,很高兴,当时纸张困难,为了争取份数,臧老同文化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老朋友争得面红耳赤。

臧克家向毛泽东报告,《诗刊》只准印一万份,太少了!毛泽东反问他,你看印多少?他说:“五万份。

”毛泽东说:“好,我答应你们印五万份。

”毛泽东充分估计的是诗歌的意义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纸张问题。

毛泽东欣悦地对他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评论我那篇《咏雪》的文章,我看过了。

”当毛泽东送他们出客厅的大门时,还高举大手送别,说:“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一份呵!”终身喜爱孩子臧老的夫人郑曼告诉我,臧克家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一颗善良的心,听到有灾情,总带头捐钱捐物。

以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诸城名人透视清代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的崛起

以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诸城名人透视清代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的崛起

以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诸城名人透视清代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的崛起作者:霍萌萌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3期摘要:诸城自古多名士,特别是明清两代,境内相继出现了“东武西社”“诸城十老”“张氏四逸”等文学社团和著名文人以及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望族。

他们出则为民请命、整顿时弊、造福一方,入则以文会友、相互唱和、寄情山水。

他们秉承祖风、诗书绍继,促使诸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关键词:名人;透视;文化世家;崛起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3.0330 引言诸城自古多名士,特别是明清两代,境内名士荟萃,相继出现了“东武西社”“诸城十老”“张氏四逸”等文学社团和著名文人以及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望族。

他们出则为民请命、整顿时弊、造福一方,入则以文会友、相互唱和、寄情山水。

他们秉承祖风、诗书绍继,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促使诸城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1 明末清初诸城科举文化世家与翰林群体概貌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登上政治舞台的阶梯。

清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读书人通过不同级别的考试分别考取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取得进士功名的读书人,少则不足百人,多则三百人左右。

相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来讲,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在这一时期的诸城,考中进士却似乎成了寻常之事。

据统计,清代二百余年间,诸城共考取进士102名,这在全国县一级实属罕见。

明清时期诸城境内出现了以臧惟一、王沛檀、刘统勋、李澄中、丁惟宁为代表的诸城五大家族及邱橓、窦昂、张世则等为代表的世家望族,其中尤以刘氏家族名气最盛。

2 诸城明末清初名人画像2.1 清爱堂与刘氏家族诸城刘氏在清代是当地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因刘必显、刘棨、刘统勋、刘墉而闻名于世(图1)。

刘墉即我们后世所说的“宰相刘罗锅”,刘必显是刘墉的曾祖父,刘棨是刘墉的祖父,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

诸城名人

诸城名人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

他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

刘墉清朝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窦光鼐,字元调,号东皋,清山东诸城人。

乾隆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后历任会试同考官,山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湖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左副督御史,提督浙江学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福建乡试正考官,吏部右侍郎,礼部侍郎,浙江乡试正考官,左都御史,殿试读卷官,顺天乡试正考官,会试正考官……等。

明清两朝小说家--丁耀亢[清](约公元一六0七年至约一六七八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六十岁后,又称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

王统照(1897.2.-1957.11.29),字剑三。

山东诸城人。

1913年就读于济南育英中学。

1918年入北京中国大学英文系,同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纪念》。

1921年初,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2年大学毕业,曾担任大学讲师和中学教员。

陶钝(1901-1996) 原名徐宝梯,字步云,山东省诸城县(现为市)人。

1918年考入县城观海高等小学堂。

“五四”运动后,组织成立“反日会”,自己担任会长。

1921年,考入济南省立一中,在校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女中和济南省立一师任教,并于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臧克家: (1905~2003 ) 现代诗人。

山东诸城人。

1905年10月 8日出生于地主家庭。

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

这奠定了他此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

王尽美:生于1898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城人文历史诸城一中高一(39)班谢育瑶诸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养育了世代众多彪炳史册的名人。

其中,有满腹韬略的政治家,有展一代雄风的军事家,有成就卓著的文学艺术家,更有为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他们犹如璀璨的群星,不仅在诸城,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虞舜(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姓姚,名重华。

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

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

为孔子的女婿、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

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

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

孔子曰:“(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并且“以其女妻之”。

公冶长墓坐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长墓上封土为圆锥形,高3米,底径10米。

墓上原建有公冶长祠,明弘治六年(1493年)始移建于墓前。

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清代《诸城县志》载有公冶长墓与祠的平面图,并有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三次修缮的情况。

今祠已毁,墓尚存。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

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

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

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箭口人。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

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

清初著名文人。

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

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人。

清初著名遗民。

--------------------------------------------------------------------------------刘统勋(1698-1773) 字尔钝,号延清,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官至清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

宰相刘罗锅--刘墉之父。

刘统勋一生为官,堪称清正廉洁,秉公无私,在贪黩好货,渔色无厌的官场之中可谓清风独标。

他为官数十年,做的几乎都是京官,累主会试及顺天乡试,门下宾友从无一人夤缘得利,经他之手所取之士,虽已列仕版,却多不识面,“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刘统勋“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

1773年任《四库全书》总裁。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家喻户晓的“宰相刘罗锅”。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

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

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

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

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王心源(1842-1919),名祚祯,以字行,诸城城里人,古琴演奏家。

王心源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有着良好的艺术素养。

他嗜书画,好金石,精于古琴和琵琶,为邑中名士。

他琴艺高超,与诸城另一古琴家王冷泉在山东并称“诸城二王”。

------------------------------------------------------------------------------丁墨峰(1880-1961),字国翰,诸城市林家村镇陈家村人。

开明人士,有爱国心。

一生教书,桃李满天下。

诸城县第一、二届人代会委员、常委,县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常委。

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市礼堂门上“礼堂”二字为丁墨峰所书。

----------------------------------------------------------------------------------------------------------------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以字行。

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

王翔千,1950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省土改委员会委员。

1956年5月29日病逝。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诸城相州镇相州村人,曾化名为王恂如,笔名有剑先、鉴发、容庐、卢生、恂子、鸿蒙、TC等。

王统照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作家,工诗善文,一生笔耕不已,出版著述、翻译作品近百种。

他是一位为新文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战士。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斋,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省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右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钝,原名徐宝梯,字步云。

生于1901年10月29日,诸城市昌城镇徐家河岔村人,曲艺研究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为了革命的后代》,散文集《故乡十小记》、《在福建前线》,短篇说唱《姑嫂打水》、《小俩口算账》等。

1996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

生前著有《陶钝文集》行世。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字励吾,又名公韬,诸城城里人。

孟超能诗善文,是一位左翼文艺运动培养起来的著名作家。

出版作品有诗集《侯》,杂文集《长夜集》、《未偃草》,长篇小说《潭子湾的故事》,戏剧《李慧娘》等。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诸城吕标镇臧家庄人。

臧克家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被世人熟知。

1933年他的处女作诗集《烙印》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

不但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还擅长散文,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诗论和文艺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