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地球运动原理其示意图的判读

专题一  地球运动原理其示意图的判读
专题一  地球运动原理其示意图的判读

专题一地球运动原理其示意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方向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周期:

①自传: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

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1P 到E2P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②公转: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速度

①地球自转:

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

②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

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o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o34′N或66o34′S。

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o′N或70o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

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o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图解)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有关地理问题的计算

⑴时间的计算

①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15度,时间上相差1小时,4分钟相差1度。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②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

③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④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⑵日期的计算

①日期的变换有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

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换的原则是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东、西十二区这两个半时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

②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180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 -4。

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⑶昼夜长短的记算

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

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

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⑷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

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

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0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026’和460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0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0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0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⑸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①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②利用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当地纬度交点的经度地方时确定。

③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北京当时日出时间,(注意这个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⑹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注意首先判断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和纬度范围(热带范围还是温、寒带范围)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

③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当半球相反。

⑺经度的计算

某地区的经度求算大多采用地方时等时间来确定。

四、日照图的解题内容和步骤

⑴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如专题三中例6中图B)。

②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

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⑵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

A.地方时12时的经线。

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

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经线。

②直射纬线的确定。

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

C.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0-相切纬度(北半球昼长长则该直射北半球)。

⑶时间的确定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②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则经线时间为12时,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则经线时间为24(0)时。

⑷季节或日期的确定

①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则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反之则为冬半年。

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⑸太阳高度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并非正午太阳高度)

②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度(也是正午太阳高度)。

③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④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

⑤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⑹昼夜长短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0-直射纬度)N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0-直射纬度)S以南地区]。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如果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则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如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南移相反。

⑺变式图

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式图,都利用上述方法的中某一种或几种来确定所隐含的要素。抓住关键点,不要被图的变化所迷惑。

典型例题]

例1.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 小时内才能看到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D.21时10分至22时

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解析】1.从背景材料的有关信息可知:“3月22日到4月3日”可以推测出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中的极点是北极点,由此可以判断出图中晨昏线中的晨线和昏线。又“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 小时内才能看到它”②点位于昏线附近,③点位于晨线附近,①④两点地方时距日出或日落的时间约在1.5小时左右。

2.要综合运用背景材料中的“3月22日到4月3日”和“日落之后的1 小时内才能看到它”,吐鲁番的日落时间在地方时18时略后,但北京时间比吐鲁番的地方时早2小时4分,所以在吐鲁番观看的时间段在20时略后到21时之间。

3.主要考察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有关知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是可

以肉眼观察到的。

【答案】1.B 2.C 3.D

例2.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

高度。如下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4~5题。

4.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B.12:40

C.11:20D.11:00

5.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解析】4. 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题,属中等难度。该组题立意表达如下两种信息:第一,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通过的“基础语言”,即使在“单科试卷”中,使用到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门课程都强调要学习该学科有用的知识,基础语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包括将地理现实繁复杂乱的信息加以梳理选取,制成直观的地理图表并从图表的信息中“还原”为地理现实或实践的能力。该组题目主要考核学生能否将数学的基础语言和能力运用于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对时间的换算是否熟练,以及能否真正理解地理实践和地理图表间的关系,并准确把握一组题目中各个小题的相互联系。

5. 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题,属中等难度。该组题立意表达如下两种信息:第一,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通过的“基础语言”,即使在“单科试卷”中,使用到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门课程都强调要学习该学科有用的知识,基础语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包括将地理现实繁复杂乱的信息加以梳理选取,制成直观的地理图表并从图表的信息中“还原”为地理现实或实践的能力。该组题目主要考核学生能否将数学的基础语言和能力运用于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对时间的换算是否熟练,以及能否真正理解地理实践和地理图表间的关系,并准确把握一组题目中各个小题的相互联系。

【答案】4. B 5.B

[能力训练]

(2002年上海)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1-3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造成四起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答4-5题:

4、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0)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0)

B.香港(东经1140)

C.伦敦

D.纽约(西经740)

5、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各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东经1040)、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122.50)

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矶、纽约

(2003年上海春招)“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引发了人类的种种情感和联想。回答6-7题。

6、中秋佳节赏月,上海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D.子夜

7、上海地区,人们可观察的月球升起和下落的状况是()

A.全年东升西落

B.农历上半月东升西落,下半月西升东落

C.全年西升东落

D.春分日至秋分日东升西落,秋分日到春分日西升东落

(2002年广东)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8-10题。

8、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10、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小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12、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13、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

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

下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时 B.0时

C.12时16分 D.11时44分

15.M、N两地的经度差()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阅读材料,完成16—17题。

16.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17.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读图,回答 18—19题。

18.甲地位于()

A.大西洋 B.非洲大陆

C.印度洋 D.南美大陆

19.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

A.18时 B.16:20

C.13:40 D.14:20

下图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20—21小题:

20.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

A.27°30′W B.27°30′E

C.2°30′W D.2°30′E

21.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22.下图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M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切点,且与经线B相交,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与全球其它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读后回答: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2)武汉某区(114.5°E,30.5°N)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地方时是时分。

(3)此时控制武汉的气压中心应为压,气候特征是。2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此刻“北京时间”为九点整,那么图中A地经度为。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那么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180°

[能力训练答案]

1、D

2、B

3、D

4、D

5、B

6、C

7、A

8、B

9、D 10、B 11、B 12、D 13、

A 14、C 15、A 16、C 17、D 18、A 19、

B 20、D 21、A 22、(1)20S、60°E (2)39.5° 15时38分(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温和少雨 23、(1)105°W (2)160°E、46°52′N; 160°E、0°(3)A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甲、乙、丙是位于地球大圆上的三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后变大。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2可知,甲、乙、丙位于晨昏线上,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恰好日落;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点,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3.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解析】选B。图中雷峰塔位于甲地正西方向,结合左图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后;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拍摄第二天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 青岛(36°N, 120°E))的李明同学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44°N, 88°E)探亲。下图示意李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从青岛北站出发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 是(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5.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李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9:52 10:00 B.10:00 10:00 C.10:00 12:00 D.12:00 12:00 【解析】4选A,5选D。第4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青岛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李明从青岛北站出发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点,因此太阳位于西南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训练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强化练 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山东寿光一中月考]读四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四区域发育的四条河段中,最适宜发展水上漂流运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监]超级满月迎新年!2019年1月有两次满月,分别是1月2日和1月31日。同时,1月31日的这次满月期间,我们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全过程。右图为“地月系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公转的位置。据此完成第3题。 3.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019·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第4题。 4.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9·四川成都七中模拟]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 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6.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 [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图判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图判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麦时,地球位于下图公转轨道中的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海上大阅兵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举行。据此完成2~3题。 2.该日,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的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3.青岛市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今天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地球的形状B.昼夜更替 C.太阳东升西落D.四季变化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是 A.周期相同B.方向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下图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和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8~10题。 8.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分别是 A.自东向西、一天B.自西向东、一天 C.自东向西、一年D.自西向东、一年 9.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下列哪个节日比较接近 A.六一儿童节B.国庆节C.元旦D.教师节10.此时M地的状况是 A.处于冬季B.有太阳直射C.昼长夜短D.处于黄昏11.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最接近我国下列哪个节日

【高考总复习】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 5分钟训练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10 分钟强化类训练 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4.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图1-3-1 5.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读图1-3-2,完成6—7题。 6.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图1-3–2 7.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9.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0.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图1-3-3 (3)在A、B、C、D、E、F六点中,近日点为__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点,每年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__点。 (4)A、B、C、D、E五点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 11.读图1-3-4和图1-3-5,完成下列问题。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1.某船于2018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2~3题。 2.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1月D.12月 3.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下表为石家庄、),读表完成4~5题。 4. A.①—武汉B.②—杭州C.③—石家庄D.④—福州 5.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6~7题。 6.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7.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C.角度大约上调9°D.角度大约下调9° 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 ×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专题复习一 地球的运动专题

专题复习一宇宙中的地球 一、考题回顾 [2013?浙江水平能力测试]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6月2日13时43分03秒,台湾岛发生强烈地震。下图为此次地震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地震发生时,东八区的区时是 (A)13时46分39秒 (B)13时43分03秒 (C)13时39分27秒 (D)13时27分03秒 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软流层(C)上地幔(D)下地幔[2015?浙江水平能力测试]7.“生物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更替 D.天气变化 [2013?浙江水平能力测试]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9、40题。 39.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 的是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40.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D)各地昼夜等长 [2015?浙江水平能力测试]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平板集热管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化成热能。箭头①、②代表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读我国某地住宅小区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太阳能属于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 D.土地资源 40.当太阳光线为①时,该日 A.北极圈出现极夜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5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15·浙江10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9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图9 材料二图10为图9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中考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1.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 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 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 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故A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2019?临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能加深对地球运用规律的理解。结合图3,图4完成以下问题。(1)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小明同学拿着地球仪围绕电灯转一周演示地球的公转(图3,箭头代表公转的方向)。正确的演示图是()

A. A B. B C. C D. D (2)图4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 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 B. 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 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 D. 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可知:正确的演示图是B,故本题选B。(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3.(2019?郴州)2019年5月26日至29日,斯里兰卡普降大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读斯里兰卡位置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 B. 位于高纬度地区 C. 位于北半球 D. 位于中纬度地区 (2)此次斯里兰卡洪涝灾害期间,地球正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公转3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导学目标】 1、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1、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向④。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年,约为⑦日⑧时⑨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以及 ?的更替、?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要点突破】 ★「要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题

1 地球的运动专题——选择题(一)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71°N 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每年“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 ②昼夜更替 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 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A.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C.某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纬度高的地方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6、在酒泉向正东方向发射的火箭,由于地球的自转,火箭实际飞行的方向会 A.向北偏 B.向南偏 C.向东偏 D.向西偏 7、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B.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8、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B.23°26′ C.45° D.90° 10、该地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左图是一幅经纬网图,在ABCD 四点中,最早沐浴到新世纪阳光的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2、下中图为昼长时间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abcd B.cadb C.dcba D.bcad 13、下右图是一年中不同节气晨昏线图,在北半球按季节更替次序排列顺序与图幅相符的是 A.a 冬至b 秋分c 夏至d 春分 B.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 C.a 冬至b 春分c 夏至d 秋分 D.a 夏至b 春分c 冬至d 秋分

374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考纲要求】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 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存在生命体的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 的源泉。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2)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见下图)

★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提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加以理解) 一般来讲,主要从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等角度分析。 A.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B.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如图所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④对大气的影响:作用于两极大气,产生极光。 ⑤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产生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总结】(用歌诀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区现极光。 【思考】黑子活动周期____年;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____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____的显示。 三、地球的运动 1.公转与自转的比较(填下表)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思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分别有哪些?)自转与公转的几幅基本图形。

地球自转公转and等值线的判读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01 一、知识点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思考: A 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 提示: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B 在航天发射时为什么总是向偏东方向发射? 提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节省发射燃料。 三、考点分析: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02 一、知识点 1.产生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AOB 为晨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定义:因不同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地理复习专题卷--地球的运动

地理复习专题卷--地球的运动 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节日中,北京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 D.元旦 2.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3.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5.当120°E是正午的时候下列处于午夜时分的是() A.0°经线 B.60°W经线 C.60°E经线D.180°经线

6.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是个球体 D. 地球的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7.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 A.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8.下列节日中,永修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元旦 9.下列地点,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A.23.5°N B.30°S C.23.5°S D.赤道 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今天(6月15日),地球公

转最接近图中的 A.甲位置 B.乙位置 C.丙位置D.丁位置 11.在每天正午时刻,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有时长有时短,你学校旗杆影子最短的一天时,地球公转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2.我国首都北京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13.重庆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14.每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是下列哪一天前后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15.赤道是以下哪一组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A、北温带和热带 B、南温带和热带 C、北半球和南半球 D、北寒带和南寒带 16.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19.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运动的特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 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1. 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 2.B[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知识点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读“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C.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 D.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4.下列关于A、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方向相反,则B的时间比A长 B.若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自转方向不变,则B的时间比A长 C.A和B的时间不同是由于A时间内,地球多自转了59′ D.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周期为一个A 3.D 4.D[B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B。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纬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二是海拔。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1)A(2)A[第(1)题,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第(2)题,a处线速度介于870千米/小时和900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千米/小时和870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说明a处的地势高于b处。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球大气中的流星现象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地球表面降水分布不均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4.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1.B[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2.C[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