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复习知识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1、(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天气现象。
2、(天气预报)是我们目前了解天气的主要形式。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气压)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5、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6、(天气预报)十分重要,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预报。
7、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8、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9、哪些人关心天气?答:(1)种地的农民。
(2)训练、比赛的运动员。
(3)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
2、气温有多高1、(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
2、用来测(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3、(气温)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如:20℃读作二十摄氏度;零下6摄氏度写作-6℃。
4、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37℃)0摄氏度写作( 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 35℃读作(35摄氏度)零下6度读作零下6摄氏度,写作-6℃5、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6、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7、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
8、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总结

202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对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知识进行总结。
下面将对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第一单元:风的产生与风向的变化该单元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原因以及风的方向变化。
关键知识点包括:- 大气的重要作用- 风是空气的运动- 高压和低压区的形成- 风的产生原理- 风向的变化和测量方法第二单元:水的重要性与地下水该单元主要讲解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
关键知识点包括:-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的来源和循环- 地下水的形成和取水方法-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该单元主要比较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知识点包括:- 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动植物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单元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关键知识点包括:-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第五单元: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体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关键知识点包括:- 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的区分- 磁铁用途的探索和应用总结以上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们应当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5.气候与季节 (3)PPT(共28页)PPT

天高云淡
凉风习习
小雨绵绵
硕果累累
天天高高云云淡淡 凉风习习 秋雨绵绵 硕果累累
在一定的地区,一年 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 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具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
硕果累累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就 称为秋季。
春季
春季气候特点
春暖花开、花红柳绿、冰雪融化、阴雨连绵、 气温回升 、和风拂面、万物复苏
夏天:动物体型优美,毛色光润。动物们会选在这
个时候组建家庭,孕育后代。
秋天:初秋受气候影响,早晚温差较大,便于植物的果
实锁住更多的糖分,因此秋天的果实营养价值最高,动物 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或储蓄食物、或储蓄脂肪过冬。根据不 同种类的需求,大致上将这些动物划分为:储蓄脂肪的 (大多哺乳动物)、储蓄食物的(松鼠、蚂蚁类动物)、 减缓消耗的(冬眠类动物)、寻找新食源的(候鸟等会迁 徙的动物)等。
•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 处于月 影中时 ,因月 球挡住 了太阳 照射到 地球上 的光形 成了日 食。而 月食则 是月球 运行到 地球的 影子中 ,地球 挡住了 太阳射 向月球 的光。
•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
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 验等方 法研究 日食的 成因和 变化过 程,以 及研究 、发现 日食过 程中的 更多信 息。并 能根据 实验发 现,用 模型或 图示解 释各类 日食的 成因和 更多的 现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气温有多高
1、(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
2、用来测(气温)的仪器叫(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3、(气温)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如:20℃读作二十摄氏
度;零下6摄氏度写作-6℃。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5.气候与季节
1、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 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具有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叫做(季节),一年分为(四季 ,即春、夏、秋、冬)。 3、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 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4、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 物苏醒。 5、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6、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 ,迁徙动物离去。 7、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 压上枝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四单元知识点
2015年5月5日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一、单元结构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建议1课时) 2.气温有多高 (建议1课时)
3.雨下的有多大 (建议2课时)
4.今天刮什么风 (建议1课时)
5.气候与季节
(建议1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天气现象。 2、(天气预报)是我们目前了解天气的主要形式。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 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 云量)、(气压)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5、(天气预报)十分重要,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和 (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预报。 6、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每年的(3月 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7、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蚯蚓路 上爬,雨水乱如麻)、(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8、哪些人关心天气? 答:(1)种地的农民。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5 气候与季节(1)- 苏教版

3 、白天渐长、夜晚渐短 4、北方多沙尘天气
5、南方多阴雨天气
秋季
秋季气候特点
秋天是一个黄金季节,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丹桂飘香、霜露雁行。气候学上以连续5日平均气 温稳定低于22℃为秋季的开始。
1、白天渐短、黑夜渐长、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2、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初秋有雾、晚秋见霜 3 、小雨绵绵、风力加大 4 、人们穿上毛衣
观察:这些动物以及它们的行为是在什么季节 出现的?
夏
春
秋
秋末冬初 大雁南飞
熊冬眠
青蛙冬眠
可以在课后自己选一种动 物,做一个长期的观察, 观察它在一年四季中所表 现出的不同特征。
•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秋季准备过冬。
青蛙大伯抬起头,望望 他的洞的方向,轻轻地说: “冬天,大雪纷飞,青蛙躺 在洞里冬眠。有明星天分的 青蛙,往往会在来年的春天 收到很多贺卡!”青蛙大伯 说着,低下了头,他不知经 历了多少这样的春秋。
冬季冬眠。
青蛙的一年四季
春季: 生长 夏季: 交配、生产 秋季: 准备过冬 冬季: 冬眠
气候与季节
夏 季
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 时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 剧烈、最复杂的时期 。 气候学上以连续5日平均气 温稳定超过22℃为夏季的开 始。
夏季气候特征
1、雷雨阵阵、降雨集中、日照强烈、天气炎热。 2 、植物生长旺盛、动物活动频繁。 3 、灾害性天气多 :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 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4 、人们穿上薄衣服。
实锁住更多的糖分,因此秋天的果实营养价值最高,动物 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或储蓄食物、或储蓄脂肪过冬。根据不 同种类的需求,大致上将这些动物划分为:储蓄脂肪的 (大多哺乳动物)、储蓄食物的(松鼠、蚂蚁类动物)、 减缓消耗的(冬眠类动物)、寻找新食源的(候鸟等会迁 徙的动物)等。
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

小学科学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小学科学课件:各种各样的天气引言:天气是地球的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天气现象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生活至关重要。
这份课件将为小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雨天、雪天和雷暴。
通过这些天气现象的介绍,小学生们将对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预测和适应不同的天气条件。
一、晴天:晴天是一种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的天气。
在晴天,太阳完全暴露出来,没有云层的遮挡。
我们在晴天里可以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和明亮。
晴天对于户外活动是非常理想的,如郊游、远足和运动等。
在晴天的夜晚,我们还能看到美丽的星星和月亮。
二、多云:多云天气是指天空云层较多,太阳无法完全照射到地面。
多云天气有时会让人感到暖和,因为云层可以阻挡阳光的强烈辐射。
但是,当云层越来越厚,太阳光的透过性也会降低,导致天空变暗、天气变得炎热而闷热。
多云天气也是下雨的前兆,预示着天气变化即将来临。
三、雨天:雨天是指天空中的水分凝结为云并变得足够重,从而以形式的降下来。
雨水对于农业和植物生长非常重要,因为植物需要水分来生长和发展。
雨水还可以洗净空气,使空气更加清新。
同时,雨天也是一种室内活动的好时间,如阅读、绘画和玩游戏等。
四、雪天:雪天是指天空中的水蒸气以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在某些地区,雪天是一年中罕见的天气现象,但对其他地区如北方国家来说,则是冬季常见的天气。
雪天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和快乐,我们可以堆雪人、滑冰和滑雪等。
雪还可以美化环境并保护植物生长。
五、雷暴:雷暴是一种天气现象,伴随着闪电、雷鸣和强劲的风。
雷暴是由云层内部的强风、云间的摩擦和静电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云的电荷不平衡时,就会产生电流和闪电。
雷暴通常伴随着强风和暴雨,有时还伴随着冰雹。
在雷暴天气中,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应该远离水域和高处,并寻找避雨和避雷的地方。
结论:通过本课件,我们向小学生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雨天、雪天和雷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气候与季节课件

同学们,一年中在四个季节的特征 2.植物在四个季节内的变化 3.动物在四个季节的特征
天高云淡
凉风习习
秋雨绵绵
硕果累累
天天高高云云淡淡 凉风习习 秋雨绵绵 硕果累累
说一说家乡各个季节气候特征
春天: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炽热! 秋天:天气渐凉,秋高气爽! 冬天:冰天雪地,万物凋零!
春
夏
秋
冬
枫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春
夏
冬
秋
柳树在四季中的变化
春
夏
秋
冬
春天:树长新枝草吐嫩芽!万物生长!
夏天:枝叶墨绿,茁壮成长,开始 结果! 秋天:红叶满山,果实累累
冬天:枯枝落叶,万物凋零!
青蛙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春
夏
秋
冬
大雁迁徙
熊冬眠
三年级科学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和规律

三年级科学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和规律天气是我们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的自然现象。
无论是晴天、阴天、雨天还是刮风,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天气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影响。
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探索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的天气现象和规律展开讨论。
一、晴天和阴天晴天是我们最常见的天气类型之一。
当天空中没有云朵,阳光明媚时,我们就可以说是晴天。
晴天中,阳光照射到地面,空气会变得温暖。
这是因为阳光中的光线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变热。
同时,晴天还伴随着蓝天和白云,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相对于晴天,阴天则是天空中云朵遮挡阳光,使其看起来阴暗的天气状况。
阴天下,阳光很少能够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因此气温相对较低。
此外,阴天往往会伴随着风和湿度增加,给人一种潮湿闷热的感觉。
二、雨天和雪天雨天和雪天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天气现象之一。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时,就会形成雨水。
雨水是从云层中下降到地面的水,给大地带来滋润。
在雨天,我们需要带上雨伞或穿上雨衣,以防止被雨水湿透。
与雨天相似,雪天是指天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降落到地面之前形成的现象。
在雪天中,我们可以看到白茫茫的雪花覆盖在地面上,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
雪花的形状各异,有六角形,有星形,看起来非常美丽。
三、刮风和台风刮风是指空气流动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刮风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风的势力,可以看到树叶、纸张等轻物被风吹动。
刮风的强弱可以根据树木摇动的幅度来判断。
强风会给人带来不便,如吹乱头发、吹脸等。
而台风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风暴,是海洋中形成的热带气旋。
台风通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害。
在面对台风时,我们要注意及时采取避风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
四、天气规律除了不同的天气现象,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天气具有一些规律性。
例如,季节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夏季通常是炎热的,冬季则会较为寒冷。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天气会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晴天多连续几天,雨天往往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三十四种常见天气现象简介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雨
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2.阵雨
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毛毛雨
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着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
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而无湿斑。
4.雪
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
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5.阵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6.雨夹雪
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7.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比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8.霰
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9.米雪
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不反跳。
10.冰粒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
直径小于5毫米。
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
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
常伴随雷暴出现。
12.冰针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其它晕的现象。
多出现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13.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轻雾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千米以内。
15.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16.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
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
17.雨淞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8.雾淞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19.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现象。
20.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而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
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千米。
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
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在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造成严重破坏。
22.积雪
(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台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时,称为积雪。
23.结冰
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
24.沙尘暴
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5.扬沙
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0至10.0千米以内。
26.浮尘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
27.烟幕
大量的烟存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
城市、工矿区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浓时可以闻到烟味。
28.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29.尘卷风
因为局部强烈增热,而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小旋风,尘沙及其它细小物体随风卷起,形成尘柱。
很小的尘卷风,直径在两米内,高度在十米以下的不记录。
30.雷暴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31.闪电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
但是不闻雷声。
32.极光
在高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
亮度一般像满月夜间的云。
光弧常呈向上射出活动的光带,光带往往为白色稍带绿色或翠绿色,下边带淡红色;有时只有光带而无光弧;有时也呈振动很快的光带或光幕。
33.大风
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米/秒(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34.飑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
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