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材料的性质、合成及应用
聚乙烯毕业论文

聚乙烯毕业论文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从聚乙烯的制备、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聚乙烯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首先,聚乙烯的制备是通过乙烯单体的聚合反应来实现的。
乙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下,乙烯分子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乙烯链。
聚乙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如高压聚合法、低压聚合法等。
其中,高压聚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高压条件下的聚合反应,可以得到高密度聚乙烯。
而低压聚合法则可以得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使其成为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
首先,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其次,聚乙烯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和韧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而不易破裂。
此外,聚乙烯还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耐候性能,适用于电线电缆、水管等领域的应用。
聚乙烯在包装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聚乙烯可以制成各种包装薄膜、袋子等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保护商品,延长货物的保质期,还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此外,聚乙烯还可以制成瓶子、容器等包装材料,用于食品、药品等行业。
在建筑领域,聚乙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聚乙烯制成的管道可以用于输送水、气体等介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压性能。
此外,聚乙烯还可以制成绝缘材料,用于电缆的绝缘层。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材料的性能,还降低了建筑成本。
汽车工业也是聚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聚乙烯可以制成汽车内饰件、外饰件等零部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这些零部件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还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聚乙烯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聚乙烯可以制成农膜,用于农业领域的地膜覆盖,提高作物产量。
聚乙烯还可以制成塑料袋、塑料瓶等日常用品,方便人们的生活。
总之,聚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乙烯概述

1.概述1.1 PE塑料材料结构与性能及用途1.1.1聚乙烯结构聚乙烯(PE)塑料一种,我们常常提的方便袋就是聚乙烯(PE).聚乙烯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是通过乙烯(CH2=CH2 )的加成聚合而成的。
聚乙烯的性能取决于它的聚合方式。
在中等压力(15-30大气压)有机化合物催化条件下进行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
这种条件下聚合的聚乙烯分子是线性的,且分子链很长,分子量高达几十万。
如果是在高压力(100-300MPa),高温(190–210C),过氧化物催化条件下自由基聚合,生产出的则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结构的。
聚乙烯是半结晶热塑性材料。
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和其他性能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使用的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决定了支链的类型和支链度。
结晶度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加工条件。
聚乙烯(PE)的分类1.1.2聚乙烯性能物理性质1 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
2 易燃烧,且离火后继续燃烧。
3 透水率低,对有机蒸汽透过率则较大。
4 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加而提高。
5 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且范围宽。
6 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
化学性质1 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2 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炭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光屏蔽作用。
3 受辐射后可发生交联、断链、形成不饱和基团等反应。
☆一般性能聚乙烯树脂为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或颗粒,外观呈乳白色,有似蜡的手感,吸水率低,小于0.01%。
聚乙烯膜透明,并随结晶度的提高而降低。
聚乙烯膜的透水率低但透气性较大,不适于保鲜包装而适于防潮包装。
聚乙烯物理化学性能

聚乙烯物理化学性能
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使其成为制备不同类型产品的理想选择。
首先,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这使得聚乙烯在各种环境下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不易受到酸、碱、溶剂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聚乙烯制成的产品在化工、食品包装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其次,聚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聚乙烯是一种轻质塑料,密度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这使得聚乙烯在制备软包装材料、管道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不同场合对材料轻便性和强度的需求。
此外,聚乙烯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磨性。
这使得聚乙烯在电力、电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制备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产品。
同时,聚乙烯的耐磨性也使其在制备耐磨性制品、沉降板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性能,聚乙烯还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和成型性。
聚乙烯可以通过挤出、吹塑、注塑等工艺制备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制品,生产效率高且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聚乙烯在注塑成型、吹塑制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总的来说,聚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生产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聚乙烯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便利和发展空间。
1。
聚乙烯(PE)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来源:塑模制品采购中心整理什么是聚乙烯聚乙烯是最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它是由重复的–CH2–单元连接而成的。
聚乙烯是通过乙烯(CH2=CH2)的加成聚合而成的。
聚乙烯的性能取决于它的聚合方式。
在中等压力(15-30大气压),有机化合物催化条件下进行Ziegler-Natta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
这种条件下聚合的聚乙烯分子是线性的,且分子链很长,分子量高达几十万。
如果是在高压力(100-300MPa),高温(190–210°C),过氧化物催化条件下自由基聚合,生产出的则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结构的。
聚合压力大小:高压、中压、低压;聚合实施方法:淤浆法、溶液法、气相法;产品密度大小: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线性低密度;产品分子量: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特性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聚乙烯的种类(1)LDPE: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2)LL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3)MDPE:中密度聚乙烯、双峰树脂(4)HDPE: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5)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6)改性聚乙烯:CPE、交联聚乙烯(PEX)(7)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塑料)、EVA、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其它烯烃(如辛烯POE、环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EAA、EMAA、EEA、EMA、EMMA、EMAH)分子量达到3,000,000-6,000,000的线性聚乙烯称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强度非常高,可以用来做防弹衣。
聚乙烯原材料

聚乙烯原材料
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原材料,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
它具有
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医疗、电子、汽车等领域。
作为聚乙烯的原材料,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聚乙烯的原材料主要是乙烯,乙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一种重
要的化工原料。
乙烯是由石油、天然气中的烃类化合物制备而成,其制备工艺包括裂解、重整、氧化等步骤。
在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和成分,以确保乙烯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其次,乙烯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
聚合反应是将乙烯分子中
的双键打开,使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在聚合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和添加量等因素,以确保聚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分布符合要求。
此外,聚乙烯的原材料还包括添加剂和助剂。
添加剂可以改善聚乙烯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如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等。
助剂可以改善聚乙烯的加工性能和成型性能,如流动剂、分散剂、润滑剂等。
在选择和使用添加剂和助剂时,需要考虑其与聚乙烯的相容性、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
总的来说,聚乙烯的原材料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严格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成分,优化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和助剂,可以生产出质量优良的聚乙烯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乙烯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塑料产品。
聚乙烯是什么材料

聚乙烯是什么材料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聚乙烯材料呢?接下来,我们将从聚乙烯的性质、用途、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聚乙烯是一种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磨性和绝缘性能。
此外,聚乙烯还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刚性,同时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这些性能使得聚乙烯在工业、建筑、包装、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聚乙烯材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聚乙烯常被用于制作管道、容器、阀门等设备,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使得其在化工、石油、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聚乙烯常被用于制作绝缘材料、隔热材料、地板材料等,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候性使得其在建筑材料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包装领域,聚乙烯袋、薄膜等制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品。
此外,聚乙烯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日用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最后,聚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合反应和加工成型两个步骤。
聚合反应是将乙烯单体通过催化剂聚合成聚乙烯聚合物,这一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选择,以确保聚乙烯的质量和性能。
加工成型则是将聚乙烯根据需要进行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工艺,制成所需的成品。
这些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聚乙烯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聚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其在工业、建筑、包装、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聚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其性能和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对聚乙烯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聚乙烯制备

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聚乙烯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的影响和改进
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
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
实验目的:制备聚乙烯,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材料:聚乙烯单体、引发剂、溶剂等
实验步骤:聚合反应、分离、纯化等
实验结果:得到了聚乙烯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性质测试
讨论:分析了实验结果,讨论了聚乙烯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结果分析
5
聚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实验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聚乙烯的制备方法:自由基聚合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及改进措施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温度控制不准确的问题,建议采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产物分离不完全的问题,建议采用更先进的分离技术。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原料配比不准确的问题,建议采用更精确的计量设备。
单击添加项标题
单击添加项标题
过滤洗涤:过滤出聚乙烯晶体,并用溶剂洗涤
单击添加项标题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实验目的:制备聚乙烯并分析其性质
实验材料:聚乙烯单体、引发剂、溶剂等
实验步骤:混合、加热、反应、冷却、分离、洗涤、干燥等
实验数据: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产物颜色、分子量等
数据分析:通过图表展示实验数据,分析反应条件对聚乙烯性质的影响
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
聚乙烯是什么材料

聚乙烯是什么材料聚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是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
乙烯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也是一种常见的烃类化合物,具有无色、无味、易燃的性质。
聚乙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包装、建筑、医疗等。
聚乙烯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结构和应用领域。
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较高的熔点,可以用于制造坚固的容器和管道。
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经受住化学品和溶剂的侵蚀。
因此,HDPE常用于食品和饮料包装、化学品容器以及输送高压气体和液体的管道。
此外,由于HDPE可以与其他材料粘合,因此还可用于卫生产品、农业和建筑领域。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具有较高的柔软度和韧性,而且具有较低的熔点。
由于其良好的延展性和柔软性,LDPE常用于包装材料,如塑料袋、保鲜膜和泡沫材料。
此外,由于LDPE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还可用于电线和电缆的绝缘层。
聚乙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重量轻、耐磨损、耐候性好和防水性强。
此外,聚乙烯可以通过添加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
例如,添加抗紫外线剂可以提高聚乙烯的耐候性,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提高聚乙烯的抗静电性。
然而,聚乙烯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聚乙烯的熔点较低,容易软化和变形,在高温下易于熔化。
其次,由于聚乙烯的分子链较长,使得材料较难降解和回收利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
总的来说,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的高密度和低密度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
尽管聚乙烯存在一些缺点,但通过技术改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聚乙烯材料的性能将得到不断的改善,并有望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 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
5、各种类比较:
物理性质比较:
冲击强度LDPE>LLDPE>HDPE,其他力学性能
LDPE<LLDPE<HDPE。
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
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适于制作耐腐蚀 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 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适于制作减震,
温度:乙烯在高压下的聚合温度随引发剂的不同而改变。用氧 引发时应高于230℃,若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聚合温度可降至 150℃左右。链转移速率加快会造成聚乙烯大分子的短支链和长 支链增多,使产品的结晶度下降、密度减小。故聚合反应温度 一般控制在130~280℃范围。 反应压力:增加压力有利于链增长反应,而对链终止反应影响 不大。因为在高压条件下乙烯被压缩为气密相状态。故一般聚 合反应压力在100~350MPa 范围。 引发剂:乙烯高压聚合需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工业上常称为催 化剂。所用的引发剂主要是氧和过氧化物。早期工业生产主要 用氧作为引发剂,目前除管式反应器还可以用氧作引发剂以外, 釜式反应器已全部改为过氧化物引发剂。
按头-尾形式连接时,取代基与独电子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苯基一类的取
代基对自由基有共轭稳定作用,加上相邻亚甲基的超共轭效应,自由基得
以稳定。而头-头形式连接时,无共轭效应,自由基不稳定;另一方面,亚 甲基一端的空间位阻较小,有利于头尾连接。实验证明,由于电子效应和 空间位阻效应双重因素,都促使反应以头-尾连接为主;但还不能做到序列 结构上的绝对规整性,由于链自由基是平面结构,在平面上下进攻的几率 各为50%,因此,从立体结构看来,自由基聚合物分子链上取代基在空间 的排布是无规的,所对应的聚合物往往是无定型的。
③链终止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增长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 合物分子的反应。终止反应有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两种方式。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作用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 应。
偶合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 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若有引发剂引发聚合,大分子两端均为引发剂残基。
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链自由基相邻碳原子上的氢 原子或其它原子的终止反应。
歧化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 大分子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单元数相同; 每个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其中,一个大分子的另一端为饱 和,而另一个大分子的另一端为不饱和。 链终止反应特征: 活化能很低,只有8~21kJ/mol,甚至为零;终止速率常数极高,约 104~106;链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链终止类型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低温有利于偶合终止,升温有 利于岐化终止。 注:链增长和链终止是一对竞争反应,主要受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物质 浓度的大小影响。
3、性质:(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物理性质: 比重:0.94-0.96 g/cm3 成型收缩率①:1.5-3.6% 成型温度: 140-220℃
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具有优越的 介电性能因聚乙烯无极性,所以具有介电损耗低、介电强度大 的电性能优异,即可以做调频绝缘材料、耐电晕性塑料,又可 以做高压绝缘材料。
高压法生产聚乙烯流程图如下:
②釜式反应器【6】:一种低高径比的圆筒形反应器(图1 、图 2),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
固等多相反应过程。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
等)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在反应过 程中物料需加热或冷却时,可在反应器壁处设置夹套,或在
总结:合成方法有高压法、低压法、中压法三种, 其中低压法按其实施方法又可分为淤浆法、气相法 及溶液法。
2、合成机理
生产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类型的反应,其反 应大致分为下列三个阶段:链引发,链增长, 链终止。
①链引发反应: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由下列两步反应: 第一步: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
1、合成技术发展 2、合成机理简述(自由基聚合)
3、高压法合成聚乙烯材料
4、低压法合成聚乙烯材料(细分为淤浆法、气
相法、溶液法)
5、中压法合成聚乙烯材料
1、合成技术发展历程【4】
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发现乙烯在高压下可聚合生成 聚乙烯。此法于1939年工业化,通称为高压法。 1953年联邦德国 K.齐格勒发现以TiCl4-Al(C2H5)3为催化剂,乙烯 在较低压力下也可聚合。此法由联邦德国赫斯特公司于1955年投 入工业化生产,通称为低压法聚乙烯。50年代初期,美国菲利浦 石油公司发现以氧化铬-硅铝胶为催化剂,乙烯在中压下可聚合生 成高密度聚乙烯,并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60年代,加拿大杜邦公司开始以乙烯和 α -烯烃用溶液法制成低 密度聚乙烯。 1977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先后采用低压法制 成低密度聚乙烯,称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中以联合碳化物公 司的气相法最为重要。
任何自由基聚合都含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步基元反 应,由于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整个聚合速率的关键。
3、高压法合成聚乙烯【5】
①概述:高压法用来生产低密度聚乙烯最重要的方法,这种 方法开发得早,用此法生产的聚乙烯至今约占聚乙烯总产量 的2/3,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 大落后于低压法。 ②反应机理:它以纯度达99.95%的乙烯为原料,以微量氧、 偶氮化合物、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在气相高压下
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釜式反应器图1图2源自③管式反应器【7】:
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如图3、图4)。这 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 联。管式反应器返混小,因而容积效率(单位容积生产能力)高, 对要求转化率较高或有串联副反应的场合尤为适用。此外,管式 反应器可实现分段温度控制。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率很低时所 需管道过长,工业上不易实现。
求最高压力达300MPa 或更高些,釜式反应器要求最高压力为 250MPa。经二次压缩达到反应压力的乙烯冷却后进人聚合反应 器。
引发剂则用高压泵送入乙烯进料口,或直接注入聚合设备。反
应物料经适当冷却后进人高压分离器,减压至25MPa。未反应的
乙烯与聚乙烯分离并经冷却脱去蜡状低聚物以后,回到二次压 缩机吸入口,经加压后循环使用。聚乙烯则进入低压分离器, 减压到0.1MPa 以下,使残存的乙烯进一步分离,乙烯循环使用。
耐磨及传动零件。
加工特性比较:
因LDPE、HDPE的流动性好,加工温度低,粘度大小适中, 分解温度低,在惰性气体中高温度300℃不分解,所以是一种加
工性能很好的塑料。但LLDPE的粘度稍高,需要增加电机功率
20%~30%;
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与制品种类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用途比较:
二、合 成 工 艺
④工艺流程:
乙烯高压聚合生产流程既可用于釜式聚合反应器②,也适用于管式 聚合反应器③。来自乙烯精制车间的3.0~3.3MPa 新鲜原料乙烯, 与来自低压分离器的循环乙烯经一次压缩至25MPa 左右,然后与 来自高压分离器的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次压缩机。
二次压缩机的最高压力因聚合设备的要求而不同。管式反应器要
聚乙烯材料 自由基聚合 高压法 低压法
一、文 献 综 述
1、发展历史
2、简介
3、相关性质
4、分类 5、各种类比较
1、发展历史【1】
1898年,聚乙烯最早由德国化学家Hans von Pechmann在一次试 验事故中合成的。 1933年,ICI Chemicals(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公司的Eric Fawcett和Reginald Gibson在 一次试验事故中使用乙烯在高压状态下合成了聚乙烯。 1935年,ICI Chemicals公司的Michael Perrin发明了可控高压 聚乙烯合成方法。 1939年,低密度聚乙烯开始使用高压法工业化生产。 1951年,Philips Petroleum公司的化学家Robert Banks 和 John Hogan发明了使用三氧化铬作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953年,德国化学家 Karl Ziegler发明了使用卤化钛作为催化 剂的合成方法, 这种催化剂称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1976年,德国化学家Walter Kaminsky和Hansjörg Sinn发明了金 属茂合物催化剂。
反应特征:放热反应,烯类单体聚合热约55~95kJ/mol;增长活化能低, 约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增长速率常数约102~104,在0.01~几秒 钟内,就可以使聚合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
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不仅研究反应速率,还需考察增长反应对大分子微
结构的影响。
在链增长反应中,链自由基与单体的结合方式有三种:
2、简介【2】:
聚乙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简称PE,结构式-[-CH2-CH2]-n,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PE)是通用 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 α - 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 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 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 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 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可用一般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方法(见塑料加工)加工。用途 十分广泛,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 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