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法

合集下载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料,根据配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吸水膨胀。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研磨均匀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接着,将蒸煮好的中药材料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澄清的中药液。

最后,将澄清的中药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固体状的中药制剂。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操作流程,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料中的有
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
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和中药保健品的生产中。

中药塌渍法最新版本

中药塌渍法最新版本
◆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散 结,祛湿散寒,止痛消肿等法,以达到防 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4
3 禁忌症
◆ 1)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 2)腹部疼痛或包块性质不明者,孕妇腹部,
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 知觉处忌用。
5
4 告知
◆ 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 2)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较淡的中药气味 ◆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
中药塌渍法
◆ 中药塌渍是将中草药装入布袋内,完全侵泡后蒸 煮半小时,热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的一种技术操 作。
2
1 评估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体质及患处皮肤有无水肿,破损的情况 ◆ (3)对疼痛,高温的耐受程度 ◆ (4)心理状况
3
2 目标
◆ 1)遵医嘱选择治疗部位,解除或缓解病症 的临床症状。
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

【操作方法】
1.埋管湿敷法,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2.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3.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

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4次。

【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4.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一、概述塌渍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表面,达到缓解疼痛、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塌渍处理措施,包括药物选择、操作方法、塌渍时间、塌渍频次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药物选择塌渍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选择。

常用的药物有:红花、当归、川茸、桂枝、透骨草、伸筋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疲劳、关节炎症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1.将所选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

3.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温水,调节温度至适宜(一般为40。

C左右)。

4.将毛巾浸入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或需要治疗的部位。

5.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毛巾,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四、塌渍时间塌渍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治疗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

五、塌渍频次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塌渍频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可每日治疗1-2次,慢性病症可每周治疗2-3次。

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缓解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

六、注意事项1.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吹风。

2.治疗部位如有伤口或感染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本疗法。

3.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该疗法。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4.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就医。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

中药塌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所选取的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时关火。

用药液蘸取药棉或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度,然后敷于患处。

用保鲜膜覆盖,外加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2-3小时敷一次。

塌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
中药材和操作步骤。

同时,在进行中药塌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

'.
;.
中药塌渍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中药塌渍
定义:把中药与醋混合后加热敷于患处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目的治疗方法。

目的:
1.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 2.缓解或消除呕吐腹痛、各种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

注意事项:
1.塌渍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2.塌渍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
现水疱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塌渍温度要适宜,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实施中药塌渍治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灼伤,布袋用后消毒、清洗、晒干、高压灭菌后备用。

中药塌渍技术ppt课件

中药塌渍技术ppt课件

中药塌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药物研发
01
针对不同病症,研发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中药塌渍剂,提高治疗
效果。
透皮吸收机制研究
02
深入探讨中药塌渍剂的透皮吸收机制,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
理论支持。
联合治疗策略
03
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
疗效。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降低医疗成本
中药塌渍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医 疗负担。
特点
中药塌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皮肤疾病、肌肉 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塌渍技术源于古代中医外治 法,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中医治 疗方法。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药塌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 善,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 效,受到广泛认可。
中药药理与作用机制
中药成分
作用机制
中药塌渍所使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活 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
中药塌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炎、 抗过敏、抑制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等,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之 中。
药理作用
中药塌渍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全身 或局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中药塌渍与中医其他疗法
中药塌渍技术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结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中药塌渍技术的优势分析
安全性高
中药塌渍技术使用天然中 草药,副作用相对较小, 安全性高。
适用范围广
中药塌渍技术适用于多种 疾病的治疗,尤其在骨关 节病、软组织损伤等方面 具有显著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操作步骤
• 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核对 解释,取得合作。
•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塌渍部位,注意 保暖和遮挡。下垫橡胶单、中单,局部涂凡士 林,范围应大于塌渍面积,根据塌渍部位可将 弯盘放在中单上以接取滴落的溶液。
•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38~ 40℃),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 用镊子取出稍加拧挤至不滴水为度,抖开,用 手背试温后敷患处,并轻压使之与皮损处密切6
中药塌渍法
LOREM IPSUM DOLOR
1
概念
• 塌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 • 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 塌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
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2
适应症
• 皮损渗出液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皮 肤炎症及筋骨关节损伤等。
10
操作流程图
1• 4.塌渍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温度和湿度,每隔 3~5分钟用镊子夹取纱布浸湿温热药液淋在敷 布上,每5~10分钟更换敷布1次,以保持温度。 一般每日塌渍2~3次每次20~40分钟。
•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嘱 患者30分钟后方可外出活动,健康教育。
• 6.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7
评价
• 1.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持久。 • 2.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烫伤;患者有无着凉,感
觉是否舒适,局部渗液是否减少。 • 3.床铺整洁有无潮湿。
8
注意事项
• 1.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药液要新鲜, 敷布一定要紧贴患处,方可奏效。
• 2.药液温度适宜,常规38到40℃,敷药前要辩 证:热证凉敷,低于体温,以患者可耐受为宜; 寒证热敷。老人儿童药液温度不超过50℃,避 免烫伤。
• 3.操作时不宜外盖不透气的敷料,如油纸、塑 料膜等,以免阻止渗出性病变的水分蒸发而加 重病情。
9
注意事项
• 4.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 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 治疗,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5.有伤口部位在进行塌渍前应揭去敷料,塌渍 完毕后按换药法重新包扎伤口。
• 如:丹毒、脱疽、急性湿疹、足藓感染、烧伤、 肢端骨髓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3
禁忌症
•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大疮性皮肤病,表皮剥 脱松懈症等。
• 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 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
4
用物准备
•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水温计,敷布数块 (4~6层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长镊子2 把,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棉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