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疗效[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型及方药,以提高中医急救方面的成功率。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36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和治疗措施。
结果:136患者中主要分型为胃火炽盛型、肝火犯胃型、气不摄血型、脾胃虚寒型。
其中抢救成功128例(95.38%),死亡8例(4.62%)。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早期通过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及专病专方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近年来关于肿瘤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有不同报道,有减少趋势,可能和胃镜检查的普及有关,能使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治。
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36例,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36例,其中男94例,女42例,年龄21-69岁,平均43.5岁;最终确诊,引起出血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溃疡者64例,胃溃疡32例,出血糜烂性胃炎19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12例,胃癌6例,原因不明者3例。
出血量1000ml者16例。
hb>90g/l者56例,hb60-90g/l者67例,hb<60g/l者l3例。
2治疗方法2.1一般治疗:全部病例均住院后静卧,嘱饮流食,对于有呕血或者出血量大的患者暂时禁食,在静脉补液后呕血停止即改为流食,黑便消失或者潜血实验阴性改为半流食,并逐步变为一般饮食。
2.2中医辨证论治2.2.1胃火炽盛型(53例):以吐血颜色鲜红或紫红,大便色黑,胃脘部烧灼胀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脉数为主要特征。
治以清胃热泻火止血。
方用泻心汤和十灰散加减,药用大黄、黄芩、黄连、侧柏叶、大蓟、小蓟、生地,或加用十灰散等。
2.2.2肝火犯胃型(43例):以口吐鲜血,血色红或黯紫、胁痛口苦、心烦易怒、舌干苔黄、脉弦数为主要特征。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鉴别中医诊断:1.辨证要点:中医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要遵循血证论治,其证属于吐血和便血范围,吐血多由食道或胃起来,便血则要分清近血和远血,近血不属上消化道出血,远血则属血在便后者,其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
不论吐血或便血,中医证治首先要辨清寒热,若寒热混淆,就会加重病情。
对于吐血,多认为由热邪而致,故治疗以降逆清火,凉血止血为大法。
便血则多由脾胃虚寒,气虚不能统摄,阴络损伤所致,治疗以益气摄血为主。
其次,中医治疗血证,要辨清标本,出血之现象是标证,出血之根源是本,治疗大出血之时,首先治标,血止后再治本。
治疗中小量出血,则可标本兼顾,一方面迅速采取措施,达到立即止血,另一方面针对原发病,制止出血之由。
2.证候(1)胃中积热:①主症:吐血紫暗或呈咖啡色,甚则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
大便色黑如漆。
②兼症:口干口臭,喜冷饮,或胃脘胀闷的痛。
③舌、脉象,舌红苔黄,脉滑数。
(2)肝火犯胃:①主症:吐血鲜红或紫暗,大便色黑如漆。
②兼症: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黄疽,胁痛宿疾,或见赤丝蛛缕,痞块。
③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数。
(3)肠道湿热症:主症:下血鲜红,肛门疼痛,先血后便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4)脾虚不摄:①主症: 吐血暗淡,大便漆黑稀清。
②兼症:病程较长,时发时愈面色萎黄,唇甲淡白,神疲,腹胀,纳呆,便溏,四肢乏力,心悸,头晕。
③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5)气衰血脱:①主症:吐血倾碗,大便溶黑,甚则紫红。
②兼症:面色及唇甲白,眩晕,心悸,烦躁,口干,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尿少,神志恍惚或昏迷。
③舌、脉象:舌淡,脉细数无力或微细欲绝。
西医诊断:首先必须迅速问清病史,不可忽视,重病出血亦可一边抢救,一边了解病史。
(1)既往有否胃、十二指肠疾病史、有否肝病史、有否钡餐和胃镜检查史。
(2)出血前有否服用药物的历史,如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制剂及解热镇痛剂,有否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药物。
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况

!日j日jE
6; g阴虚火旺型用玉 女煎 加减 : 生地 2 g麦 冬 1g 生石膏 3s 0, 5, o ( 先煎) 知母 , 川牛膝各 1g丹皮炭 、 2, 侧柏炭 、 炙藕节潆 璩草各
栀子、 茜根炭 、 陈棕炭 、 炙藕 节 、 丹皮炭各 ls 黄连 3 ; 血阻 o, 癀 滞型用 四逆敖、 挑红 四物 汤台失笺散加减 : 当归 、 赤芍、 枳壳 、 炒 蒲黄 、 五灵脂 各 lg红 花 、 芎 、 胡各 6 , 0, 川 柴 E生地 1g 5 。脾 气亏
虚型用补 中益气 沥加 减: 参 lg黄 芪 3 焦 白术 、 党 o. , = 、 茂苓 当 归、 升麻炭 、 阿胶各 1g 炒柴胡 3 . 眼肉 5 , 姜 4 , 0, g龙 g炮 g 炙甘草
[]林文森 . 9 补肾药物治疗x D bJ 药物 性耳聋 的临床与 实验研
究 . 中西医结合 杂志 ,999 7 : 2 18 ,( )4 0 [0 1]乔岐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97 54 :1 19 ,()2 l
蜗毒性的保护作用
中药新药与 临床药理 ,99 1() 1 19 .03 :6 7
[1 凡成, 2]李 聂孝 平 , 姚箐 , 等
[1 1]赵文斌 , 家兰 . 王 中西 医结台治疗 老年 性耳 鸣耳聋 7 例 8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咽喉科 杂志 ,97 54 :0 —25 19 ,()24 0
性的保护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984 t2 4 19 () 1 —1 [2 2]刘佳运 , 徐绍 勤 . 彭斌 , . 等 复聪片对老 年大 鼠耳蜗 内神
三七_血竭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0例(1)

血、开窍 理气、疏 络止 痛 之功, 可 用于 冠心 病之 胸痛、胸闷、心
悸、气短、乏力、舌 质紫暗, 脉细 涩或脉 紧, 属气虚血 瘀者, 具 有
较好的临床疗效。
( 收稿日期: 2003111129)
=临床报道>
三七、血竭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80 例
傅俊杰1 吴会战2 宋慧敏3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三七 血竭粉
5 讨论
心脑安康丸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 在丰富的 临床经验和 深
厚的理论修养基础 上, 通过 研究 众多治 疗冠 心病的 经验 方, 结 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 针对冠心病所 具有的气 虚血瘀兼寒 凝
气滞的基本病机, 以 益气 活血、理气 温通、开 窍疏络 立方 原则,
采用地道药材精心研 制而 成的。该 药组 方中, 以生 晒参、丹 参
益气活血为君, 大补气血之中亦能理 气活血, 可使心气 旺盛, 行
血有度, 故瘀血可祛; 三 七活 血化瘀, 川 芎为 血中气 药, 二者 并 用为卧药, 具有良好的祛瘀活血功能; 檀香 理气止痛, 珍珠镇 心
定惊, 砂仁温中行气, 三 者合 用为佐 药, 能够 宁心安 神、理气 止
痛; 西红花和水蛭以为使, 可通脉疏络。诸 药合用, 共奏益气 活
2003 年, 以自创心脑安康 丸治疗 胸痹心 痛 75 例, 并 与采用消 心
痛治疗的 50 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按抽签法 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 照
组。治疗组 75 例, 男性 40 例, 女性 35 例, 年龄 50~ 75 岁, 病 程
6~ 10 年。对 照组 50 例, 男性 29 例, 女 性 21 例, 年 龄 48~ 76 岁, 病程 6~ 10 年。两组患者在年 龄、病 程、症 状等方 面经统 计
(完整版)上消化道出血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丙级)中西医概述西医: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
在解剖上,人们以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
本单病种不包括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中医: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为血证,便血、吐血、呕血。
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称吐血、呕血。
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故称为便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人情况,明确诊断,选择各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措施,对于轻、中度出血者,一般经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能使出血停止,病情恢复,然后再针对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根治措施。
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首先在于抢救休克和控制出血,同时或随后查明出血病因,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断规范中医辨证诊断规范1.脾虚不摄证主症: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胃中积热证主症: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3.肝火犯胃证主症: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脉弦数。
4.肝胃虚寒证主症:吐血色黯或大便色黑,缠绵难愈,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呆,常感腹中冷痛,眩晕,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微。
5.气血两虚证主症:胃脘隐痛,吐血色黯量少,唇甲色淡,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或常伴有自汗,动则气促,眩晕耳鸣,神疲,大便色黑,色淡苔少,脉沉涩。
西医诊断规范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消化道肿瘤出血是因为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造 成肿瘤表面糜烂、溃疡使血管破裂。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因门静脉 压力增高所致。 ---胆道结石、寄生虫合并胆道感染引起胆管粘 膜炎症水肿、糜烂、溃疡是引起胆道出血的常 见原因。 ---血液系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往往是因 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不全,凝血因子缺乏, 使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
急性失血的全身症状消失;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再下降,网织红细胞数天内恢复
正常; 血中尿素氮浓度下降渐至正常; 黑便量减少,由稀软转为成形或较干硬,颜色由黑色 转为正常的黄色; 放臵胃管或三腔管者,抽出液清白,未见血液; 肠鸣音不亢进。
鉴别诊断:
与呼吸道出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鉴别
来自呼吸道的咳血常见有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等病,血色鲜红,常混有痰液和 气泡,伴咳嗽,喉痒,无黑便。而来自 消化道的呕血常由消化系统疾病所引起, 血色呈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伴有 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有黑便。
诊断---出血部位与病因的诊断
器械检查
若患者有胃镜检查禁忌症或不愿进 行胃镜检查,或经胃镜检查出血原因不明,疑 病变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小肠段,可进行胃肠 钡餐造影、小肠灌钡造影检查。X线钡餐检查 多主张在出血停止和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行 为宜。选择性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 红细胞扫描、吞棉线试验及小肠镜检查等主要 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由于胃镜检查已 能较确切搜寻十二指肠降段以上消化道病变, 故上述检查很少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饮食不节,热蕴胃 肠或燥火伤阴
忧思恼怒,肝郁 化火 劳倦过度,肝病胃 病日久,脾胃虚弱 肝病、胃病日 久,气滞血瘀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运用

少、 凝血功能 障碍 等血液 系统疾病 , 无前 列腺 素类药 物禁忌 且 近期未使用过前 列腺 素类药 物 , 其 中初产 5 6例 , 经产2 2例 , 年 龄2 1 — 4 1岁 , 平均 2 4 . 1±4 . 2岁 , 平均 产次 ( 1 . 1±0 . 3 )次 。 以上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 每3 9组例 , 两组产 妇一般资 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 观察 组产妇胎 儿娩 出后 , 立 即将米索前列 醇 4 0 0 n g 置人直肠 , 距肛 门深度约 6 c m左右 , 紧贴 于直肠前 壁 , 随即于产 妇臀部 肌肉注射益母 草注射 液 4 0 m g; 对照组 产妇胎 儿娩 出后 即给予肌 肉注射 缩 宫素 1 0 u g , 继 以缩 宫 素 2 0 u g+5 %葡 萄 糖 5 0 0 m l 静脉滴注 , 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 2小时和 2 4小时 内出血 量及出血发生率 , 观察用药后血压 、 心率 、 血糖、 肝 肾功能变 化。 产后出血量的计算 : 采用容 积法和称重 法 , 分 别于产后 2小时 及2 4小时测定 出血量 。采用称重法测量两组用药后 2 、 2 4小时 内 出血量 ; 将灭菌纸垫置于 产妇臀部 , 以吸血后 纸垫重量 与原 纸垫重量之差 , 测得 出血量 (血液 比重 ) , 产后 2 4小 时内出血 量> 5 0 0 m l 者, 即可诊 断为为产后 出血 。 】 . 3 统计学处理 : 计数 资料 用 检验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 采 用S P S S 1 1 . 0软件处理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食管疾病
食管炎 食管消化性溃疡 食管肿瘤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 食管异物 食管裂孔疝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Malloy-Weiss)
整理课件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理
溃疡周围小血管充血破裂 胃粘膜充血、糜烂、炎症等损伤胃粘膜及毛
细血管 胃粘膜分泌量及粘多糖组成发生改变使胃粘
治疗后循环功能改善,意识模糊→清醒,体力渐恢复 出血已止
整理课件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补充血容量 止血 病因治疗 中医治疗
整理课件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有关生命体征的检测; 注意出入量; 保持静脉通路; 保持呼吸道通畅; 禁食、流质、半流质(尤其是出血量大,
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者)
上消化道出血—肝火犯胃型
主证:呕血色鲜红或紫暗,大便色黑如 漆,口苦目赤,心烦易怒,或有黄疸胁 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例方:龙胆泻肝汤 常用药:龙肝草、山栀子、黄芩、生地、
丹皮、藕节、生大黄、茜草根
整理课件
上消出血--脾失统摄型
主证:呕血缠绵不止,血色暗淡,大便 漆黑稀溏,面色苍白,唇甲淡白,神疲 乏力,头晕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的确切效果未能证实,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整理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溃疡、胃炎、胃粘膜病变治疗
H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低危患者。 第一代:西米替丁 第二代:雷尼替丁 第三代:法莫替丁
胃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推荐使用大剂量PPI治 疗:奥美拉哩(如洛赛克)80 mg静脉推注后,以8 mg/h 输注持续72h,其他还有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整理课件
补充血容量
输液:晶体与胶体液, “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首日液量应不少于2000ml,禁食者可加至3000ml; 输血指征:收缩压<90mmHg(12kPa),或较基础压降低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 司匹林 、消炎痛、糖皮质激素 、利血平等 ,均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
发生 ,故应避免应用 。
参 考 文献 :
.
【1】曹鸣高.上消化道出血证治【J】.中医杂志 ,1985,(5):4.
[2】屠撰先.上消化道出血证 治闭.中医杂志,1985,(5).
[3]徐景藩.上消化道出血证治【J].中医杂志 ,1985,(5):6. f4】史宇广 ,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血证专辑【M]|jE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收稿 日期 :2010—04—25
静
服 )的食物 。吐血者要禁食 ,以免病情加剧 。食管或 胃底静脉 曲张者 , 更应避免过硬 、过热及 辛辣等饮食 ,进食应细细咀嚼,不宜过快 ,以防
不慎损伤 已曲张之静脉 ,导致 出血 。②精神调节 :情绪要安定 。避免长
期持续的精神紧张与劳累 ,养成 良好生活习惯。③ 劳逸结合 :避免持
续 的、重体力劳动 ,尤其是 与体力不能相应的工作。④避免某些药物 :
的疗效是比较满 意的,对于一些出血量很大 ,特别是 由于门静脉高压
食管 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 ,引起的上消化道 大出血 ,则可采用中西医结
合的方法治疗。临证时还必须注意到 胃肠道本 身的生理功能 ,即宜
通不滞 ,以通为用。此外 ,呕血与黑便的治疗有所不 同 ,呕血者用药
宜清 ,黑便者用药宜温 。 预 防是关 键环节 :为 了预 防上消化道 出血的发生 ,应 注意饮食
中医诊治上消化道 出血应遵 从血证论治原则 。无论 吐血或便 血 ,首先应辨清寒热 。一而言,吐血多 由热邪所致 ,以降逆 清火 、凉血 止血为大法 ;便血 多由脾 胃虚 寒 ,气虚不 ,阴络损伤 所致 。故 治以益 气摄血为主。按上消化道出血 的临床表现分为五个证型 :① 胃热壅 盛证 :以吐血血 色紫红或鲜红 ,大便色黑 ,胃院灼热 疼痛 ,口苦 口干 或大便 不畅,苔黄 ,脉滑数等为特征 。可治以清 胃泻火 ,化止血 。方用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生大黄 6~9g(后下 ),黄连 5g,黄芩 12g,侧 柏 叶 3og,丹皮 10g,大小 蓟各 log,生地 15g,或加十灰散 15g。②肝火犯 胃证 :以吐血血色鲜 红 ,大便 色黑或 紫红 ,脱胁 胀痈 ,心烦易怒 ,口苦 口干 ,舌红 ,苔黄或黄燥 ,脉弦数等为特征 。可治 以清肝泻火 ,凉血止 血。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 9g,栀 子 9g,生大黄 6~9g(后下 ),侧 柏 叶 30g,生地 榆 3og,当归 9g,白芍 12g,或加 龙胆 草 5g,生地 lOg (即合龙胆泻肝汤之意)。③瘀阻 胃络证 :以吐血色黯 ,或夹有血块 , 胁 下痞块 ,面色薰黑 ,肌肤甲错 。舌 质黯或有痪点 、脉涩 。以活血化 瘀 ,和络止血为法方用隔下逐瘀 汤加减 :川芎 10g赤芍 lOg桃仁 10g 红花 10 g田七 10g蒲黄 15g柴胡 5g枳壳 10g。④脾虚不摄证 :以吐 血 暗淡而量多 ,大便黑溏 ,胃院隐痛喜按 ,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 ,面色 少 。舌淡 ,苔薄 白,脉细弱。可用健脾益气 ,养血止血 。方用归脾汤加 减 :党参 20 g黄芪 15 g白术 20g茯苓 10 g枣仁 lOg当归 10g远志 10g怀 山药 10g龙 眼肉 lOg炙 甘草 lOg木香 10g蒲 黄炭 15g侧柏炭
编 辑 ,贺 丽
收稿 日期 :2010—04—25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 秋 雁 (海 南省 文 昌市 人 民 医 院 内科 ,海 南 文 昌 571300)
摘 要 :目的 探 讨糖 尿 病 患者 发 生慢 性 并发 症 的相 关 危 险 因 素 。 方 法 将 8O例 发 生 慢 性 并 发 症 (观 察 组 )及 8O例 无 慢 性 并 发 症 (对 照 组 )的 糖 尿 病 患 者进 行 回顾 性 对 比分 析 。 比较 两 组之 间的 饮 食 控 制 、吸 烟 史 、运 动 、肥 胖 、高 血压 、脂 代 谢 异 常 、血 糖控 制 不 佳 、低 血 糖 发 生 频 率 等 。 结 果 上 述 两 组 的 差异 有 显 著 性 (P<0.01)。结 论 饮 食 控 制 差 、吸 烟 史、不运 动 、肥 胖 、高血 压 、脂代 谢 异 常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经 常低 血 糖 发 作 是 糖 尿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中”吐血”及”便 血(远血 )”范畴 。上 消化道 出血的发病主要与 ”虚”和”热 ”有关 。虚 者为脾虚 ,因脾 主统 血 ,久病 脾虚或劳倦过度 损伤脾 胃,以致脾气 虚弱 ,不能 统摄血液 , 血液外溢 ,上逆则为吐血 ,下注则为便血 。正如《景岳 全书 ·血证》所 说 :”盖脾统血 ,脾气虚则不能收摄 ,脾生血 ,脾气虚则不能运化 ,是 皆 血无所主 ,以致脱 陷妄行 。”在脾气虚弱的基础上进 而可产生脾 胃虚 寒之象 。热者或为 胃热 、或为肝火犯 胃、或为阴虚 内热 ,但其 中又 以 胃热者居多 ,究其产生原 因多与饮食 、情志等 因素有关。 1 治 疗 与 应 用
2体 会
上消化道 出血是 临床常见急症 ,其 中中年人发病率较高 ,常见
有糜烂性 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一 般有 自限性 趋势 ;而食管下段 与胃底
静脉破裂 出血的患者若短时期 内控制 困难 ,则死亡率较高 。治疗应
绝对卧床 ,严 密观察病情 ,视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经查明 出血原因 ,内 科治疗无效者 ,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⑤脾 胃虚寒证 :以便血紫暗 ,甚则黑如柏油样 ,院腹或有隐隐作
痛 ,喜温喜按 ,舌质淡 ,脉细无力等为特征 ,可治 以健 脾温中 ,养血止
血。方用黄土汤加减 :灶心黄土 30~60g(煎汤代水.但现在一般用赤石
脂 代替 ),熟 附子 9g(先煎 ),阿胶 12g(炸 冲 ),黄芩 9g,艾叶炭 9g,花 蕊 石 l5~3咄 。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指屈 氏韧带以上包括食管 、胃、十二指肠 、 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部位的出血。上消化道 出血是 中年人最常 见 的内科急症之一 ,以呕血及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情 较轻者可 仅便血 ,重者可吐血与便血同时出现。吐血的血色多 为紫褐色或鲜 红 ,其量或多或少 ,多则可倾盆盈 碗。便血多呈黑色 。甚则 黑如柏油 样 ,但 如出血量 甚多 ,因其在 胃肠道停 留时 间很 短暂 ,亦 可呈紫 红 色。上 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 因有消化性溃疡 、急慢性 胃炎 ,尤其是出 血性糜烂性 胃炎 、胃粘 膜脱垂 、十二指肠 球炎、门静脉高压 引起 的食 管与 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 、应激性 溃疡 、胃肠 胰胆等器官的肿瘤 、胆 道 疾患 ,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病 ,尿毒症等。
医学信息 2010年 O7月第 23卷第 7期 Medieal lnformati0n.Ju1.2010.Vo1.23.N0.7
上消化道出血 的中医治疗
杨 殿 洪 .王新 舜
(吉林 省 延 吉 市杨 殿 洪 中 医诊 所 ,吉 林 延 吉 133000;吉林 省 长春 市 中心 医 院 消化 内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与摄生 ,在治疗原 发疾病 ,控 制其发展 的同时 ,必须做到 以下几 点。
① 饮食调 节 :胃部疾 病的患者 ,要特别注意饮食调节 ,进食 定时。消
化性溃疡者 .宜少食多餐 ,切忌过饥过饱 ,避免辛辣 、煎 、炸 、炙 、坚硬
的食物 ,戒烟酒 、浓茶 、浓咖啡等。在 出血时更应服流质或半 流质(冷
[5】陈泽霖.上消化道出血证治 【JJ.中医杂志,1985,(5):8. [6】于振宣 ,等.中国当代 中医专家临床 经验 荟萃(二 )【M】.北 京 :学苑 出版社 ,
1997.
[7]汪朋梅.上 消化道 出血证治田冲 医杂志 ,1985,(5):4.
[8】张荣华.丘和朋教授治血证经验【J].新 中医,1996,3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