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理气方药
中药学——补虚药理气药

• 现代研究:有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松弛支 气管平滑肌,利尿,抑菌等作用。用于胃 炎,胆结石,阑尾炎,肠梗阻等急性急腹 症疼痛效好。
总之,木香辛散温通而苦降,芳香性 燥,可升可降,通行三焦肠胃气滞,主胃 肠气滞之胀痛痢疾腹痛,若脾失健运导致 肝失疏泄之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亦为必 用之品。借其芳香悦脾之功于补药中少许, 使补药补而不腻,亦是本品的特点。
*木香《本经》 处方用名:煨木香 广木香 云木香 川木香
• 性能: • 辛、苦、香、温,归脾、胃、大肠经。 行气止痛 健胃消食 辛香行散以散郁结滞气 以辛散苦降温通为功 通三焦善行胃肠气滞. 苦温胜寒湿以温中除湿 归脾胃则消中焦食积 气行郁散,三焦通畅则痛自止,寒湿得除脾胃 健运则积滞可消,为行气止痛要药。故有 诸功.
• 刀豆—止呃逆,又能补肾.
• 天仙藤—祛湿活血通经络.
• 青木香—解毒消肿.
• 九香虫—偏补肾阳.
• 大腹皮—利水消肿.
• 娑罗子—疏肝和胃.
• 1、行气药的含义、通性作用及适应证各是 什么。 • 2、陈皮、青皮来源相同,其性能应用有何 异同? • 3、枳实枳壳同出一物,其性能应用有何异 同? • 4、木香、香附、乌药的性能应用各有哪些? 如何区别? • 5、薤白、佛手、沉香、川楝子、檀香、荔 枝核、 柿蒂各有何功用及特点?
*陈皮《本经》上品 • 处方用名:广陈皮 、新会皮、桔皮。
桔皮
• 性能:辛、苦、香、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辛香行散以行气散结 以行气燥湿为功 中气 • 苦温香燥以燥袪湿邪 • 行则脾胃自健,寒湿除则痰饮自消。故有 诸功。
• 应用: 脘腹胀満 1、用于脾胃气滞证 恶心呕吐 寒湿犯中,阻碍 不思饮食 气机所致 .用陈皮胜寒湿理气健脾,如宽中丸(陈 皮、白术、木香)或平胃散,或异功散(四君子汤 加陈皮)。 胸闷呕吐 2、用于痰湿壅滞证 寒湿犯肺生痰阻于 痰饮喘咳 气道,障碍了呼吸所致,用陈皮燥湿化痰,如二陈 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 此外还用于胸痹证及胃虚呕吐:如桔皮枳实生姜 汤治胸痹,或桔皮竹茹汤 治呕吐。
理气方之良附丸

良附丸【方源】:《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为细末,作散剂或水丸,每日1~2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气或客寒犯胃,脘痛呕吐,或连胸胁胀痛,痛经等。
【方解】:方中高良姜辛热,散寒止痛;香附辛温,行气止痛。
两药配伍,对于寒凝气滞的胃脘疼痛,自由良效。
本方主要应根据寒凝的偏重来决定;偏于寒凝者以高良姜为主药,偏于气滞者以香附为主药。
原方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和盐为丸,取其兼能和胃,生姜汁并能辅佐高良姜温散寒邪。
寒散气行,其痛自瘥。
【按语】:本方以胸胁胀痛、脘痛呕吐、苔白脉弦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胆囊炎、溃疡病、肝病、盆腔炎、痛经等。
如寒凝甚者,高良姜用量可倍于香附;气滞甚者,香附可倍于高良姜;胁痛加枳壳、青皮;胃脘痛加木香、干姜;痛经加川芎、当归;瘀滞甚,加川楝子、延胡索、九香虫;气虚,则加党参、白术等。
肝胃有郁火或胃阴亏竭,舌质红绛者,不宜使用本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兴奋消化功能、畅盛胃肠血液循环、驱除消化道积气、健胃、镇痛等多种作用。
【同名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良附方,由高良姜、沉香、当归、木香、青皮、制香附、干姜构成。
功能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胸隔满痛,得嗳便轻,呕吐清水。
【附方】:胃气痛片(《上海市药品标准》),本方加青皮、乌药、木香、郁金、肉桂、大茴香、公丁香、乳香、白芍、没药、五灵脂构成。
功能活血止痛,温中行气。
主治心胸郁闷,胃寒疼痛,呕吐酸水者。
第十五章理气药

沉香
沉香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脾、
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 平喘。 本品辛香而散,可入脾胃行气止 痛;味苦质重,性善沉降,可温中 止呕;性降而又可温肾,则善平喘。
[应用] 1、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下腹疼痛为宜, 上腹痛则以兼气逆上冲者为宜,常与温里药配 伍。 2、用于胃寒呕吐。虚实皆可,经久不愈者多用。 3、肾不纳气的虚喘。如黑锡丹。 黑锡、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附子 (制)、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阳 起石、肉桂。 升降阴阳,坠痰定喘。用于真元亏惫,上盛下 虚,痰壅气喘,胸腹冷痛。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⑴寒湿中阻,脘腹胀痛—— 配苍术,厚朴等,如平胃散;⑵脾虚气滞—— 配人参,白术等,如异功散;⑶食积——神曲、 山楂等,如保和丸;⑷气陷——配升麻,柴胡 等,补中益气汤;⑸便秘——郁李仁、柏子仁 等,如五仁丸。 2、痰湿壅滞证。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 二陈汤。治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 [附药] 1、橘核,理气散结止痛 2、橘络,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3、橘叶,疏肝理气散结消肿。 4、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3、产后腹痛。枳实芍药散:枳实(烧黑, 勿大过)芍药各等分。 其他:可用于诸种脏器下垂证。
[附药]枳壳为枳实 同类植物的近成熟 果实的果壳。功能 行气除胀,但作用 和缓,一般用于无 形气滞及气虚满。
木 香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 肠、胆、三焦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本品辛散脾胃之气,善于行大肠气 滞,兼可疏肝理气,有良好止痛作用, 并可消食健胃。《纲目》引张元素言, 云其可“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泄 肺气”,朱丹溪谓其“行肝经气。煨熟 实大肠”。
理气、理血方药-区

者较优。
枳实
苦、辛,微寒,入脾、胃、大肠经
破气消积:胃肠积滞证 化痰散痞:痰滞胸脘证
实热积滞 饮食积滞 痰饮结胸 痰热结胸
枳壳:一物两果,功效相同,力度不同。枳壳作用缓和,以 行气宽中除胀为主,多用治脾胃气滞证。
香附
辛、微苦、微甘 平,入肝、脾经
行气解郁:肝气郁结证 脾胃气滞证 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
心脉瘀阻(胸痹) 瘀阻胞(痛经、闭经) 跌打瘀肿疼痛
丹参
凉血消肿 清心除烦
疮疡痈肿 风湿热痹
川芎
活血行气
肝气郁 结证
祛风止痛
外感头痛 风寒湿痹
热扰心神 心烦不寐
止血药
概念:凡具有止血功效,以制止体内外出血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 血药。 适用范围: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病证。
疏肝解郁生用; 调经止痛醋炙用
温入肺
苦 辛 入脾胃经
陈(橘)皮 理 气 和 中
脾 胃 气 滞 证
理气
气机郁滞证
甘平 入肝
寒入大肠
枳 实
燥 湿 化 痰
湿 痰 阻 肺 证
香 附
行气 解郁
脾肝 胃气 气郁 滞结 证证
调经 止痛
痛月 经经 乳不 胀调
破 气 消 积
胃 肠 积 滞 证
化 痰 消 痞
痰 滞 胸 脘 证
使 甘草——调和诸药
特点:活血化瘀与行 气开胸止痛同用,适 用于血瘀气滞、留结 胸中之胸胁疼痛
运用要点:
1、为治疗胸中血瘀常用方,以胸痛,舌黯红,脉涩或弦紧
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 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癥化积。 3、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风湿心、胸部挫伤、肋软骨炎 之胸痛,或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失眠属血瘀气滞者。
理气方之四磨汤(又名四磨饮)

理⽓⽅之四磨汤(⼜名四磨饮)
四磨汤
【⽅源】:《济⽣⽅》
【组成】:⼈参3克,槟榔9克,沉⾹3克,天台乌药9克。
【⽤法】:上各浓磨⽔,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或下养正丹尤佳。
【功效】:⾏⽓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肝郁⽓逆。
症见胸隔胀闷,上⽓喘⽓,⼼下痞满,不思饮⾷,苔⽩脉弦。
【⽅解】: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若情志不遂,或恼怒伤肝,或突然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等均可能导致肝失疏泄,⽓机不畅,甚⽽累及他脏,如肝⽓郁结,横逆胸隔之间,则胸隔胀闷,若上犯于肺、肺⽓上逆、则上⽓喘急,若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下痞满,不思饮⾷。
本证肝、肺、胃同病,⽓滞与⽓逆相兼,但以肝郁⽓滞为本,肺胃⽓逆为标。
本⽅所治症侯乃⽓郁之甚⽽致逆,治宜⾏⽓降逆,宽胸散结。
⽅中乌药⾟温⾹窜,善理⽓机,能⾏⽓疏肝解郁,为主药。
沉⾹下⽓降逆以平喘,“与乌药磨服,⾛散滞⽓”(《本草衍义》),为辅药;佐以槟榔⾟温降泄,破积下⽓,协助主辅药,则⾏⽓之中寓有降⽓之功,⼀则疏肝畅中⽽消痞满,⼆则下⽓降逆⽽平喘急,合成开散之峻剂。
破⽓之品岁⾏滞散结之⼒彰,然易戕正⽓,故⼜佐⼈参益⽓扶正,且合沉⾹能温肾纳⽓,并助平喘之⼒。
【附⽅】:
六磨汤(《世医得效⽅》),本⽅去⼈参,加⽊⾹、枳壳、⼤黄构成。
功能通腑开闭,顺⽓⾏滞。
主治便秘⽓滞。
五磨饮⼦(《医便》),本⽅去⼈参、加⽊⾹、枳实构成。
功能⾏⽓降逆。
主治⼤怒暴厥,或七情郁结所致⼼腹胀痛,或⾛注攻痛。
[医学]理气、理血方药-区
![[医学]理气、理血方药-区](https://img.taocdn.com/s3/m/b9f8fb3659eef8c75fbfb3c3.png)
青皮: 一物两果
性猛,偏入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散结力强,多用治肝郁气 滞之证及疝气疼痛。现代常用来治疗肝硬化及肝脾肿大。
附药
橘核:理气止痛----疝气、睾丸肿痛,乳房结块。 橘络:通络化痰----咳嗽痰多,胸胁作痛。 橘叶:疏肝理气----胁痛、乳房结块。 橘红:功效与陈皮相近,燥湿化痰力较强,痰白量多
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要点:
1、为疏肝解郁常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 要点。
2、多用治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属肝郁气 滞者。
理血药与方(概述)
理血药:凡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 作用,治疗血分病的药物,称之。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调理血分 的作用,治疗血分病的方剂,称之。
肝气郁结胁肋作痛 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瘀阻胞宫闭经痛经 跌仆损伤瘀肿疼痛
祛风止痛 风寒湿痹证 各种头痛
丹参
苦,微寒, 入心、肝经
活血通经:血瘀闭经、痛经、产后腹痛 祛瘀止痛: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瘀痛 凉血消肿:疮疡痈肿,风湿热痹 清心除烦:热扰心神之心烦不寐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桃仁
苦、甘,平,有小 毒入心、肝、大肠 经
者较优。
枳实
苦、辛,微寒,入脾、胃、大肠经
实热积滞
破气消积:胃肠积滞证 饮食积滞
化痰散痞:痰滞胸脘证 痰饮结胸
痰热结胸
枳壳:一物两果,功效相同,力度不同。枳壳作用缓和,以 行气宽中除胀为主,多用治脾胃气滞证。
香附
辛、微苦、微甘 平,入肝、脾经
行气解郁:肝气郁结证 脾胃气滞证
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
活血药
概念:凡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以通畅血行、消 除瘀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瘀证的药物称为活 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第十五章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
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的作用。
并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即《素问》“逸者行之”、“结者散之”、“木郁达之”之意。
因本类药物主归脾、胃、肝、肺经,以其性能不同,而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理气药主要用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使用本类药物,须针对病证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因于饮食积滞者,配伍消导药;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因于湿热阻滞者,配伍清热除湿药;因于寒湿困脾者,配伍苦温燥湿药。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因于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用于瘀血阻滞者,配伍活血祛瘀药。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因于外邪客肺者,配伍宣肺解表药;因于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化饮药。
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部分理气药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或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或利胆等作用;部分理气药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中枢抑制、调节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升压或降压、抗菌等作用。
本类药物现代多用于治疗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多种肝病、胆结石、胆囊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陈皮chenpi《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
产广东新会者称新会皮,广陈皮。
切丝,生用。
【性能】辛、苦,温。
归脾、肺经。
15理气药

根
别名:
产于云南、广西者称云木香;产于印度、缅甸者( 产于云南、广西者称云木香;产于印度、缅甸者(从广州进 云木香 广木香;产于四川、西藏等地者称川木香 口)称广木香;产于四川、西藏等地者称川木香
木香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归脾、 大肠、 主治病证 功效
脾胃气滞证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与乌药、小茴香、 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
⒉食积腹痛
消积化滞、和降胃气、 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 食积气滞,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与山楂、神曲、 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
青皮 ⒊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癖块 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 与三棱、莪术、 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破气散结
四、用法用量:
歌括: 歌括: 枳实除痞,破气消积,痛满痞胀,泻痢便秘。 枳实除痞,破气消积,痛满痞胀,泻痢便秘。
枳实
三、临床应用:
⒈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 食积证、 破气除痞、 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与山楂、麦芽、 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 与大黄、芒硝、 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 与黄芩、 与黄芩、黄连同用
饮食积滞, 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 热结便秘、 热结便秘、腹痞胀痛
煎服,3~10g 煎服,
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橘皮与青皮的比较: 橘皮与青皮的比较: 相同点: 相同点: 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和肝胃气滞之胁肋胀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和肝胃气滞之胁肋胀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肝胃气滞 痛、脘腹疼痛等证 不同点: 不同点 长于理脾肺之气而健脾燥湿 长于 橘皮: 理脾肺之气而健脾燥湿,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橘皮: 理脾肺之气而健脾燥湿,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凡脾胃失健运之胸腹胀满、食少呃逆、 凡脾胃失健运之胸腹胀满、食少呃逆、痰多咳喘等 证均可应用 青皮: 药力较强,偏于疏肝破气 散结,消积化滞; 青皮: 药力较强,偏于疏肝破气,散结,消积化滞;主 疏肝破气, 治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乳痈、疝痛以及饮食积 治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乳痈、 滞之脘腹胀满等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尿作用:N-甲基酪胺可增加尿量; 4、抗炎作用:新橙皮苷和橙皮苷抑制炎症早
期渗出性炎症反应; 5、抗氧化作用
三、现代应用
休克——口服无效,静注给药 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复习自测
1. 青皮、枳实等理气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哪些作用?其作 用机理和有效成分如何?
2. 根据理气药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临床可用 于哪些病症的治疗?
阻断M受体; 兴奋α受体; 直接抑制作用;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双向调节) 促进作用 有效成分:挥发油 机制:对胃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促进分泌。 抑制作用 有效成分:甲基橙皮苷 机制:抗病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可抗消化性溃疡。
3、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 增加胆酸盐含量--治疗肝郁气滞
理气药有效成分 (静脉注射)
收缩血管、兴奋心脏
N-甲基酪胺(枳实、枳壳):促进 NA释放,间接兴奋β受体
枳实(枳壳)
一、来源、化学成分
1.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 sinensis Osbeck的幼 果或接近成熟的果实 。
2.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3.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4. 主要成分: 挥发油:主要为右旋柠檬烯; 黄酮苷类:新橙皮苷; 生物碱类: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其含
量分别为0.18%和0.02%
二、药理作用
(一)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作用特点:呈双向调节作用。 差异源于:机体或脏器机能状态;药物浓度;
动物种属; 挥发油:先兴奋后抑制; 黄酮苷类:收缩离体肠平滑肌; 生物碱类:无明显作用;
第十五章 理气方药
常用理气方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的现代临床应用。
一、理气方药的概述
(一)概念
理气方药:凡具有疏理气机功能,用以治疗 气滞和气逆等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 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为升、 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适应症
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胸闷不舒 气滞 肺气壅滞:胸闷咳喘
胃脘气滞: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泛酸 气机不畅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 气逆 肺气上逆:咳喘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病因主要是内脏平滑肌的运气滞证 破气药—治疗气结证 降气药—治疗气逆证
现代医学常见病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 作用机理: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有关。 N-甲基酪胺:兴奋α受体; 对羟福林: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
2、血管与血压
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作用特点:作用迅速,持续时间较长,连续
用药无快速耐受性。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也需要
静脉给药。 作用机理: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有关。
实验例子
犬 家兔 绵羊 小鼠 豚鼠 家兔离体肠
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 对平滑肌呈抑制作用
(二)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双向作用)
兴奋作用:兴奋家兔子宫(离体或在体,未 孕及已孕)表现为收缩力增强、张力增加、 收缩频率加快。
抑制作用:小鼠离体子宫(未孕及已孕) 家兔与人的子宫对药物的反应最接近,故临
3. 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有何影响? 4. 青皮等理气药利胆作用及其意义如何? 5. 理气药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哪些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哪
些? 6. 枳实等理气药静脉注射时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作用?
其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如何?
床可治疗子宫脱垂(孕妇忌用)。
(三)抗胃溃疡
作用:抗胃酸,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 酶活性,预防和治疗胃溃疡。
(四)镇痛
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有效成分:枳实挥发油
(五)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作用:兴奋心脏 ①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② 显著增加CI,LVdp/dt max, ③ 降低LVEDP, ④ 轻度加快心率, ⑤ 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代谢。
气机失调有多种形式。例如,由于某些原因,使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 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 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 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 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时,称作气结。
气机不畅主要与肺、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 有关。
胃肠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肝胆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
二、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兴奋和 抑制的双向作用。
兴奋作用: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增加其运动, 表现为肠管张力增大,收缩幅度增强,节律 加快,蠕动增加。
抑制作用:松弛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 表现为肠管紧张性降低,收缩幅度减小,节 律减慢。
香附--抑制子宫平滑肌--调经止痛。
(四)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血管: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 心脏:兴奋心脏,加强收缩力,增加心输出
量和冠脉流量。 作用:升高血压,抗休克; 作用特点:对心血管的作用静注有效,在灌
胃时不能呈现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等。
对羟福林(枳实、枳壳、青皮、 陈皮):直接兴奋α受体
(二)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抗 支气管痉挛性收缩。
机制: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迷走神 经功能;抗过敏介质释放;兴奋支气管平滑 肌的β受体。
(三)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作用:调节子宫机能,包括兴奋和抑制的双 向调节作用。
枳实、枳壳、陈皮、木香--兴奋子宫--治疗 子宫下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