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秋季传染病预防讲座

学校秋季传染病预防讲座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主讲马彩花一、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1、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
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
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潜伏期12-21天。
3、风疹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因此得名“风疹”。
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
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平均18天)。
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
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
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
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
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
4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北方发生在冬春季,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范文(三篇)

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授有关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培训课程。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传染病防治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传染病的预防、传播途径和日常预防措施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首先,师生们要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基础。
尤其是在接触脏物、垃圾、动物等之后,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手部细菌传播给身体其他部位。
此外,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健康宣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注意饮食卫生。
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是防止食源性传染病的关键。
师生们要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不乱吃野味和生食,不过量食用富含细菌的食品,如生鱼片等。
此外,要加强食品的储存和处理,避免食物变质和交叉感染。
最后,学校要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长时间不进行室内清理和通风,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因此,学校要定期进行卫生清扫和消毒,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某些病菌通过空气悬浮传播给他人。
比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因此,在疫情高发期,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不与患病者过于接近,避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2.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都可能传播疾病。
直接接触是指与患有传染病的人进行亲密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
间接接触是指通过共用的物品传播,比如公共厕所、餐具等。
因此,我们要避免与患病者进行亲密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意使用他人的物品。
传染病知识讲座

预防: ①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年9~ 11月是最佳接种季节。 ②注重自我保护。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 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 化来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不去拥挤不卫生 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 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 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①对手消毒不能随意使用消毒剂,有些消毒
剂会烧伤、损坏、刺激手部皮肤,一旦皮肤 损坏了,手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②经常接触病人和护理病人的人最好经常剪 指甲,并使指甲保持平整光滑的状态。
第二部曲:开窗通风
如果家庭或者办公室成员中有人患感冒或 其他呼吸道感染,室内的空气就会被病毒、病 菌污染。开窗通风是排除室内空气污染、从外 界获取新鲜空气的有效手段,也是最经济有效 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皮疹主要位于躯干,四肢较少。水痘皮 疹是分批出现,故各期皮疹可同时呈现。
预后: 预后良好。部分病人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时 间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诱 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带状疱疹。
预防:
①隔离病儿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②避免接触水痘病人和带状疱疹病人。 ③托幼机构中已经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隔 离观察3周。 ④1岁以上、没出过水痘的儿童可到医院接 种水痘疫苗,以获得终生免疫。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讲座
卫生室 2020.5.29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doc

学校常有传得病的防控知识讲座流行特色(一)极易发生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成天在一同生活学校,互相之间亲密接触。
2.假如卫生设备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得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别的构成人,年纪构成从小孩、少年到青年。
学生每日从四周八方一家一户聚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别到千家万户里去。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别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因此说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传染源、流传门路和易动人群是传得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行。
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流传门路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简单进入学校,传染体制极易实现。
因此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学校传得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得病流行同样,拥有显然的季节性变化。
冬春天呼吸道传得病多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期及开学有亲密关系。
(五)年纪特色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纪能够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得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纪不一样而有所不一样。
小学因为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得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得病均能够迸发、流行。
传得病觉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由惹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涨期:特色为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涨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体温忽然高升,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涨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渐渐高升,在多日内上涨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连续期:其特色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均衡。
(3 )退热期:其特色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添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理水平。
校园防疫安全知识讲座

校园防疫安全知识讲座
简介
本讲座旨在提供校园防疫安全知识,以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主题一:疾病防控常识
- 讲解各类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如流感、手足
口病等。
- 强调正确的卫生惯:经常洗手、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咳嗽和
打喷嚏等。
主题二:校园环境清洁与消毒
- 教授正确的校园环境清洁方法,包括教室、食堂、卫生间等
地的定期清洁和消毒措施。
- 提醒师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的校园环境。
主题三:早期发现与报告
- 告知师生早期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及时就
医和报告。
- 强调不能私自带病上学或上班,以免传播给他人。
主题四:突发疫情处置
- 解释校园疫情爆发时的紧急处置措施,如封闭措施、紧急疏散等。
- 处理突发疫情时,师生应保持冷静,并遵循相关指示和防控流程。
结语
通过本次讲座,希望师生能够更加了解校园防疫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并在突发疫情时能够正确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防疫安全知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学校预防流感讲座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学校预防流感的讲座。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的传播途径及症状1.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和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方式传播。
当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繁殖,引起呼吸道炎症。
2. 症状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流感的措施1. 增强免疫力(1)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注意个人卫生(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3)不随意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教室、宿舍等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降低病毒浓度。
4.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5.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减少与流感患者的接触,尤其是家庭成员。
如需接触,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6. 及时就医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三、学校预防流感的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海报、广播等形式,普及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2. 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对师生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发现疑似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3.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环境卫生。
4. 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应请假休息,及时就医。
5. 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活动组织师生接种流感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四、总结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预防流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讲座PPT课件

猩红热
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 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6
麻疹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 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 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7
风疹
➢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 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23
24
4
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 3、皮疹。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
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 “杨梅舌” 隔离期限:咽拭纸培养3次阴性,无条件咽拭纸培 养者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
症状: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18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防控措施
19
控制传染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
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医务室
1
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腮、流感
2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标题: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中。
近年来,各种传染病在校园内的爆发频率增加,对师生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减少疫情在校园的传播,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我们学校聘请的传染病防治专家,他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向学生们讲解了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首先,专家讲解了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地方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适当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也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方法。
接着,专家介绍了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如痢疾、霍乱等。
这些疾病主要是通过饮食、水源等途径传播。
因此,我们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饮用不洁净的水源,尽量减少到卫生状况不佳的餐厅就餐。
在讲座的过程中,专家还教给我们一些简易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定期开窗通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等。
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非常适合我们在学校生活中运用。
总的来说,这次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预防校园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定期举办这样的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各种传染病,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第一篇概述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的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总目标为: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第二篇各种疾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
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被褥、毛巾、手帕、枕巾等物品常常洗晒,保持干燥;
不能共用洗脸、洗澡的毛巾、脸盆;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四、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
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流行季节,避免到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集会;
注意个人健康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擤鼻子后要洗手;
每年于夏末秋初接种流感疫苗。
五、预防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如身体出现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痰中带血(连续三周以上)应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是通过肺结核患者和带菌者传染。
肺结核通常经空气中带菌的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
接种卡介苗。
六、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人感染上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故患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发病率高。
传染源:人和动物(包括家畜、禽类)
传播途径:经蚊虫叮咬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的主要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子;
在蚊子较多的地方生活,白天要涂抹防蚊药,晚上睡觉要挂蚊帐;
要按时打乙脑预防针;
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
七、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恐水症。
人感染后病死率几乎100%。
带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家养或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如何预防狂犬病
以犬类管理为主。
捕杀野犬,对家犬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对病死动物要焚毁或深埋处理。
狂犬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
当人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挤出污血,并及时到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建议养狗者进行预防接种。
八、预防伤寒病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末秋初。
它主要是通过病人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传播。
以持续高热、咽峡炎,全身小皮疹为主要症状;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
预防伤寒病,我们应做到: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吃瓜果要洗净;
不喝生水;
不吃腐败不洁的食物;
不随地大小便;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