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策略研究
关于我院切换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些思考 -- 以病区药房工作站为例

关于我院切换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些思考--以病区药房工作站为例林文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的一个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HIS系统也在不断的迭代发展。
HIS的切换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替换的过程,而是在替换的过程中,打造一个更适合我们需求的新HIS。
以药房工作站为例,来具体看一下在切换HIS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病区药房工作站【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10-024-02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1]。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智慧医疗的全方位展开,例如通过手机APP预约挂号,门诊开始大规模的使用自助挂号结账机,电子支付,诊间结算,网上看报告。
原有的HIS系统不适合现在的发展,它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顺应潮流。
1.应用和思考2019年初,我所在的分院开始着手切换新系统,新系统的最大亮点: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每日产生的医疗信息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在传统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医院需要不断花费大量的资金聘请专业的人员以及专门设备硬件来管理 和维护这些数据。
利用云计算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拓展性、廉价等特点来优化医院的 资源配置结构,降低医院的维护成本[2]。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既感受到新HIS带来的便利,也被新老HIS切换的过程折磨。
2.关于新系统的优势新HIS采用的是BS模式(Browser Server)简称:浏览器服务器,意思就是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服务端。
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只需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陆工号,就能在任意院内的电脑上打开相应的工作站。
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方案的探讨

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方案的探讨医疗体制的改革、服务理念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改良,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不断被功能更强大的新系统所取代,以满足政策、医院管理者、临床工作者和病患者的需求。
但是,如果在新旧系统切换前,我们不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测试,都可能导致新系统的失败,后果相当严重。
本文针对医院在实施新的信息系统项目中,如何确定新旧系统的切换策略以及一些须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he concept of improving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the original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continue to be replaced by a more powerful new system to meet the policy,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clinical workers and the needs of patients. However, if we did not have a researching and testing carefully and meticulously before switch , it would lead to the failur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system, and the consequences were very seriou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we have had a discussion and a analysis on how to determine the switching strategy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systems as well as the questions need to draw attention.[Keywords] 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Switch;Discussion新的信息系统取代旧的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信息化社会企业生存的必然需求。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探析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规划和架构。
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信息化水平,制定长期的信息化规划,明确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医院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架构,确保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之二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由于医疗信息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机构的商业机密,信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和政策,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确保患者信息不被泄露和篡改。
医院还需要组建专业的信息安全团队,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之三是推进临床信息化。
临床信息化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
医院应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和可视化管理。
医院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医院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取和分析大数据,加强临床研究和疾病预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之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需要招聘和培养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医院还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规划和架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推进临床信息化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医院可以高效地管理和利用网络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实施方案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实施方案作者:张长风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很多医院加大投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拓展医疗业务范围,加大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切换按照MorriSF.Collogl提出的定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基础,为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提供疾病诊疗信息,将收集、处理、存储、提取的信息提供给行政管理部门,满足各部门所有授权用户的需要,并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系统[1]。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社会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政策的出台,医院医疗信息内容更庞大,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更高,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
本文介绍了我院信息系统更新建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并对系统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及其功能进和系统切换实施方案进行阐述。
1我院原有信息系统状况1997年9月,我院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医院院长办公室为主线,分设财务系统,门诊管理系统包括挂号管理分系统、门诊收费分系统、门诊药房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包括住院收费分系统、护士工作站分系统、住院药房分系统;辅助科室管理系统包括检验科分系统、心超科分系统、放射科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包括病案管理分系统、药库管理分系统、物资管理分系统等。
随着医院的发展,细分科室越来越多,老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我院发展需要。
2医院新信息系统建设总体目标为更好地为临床医生服务、规范诊疗流程、减少数据交换环节、进一步提高医院两个效益,我院于2013年5月开始更换并建设新的医院信息系统。
总体目标是使医疗信息覆盖全院各个部门,包括医疗、护理、药剂、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统计、病案、物资设备及医院管理等,为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患者医疗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财务核算、决策分析,以促进医院的发展[3]。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实践与探讨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实践与探讨刘晓东;刘洋;田丽丽;朱旭玮【摘要】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deepened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hospital have posed an issue of how to accomplish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outdated and new HIS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many hospitals. Xiangyang Central Hospital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e paper for its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ransition between HISs from 4perspectives:transition mode, pre-transitional preparations, implementation plans and emergency plans.%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医院均面临着新旧系统切换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系统切换方式、切换前的准备工作、切换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4个方面阐述我院进行系统切换的实践。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91-92,113)【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系统切换;切换方案;应急预案【作者】刘晓东;刘洋;田丽丽;朱旭玮【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湖北襄阳 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湖北襄阳 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湖北襄阳 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湖北襄阳 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40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信息化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原有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建设新的医院信息系统[1]。
医院信息系统的新旧切换

医院信息新、老系统切换,同一家公司产品升更换,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做到保留原始数据,因为部分公司在开发工具和数据库方面都做了变动,数据结构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医嘱和处方库一般很难迁移。
不同公司产品更换,最好不用管以前旧系统,最多导出一些基本数据表到新系统,少一些手工录入工作没有医保是比较好处理的,一般采用直接做中途结算,然后将病人余下的预交金和病人基本信息转到新系统中;若有医保,较难处理,一般在旧系统并行直到所有旧病人出院,新病人直接入新系统,并行时间一般一周左右。
对于第二种情况,针对住院病人不太多的医院一般可行,但对于大医院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库存管理这块就增加了操作员很大的工作量,也容易做错。
一般医保借口只需要导入费用明细,在新系统中把老的费用明细到入到新系统中。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HIS公司就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般说服新旧系统并行。
另外,建议新、老系统切换前,不要省略开动员会这个环节,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讲明,遇到之后,找哪个?如何处理?这样操作人员才不会忙乱;同时,最好这种场面,有管事的院领导在,是很必要的,因为动员会,避免不了有人会提问,有的疑问,或许不是实施人员能马上回答得了,如果回答不妥当,就会有人还没上系统,就怀疑或动摇了,这部分后续配合起来,可能比较费工夫一些就是啦;有领导在,可以暂时搁置争议,把系统先上上来,在过程中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实施过的大部分医院都是切换系统的。
一般有以下几个问题要注意:1.旧系统中好的功能应尽量集成到新系统中,或者在新系统中有类似的方法处理。
虽然总体上新系统的功能要优于旧系统,但是某些功能是特定科室使用的,如果这个功能在旧系统中有而新系统中没有,那么对于这个科室来说,新系统就是比不上旧系统!切换系统,院方主要考虑2个方面:1、历时数据如何处理?2、如何快速的将基础数据维护好?往往,不同HIS间的切换,很难将原先的HIS数据全部移植到新系统中,我们主要还是建议保留原先的系统一段时间,作为一个过渡期,尽量将重要业务数据移植到新系统里,毕竟数据表相差太大,工作量太大2.培训工作必须到位由于这些医生护士已经使用过旧系统,有惯性思维,并且以为操作很简单,所以学习时不积极,造成上系统时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信息化医院HIS系统与LIS系统的集成分析

2021年第3期信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工裡龛用就术信息化医院HIS系统与LIS系统的集成分析徐艳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信息化医院已在国内外逐渐普及,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其功能也逐渐拓展.面对准确化、创新式信息化医院的构建需求,有必要将HIS系统与LIS系统集成融合.基于此,笔者阐述了HIS系统与LIS系统的集成优势与集成方法,并结合信息化医院管理提出了集成优化策略,旨在规避系统风险,提高系统日常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键词:信息化医院;HIS系统;LIS系统中图分类号:R197.3;TP399-C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2021)03-049-02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HIS System and LIS System in Information HospitalXU Yanping(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050000,China)Abstract:Informationized hospita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 at home and abroad,and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their functions have gradually expanded.Facing the demand for accurate and innovative information hospitals,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HIS system and the LIS system.Based on this,the author elaborated on the integration advantages and integration methods of the HIS system and the LIS system,and com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ized hospital management to propose an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strategy,aimed at avoiding system risks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aily operation of the system.Keywords:information hospital;HIS system;LIS system0引言HIS系统指医院信息系统,主要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医院物流、人流、财流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传输以及汇总,能够为医院日常运转提供信息保障。
论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问题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论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问题与发展趋势及对策作者:陈郑达指导教师:王世伟关键词:信息系统, 医院, 趋势, 发展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CT、MRI、彩超等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广泛使用,还可以看到从单机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等正在普及。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医院正在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且医院随着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将各种新技术和医院的需要相结合,通过改造和创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医护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并提高医院的科研、技术水平。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因此,我国的医院也应该以此为动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制定好自己的对策,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
关键词:信息系统, 医院, 趋势, 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继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XBASE开发的部门级信息系统,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石。
MIS、HIS、CIS等一系列的专用名词为广大人们所熟悉,也是对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肯定。
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特征应具备以下四项:局域网络、集中式数据库、自顶以下的一体化设计和数据的共享。
而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中的问题,既有技术方面的又有管理方面的,有来自开发商的,也有来自医院的。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则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标准化建设;医学知识表达方法研究和医学知识库建设;IT新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电子病历和PACS建设中的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七八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十分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策略研究发表时间:2013-02-25T13:06:07.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黄德财1 张雪平2 陈朝军1 [导读] 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逐步实施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黄德财1 张雪平2 陈朝军1 (1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2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医院信息系统一定周期内必将面临进行升级切换的问题,本文从医院基础信息系统的切换原则、切换方式的选择、切换前的准备、切换方案的实施、切换后的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医院基础信息系统的切换。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系统切换策略【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92-02 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包括门诊排班挂号、收费、药房管理、入出院管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计费等系统,涉及门诊流程、住院流程、药品管理流程等医院诊疗活动的主要业务流程。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医院信息系统一定周期内必将面临进行升级切换的问题,如何实现医院基础信息系统的成功切换,确保实现新系统稳定、快捷的业务功能,对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切换的原则 1.1功能替换的原则医院新系统上线使用的同时,旧系统将停止使用,因此新上线的基础信息系统必须保证其基本功能完全替换旧系统,以保障医院原有的正常业务功能的实现。
1.2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逐步实施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毫无疑问,新系统在功能实现上必然远远超越医院原有的系统。
因此,医院管理者、系统模块的使用者都对新系统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系统一切换就具备所有的新功能,能极大的优化管理、工作与服务流程。
但医院各系统功能的完美展现,有赖于基础数据、相关信息系统的实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加强与改进,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如果新系统与医院原有的管理与业务流程、实现模式差异较大,更新点过多,必然导致使用者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熟练掌握,反而影响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切换。
2 切换方式的选择[1]医院信息系统常见的切换方式包括:直接切换、平行切换、逐步切换。
2.1直接切换是指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
这种方式对新上线软件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应做好回切成原有系统的准备。
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帐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对操作人员而言,采用直接切换可以隔断对原有系统的依赖,有利于新系统的熟练使用。
2.2平行切换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医院新旧信息系统并行使用。
平行切换的优点是新系统运行风险相对较小,但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
2.3逐步切换是指根据新软件实施的进度情况,成熟一部分上线一部份。
逐步切换规避了直接切换的上线风险,又避免了平行切换导致的成本增加。
不足之处在于新旧系统需要进行多个接口程序的开发,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我院基础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的方式。
3 切换前准备3.1需求调研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应与医院的各级管理者、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大量的、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实现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对于各业务科室提交的个性化的需求,应谨慎对待,进行严格的需求评估,切不可盲目的将业务科室的需求、应用者个人的需求提升为医院的需求加以满足。
防止 “需求蔓延”[2]。
需求评估体系不健全或者不够谨慎,必然导致软件功能模块的频繁修改,其最初所代表的软件管理思维也随之损失殆尽。
3.2人员培训系统成功切换的关键是人员培训。
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类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同时利用培训和练习时产生的大量业务数据可对新软件系统各功能模块与医院业务的相容性进行检验。
3.2.1操作级培训操作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业务科室的软件使用者。
由于医院软件用户不同程度的受原有软件使用定式的影响,对新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排斥与抵触。
在系统切换前,应对软件的各类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业务诉求,系统切换后的业务场景和流程改善,并要求软件的直接操作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
3.2.2维护级培训维护级培训主要对象是信息化建设项目组人员、医院信息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现场指导、异常识别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3组织准备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绝不仅仅是上线一套软件系统,更是对医院各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医院信息系统上线后必然导致原有的院内管理和运行模式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门诊排班是由挂号室负责还是由门诊办公室负责管理,诊疗项目字典是由物价部门还是信息部门负责维护,医嘱模板(医生组套)是各科室自行负责还是全院统一制订等。
在信息系统切换前必须做好相应的组织准备,明确管理细节,建立层级权责。
否则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就会出现“信息部门一头热”的现象。
3.4 数据准备系统切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数据转换,但新旧系统间的数据迁移,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一般数据迁移的工作量至少占到系统升级总工作量的1/3[3],为保证新系统数据的规范性,我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对业务数据和字典数据均没做数据迁移,对于人员字典、科室字典、药品字典、诊疗项目字典、医嘱模板字典等数十项数据字典均按照新系统的数据规范和匹配原则逐条录入。
数据准备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作,需要仔细核对,必要时应通过测试脚码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
3.5 业务模拟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模拟运行的时间应大于两周,每位医生模拟的病历数不得少于10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定位处理。
4 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4.1 切换时机的选择为将系统切换对医疗服务的影响降至最低,应尽量选择门诊患者较少的时间进行系统切换。
为便于财务数据的归集,应尽量选择统计月的起始日进行系统切换。
4.2 加强技术保障[4] 为了保障系统切换的顺利实施,在系统上线前应做好网络中心管理,及时发现和排除网络故障;对各上线工作站的计算机、打印机应进行更新安装,并加载新的程序;指派实施工程师对上线科室进行现场值守,以便提供实时指导。
4.3 加强患者沟通系统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示区、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寻求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对原有就诊流程进行优化的,应发布新生业务流程图告知患者;门诊大厅及挂号、收费、取药、入出院办理窗口、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环节应增加导医人员、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以协助维持就医秩序,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4.4 做好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系统切换不成功如何回切至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启用本地服务、系统反应迟缓时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以应对系统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以保障医院的各项业务能正常开展。
5 系统切换后管理5.1加强数据核对系统切换后应对新系统中产生的各项业务数据加强校对,以防止数据错误,主要核对项目包括:药品价格、诊疗项目价格、收费模板、执行科室、财务交帐报表等。
5.2完善系统文档系统文档是项目实施人员在对各系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录,是用户运行系统、维护系统的依据。
新系统成功切换后,项目实施人员应及时整理完善新系统相关文档,特别是系统配置文档、接口文档、数据库结构文档和系统操作手册,以提高后期的维护效率。
5.3进行需求跟踪[5] 系统切换后,对新系统运行情况的跟踪非常重要。
实施人员应定期收集整理使用者对新软件的信息反馈,进行需求跟踪和使用指导,对已上线系统及时修改完善,逐步启动新模块上线工作。
5.4停用后旧系统的管理旧系统中留存的大量数据仍有查询和统计的需求,应进行备份。
同时,对于终端电脑上原系统运行所需的程序和配置应进行封装,以保证新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能快速重启旧系统的各项服务。
5.5以系统为支撑,完善管理体系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系统上线后,将产生大量的管理数据,医院各级管理和应用部门应注意提升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切入医院信息建设,挖掘管理思维,不断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提高系统应用效率,确保系统切换产生实效。
6 系统切换的主要障碍6.1流程再造新旧系统间业务流程的实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系统上线后对原有流程再造不充分,会导致信息化建设效果贬损,流程再造过多,由于对新流程的熟悉度不够,会导致工作人员甚至是病人的拒绝和排斥。
6.2组织重构不完整为匹配新系统的业务实现模式,必然对医院的组织机构提出一些要求,包括合并、新增机构,改变原有的管理规则与工作模式等。
如果医院的组织重构不完整或者不清楚,必然导致部门间出现业务推诿或出现管理真空,从而导致系统运行障碍。
6.3测试数据量不够,模拟不充分系统上线前的模拟运行可以检测出系统数据与实际业务执行情况的偏畸,但测试数据量不够,或是测试时各科室间配合度不够,模拟不充分,会导致系统问题暴露不全,正式上线时实际业务场景无法流畅实现,甚至出现业务处理过于缓慢、业务停滞现象。
6.4人为习惯与思想阻碍系统的切换涉及医院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系统切换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及其实施质量,还取决于医院管理层的支持与理解及院内各部门间的配合,由于长期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适应了旧系统及旧的业务处理模式,面对全新的系统和业务处理模式,工作人员的惧变思想必然转化成一种心理上的负担。
若是相关疏导不力,将导致工作人员上线情绪低落或抵触,工作效率下降,数据质量失控。
参考文献[1]王霞,彭智才,董超雄.对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成功率的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4):76-77.[2]王玮,包国峰,房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策略[J]. 中国医学装备, 2007,4(11):39-42.[3]刘浩.浅论HIS系统升级中的数据迁移[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7,4(3):15-17.[4]徐旭东,毛琦敏,杨国斌,等.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的主要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28-1130.[5] 董祥龙,居益君.我院门诊挂号、收费系统切换心得[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