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说明
导线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规范

项目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规范1 目的通过对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和对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段落进行导线、水准点加密、联测,并制定复测,确保控制点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路面工程施工中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过程中因测量导致的质量事故。
3 职责3.1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调查和处理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过程中因测量导致的质量事故。
3.2 测量队队长全面负责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工作;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与成果分析;并负责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组。
3.3 测量队其他人员负责协助测量队队长对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和资料整理等工作。
4 工作流程5 规范与标准5.1 交桩5.1.1 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联系设计院代表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交桩。
由测量队直接接管设计院移交的控制点,测工应在控制点旁做上醒目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复测工作中能迅速找到点位。
5.2 导线、水准点的加密5.2.1 布点思路与注意事项5.2.1.1 对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过稀或太远而不能满足施工放样时,需要加密布点联测。
5.2.1.2 测量队队长负责选点工作,布点时应尽量布在桥梁或小型结构物上,通视良好。
填方低于1m以下的路段可采用左右交叉“之”字型布设,高于1m以上的路段可选择同侧布设,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测量放样工作。
5.2.1.3 具体点位应选在建筑红线外(20m~100m范围内)土质坚硬、视野开阔、宜于长期保护的地方,相邻边长应控制在30m~500m之间。
5.6.1.4 选好的点位应用木桩做好标志,方便测工在埋点时能准确找到位置。
5.2.2 点位的埋设加密点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50cm,采用带有十字丝的钢筋头以C20混凝土现浇的方式进行。
砼桩下口为50cm×50cm,上口为30cm×30cm,以提高点位的稳固性。
同时用红油漆进行全线统一编号。
5.2.3 加密导线点与水准联测精度要求与观测要点同“导线水准点复测”要求。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

遂宁至广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SG2合同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遂广(遂宁——广安)高速公路工程第SG2合同段工程,设计起点k69+000,设计终点k97+785.898,标段全长28.701km,本标段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数量:土方94.8948万m3;石方303.1682万m3。
防护及排水工程:防护79676 m3;排水43886 m3本标段包含大桥16座,共计3246米;中桥13座,共计1031.9米。
涵洞46道。
本标段包含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分离式立体交叉17处,通道12处;人行天桥9处。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北京54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6°07′,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基准。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2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均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3年以上,技工6名,共计12人。
(1)仪器名称及型号(2)测量人员组织三、复测方案本合同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共26个,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一级,采用中海达V8 GSNN双频GPS接收机四台同步观测,GPS网形采用边连式,每站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至70分钟不等。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6颗,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单点定位时间大于1小时,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5S,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0°。
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
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两台,两个线路并行,同时前进测量。
塔尺采用3m黑红双面木制塔尺,气泡已经校核。
导线、水准点复测成果说明

XXXXXX改建工程导线、水准复测成果说明我公司于2012年02月18日组织测量队进场,对XXXXXX改建工程导线、水准高程点进行了全面复测,复测工作于03月02日完成。
一、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测量仪器:①1台托普康GTS-102N型全站仪(2S级)、2副台尼康棱镜及配套器具。
②1台SOKKIA(索佳)B40自动安平水准仪、塔尺2把、脚架配套器具。
测量人员:测量工程师2人、技术人员3人、测量工人8人。
二、测量情况简介:根据设计单位提供导线点和水准点,根据公路施工实际需要,接合原地面高程按Ⅲ级附合导线要求布线,高程点按五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增设临时相对导线,水准点。
1、导线点按1条闭合路线进行测量,分别以D1- D2、D4-D5、D5-D6、D7-D8、D9-D11、D15-D16、D16-D17、D18-D19、D27-D28、D28-D29、D34-D35、D35-D36、D38-D39、D39-D41、D44-D45、D45-D46、D48-D49、D50-D51、D51-D52、D52-D53、D54-D55、D55-D56、D57-D58、D58-D59、D59-D60、D60-D61、D61-D62、D62-D63、D63-D64、D65-D66、D66-D67、D67-D68、D76-D77、D84-D85、D85-D87、D87-D90、D90-D91、D91-D92、D94-D95、D97-D98-1、D104-D105、D111-D112、D120-D121、D124-D125、D129-D130、D130-D131、D134-D135、D135-D137、D140-D142、D144-D145、D146-D147、D147-D148、D150-D151、D152-D153、D154-D155、为控制点,测线全长.38449.64m,导线平均长度166.449m,导线点231个,;导线点测量水平距离采用闭合观测,水平角每站测两个测回,测量限差均满足一般公路桥梁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SG2合同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遂广(——)高速公路工程第SG2合同段工程,设计起点k69+000,设计终点k97+785.898,标段全长28.701km,本标段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33。
303.1682万土石方数量:土方94.8948万mm;石方3343886 m;排水防护及排水工程:防护79676 m本标段包含大桥16座,共计3246米;中桥13座,共计1031.9米。
涵洞46道。
本标段包含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分离式立体交叉17处,通道12处;人行天桥9处。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北京54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6°07′,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基准。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2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均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3年以上,技工6名,共计12人。
(1)仪器名称及型号专业资料word.(2)测量人员组织三、复测方案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个,26本合同段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共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控制网等级为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
点采用GPS网形采用接收机四台同步观测,GPSGPS V8 GSNN一级,采用中海达双频分钟不等。
同时70至60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边连式,每站观测2单点45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6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颗,分钟,°。
小时,1定位时间大于卫星高度角设置为,5S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10专业资料word .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
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两台,两个线路并行,同时前进测量。
导线点复测

导线点复测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

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什么是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是一种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核实地面上已经标定的轴线和水准点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通过复测,可以检查并修正可能存在的误差,确保轴线和水准点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为什么需要进行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准确的定位轴线和水准点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
然而,由于环境、仪器、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标定轴线和水准点时可能存在误差。
这些误差如果不及时发现和修正,可能会导致工程偏差和施工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定位轴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步骤1. 准备工作进行复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准备好复测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如全站仪、水平仪等。
其次,需要对复测区域进行清理和标记,确保复测时的顺利进行。
2. 建立基准点在复测区域内,需要选取一个或多个基准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和参考点。
基准点应该选择在地势较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地方。
建立基准点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采用三角测量法或多次平差法。
3. 进行定位轴线的复测定位轴线的复测是确保工程项目中各个测点位置准确无误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复测前,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图纸,确定复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随后,使用全站仪等仪器设备,对每个测点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通常包括水平距离、垂直高差、角度等信息。
复测时,需要多次测量同一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进行水准点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是核对地面高程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复测前,首先需要制定复测方案,确定复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接下来,使用水平仪等仪器设备,对每个水准点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通常包括高程信息。
复测时,同样需要多次测量同一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复测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剔除异常值和合并重复观测值等清理工作。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

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SG2合同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遂广(——)高速公路工程第SG2合同段工程,设计起点k69+000,设计终点k97+785.898,标段全长28.701km,本标段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数量:土方94.8948万m3;石方303.1682万m3。
防护及排水工程:防护79676 m3;排水43886 m3本标段包含大桥16座,共计3246米;中桥13座,共计1031.9米。
涵洞46道。
本标段包含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分离式立体交叉17处,通道12处;人行天桥9处。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北京54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6°07′,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基准。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2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均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3年以上,技工6名,共计12人。
(1)仪器名称及型号(2)测量人员组织三、复测方案本合同段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共26个,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一级,采用中海达V8 GSNN双频GPS接收机四台同步观测,GPS网形采用边连式,每站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至70分钟不等。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6颗,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单点定位时间大于1小时,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5S,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0°。
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
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两台,两个线路并行,同时前进测量。
塔尺采用3m黑红双面木制塔尺,气泡已经校核。
1、复测说明

复测说明XX高速公路XX标段位于XXX,起点起于XX村,桩号K497+757,终点位于XX村,桩号YK499+672.5,全长1.915公里。
根据总监办会议精神及交桩情况,XX项目部于2008年12月16日至2008年12月18日对各三角高程点进行了严格的Ⅰ级附合导线测量,于2009年2月9日至2009年02月28日对各三等水准点进行了三等水准测量。
现将相关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坐标及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8°。
2、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基准。
二、测量依据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三、测量仪器1、仪器型号:日本宾得W-822NX型全站仪出厂编号:873843检定结论:合格检定单位:吉林省测绘仪器计量检定站有效日期:2009年12月21日2、仪器型号:赛博DS32水准仪出厂编号:0807965检定结论:合格检定日期:2009年2月24日3、仪器型号:威斯曼AL10A-32H型水准仪出厂编号:337131检定结论:合格检定日期:2008年12月15日四、测量过程及方法1、一级导线测量我标段于2008年12月13日接桩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对所接导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
设计方提供的控制点有HN476、HN477、HN478、QZ98、QZ99、HN479和HN480三角高程点。
导线复测以HN476、HN477为起始基线,附合至终点基线HN479、HN480。
由于HN478在河边受河水浸泡,已经有明显的挪动,故未采用。
QZ98在XX楼顶由于装防水层被覆盖,我部只找见小钉一枚进行联测,故与设计差值较大。
设计方在原位新增GPS点QZ204,我部将在导线加密时进行复测。
我部测量人员于2008年12月16日开始进行Ⅰ级附和导线测量工作,于2008年12月18日完成整个复测工作。
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和《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的相关要求,复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第01标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项目,起讫桩号为K0+000-K15+500,线路全长公里,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
路基宽28m,路面宽(包括硬路肩部分),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本项目中间控制点:G205,跃进水库。
主要工程:G205分离立交,X074直线上跨,跃进水库一桥,二桥。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为与1980年西安坐标系相联系的工程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9°00ˊ00ˊ,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Ⅱ)期,成果等级为一级。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
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1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2年以上,共计5 人。
三、复测方案
本标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为:共45个,主线35个。
其中9个包括导线,水准点已被破毁,新加密9个点。
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一级,采用中海达V8 GSNN双频GPS接收机三台同步观测,GPS网形采用边连式,每站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至70分钟不等。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6颗,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单点定位时间大于1小时,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15S,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5°。
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
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塔尺采用3m黑红双面木制塔尺,气泡已经校核。
四、复测依据
1、本工程涉及的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五、GPS控制网数据处理及平差
每次外业观测后及时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外业数据的检查。
根据自动处理基线向量的结果,检查基线向量方差比(Ratio),中误差(rms)以及天线高等,方差比>8″,中误差<50mm,参与解算的向量均符合要求。
1、控制网外业观测质量的要求及检核
根据《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要求,各级GPS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就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不易大于平均距离的3倍。
2、GPS的主要技术指标(路线)如下:
基线精度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б= a2+(b×d)2
本次GPS控制网经计算得:б=√(102+(2×2=。
Wx≤(√n/5)∮
Wy≤(√n/5)∮
Wz≤(√n/5)∮
W=√Wx+ Wy+ Wz≤(3√n/5)∮
均满足公路一级导线要求。
六、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高程控制网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采用1台AL-32X水准仪,测设路线按设计院交接桩号顺序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精度按《国家三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注:表中R为路线或测段长度,L为符合路线长度,均以千米计。
水准测量采用1台AL-32水准仪按左右线路同时进行观测,水准标尺与仪器配套。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均进行检校,并符合下列规定:水
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竖直面的夹角(i角)不超过20″;当水准标尺位于垂直位置时水准标尺的圆水准器居中。
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时标尺成像清晰稳定;观测时测站视线长度、视线高度须按下表执行:
水准测量视线长度、高度(m)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为“后视——前视——前视——后视”。
在水准测量工作间歇时,选择两个坚稳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间歇后,先进行间歇点高差检测,只有当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才从间歇点开始观测。
否则从前一个水准点起测。
2、四等水准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及时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对水准测量进行高差不符值检验,并计算测段间高差平均值。
由以上统计可以得出:四等水准测量所观测的双转点高差不符值满足《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限差要求;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满足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观测高差偶然(单位差)中误差限差±5mm的要求。
测段观测调养满足四等水准观测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进行水准平
差计算,平差时测段高差取双转点高差平均值。
3、结论:高差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fh=∑h测-(H终-H始)fh=±20√L,因∣fh∣<∣fh容∣,说明本次水准复测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宿扬高速公路建设项项目第01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9月8日
邯郸市光太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S215三岔口至莎车高速公路建设项项目第SS-4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8月10日。